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济、民生、党建三大类优秀改革案例汇编

  — 1 —

 优秀改革案例相关素材汇编 目 录

 一、经济类优秀改革案例 创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助推 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 .............. 3 全面推行“坝长制” 打造农村产业革命的示范田 .............. 8 “三化”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 13 “三导向”创新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农业发展.................. 17 探索七条“精准打法”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 21 创新开展“产业村长”行动助推农村产业革命 ................. 27 创建“三个超市”助推农村产业革命 .................................. 31 “建、管、用”三机制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 36 二、民生类优秀改革案例 积极探索“一站式”多元纠纷化解新机制 .......................... 40 严格“六化”机制做到全面防贫 .......................................... 44 创新推行“寨管家” 有效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 49

 “四大体系”织牢医保基金安全网 ...................................... 55 创新“三招”全程助力农民工讨薪 ...................................... 59 创新推行“双轨制”破教师编制瓶颈 .................................. 63

  — 2 —

  扎实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 ..................................... 67 积极探索城镇老旧小区治理新路径 ................................................. 72 三、党建类优秀改革案例 “四强化”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 76 “三集中”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 ..................................... 82 创新“四机制”推进监督首责落实落细 ......................................... 86 创新乡村“六小长”微权力清单制度 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 . 91 “五变”机制全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96 积极探索社区岗位“三定”机制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 101 创新“四机制”推进 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综合改革试点 ........ 105 创新“一池一网一库” 管理激活事业单位编制资源点 ............ 110

  — 3 —

 创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助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 网络 优秀改革案例 经济

  近年来,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以“区域资源整合、项目流程再造、服务方式转型”为切入点,打造集政务服务、项目管理、部门考核于一体的“重大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智慧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和畅通协同的项目推进机制,有效破解项目精准招商难、签约落地难、在建推进慢、投产壮大难,形成项目签约一批、落 地一批、建成一批、投产达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一、在线整合全域资源,实现云招商 一是数据采集分析。

 围绕经开区“4+1”主导产业,利用重

 大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对不同地块产业布局、分布的项目投 资、税收、产值等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对不同区域、产业带亩 均效益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强化产业招商的数字论证,进一步 设置招商门槛、确定招商重点和年度目标任务。引入云计算、 物联网、大数据存储与管理、二三维一体化等新技术,对空间 规划、地块信息、管线布局、土地效益等六大类 70 余个图层信

  — 4 —

  息资源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打造“数字一张图”。

 二是线上

 考察选址。

 将招商政策、用地规划、地块信息、标准厂房、商

 务楼宇、项目分布、能源分布、产业布局信息搬上云端、3D 呈现,通过“数字一张图”管理,让客商直接对投资环境开展远

 程考察和线上选址,极大助推项目招商签约。

 三是线上进行签

 约。积极创新招商签约模式,利用 5G 通信、互联网、云技术等 新科技赋能,开展“云签约”,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始终有人与 投资客商保持密切联系,做到招商工作不停摆、服务不断线。2 月 28 日,经开区举行了产业大招商项目网络签约仪式,签约涉及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现代服务业领 域等项目 13 个,总投资 49.36 亿元。

 二、在线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云调度 一是四级联动调度。

 建立“包保单位周跟踪、管委会分管 领导半月调度、领导小组每月联席、管委会季度研究”四级联

 动调度模式,要求包保部门及时在系统内更新项目进度,平台通过实时的数据抓取功能,动态生成项目入库率、投资完成率、 形象进度正常率等核心数据,自动编制“入库、投资、进度” 三张动态表,形成重大项目推进情况分析报告,推动形成“线上集成—线上调度—线下执行—线上反馈”的便捷精准统筹推进模式。通过“四级调度”,年内领导干部带头开展项目线上 线下调度工作 136 次,推动解决项目建设问题 300 余个。二是 双轨包保调度。对每个重点项目根据项目手续办理和服务流程,

