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中班【【教育随笔】让劳动教育绽放无限精彩】

  【教育随笔】让劳动教育绽放无限精彩

  许雪民

  记得我读小学时,教室正前方的墙壁上有老师用黑体字写着毛主席语录:“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那时的学校教育切切实实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劳动教育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星期至少有半天的劳动实践课。每当劳动课的前一天放学排队时,老师就对第二天的劳动工作进行安排,某某同学带弯刀,某某同学带草耙、带锄头等。第二天学生们带上各种劳动工具来到学校,集合哨声响起,大家就像战士准备奔赴战场一样,拿着“武器”在操场上集合。班主任训话完毕,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目的地奔去。一路上,雄赳赳,气昂昂,高声唱着歌,唱完一曲又一曲,那行走的阵势赢得家长们啧啧称赞。走过三四里路,同学们来到学校的自留地,如火如荼地干起活儿。在劳动中同学们团结协作,完成的一个又一个劳动任务,学到劳动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对劳动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那时的劳动课内容相当丰富,在学校的自留地种菜、种玉米、砍柴、摘茶叶和采收油茶籽等都是课程内容。

  在我刚踏上教育岗位时,有的农村学校还保留这一光荣传统。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成为每个家庭中掌上明珠,许多生活上的小事都有长辈们一手代劳,跌倒了要人扶,吃饭要人喂,玩耍要人陪,生活自理能力相当薄弱,以至于到了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读书时都需要家长陪伴。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家长过于呵护、纵容,孩子从小就失去了锻炼成长的机会;有的学校劳动教育这门实践性的课程,虽然开设了,但由于孩子缺乏应有的基本素质,难以实施而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某些学校只能开设指导学生学习打扫卫生、洗衣服、煮饭、包饺子等简单的劳动实践教育课,而原来的菜地、茶园等劳动实践基地大多都被占用或是荒芜了。现在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学生比比皆是,这种畸形教育,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不利于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可见,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同样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课程之一。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至今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有许许多多的“陶子”在深入挖掘并使之发扬光大,取得实质性教育成果。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汤勇先生就是一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坚定践行者,四川阆中的教育在汤勇先生改革下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全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在四川阆中,这些年来,很多农村学校或利用学农园地,或租赁农户土地,或与农业示范基地合作,有了自己的种植养殖基地。这些基地既是孩子们学习劳动技能的课堂,也是他们参与农业生产实践的体验场,更是他们亲近农村农业的 “开心农场”。在这里,孩子们陪伴着自己栽培的作物、喂养的动物,一天天长大,既享受着自己亲手劳动收获的成果,又由此留住了乡村学校的味道,增进了与乡村的情感,并帮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汤勇先生成功的教育实践经验值得农村学校广泛借鉴和学习。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定能有所改变,今天改变一点,明天再改变一点,长此下去定能让劳动之花在校园里绽放出美丽的春天……

  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要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把劳动教育摆在突出的地位,想法设法创造条件,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开发出有效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实际操作和劳动活动之中去,让他们笃学践行,掌握日常劳动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许雪民,祁门县古溪学校小学部教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