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全民创业动员大会上讲话&市长全市经贸交流会讲话

 在全市全民创业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市全民创业动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学习浙江经验报告会精神,组织和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掀起全民创业热潮,以超常规的思路和强有力的举措,推进全市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开创仪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今天的会议是一次关系到仪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会议。市委、市政府为开好这次会议做了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了市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现在,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先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分析现状,认清形势,实现思想认识的大飞跃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六放”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推进了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5 年,全市新增民营企业 474 户,从业人员 6009 人,注册资本 5.8 亿元,分别增长 9%、31.8%和 104.5%;新增个体工商户3390户、从业人员4650人、注册资本1.69亿元。至 2003 年底,全市累计有民营企业 1536 户、个体工商户 11209户,分别比 2000 年底增加 1238 户和 10177 户;民营企业注册资

 本达 15 亿元,比 2000 年底增加 10.29 亿元。2005 年全市实现民营工业产值 79.33 亿元,比 2000 年增加 31.07 亿元,占地方工业经济的比重为 90.9%。二是投资领域得到拓宽。民营经济开始由传统商业、服务业向制造业、建筑业和新兴服务业扩张。随着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和企业改制步伐加快,民营企业已成为地方工业的主体,且涉及到各个领域。农业开发也从以国资为主转向主要依靠民资,先后涌现出三益农业生态园、星河农业生态园、青春园林公司等一批总资产 1000 万以上的民营农业项目。民资在三产的投入也延伸到教育、医疗、中介、旅游、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域。三是招引民资成效显著。在深入发掘本地民资潜力的同时,重视吸纳外地资金和技术,走对外开放、借力发展之路。去年招引民资 18.4亿元,招引民资项目 452 个,其中一产项目 36 个、二产项目 302个、三产项目 114 个,其中 1000 万元以上民资项目达到 72 个。2001 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招引民资 31 亿元,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四是贡献份额不断增大。2003 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21.52 亿元,对地方 GDP 的贡献份额为 42.5%;缴纳国税3847 万元,缴纳地税 3220 万元,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份额约 10%。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就业和再就业渠道,2002 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在岗职工数才 4000 多人,2005 年则突破 2 万人,达 26729人。同时,广大私营个体业主在捐资助学、扶贫助残、修桥筑路、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方面为社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一是总体数量不多。2005 年,我市共有民营企业 1536 个,平均每390个人才有1个老板,而浙江平均不到26个人就有1个老板,其中温州、台州等地平均 4 个家庭就有 1 家投资办企业。二是单体规模不大。民营企业单体规模偏小,户均注册资本只有 97.6万元,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本只有 2.77 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5 年度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十强累计销售额不足 10 亿元,仅相当于浙江、苏南 1 个中等规模民营企业的销售收入。三是结构层次不高。民营经济更多地集中于传统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劳务为主的摊点零售和餐饮服务的比重较高,而从事制造业的比重偏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名牌产品更少。2005 年,我市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只有 38 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只有 7 家。四是支撑作用不强。我市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近年来虽然有较大幅度上升,但总体上看,相对于国企或国有控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份额和发展后劲,民营企业仍然是条短腿。

 形成这种差距和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发展历程看,我市的经济一直以大企业和市属国有企业为支撑,乡镇经济基础一向比较薄弱,中后山区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条件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我市部分群众中,重文轻商、守土恋家、小富即安的意识还比较浓,怕离家门、怕出远门、更怕跨出国门,丢不下面子、拿不下架子、放不开胆子,不敢闯市

 场、不想做老板、不愿创大业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些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束缚了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从行政服务看,这几年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虽有了较大改善,但省委、省政府“六放”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个别部门为了部门权力和利益,还在守着不合时宜的规定,死搬教条,唯书唯上,该变革的不变革,能放开的不放开;履行职能简单化,重管理、轻服务,甚至以罚代管、为罚而管;缺乏为发展大局服务的意识,对上面有明文规定的扶持政策不宣传、不落实,拿着过时的文件刁难企业,根本谈不上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部门身上,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却是很大的。从创业主体看,一些企业主小胜则喜,小成即满,不愿大投入,不求大发展,缺乏创大业、干大事的雄心,缺乏赶先进、争一流的勇气。一些企事业单位职工对改革改制的战略意义不理解,不愿主动走向市场,寻求新的出路。中后山区不少农民满足现状,不富也安,缺乏穷则思变、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有的等、靠、要思想还比较严重。