  — 5 —

  明确同时由一名区领导进行挂帅包保、一个部门进行服务包保, 包保部门除在职责范围内进行包保服务外,还要对项目推进中各类问题进行全流程各领域协调对接,完善平台数据,助推项 目快速建成。三是细化责任调度。将项目建设进程中招商引资、 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四大关键环节,细化拆解为签约、设立登记、立项、国土、规划、生态、住建、开工、建设、竣工验收、投产达产等 11 个核心步骤 112 个数字化节点进行调度,建立项目立项、国土、规划等行政审批和征地拆迁、融资服务、要素保障等服务保障任务库,通过平台将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具体的责任部门,部门完成节点任务后自动向下一流程进行流转推送,实现项目调度各环节任务清晰、责任明确。

 三、在线进行便企保障,实现云服务 一是实行“一网通”办理。着力实现开办企业“一次都不 跑”和“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实行开办企业“一网通”办理,

 将企业开办涉及的公章刻制、发票申领、银行预开账户、社保 等环节均纳入“一网”办理,有效将企业开办时间从以往 5 个 工作日压缩至 1 个工作日。今年,通过“一网通”全程电子化 系统办理企业设立 1000 余户。二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围绕解 决投产壮大涉及的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市场推广、工艺 提升等需求,经开区通过工业互联网应用,构建了便企公共信 息交流共享平台。在平台内可以进行原材料和产品供需信息交 互,进行研发能力、生产设备共享、短期资金拆借等资源交流

  — 6 —

  和成果转化,实现企业上云、产品上云、设备上云。

 三是在线

 进行扶持兑现。

 建立扶持企业库,结合经开区各类扶持政策,

 将投产企业税收完成情况和对企业的资金扶持、租金减免、公 租房扶持等数据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录入和对比分析,科学计算 出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引导政 府在企业扶持中有针对性地扶优扶强,高进低退,促进各类扶 持资金、扶持政策朝着发展潜力好的企业精准落地。

 四、在线进行督促检查,实现云考核 一是分类设置考核指标。

 按照“重点重大项目‘100

 ’入

 库入统、重点重大项目‘100 ’快速建设,实现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 200 亿元”的总体要求,分类设置考核指标。对乡镇社区等服务保障类部门,设置征地拆迁、人力资源、综合治理等 工作落实类考核指标;对工信局、产发局等经济职能部门,设 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投资等指标完成类考核指标,对项

 目业主,设置工程形象进度、投资目标完成率等考核指标。

 二

 是“三办合一”在线督查。建立区重大办、督查办、绩效办“三 办合一”项目在线督查机制,以平台调度的数据为依据,采取 “一月一评分、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考评、年终一总结”等方

 式,在任务管理、流程跟踪、考核评价等不同环节相继发力, 进行全流程督查,推动企业加快转型、提质增效。

 三是线上进

 行分类考核。

 对项目建设推进各环节任务进行责任细化,明确

 时间表、路线图,通过系统进行线上数字化分类考核,实现对

  — 7 —

  区属部门、省市垂管部门、平台公司、街道办事处和项目业主 单位五类主体的在线考核全覆盖,并对全流程任务完成情况用 不同色块展示“已完成、在办、停滞、未启动、不涉及”等五 种状态,打造全程直观可视的“项目—任务—督促—考核—助 推项目”业务闭环管理模式。

  — 8 —

  全面推行“坝长制” 打造农村产业革命的示范田 网络 优秀改革案例 经济

  近年来,我市首创实施“坝长制”。各县(市、区)党政 “一把手”、县级领导领衔坝区担任坝长,落实“一坝一长” 高位推动工作机制,以抓责任、抓规模、抓产出、抓市场、抓 收益为重点,盯坝长、抓坝区、成坝业,着力打造农村产业革 命的示范田。

 一、抓责任,变“常规”为“长抓” 紧盯“关键少数”,健全责任体系,细化考评制度,强化 督促指导,以坝长抓坝区做给干部看、带着群众干、帮着农民 赚,不断营造“凝心聚力调结构、心无旁骛抓产业”的良好氛

 围。

 一是实行领导包保制。

 成立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

 导小组,建立市领导联系包保机制,印发《关于明确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和市委常委联系县(市、区)坝区工作的通知》, 明确领导职责,确定协调单位,指导坝区产业选择和规划,帮 助解决资金筹措等问题。

