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感悟】读《万历十五年》有感

  初识《万历十五年》,是在《人民的名义》。当时看电视剧的时候,就有想法看一看,能作为一个渔家女吸引高育良出轨的“致命”一书是什么样子的。这次在书店正好遇到了它,就顺手直接带回来拜读了。

  《万历十五年》是美籍作家黄仁宇的著作之一,融会了黄仁宇先生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并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1572-1620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而在很多明史学家的眼中,明朝开始衰亡,就是从万历中后期开始的。所以《万历十五年》虽然看似挑选了一个无关紧要、平平淡淡的年分,但其实万历十五年,还是发生了一些表面看似末端小节的事件,对今后的明朝历史产生的巨大的波澜。

  《万历十五年》共有七个章节,分别讲述了六位万历年间的代表人物: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在明朝的文官体制下做的一系列事情。

  通读之后,《万历十五年》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明朝各个职业的失败典型大总结,皇帝失败—万历,首辅失败—张居正、申时行,官员失败—海瑞,将军失败—戚继光,哲学家失败—李贽。这里的失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失败,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阴阳说”的失败。《万历十五年》书中在第二章申时行提及了“阴阳说”。这里的“阴阳说”不是周易里的阴阳,而是把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称之为阳,而把人们不可告知的私欲称之为“阴”。怎么做到阴阳调和,这是个大学问,而书中的几个人,其实都没有很好的做到阴阳调和。

  万历皇帝,从一开始的励精图治,到后期的懒政怠工,是阴阳失调;张居正,从大权在握力图改革,到最后的倒台被群臣清算,是阴阳失调;申时行,作为一个明朝首辅,却只能做一个老好人,充当皇帝和文官集团中间的润滑剂,看似中庸,其实也是阴阳失调;海瑞,作为一个文官集团中特立独行的道德典型,但却无力改变明朝的现状问题,也是阴阳失调;戚继光,一代名将,最终也是落得在明朝的军队制度下,和文官集团各方周旋,最终也是被阴阳失调而清算;李贽,一方面拒绝传统,一方面又难以和心中固有的传统思想决裂,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人,最终也在阴阳调和中郁郁而终。

  通篇读完之后,我仿佛有点理解了周梅森《人民的名义》为什么要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来敲开了高育良的心了。正是那高育良身处高位的私欲和明面上正直理想,直指高育良内心的阴和阳啊。周梅森果然是高手,果然很精彩,果然很《万历》。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要如何处理好《万历十五年》中的阴阳,确实是个人生大难,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思考它,也希望我能在而立之年,懂得《万历》阴阳的真谛,更好的调和平衡它,加油,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