 当前,推动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解放思想,把全市上下、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实现思想认识的大飞跃。一是在机遇意识上要有大飞跃。当前,民营经济在我省已成为继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之后的第三次经济大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动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就是我们最大的机遇。现在,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壮

 大越来越取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聚焦于民间资本的争夺,富民强市的实践越来越决定于全民创业的成效。随着宁启铁路、润扬大桥和沿江高等级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和沿江大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加快富民的关键时期,如何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新空间、新机遇?如何以学习浙江经验为契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旺盛活力?从仪征现实条件和发展状况出发,至关重要的就是看我们能不能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致富追求和创业热情,让千家万户动起来,让致富能人多起来,让民营企业强起来,培育壮大发展民营经济的内生力量。二是在服务意识上要有大飞跃。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其活力就在于鼓励探索、鼓励创新。这种探索创新曾一度引起很多争议,但当地党委、政府坚持不争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不张扬、不压制、不动摇,最终形成富有个性的改革发展之路,创造了体制和机制上的领先优势。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创业的初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放开发展,通过放开思想、放开政策、放开领域、放开手脚,让一切遵守法律的投资、创业和创新活动都受到鼓励,让一切有益于富民强市的劳动都得到承认和尊重,让一切所有制经济类型都享受公平竞争的待遇,让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得到保护,全力打造自由、宽松、平等的创业环境,催生我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崛起。三是在创业意识上要有大飞跃。要学习浙江人那

 种“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的开拓精神,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精神,那种“敢冒天下人不敢冒的险、敢吃天下人不愿吃的苦、敢赚天下人看不起眼的钱”的创新精神,那种穷时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当老板也能吃苦的奋斗精神。要冲破得过且过、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维定势,大力倡导创业精神,树立创业者光荣、创业者有功的价值观念。要理解创业者的甘苦,为成功者喝彩,为顺利者加油,为困难者鼓劲,为失败者打气。要支持创业者、尊重创业者、羡慕创业者,让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成为全市干群的共同追求,营造人人想创业、会创业、敢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明确目标,抓住关键,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动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苏中争第一、跨江争位次、全国争百强”的奋斗目标,继续按照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的“六放”要求,大力支持和鼓励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进一步促进全市民营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我市的投资主体、税收主体和就业主体,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形成外来投资与本土创业齐上、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并进的局面,把仪征打造成为资本活跃集聚、人才竞相涌入、创业氛

 围浓厚的热土。

 --明确“一个目标”。通过三年(2004 年-2006 年)的努力,全面提高民营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和贡献份额,实现“五个翻一番”:一是民营企业数量翻一番,达 3000 家以上;二是民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翻一番,达 200 万元以上;三是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翻一番,达 5 万人以上;四是民营经济总量翻一番,增加值达 45亿元以上;五是民营企业纳税额翻一番,交纳税金达 1.5 亿元以上。

 --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在“一视同仁”上做文章,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的体制性障碍,对民营经济"同环境、同政策、同待遇,不加码、不歧视、不干扰"。将民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纳入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民营企业在投资立项、招商引资、土地使用、资金扶持、市场融资、出口退税、政府采购、劳动用工、人才利用、进出口权限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等待遇。破除人事管理中的身份和所有制界限,在户籍管理、档案管理、职称评定、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一视同仁。二是在“完善服务”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像服务外资企业一样服务民营企业,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征地、办证、厂房租赁、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全面构筑政府行政服务、社会中介服务、企业商业服务的服务体系。在服务上体现主动性,善于寻求上级政策与仪征实际的结合点,多设路标,少设关卡,主

 动帮助企业少走弯路;在政务上体现公开性,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运作,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服务;在执法上体现规范性,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把政府对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服务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力求“三个突破”。一是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鼓励科技人才以技术、科研成果入股民营企业,或在民营企业中任职兼职。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建设,引导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二是在人才培养上求突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优秀适用人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广泛引进各类急缺的专业技术人才。整合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开创配置市场化、评估科学化、培训社会化的人才开发新局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在特色产业上求突破。鼓励发展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产业用布等配套产业,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玩具、造船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引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优势项目,积极培育新兴高科技产业。

