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县生态建设扶贫专项方案

 生态建设 **县生态建设扶贫专项方案

 生态建设扶贫专项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中共**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精神,大力实施生态扶贫,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筑牢我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对象范围

  生态扶贫对象为:重点支持我县已识别的***个贫困村,加强对全县 2***名贫困人口的生态扶贫力度,并向生态脆弱的民族地区、中高山区、革命老区等重点区域倾斜。

  二、目标任务

  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立足生态优良、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着眼于释放发展潜能,努力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到 2020 年,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万亩,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亿元,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生态治理任务基本完成,森林、草地和水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建成。

  三、进度安排

  (一)建设生态家园方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林地管理,森林资源保护,严守环境生态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

  大力推进天保二期示范县建设;

  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抓住大熊猫旗舰物种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珙桐国家公园等新机遇启动新一轮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改善生态面貌,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实施荒山(荒地)造林、中幼林抚育、低效林分改造,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打造“绿色银行”,夯实绿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康筑牢生态屏障。到 2020 年,累计实施退耕还林**.*万亩,管护森林面积**.*万亩,抚育中幼林***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林业火灾损失率控制在 0.1

  ‰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城乡绿化率达**.*%,林木蓄积量达 4***万立方米,全县生态治理任务基本完成,森林、草地和水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生态建设成效得到体现。

  (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和乡村旅游,积极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云峰寺景区创建国家 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珙桐森林公园、牛背山森林公园建设进程,启动建设一批景区创建国家 A 级旅游景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到 2020 年,现代生态观光、森林旅游、休闲农业、康养服务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文化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接待人数达到***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亿元。

  (三)产业富民方面。结合地域特色、产业特点、旅游特征,以“万亩林亿元钱”为目标,大力引导发展以桢楠、红豆杉、银杏为主的珍稀树木基地。利用林下资源优势大力引导发展天麻、中蜂、竹笋、林下动物养殖等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林农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到 2020 年,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万亩,其中茶叶基地面积***万亩,果园、苗圃基地面积 1 万亩,中药材基地面积***万亩,笋用竹基地 8 万亩,改造低产茶园、果园 2 万亩;

 新建(改建)林区公路 740 公里。培育家庭林场***个、专业大户 70 家、专合组织***个、龙头企业***个,建立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实现群众共同发展、同步奔康。

  (四)康养产业方面。依托我县生态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交通便捷优势,把我县打造成川渝避暑、康养目的地。充分利用龙苍沟森林公园、云峰寺 4A景区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牛背山森林公园、珙桐国家公园、瓦屋金山乡村度假区,针对社会老龄化趋势,提前布局

  “银发”经济加速服务业发展。采取高端引领,中端提升,低端跨越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健康养身休闲服务业,针对目标人群基本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力争到 2020 年,建成规模化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量占总量的**%,服务量达到总量的**%左右,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比例达**%以上;

  **%以上的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充分利用我县黄柏、天麻、重楼等道地药材优势,建设一批现代中药、药食同源生产企业,全县医药保健产业总产值达到 4 亿元;

  全县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责任分工

  (一)建设生态家园促增收

  牵头单位:县林业局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县扶贫移民局、县环保局、县发改经商局

  加快脆弱地区生态保护和治理步伐,积极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

 草、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确保区域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稳定。结合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竹笋、蜜蜂、茶叶、黄柏、天麻、重楼、桢楠能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经济林(草)果产业。继续抓好中幼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分质量、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产出。加强水资源保护综合治理,遏制水生态系统失衡趋势,建立完善以水功能区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体系。在保护好生态资源的同时,积极探索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换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培育资源向资本转换的新业态。在生态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及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结合新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和避灾移民搬迁。

  (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增收

  牵头单位:县发改经商局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委农工委、县林业局、县农业局、县文新广局

  以建设国家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为重要载体,加快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将旅游业作为可持续发展先导产业。深入推进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建设,突出四条(牛背山、G5 京昆**段、龙苍沟、国道 108 线**段)旅游经济走廊上的点、线、面建设,着力推进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打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集镇绿化、水系绿化、道路绿化和灾后重建聚居点绿化,变农村为景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持续推进省级、市级绿化创建活动,激发农村社区“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积极性,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探险体验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等特色旅游,深度打造大熊猫、茶文化、牛背山、珙桐、桢楠之乡等旅游品牌,深度挖掘文化旅游新内涵,塑造业兴家富新格局,培育森林人家新业态,充分发挥旅游业解决就业、富民安民作用。

  (三)发展特色农林产业促增收

 牵头单位:县委农工委

  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

  加快我县传统农业由小规模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单纯依靠耕地向综合利用资源转变,由自我发展为主向全面开放合作转变,加大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建设力度。加大**农林特色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等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建设百公里生态茶叶、果药、果蔬经济走廊,构建以茶叶,道地药材,有机果蔬,特色养殖的特色生态农业新构架,形成低山茶、中山药、高山方竹笋的新业态,着重打造雾中茶、林中笋、山中药、云中蜜等农林品牌。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职业农民等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吸引工商资本到农场发展现代特色种养业,加快推进农林产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发展康养产业促增收

  牵头单位:县卫计局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发改经商局、县文新广局、县食药监局

  加强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发挥我县位于川西雨屏和攀西阳光过渡带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健康保健、生态养老和养老产业。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坚持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医疗康养服务业,全面形成多元办养老的格局。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协作机制,合理布局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临终关怀医院等,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鼓励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康复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大力推进**道地中药材产业化和中药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生物技术药物研发,发展保健、功能食品等相关产品。构建以中药材种

 植(养殖)业为基础,以**黄柏、天麻、重楼现代中药为重点的**特色医药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各乡(镇)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各乡(镇)是生态扶贫的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将生态扶贫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管理制度和工作台账,抓好资金整合、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统筹本区域生态富民扶贫任务,制定年度生态扶贫工作方案,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到所辖贫困村,强化指导监管和目标绩效考核。

  (三)加强政策保障。要加强生态用地用途管制,加大生态治理投入力度,强化移民搬迁政策支持,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等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优良林(草)种快繁、森林高效培育等科技服务支撑,建立完善生态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