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有感:做仁人求真我】 读孟子有感

  做仁人 求真我

  ——读《孟子》有感

  爱国一小校长 丛海燕

  一、孟子的 "仁"

  孟子的仁学是孔、孟思想的核心。仁,在古汉语中名词做动词。那么,孟子仁学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往人道上活,活成人,活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别活成动物,这才是孟子对仁的实质内容最精炼最本质的概括。而仁者爱人就是往人上活,人的最基本的品质是什么,就是有颗爱人之心,没有爱人之心还能叫人吗?所以仁就是爱人。我们看孟子的思想言行,处处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说到底就是告诉人,怎样往人上活。讲礼乐,讲谦让,讲诚信,讲友爱,讲和谐,等等,都是围绕人怎么样往人上走。往人上活,就要活的有仁爱之心,就要主忠信,以诚信为立身之本,言而有信,有责任心。孟子的活成仁,基本分成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君子境界,也是基本境界,就是自身活成了人的品格,人的德性,同时帮助家人也活成仁,一家人在他带领下,都往人道路上走,这是君子境界。第二种是仁人境界,现在作为爱国一小校长,那么我要考虑的就不止是自己家的事了。要在自己的这片热土上带领全校师生都往健康的道路上走,大家都能活成仁,对社会有所贡献。要让每位教师情系教育,关爱学生,尊重家长,将学校办成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学校。第三种是圣人境界,使普天下的人都能活成仁。普遍引导天下人走向人道,帮助天下人都活出人的情调、尊严,这是圣人境界。这是孟子仁学思想的基本态度。孔子仁学的本质,人要活成仁,具体说,活成人的品格与德性。怎样才能活成仁,两个方面,物质层面,活出人的尊严、幸福,饥寒交迫、病态人生,决非真正的人生。第二个方面,精神层面,活出人的品格与德性,仁学的根本意义与价值,也正在于此。由此分成三种境界,君子、仁人与圣人,圣人可望而不可及,有许多客观的偶然性、必然性在起作用,作为一校之长,我不能成为孟子思想标准的君子、仁人,但是他始终是我做人做事的尺度,方向,也会将这种思想不断的传承,传递,引领全校师生做仁人之事。

  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

  二、孟子与教育

  1、强调示范育人的重要性

  孟子讲:"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又讲"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孟子。告子上》)反复强调教育的示范作用。欲正人,先正己;为人师者必须要正言、正行、正思,为人师表,须知身教大于言传。提到示范的作用,孟子一生的一言一行都给当今教育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2、环境对育人的重要影响

  关于环境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孟子也有精彩的论述。(www.fwsir.com)如孟子讲: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孟子。离娄上》)孟子以楚人学齐语为例提出了环境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在现实中最直接可以比较的事例就是当今很多年轻人到国外留学的经历了,无论他们在国外其他知识学习效果如何,而对留学目的国的语言的掌握总是要好于在国内学习的同龄人;再有,试想有谁会毫不客气地在一个洁净的广场随地吐溺呢"可见,良好的环境是育人的前提。故期盼爱一早日能建上楼房,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但尽管我们硬性条件一般,作为校长,要想尽办法为师生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书香校园,这可能比高楼更可贵!!

  3、专业的育德作用

  在《孟子 公孙丑上》中孟子有一个非常具有辨证思想的论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商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充分论述了专业学习对于人的道德素养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在现实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专业知识对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的影响,而孟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孟子的勤思善辩可见一斑。

  4、重视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当今流行的教育理念,殊不知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孟子讲:!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谓,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苦难是最好的老师,经历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提升人的境界,使人更懂得珍惜,也更能够取得进步。我们在这方面不仅要育人,更要先告诫自己。经受得住一切挫折,这都是我们成长的丰富营养!!

  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纵观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也就是他们懂得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一定要去做该做的事,然后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