 --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企业自主发展与政府促进的关系。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广大群众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在加强政策扶持的同时,把着力点放在营造发展氛围、激活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环境、搞好

 发展规划上,培育和引导民营企业的自我发展意识。二是处理好“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的关系。先有铺天盖地,再有顶天立地,然后才会惊天动地。在引导千家万户齐创业的同时,要培育“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通过资产重组等多种途径,加快做大做强。三是处理好引进民资与内生发展的关系。内生型民营企业直接富民,引进的民营企业可以强市,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因此,在注重催生和发展内生型民营企业的同时,要毫不动摇地继续加大招引民资力度,引进更多更大更强的外地民营企业家来我市投资创业。四是处理好维护权益与守法经营的关系。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构筑快捷高效的维权网络,切实保护企业利益,为民营经济发展“减负松绑”,同时要帮助和指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民营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意识,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文化建设,增强社会亲和力和职工凝聚力。

 三、加大激励,全力扶持,做到政策措施的大突破 当前,在各地竞相学习浙江经验、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浓烈氛围中,我们必须抢抓机遇,最大限度地激发民力,调动民智,集聚民资,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1、以放宽准入为前提,大力度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一要放宽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法无禁止即自由”。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限制的行业、领域,都要向民营经济开放,凡

 我国政府承诺向外资逐步开放的投资领域和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民间资本都可以加快进入,即使是目前政策暂时限制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要允许民营企业作探索性实践。要放开企业的具体经营范围,除法律、行 zd 规禁止或限制经营的项目外,投资人可以自主选择经营范围和项目。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水利、交通、能源、公交、供水、供热、道路、桥梁、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的投资与经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中介服务、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建设和经营。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列入政府定价目录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与国有投资享受同等待遇。支持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造、改制、改组,不得设置地区、所有制、行业基础、从业年限等限制条件。二要放宽对投资者身份的限制。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另有规定外,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员,均可申办民营企业;允许各类在职人员向民营企业出资入股。三要放宽企业注册资本和投资方式的限制。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条件一律取消;必须前置审批的,由工商部门牵头实行并联审批,对不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置审批事项,在前置审批部门认可的情况下,工商部门先发给营业执照,在 3 个月内补齐相关手续。实行企业预备期登记制度,可在一年内按规定享受非正规就业组织的有关优惠政策。同时,全面放宽成立企业集团登记条件、企业名称登记条件、企业生产经营场地限制和投资项目审批。对企业年检也应全

 面清理并尽量简化。

 2、以充分释放创业能量为关键,大力度培育民营经济创业主体 一是各级干部要带头创业。领导干部的创业主要是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干一番事业。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带头建功立业。领导干部也可以离开领导岗位,直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才能,领办、创办民营企业,干一番自己的事业。在当前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的前提下,实行在岗兼业和离岗创业。对于离岗创业的,可以在三年内保留原职级和工资福利待遇,三年后回来的,由组织上重新安排工作,不回来的可以辞职或提前退休。对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也可以参照机关干部离岗创业的政策予以鼓励和支持。村级经济就是能人经济,广大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学经济、懂经济、会经济,做群众创业致富的领路人、发展民营经济的带头人,积极创办经济实体,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办项目,自身先富起来,同时通过带领群众创业,为广大群众开辟一片致富的新天地。

 二是发动千家万户创业。广大群众是全民创业的主力军。要鼓励城乡群众不拘形式,不拘类型,不拘规模,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温州人从一根针、一个纽扣做起,走小商品、大市场的路子,终于取得了成功。要突出“小规模、大群体”,

