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群文通练三 悠悠乡愁

 群文通练三

 悠悠乡愁 主题解说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没有人不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我们对家乡的爱和思念是永恒的。读《乡愁四韵》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一个执着的主导情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边界望乡》以个人的感受传达既具古典意味,又与现代千千万万游子心灵相通的乡愁——一种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的情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一九七四年三月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

 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

 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2.下列对本诗与《乡愁》在内容与艺术特色上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歌都是乡愁诗,都表达出特定时期与特定地理条件下所具有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情感。

 B.两首诗歌意象单纯而有张力,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象征,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写实。

 C.在意象的组合上,《乡愁》以时间为线索,意象间有递进意味;而本诗则采用并列的意象组合。

 D.《乡愁》不刻意锤字炼句,语言质朴浅显;而本诗则以逆常悖理的语言达到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

 3.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

 答:

  4.闻一多提出诗歌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边界望乡 洛 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①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像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② 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③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④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1979 年 6 月 3 日 注 ①落马洲:地名,位于香港元朗区东北面,是一个贴近港深边境的地区。邻近深圳河,形成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边界。②贲(bēn)张:扩展,膨胀。③福田村,水围:地名,在深圳罗浮口岸大陆一侧。

 后记:1979 年 3 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听的鹧鸪啼叫,声声扣

 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明明已是满腹涌动的思乡愁绪、激动与无奈、欣喜与失落,复杂与澎湃,却被一笔掩盖,淡淡引入。

 B.“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伸手好似就可触及故国土地,但依然无法实现,诗人只好把浓浓的乡愁由想象返回到现实。

 C.诗人望着故国的山河,映入眼帘的一朵凋残的杜鹃花变成了一只咯血的杜鹃鸟,而它正是诗人自己。

 D.边界望乡,诗人收获的,是失落、惆怅和哀伤,也包含着看到故国山河的几分慰藉;而唯因如此,诗人的赤子情怀才显得那么诚挚,那么具有了感动人心的力量。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中,“茫然”的神态和“手掌开始生汗”的细节,体现“我们”怅惘而紧张。

 B.“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在诗人的笔下,乡愁被“望远镜”这样一个“中介”化为了实景,景物和愁绪在交错,虚与实在交错。

 C.“迎面飞来”的“远山”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这造成了巨大的视觉形象冲击,由视觉直接冲击心灵,这比任何痛苦呻吟的情感知觉的描述都要有力得多。

 D.鹧鸪居然以火发音,啼声竟然冒烟,而诗人公然被烧得眼红血沸,这是视觉通于听觉与触觉的奇妙通感。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的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

 7.如何理解《边界望乡》中的“杜鹃”“白鹭”“鹧鸪”三个意象? 答:

  8.《边界望乡》这首诗采用了哪三种艺术手法? 答:

 答案精析 1.D [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2.B [B 项表述有误,应该是“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写实,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象征”。] 3.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

 解析 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再分析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即可推出答案。

 4.①音乐美:每一节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音韵和谐,形成了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②绘画美:“海棠”“雪花”“腊梅”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富有画面感。③建筑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节诗首尾呼应,句式整齐,段节匀称。

 解析 解答本题,要先明白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体指什么。“音乐美”侧重于音韵和谐,可从诗歌的平仄、韵脚的角度分析;“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就是形式美,可从诗歌的句子和每节诗形式上的特点分析。然后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本诗即可得出答案。

 5.D [“也包含着看到故国山河的几分慰藉”错,应是“满心的失落、满心的惆怅和满心的哀伤”。] 6.D [“视觉通于听觉与触觉”错,应是“听觉通于视觉与触觉”。] 7.(1)“杜鹃”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示凄婉哀怨的情调。同样,诗人这里用这个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咯血的杜鹃的意象,表达了自己不能回归故乡的哀怨悲苦之情。

 (2)“白鹭”在古典诗歌中多用来表现对安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这里则借白鹭来表明自己自由飞到故国的渴望。而“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亲吻故国土地无望的黯然神伤的感情。

 (3)“鹧鸪”又名山鹧鸪,其声凄厉悲惨,似云“行不得也哥哥”。诗人用“以火发音”发出“冒烟的啼声”的鹧鸪使自己“双目尽赤,血脉贲张”,抒发了自己回望故国时急剧沸腾、摧肝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通过三个意象,诗歌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在一起,既抒发了诗人的乡愁情绪,又增加了这种情怀的历史纵深感。

 8.①反衬。望乡时,作者由“令人心跳”到“撞成了严重的内伤”,从“手掌开始生汗”“伸

 手可及”故国乡土,到“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形象地显示出诗人由看到故国时的激动、喜悦到最后偿愿无望的沉痛悲苦,以喜衬悲,更显其悲。②联想。在诗的第三节中,作者由杜鹃联想到杜鹃鸟再到杜鹃啼血的典故,三次联想飞跃,使意象叠合,韵味无穷。③想象。作者由望乡进而想象自己听到故国乡音(“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看到故国景色(“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伸手触及故国土地,最后由想象回到现实的偿愿无望,浸透了诗人浓浓的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