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似动现象

 似动现象

  XXX 应用心理学 X 班

 摘要

 该实验是在黑色背景下以两个红色亮点为研究对象,在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两个变量的影响下,观察两个亮点之间的关系是先后出现、同时出现还是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根据实验结果来判断两点产生似动现象的最优时空条件。了解似动现象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关键词 似动现象

 时间知觉 空间知觉 1. 引言

 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静止刺激物,以适当的时间间隔先后呈现。观察者会产生刺激物由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似动现象是指当某一物体实际上没有发生空间位移而被知觉为好像在运动,是一种对静止物体产生的运动错觉。

 似动现象是由于先后呈现的刺激作用于感受野使机体产生了与真实运动相似的生理刺激。第一个刺激停止后,它所引起的神经兴奋还会持续一个短暂的时间,在这个短暂时间内,如果还出现第二个刺激,它所引起的神经兴奋就会与第一个刺激所引起的暂时持续的兴奋相连,所以感觉上第一个刺激就移动到第二个刺激的地方。

 德国心理学家 M.韦特默,于 1912 年最早研究似动现象。电影、电视的摄制和放映就是利用了似动现象的原理。

 2 对象与方法

 2. 1 被试

 西昌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2018 级应用心理学班 2 班同学 1 名,矫正视力正常,色觉正常,左右手正常。

 2.2 仪器

 实验仪器为计算机,PsyKey 实验平台,耳机 2.3 实验材料

 黑色屏幕,红色小圆点 2.4 程序

 在黑色背景上先后呈现两个红色小圆点(直径 0.5cm)两个小圆点可在不同的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条件下呈现。在每种空间距离的条件下按照 5ms、10ms、20ms、60ms、100ms、150ms、200ms、250ms、300ms、350ms、400ms、500ms 这 12 个时许的升序和降序做 24 次判断。在每种时距,空距条件下,演示一次从左到右的相继呈现:

 刺激 1

  →

  时距

  →

  刺激 2 60ms

 5-500ms

  60ms 空间距离的实验顺序按照拉丁方的方法进行排列,将被试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按三种不同顺序进行实验,图示如下:

 表 表 1 实验顺序设计

 组别

  顺序 甲

  1

 2

  3

  乙

  2

 5

  8

 丙

  5

 8

  2

  在每个空距条件下,时距从 5ms 开始,依次增加到 500ms,每个时距做一次判断,让被试判断两个刺激是同时出现、先后出现、还是一个刺激从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然后再从 500ms 开始,逐渐减少到5ms,同时每个时距做一次判断。每个被试对空距判断 24 次,三个空距共判断 72 次。

 3. 结果

 表 表 2 同时、似动和先后的 次数百分数

  时距 空距 5

 10

 20

  6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500

  2

 同时 动 先后 16

  33

 16

  33

 16

 16

  16

  0

  0

  0

  0

 0 51

  16

 51

  16

 33

 0

 0

 0

  0

  0

  0

 0 33

  51

 33

  51

 51

 84

  84

  100

  100

  100

  100

 50

 5

 同时 动 先后 51

  67

 67

  33

 33

 0

 0

  0

 0

  100

  0

 0 16

  0

  0

 16

 16

 0

 0

  0

 50

  0

 0

 0

  33

  33

 33

  51

 51

 100

  100

  100

 50

 0

  100

 100

  8

 同时 动 先后 33

  50

 50

  50

  67

  3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0

  0

  0

  0 67

  50

 50

  50

  33

  67

  100

 100

  50

 100

  100

 100

 表 表 3 同时、似动和先后的平均次数百分数 时距 空距(cm) 5

 10

 20

  6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500

 2 5 8 16

  33

 16

  33

 16

 16

  16

  0

  0

  0

  0

 0 51

  16

 51

  16

 33

 0

 0

 0

  0

  0

  0

 0 33

  51

 33

  51

 51

 84

  84

  100

  100

  100

  100

 50

  图 图 1 各时空距离下观察亮点的似动次数比

 0204060801001205 10 20 6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500似动次数百分数(%))时距(ms)2cm5cm8cm

 4

 分析与讨论

 4.1 由实验结果可得出,时距一定时,空距越大,似动现象越难产生。空距一定时,时距越大,似动现象越难产生。

 4.2 因为背景为黑色,被试需要在黑色背景板上长时注视两红点的运动状态,可能会眼花,产生的视错觉与生活中正常的视错觉会有些偏差,也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产生一定误差。

 4.3 在排除录入数据出错的情况,被试的部分数据明显不符合实验要求,这可能是因为实验存在疲劳误差和练习误差和期望误差。因为本实验需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实验程序较为简单,被试易产生疲劳误差,需要主试合理安排被试的实验时间,减少疲劳误差。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疲劳误差和练习误差主试需要合理安排被试实验时间。

 4.4 不同个体间一定存在个体差异,本实验仅一被试,实验结果不具代表性,且本次实验数据可能受疲劳误差,练习误差,期望误差以及环境影响,实验结果可能具有极大不准确性。故此实验应该需要大量被试,且实验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

 5

 结论

 本次实验中,该被试的最优空距为 2cm,最优时距为 5cm。

 存在疲劳误差,练习误差,期望误差,且受环境影响。

 6 参考文献

 [1]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M]

 .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0.01:36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