 围绕产业集聚创业。我市中后山区成百上千个家庭做长毛绒玩具,虽说规模都很小,但做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一个大的产业群体。全民创业要靠船下篙,根据本地的产业特色确定自己的创业方向,在模仿性创业中完成资本积累,在群体性竞争中推动产业集聚,在滚动式发展中放大块状经济特色。要突出“搞加工、活流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依托农业产业化创业。鼓励干部群众从事蔬菜、畜禽、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种养、储运和营销,尽可能拉长产业链,向深度加工要效益。要提倡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与农民合股经营,采取农民出土地、干部投资金、科技参股份的办法,达到带动农民创业的目的。要突出“学技术、学管理”,加快积累回乡创业。全市目前在外经商务工人员有 5 万多人,他们中有的已初有成就,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信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各乡镇、村要认真排队梳理,了解本地有哪些在外能人,有哪些投资意向,主动上门联络感情,以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和优惠的条件,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带领更多的人发家致富。要突出“进社区、搞服务”,促进服务业发展创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小型分散经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就业机会很多。要鼓励广大群众投资信息咨询、贸易服务、旅游餐饮、特色市场、现代物流等产业,在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等领域一显身手;可以围绕社区管理和公用事业承接作业任务,包括物业管理、绿化养护、清洁卫生

 等;也可以围绕社区居民生活创办便民服务项目和家政服务项目。

 三是做强做大现有企业。积极鼓励优势民营企业运用技术创新、品牌战略、资本运营、联合兼并、利用外资等手段,加速扩张规模,提高运行质量,在全市形成一批民营企业“小巨人”。民营企业要有抓项目、促投入的韧劲。现在不少企业存在一种“项目恐慌”,没有项目,就没有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增长点,从而导致“发展恐慌”,最终导致企业的“生存恐慌”。企业要大发展,就必须上大项目、促大投入。要加快实施一批对我市民营经济优化升级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增强民营企业的产业支撑力、规模竞争力和后续发展力。民营企业还要有甘做凤尾、当好配角的意识。好的项目、资金、人才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这就需要企业勇于自我推销,攀高亲、登龙门,特别是在目前自我积累不足的情况下,更要千方百计借梯上楼,借船出海,为大企业、大集团当好配角。只有当好配角,将来才能当市场竞争的主角、名角。

 四是吸引外地企业来仪创业。外来资本的进入,特别是大中型外地企业落户,能迅速提升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产业平台,带动我市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为全民创业提供巨大商机。对待外来投资者,要舍得让利,让他们有钱可赚,有利可图。要进一步强化“市外就是外”的意识,把利用市外民资与利用境外资金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社会关系,挖掘一切资源潜力,吸引外地民营企业家来仪投资兴业。继续深入开

 展“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学赶浙江、策应广深”等系列招商活动,把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作为招商的主体力量,把国内最具资本扩张能力的地区作为招商的主攻方向,把仪征籍在外人士作为招商的纽带桥梁,创新招商机制,务求招商实效。今年要确保完成招引民资任务 30 亿元。

 3、以提高竞争力为重点,大力度引导民营企业提升素质。要引导民营企业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向协作型转变。充分利用市内大企业的优势,发展关联产业,依托仪化公司,大力发展化纤纺织产业,推动聚酯产品和其它化纤织物深加工,提升现有相关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档次;依托上汽集团,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开发凸轮轴、活塞、高档轿车环等配套产品,增强就地配套能力;主动接受大连化工、扬农化工和周边石化大企业的辐射,积极融入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发展重化工、精细化工及石化产品运输、贮藏等产业,引导和扶持量大面广的中小民营企业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新”的发展道路。二是向科技型转变。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民营企业要着眼长远发展,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一流设备,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使技术装备逐步达到同行先进水平。对市场潜力大的产品、基础好的企业,帮助其搞好技改规划,在技改贴息、资金筹措等方面采取鼓励政策,努力抓出成效。三是向外向型转变。树立开放和合作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实力,同市内外企业进行多方位、多形式的合作,以赢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要注重国际市场开拓,

 加强产品质量国际认证,积极“挂牌”出海,创造条件发展自营出口。四是向规模型转变。要引导民营企业把目标瞄准同行先进水平,全方位搞活资本经营,加大联合兼并力度,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特别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通过参股、控股盘活存量资产,实现民营经济低成本扩张。五是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要提高民营企业组织化程度,促进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实现企业资本社会化,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要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内部运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形成广纳资本和人才的制度基础,克服家族管理的弊端。同时,积极创新决策、分配、劳动、用工机制,充分激活企业内部要素。

