老年人心理护理【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

  人到老年由于生理、生活环境的变化,会有许多消极情绪。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下降。因此对老年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对老年人提高身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篇一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困难,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方法: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患者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首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如: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老年人情绪变化时的心理护理,自私、多疑的心理变化,老年人容易出现控制力下降,易怒,老年人自尊心强,表现固执。根据这些特殊心理活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首先为老年患者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在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多与其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到耐心关心和体贴,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结果:使老年人能够保持良好的情绪,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有助于身心健康。结论:护士担当着老年人生命周期中专业健康维护的角色,只有结合其身心的特点,运用自身的心理护理技巧,才能对老年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这对老年人提高身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全方位整体护理的体现。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对老年的界定有生物学和心理学标准之分。生物学认为,老年就是身体的各个生理系统逐渐失去自我更新能力的生命时段;而心理学认为,老年是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学习以及在常态和应激情况下的情绪反应等能力下降,人对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均减退的年龄时段。老年阶段(≥60岁)是个体毕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阶段,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认定生活价值的最后时期,老年人经验丰富,考虑问题全面、深刻而周密,处理事情老练、稳重而顾全大局。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逐渐衰退,各种心理衰退现象也随之而来。老年人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人到老年由于生理、生活环境的变化,会有许多消极情绪。社会角色改变,会有失落空虚感;生活环境改变,会感到孤独寂寞;身体衰弱,会力不从心,忧心忡忡。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对疾病的抵抗力显著下降。不论是有病或无病,过度活动或不活动,对治疗和家庭护理的依赖性明显增加。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护理好老人的生活,使他们愉快的渡过晚年是至关重要的。

  1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1角色转变

  角色转变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不适应之一,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的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大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相对足够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是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不大相同,这些老干部退休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其生活重心是工作和事业,离退休后,脱离了繁重的工作环境,生活重心变成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以前是门庭若市,离休后门可罗雀,这种人际交往的改变,也使老年人一下子无所适从,心理感到极不平衡,由此可产生失落感,有的表现为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则表现为急躁易怒,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一点小事则发脾气,严重者产生怨恨心理。

  1.2孤独感

  有人说孤独比贫穷更可怕,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离退休的老年人从忙碌的单位回归家庭,失去了与同事们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孤独感倍增。在家中孩子都成家立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儿女一般只注重老人们生活上的经济方面的投入和照顾,从而忽视在情感方面的交流,独居又缺乏交往,对老人身心健康是不利的。另外比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塞、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觉低人一等,整天呆在家像与世隔绝一样,从而增强孤独感。

  1.3焦虑、紧张

  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一时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没有了贡献,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从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对老人缺乏关心、照顾,老年人长期生活在孤独与寂寞、单调与等待中,久而久之,变感觉生活毫无意义,极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方面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开始减退,容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的担忧,唯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紧张不安,尤其在老人身体遭受疾病困扰之时,孤独感和失落感更加强烈,病后更加烦恼、焦虑。

  1.4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心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不是很理想,他(她)们或者是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忧虑之中,从而影响他(她)们身心健康。

  2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2.1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的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些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疾病,可能会使他(她)们的孤独感、恐惧感、抑郁的心理更为强烈,社区护士就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告诉老年人要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照顾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2.2消除老年人的恐惧焦虑感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感觉是一种主观东西,而生活就是一种感觉。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它、对待它,它就以什么样的姿势回报你,只要你热情、积极、乐观、进取、你的生活就将充满阳光。"宜兴善卷洞中有一个钟乳石,从这方面看像骏马,而从另一方面看又像只绵羊。生活中的事情也如此。从一个角度看,用积极的观念看就可发现其积极的意义,从而使人走出心理困境。把半空的玻璃杯看成半满的,这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十分有利的。所以我们要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

  全社会都应该尊重老年人,爱护老年人,使养老敬老成为社会美德和风尚,让老年人事事处处都感到和受到优待,而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帮助老年人建立价值观、满足感。护士应该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生活中各种问题,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信心和态度,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

  2.3加强社会联系

  老年人独居缺乏照顾,往往会造成老年人性情孤僻、焦虑、多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社会联系,避免孤独就尤为重要。要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帮助他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鼓励组织他们热爱生活,心情舒畅。热爱社会,关心公益,积极参加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寻找到生活的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鼓励其老友、老同事及单位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老人却是莫大安慰。但需提醒探望老人者切莫谈论强刺激性话题,以免他们因过于激动发生意外。

  2.4正确看待生老病死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惧怕死亡也是正常的,但要正确对待,连静建议,老人要接受生老病死是一切生物都要遵循的自然规律。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从古到今,无数帝王想通过吃长生药得到永生,但也未能实现。因此,正确对待死亡,顺其自然,晚年生活才会活得愉快、没有压力。另外,不要让恐惧心理控制自己,泰然处之,愉快地活好每一天。学习长寿老人,凡是想得开、放得下,处世胸襟博大,平时乐观开朗,不忧虑、不抱怨,善于调节情绪。

  3 结论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惧怕死亡也是正常的,但要正确对待,连静建议,老人要接受生老病死是一切生物都要遵循的自然规律。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从古到今,无数帝王想通过吃长生药得到永生,但也未能实现。因此,正确对待死亡,顺其自然,晚年生活才会活得愉快、没有压力。另外,不要让恐惧心理控制自己,泰然处之,愉快地活好每一天。学习长寿老人,凡是想得开、放得下,处世胸襟博大,平时乐观开朗,不忧虑、不抱怨,善于调节情绪。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老年人心理护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