 二是实行红黑名单制。

 健全完善坝长 考核体系和正负向通报机制,明确把领导重视、组织生产、基

 础设施、科技服务、综合效益五个方面作为考核内容,细化坝

  — 9 —

  区主导产业选择、坝区保护、土地流转(入股)率、新型经营主体覆盖率、有效灌溉率、田间道路通达率、政策参保率及坝区产值等考核目标,定期对全市 231 个坝区工作进行督查通报, 纳入红名单(正向)和黑名单(负向)台账管理,作为坝区工 作年终考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巡坝验兵制。建立“春夏攻势” “秋后算账”巡坝工作机制,组织坝区现场观摩会评比验收, 晒成绩、比成效,推动坝长抓坝区更加深入具体有成效。坝长 制实施以来,全市已召开 2 次“坝长制”工作推进会及现场观摩会议。

 二、抓规模,变“零散”为“整合” 我市现有坝区 231 个,面积 58 万亩,仅占全市耕地的 4.6 。为有效利用坝区资源,坚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推动坝区在适度规模、优质高效上走前列、作示范,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坝区带山区、促林区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适度规模发展 新路子。

 一是集中流转上规模。

 加快建立完善“自愿、依法、

 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大力开展坝区土地集中流转和整治, 着力破解坝区土地零碎化、分散化经营局面。全市已集中流转

 坝区土地 40.3 万亩,流转率达 69.5 。

 二是突出单品上规模。

 按照“7+16+N”发展思路,加快推进 7 个万亩坝区和 16 个 5000 亩以上坝区和 N 个 500 亩以上坝区基地建设。围绕辣椒、红粱、精品蔬菜、“优质稻+”等八大优势产业,每个坝区突出打造 1 个单品,加快推进“集中连片”单品规模化产业坝区和产业示

  — 10 —

  范带,推动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规模化”扩张、“裂变式” 发展,努力扭转过去“样样有、样样小”的局面。

 三是培育主

 体上规模。

 坚持生产组织化、服务社会化,大力培育和引进龙

 头企业,组建供销集团、辣椒集团、茶叶集团等,支持和引导 坝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提供专业服务 和生产托管等全程化综合服务。

 三、抓产出,变“低质”为“高效” 坚持强基础、优配套、创品牌、抢市场,大力实施坝区农 业“321 工程”,聚焦将亩产值梯次提高到 3 万元、2 万元、1 万元的目标,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科技应用率,确保坝区产

 出有规模、有效益。

 一是强投入夯基础。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

 财政投资政策,用足用活坝区奖补政策,统筹利用高标准农田 建设、千亿级粮食产能、农银企创新试点、产业兴村强镇等涉 农项目,改善坝区农田水利、生产便道、机耕道、排灌设施等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坝区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截至目前,全 市坝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投入近 10 亿元。二是瞄市场选品 种。坚持“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始终跟着市

 场走、跟着需求走,紧紧围绕目标市场“以需订产”,不断丰 富产品、优化品种,确保农产品卖出去、卖得好。

 三是优管理

 提品质。

 优化种养模式,强化田间管理,加大技术投入,充分

 利用立体气候优势,围绕“春提早、秋延时”,抢抓季节茬口, 积极发展错时错季、早熟晚熟农产品,大力推进田间套作、间

  — 11 —

  作、季节轮作等种养模式,扩大坝区“两品一标”认证面积, 大力培育绿色生态农业品牌,确保坝区农业有产量、更有质量 和效益。

 四、抓市场,变“盲种”为“营销” 强化产销对接,创新销售方式,降低市场风险,多渠道、 多元化提升内外市场占有份额。今年以来,全市农产品销售额

 达 19.8 亿元,其中坝区农产品销售额达 5.94 亿元。一是抓区 域市场。

 大力推进坝区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进医

 院、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七进”,加快推动农产品产销 对接智慧服务中心全覆盖,大力推行坝区订单农业,实行定点 供应、定点销售,不断提高农产品本地供给能力,保障好全市

 “菜篮子”。

 二是推外域市场。

 抓牢优势农业产业带等重大机

 遇,大力推动入沪入粤入渝入筑。创新营销方式,借助抖音、 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平台,广泛开展农产品“直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