 4、以克服瓶颈制约为突破口,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一是要解决好民营企业的融资矛盾。进一步加强银企协作,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金融部门要树立新型市场营销观念,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各经济综合部门要继续组织开展“银企洽谈会”等活动。进一步健全面向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服务体系,鼓励、帮助民营企业开展互助活动,对信贷资金进行联保、互保。市政府将适当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资本金注入,同时要多渠道吸纳社会资本,不断进行充实。要积极支持民间信贷担保公司的发展。二是要切实解决用地难的问题。在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新形势下,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胆探索盘活存量土地的新路子。要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

 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要求,加强规划,整合资源,优先满足工业用地。各项优惠供地政策和用地指标向入园企业、重大项目倾斜,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兴建一批标准化厂房;在城镇规划建设区范围以外,允许农民利用闲置房屋和房前屋后零星空地从事家庭手工业。三是要加快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大力加强商会、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科技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建设,发挥其在行业规划、行业自律、行业服务、沟通政企关系等方面的作用。组织或参加协会必须是依法、自愿的原则。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强行要求民营企业参加协会,更不允许以组建协会为名,行收费之实,加重企业负担。发展计划、经贸、外经贸、工商、科技、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要认真研究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政策服务和业务指导的新方式、新途径,努力提高服务效率。

 5、以加强公共培训为核心,大力度推进民营经济的人才队伍建设。要在提高民企经营管理人才素质上求突破。着力加强对民营企业业主的培训,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培训和讲座,为民营企业业主学习深造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民营企业业主的知识层次和经营管理水平。要组织民营企业业主到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具备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到国外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拓宽思路。要注重培养民营企业业主的理性思维、战略思维、现代思维、科学思维和世界眼光,增强政策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为赢得市场竞争、做大做强企业提供根本保证。要引导民营企业

 业主保持艰苦创业的品格,强化市场竞争的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树立敢想敢干的勇气,自豪不自满,自信不自负,有钱不奢侈,立志干大事,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生价值。民营企业要树立“企业最大的福利就是对职工的培训”的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面向民营企业开展培训。各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要与民营企业联手探索“企业下定单,学校出菜单”的实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教育、劳动、工会等部门要制订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岗前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把大批的“体力型”农民工、下岗职工转化为“技能型”产业工人。劳动、人事等部门要积极帮助民营企业外出招揽急需人才。

 四、加强领导,协调各方,营造加快发展的大环境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候鸟经济。政府造环境,百姓创大业。我们一定要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以环境的大改善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

 一要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富民创业的先进典型,真正做到"不论成份重发展,不限比例看效益"。鼓励各类人才自主创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创业积极性,引导群众树立"以富为荣,以富为能,以富为强"的观念。要根据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在企业广泛开展“艰苦创业、诚信立业”活动,在机关开展“支持创业、服务创业、投身创业”活动,在科技界开展“科技创业、人才兴业”活动,在城乡群众中开展

 “创业有功、致富光荣”活动。新闻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鼓励扶持政策,深入宣传民营企业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好办法、好经验,在全社会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浓厚氛围。

 二要抓好政策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省委、省政府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即将出台,市委、市政府也将据此制定实施细则。这些政策措施出台后,各级、各部门必须狠抓落实,真正做到取信于民。要在“舍”字上做文章,割舍部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坚决做到不与民争利。要在“快”字上下功夫,立即对各种行政许可事项和收费项目进行清理,能取消的审批事项要坚决取消,能不收的费用坚决不收,真正将“门槛”降下来。要在“通”字上动脑筋,真正把执行政策的原则性和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相结合,切实做到“四通”,即凡部门职责内该办的事,要速办“快通”;当工作运转不畅需要协调时,要及时“沟通”;在基层和群众面临困难和矛盾时,要积极“疏通”;对有利于仪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事,要从实际出发大胆“变通”。

 三要不断转变作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机关部门要顺应改革大势,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步伐,强化“支持就是工作,帮扶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发展就是目的,富民就是标准”的理念,真正使民营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时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在投资兴业需要帮助时又感到政府无处不在,实现无障碍地自主创业、自主发展。今年,政府各部门要着重围绕缓解融资、用地、

