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大方县、红花岗区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赴大方县、红花岗区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10月30-31日,县群工办组织成员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赴毕节市大方县、遵义市红花岗区考察学习城镇解困工作和“三关爱”工程的先进经验。现将部分优秀心得体会进行展示,带动全县群众工作齐发力。

  10月30-31日,有幸参加了县群工办组织赴毕节市大方县、遵义市红花岗区考察学习城镇解困工作和“三关爱”工程的先进经验。考察期间,在大方县先后参观了红旗办事处西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大方县恒大儿童福利院、顺德街道奢香古镇社区便民服务站,在遵义市红花岗区先后参观了区委群工办、镇隆社区、兰家堡社区。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互相交流等方式,学习了解了两县区“三关爱”工程和城镇困难群众解困工作等方面情况。

  一、学习体会

  通过参观学习,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启迪很大。

  (一)关于大方县:一是在抓五老服务方面,充分利用闲置办公楼解决了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二是在抓孤困儿童管理服务方面,人性化食宿安排,精细化教育管理,彰显了人文关怀;三是在抓社区标准化创建方面,充分考虑社区党务政务服务、社会综合治理、妇幼特殊群体关爱、普法超市等综合功能,合理布局办公空间,特别是去行政化设置办公区域,人性化设立办公场地,智能化设立群众办事征询平台、借阅微平台等,精气神十足。

  (二)关于红花岗区:一是工作统筹上,坚持把城镇解困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以“五个一批”为主要抓手,围绕“六项行动”,推行“三分”工作法,即分层级推进、分类别解困、分基础发展,做到定位、施策、解困“三精准”;二是资源利用上,充分整合国有企业闲置资产,特别是镇隆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围绕资源互融、项目并进,舟水片区形成了“一线三点”党建资源布局;三是管理服务上,兰家堡社区引入民营物业公司低成本、公益性管理服务,整合物管办公场所支持残疾人创业、带动就业,设立日常家用工具共享专柜,解决了社区管理的人文关怀和精细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三关爱”工程创建水平,巩固发源发端地位,统筹推进城镇困难群体解困工作,个人不成熟的“两整合一创新”工作建议如下。

  (一)整合

赴大方县、红花岗区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工作机制。一是整合两项工作。将“三关爱”工程创建和城镇困难群体解困两项工作进行有效整合。突出党建和民生主题,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互助管理为基础,以脱贫解困为目的,以稳定发展为根本,以党的领导为保障。二是整合领导体系。县级层面,整合为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涉及相关部门明确主要领导或至少分管领导为成员,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群工办副主任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专门统筹日常工作。乡镇(街道)层面,党委书记统筹,党委副书记具体分管抓落实,明确党建办牵头具体人员抓日常业务指导和工作调度。

  (二)整合政策资源。一是整合部门资源。组织、宣传、统战、工会、团委、妇联等党群机关,文化、教育、卫生、民政、民宗、住建等部门,要将部门服务群众窗口、职能职责等简易优化,向社区、村级党务政务服务平台集中。二是整合政策资源。县级统筹组织相关部门针对支持城镇困难群体解困工作和“三关爱”群体惠民政策作进一步梳理,如“习酒·我的大学”“雨露计划”“泛海行动”等教育资助政策,如“创业计划培训”“贴息贷款创业”“残疾人创业示范项目”“阳光工程”等就业创业支持政策,总结提炼为具有习水特色的政策措施抓手。可以考虑将全县脱贫攻坚期间设立的教育、卫生等各级各类帮扶基金作转型升级,发动社会参与,壮大力量,共同发力。

  (三)创新推动工作。一是分类制定标准推动。考虑有些功能的实用性、要素的实际保障作用,针对乡镇(街道)中心社区,城郊或集镇附近村、中心村、边远村等分别综合条件,分类制定工作创建提升标准,对场、馆、牌、岗、证、图、表、档等,形成创建标准体系。二是分类试点示范推动。在不同发展现状的乡镇(街道),不同基础条件类别的村(社区),分别先筛选2-3个点实施试点,示范推动。三是定期检查考核推动。对创建工作实行一月一检查、三月一考核、六月一观摩“136”工作机制,建立定期检查考核观摩标准、体系、机制,通过检查看落实、考核看成绩、观摩看效果,扎实推动落地见效。

  (温水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陈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