 供电、引智、信息等方面的瓶颈制约,高质量开展服务,放开市场、放宽政策、放活个人、放飞企业,打造加快发展的优质平台。要采取有力措施,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从根本上解决执法检查过多过滥的问题。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商、质检、税务等部门要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使一切守法、规范经营的企业能够顺利成长。zd 部门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打造安全仪征,真正使群众放心创业、放胆发展。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服务,引导民营企业规范、诚信、守法经营。

 四要强化督促检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机关各部门特别是涉及民营经济的相关服务部门,都要以促进发展为己任、以服务发展为天职,自觉找准位置,主动进位,为全民创业尽心尽力。综合经济部门要把民营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领导力量、工作责任、政策措施"三到位"。市发展计划局、民资办要围绕我市三年实现“五个翻一番”目标任务,抓紧分解落实,科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完善考核办法,重点考核民营经济发展速度、总量规模、贡献份额,突出新增民营企业数、个体工商户数和注册资本增长额。实行市领导挂钩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加大政策落实等情况的督查,全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各乡镇、各部门要层层落实责任,以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目标、

 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要加强经常性督查,定期公布任务完成情况。市监察部门要发挥行政效能投诉中心作用,坚决做到有报必查、有查必究,对政策不落实和故意刁难阻挠的人和事加大曝光力度,对情节严重的,责令当事人停职检查,并视情况给予降级、降职、撤职的处分。

 发展以富民优先,富民以创业为本。推动全民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活力在于创新机制,优势在于彰显特色,重点在于优化环境。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共谋发展大计,共克发展难关,共同耕耘出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天地,为实现“苏中争第一、跨江争位次、全国争百强”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市长在全市经贸交流会讲话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今年全市工业流通经济发展情况作一通报。

 一是工业产销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11 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1481 家,比年初增加 169 家。1-11 月份,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318.4 亿元,同比增长 26.1%,增

 幅居全省第二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203.1 亿元,增长 43.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利税 95.3 亿元,增长 49.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利润 53.4 亿元,增长 46.9%,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231%,比去年同期提高 28.3 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34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300 亿元,增长 42%,实现利税 100亿元,增长 48%。

 二是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科技创新成效显著。1-11 月份,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入 218.4 亿元,同比增长 17.2%,在建重点技改项目 220 个,其中投资过项目 76 个,过亿元项目 39 个。东明石化集团年产 15 万吨离子膜烧碱、玉皇化工年产 15 万吨二甲醚等 126 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 508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 124 项,投产 451 项,投产率达到 88.8%。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238 亿元,同比增长 5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18.9%。

 三是循环经济健康发展,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循环经济试点进展顺利,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得到加强。全市循环经济园区发展到 3 个,循环经济企业达到 30 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36 家。

 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023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2.65%,万元 GDP 取水量 290.32 立方米,比 2010 年下降 12.8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 2.01 吨标准煤,比 2010 年下降 5.3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 34.23 立方米,比 2010 年下降5.25%。预计全年,全市万元 GDP 能耗比 2010 年下降 5.42%左右,万元 GDP 取水下降 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8.5%左右,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下降 11%左右,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

 四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实力增强。1-11 月份,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 219.7 亿元,同比增长 26.5%,完成营业收入895.8亿元,增长25.7%;入库税金24.6亿元,增长23.1%。预计全年,全市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 24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实现营业收入 970 亿元,增长 20%,实现利税 104.3 亿元,增长18.8%。

 五是商贸流通健康发展,城乡市场繁荣稳定。1-11 月份,全市商贸流通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9.5 亿元,同比增长 28%;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366.7 亿元,增长 23.6%;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 388 亿元,增长 33%;新型流通业态营业额达

 到83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2.6%。预计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4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2%。

 在指导和推动经贸发展上,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以强化调度服务为重点精心组织经济运行。面对复杂困难的经济形势,坚持以强化调度服务为重点,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努力破解发展难题,顺利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和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年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针对煤电油运供应趋紧,特别是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坚持日调度、日分析、日报告,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在积极争取用电负荷的同时,制定落实有序用电方案,加快分时计量设施改造,全面推行峰谷分时电价,提高网电负荷利用率,有效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确保了奥运期间全市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用电,为今后工业企业科学合理用电打下了良好基础。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担保体系,组织银企对接入手,破解企业融资难题。1-11 月份,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余额达到 72.5 亿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发展影响逐步加深的严峻形势,成立了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制定了相关工作规则和运行调度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通知》,从搞好监测分析、加大资金扶持、

 组织市场开拓、优化发展环境入手,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调度指挥,解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矛盾,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贴息贷款,两批共为29户企业申请贴息贷款12.44亿元,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实现利润四项指标总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到 11 个月底,工业增加值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居全省前两位。

 (二)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狠抓企业技术改造。把加强技术改造作为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技术改造年活动,在全市筛选了 100 个结构调整技改项目和 100个节能降耗技改项目,逐个拉出单子,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建立调度通报制度,加快技改项目建设。围绕实施新特优工程,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组织各县区分管县区长、经贸局长赴河南漯河、安徽淮北、江苏邳州和济宁邹城等地考察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的方向重点、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抢抓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发展政策机遇,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技术改造政策性资

 金,8 个项目列入省结构调整重点项目,获奖励资金、无息贷款,对加快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到 11 月底,全市有126 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重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年可新增销售收入 102 亿元,新增利税 15.6 亿元,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坚持技术创新引领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发展,着力抓好前 200家规模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和产学研联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达驰电气国家技术中心能力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认定,华泽被列入省级重点技术中心,共获得国家和省重点技术中心能力建设专项扶持资金。指导 60 户重点企业全部按省级技术中心标准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天宇科技、银河纺织、呈祥电气三家企业技术中心正式通过省级认定。结合服务推动大项目建设,对 30 个大项目提前介入,制定技术中心培育计划,加大市级企业技术建设力度。至目前,全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 53 家,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18 家,国家级技术中心 1 家。围绕培育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充分利用省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牡丹科技合作洽谈会,组织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先后策划了300 多项创新课题和技术难题,共达成合作意向 256 项。目前,全市 600 多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

 今年以来,全市申报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16 项,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 508 项,取得各类科技创新成果 128 项,6 项获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以落实“四不一奖”为抓手大力推动节能降耗。把落实“四不一奖”,加强调度考核,作为推动节能降耗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完善了节能工作机制,加大了节能降耗推动力度。一是自加压力,加强调度。根据“十一五”能耗下降 22%的总体要求,结合前两年完成情况,年初,把省政府下达的今年万元 GDP 能耗下降 4.5%的目标任务提高到 5.42%,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重点企业,建立了严格的考核调度制度,对 60 户重点企业用能情况实行月调度、月公布,对 420 户重点企业实行季调度、季通报,每季度召开各县区及重点企业调度会,调度分析节能工作措施落实和目标完成情况。全省节能目标调整后,又立即对全市节能指标进行了测算,下发了《各县区“十一五”后三年万元 GDP 能耗下降目标任务》,将各县区后三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进行了重新调整、分解、落实,并结合 2010 年节能目标考核,召开了全市节能考核奖励会议,表彰先进,落实“四不一奖”政策,调动了各级抓好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二是狠抓了节能技术改造。在全市筛选了 10

 大重点节能工程、100 个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和 30 个重点节能技术产品,组织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年活动,推动节能技术改造。目前,100 个节能技改项目有 32 个投产,年可实现节能量 23.71 万吨标准煤;30 个节能产品研发已完成 12 个,年可实现节能量 19.5 万吨标准煤。10 大节能工程有 3 个完工投产,年可实现节能量 17.5万吨。三是狠抓了重点企业节能降耗。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比算强”对标节能活动的意见》,以争创“节能明星企业”为切入点,组织企业对照“十一五”节能规划和同行业先进水平,找差距、挖潜力、定措施,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领导、加强节能管理、加强节能目标考核、加强节能技术改造,促进了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工作开展。全市有 100 户企业主要能耗指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四是加大了落后生产设备淘汰力度。下发了《关于限期淘汰高耗能落后设备的通知》,对电机、变压器、锅炉三大类 83 种高耗能落后设备进行了限期淘汰。至目前,全市共淘汰落后生产设备1498 台套,年可实现节能量 11.3 万吨标准煤。五是加强了节能评估审查。把加强节能评估审查与服务推动大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节能评估和审查监督,为 12 个项目完善了能评手续,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全

 年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节能项目奖励扶持资金。

 (四)以壮大中小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是抓了中小企业培育。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市选择了 142 家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经济效益高、财政贡献多的成长性中小企业,纳入省小企业信息库,并在素质培训、上市辅导、信用建设、信息化推进等方面进行重点培育,有 100 余户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二是抓了产业集群提升。实施了特色产业提升计划,重点抓了单县玻纤、郓城搪瓷、曹县木制品、沙土脱水蔬菜等 10个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促进了产业集聚,壮大了产业规模,产业配套能力、综合服务功能和整体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三是抓了融资担保服务。制定出台了《市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吸引民间投资为基础,政府财政补助为激励,加快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全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发展到 10家,互保联保体发展到 280 多个。通过铺路子、搭台子、结对子等多种措施,积极为莱芜商行进驻,扩大中小企业信贷资金投放搞好服务。莱芜商行分行开业半年,存款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双双突破 6 亿元。四是抓了人才培训。整合社会资源,先后对企业经理人进行《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劳动法》、《物权法》、中小

 企业经营管理及新税法知识培训,共举办培训班 23 个,培训人员1200 人次,提高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五)以建设商贸物流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一是拓展消费流通网络,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连锁超市下乡,全年争取国家和省补偿资金1187.5 万元,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农家店 3880 家,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全市 5000 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超市发展到 27 家,连锁经营企业发展到 276 家,连锁店发展到 6900 个。新型流通业态经营额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24.2%。三是加大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培育力度,膨胀商贸物流整体规模。20 个重点商贸物流企业中15个企业有新建或改造项目,累计实现交易额71亿元,实现税收 3.5 亿元,同比增长 45%。加大重点园区规划建设力度,搞好基础设施配套,10 个重点商贸物流园区累计完成投资 18 亿元。29 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完成投资 21.5 亿元,康庄乐园服装市场二期、鲁西南五金建材大市场二期、曹县庄寨林产品交易大市场一期等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全市年交易额超亿元市场发展到

 41 个,超 10 亿元市场 4 个。四是抓好家电下乡惠民工程,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全年销售家电 10 万台,实现销售收入 1.3 亿元,发放农民补贴资金。五是加强重点治理整顿,规范市场流通秩序。进一步加强了肉类市场、酒类市场、拍卖市场、旧机动车市场管理,加强餐饮行业指导管理,加强 20 家重点流通企业和 10 家重点专业批发市场的监测分析和运行调控,促进了市场流通秩序的进一步好转,保持了城乡市场的繁荣稳定。

 (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全力做好市属企业改制稳定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市属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稳妥操作,扎实推进,市属企业破产改制取得重大突破。原 8 户市属企业的破产改制有4户已全部终结,3户进入财产拍卖和土地处置,累计解决涉及 2 万多名工业企业职工债权近 1 亿元,长期困扰市属企业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把推进改革与促进稳定结合起来,注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解决职工实际问题,全力做好稳定工作,成功化解市属企业上访 70 余起。牵头协调处理南华购物广场有关问题和康庄乐园服装城与交通集团小商品城的矛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较好地维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利益,确保了企业社会稳定,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评价。

 2011 年,在各种矛盾困难交织,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我市工业流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运行、技术改造、节能降耗、企业稳定等工作受省政府、省经贸委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和肯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经贸委党组,向辛勤工作在经贸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向关心支持工业流通经济发展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工业流通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品销售受阻,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滑,甚至出现亏损,个别企业停工停产,职工下岗。二是受宏观调控、产业政策、资金、土地和环境容量等因素的制约,项目建设难度加大,工业投入增长放缓。三是增长方式比较粗放,新上项目以重化工为主,加之受能耗基数、产业结构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业发展的能源空间不足,节能降耗的压力加大。四是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五是资金紧张,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六是部分骨干企业原材料高进低出的问题比较突出,将直接影响明年一季

 度工业企业的运行质量。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关于明年的经贸工作任务,市经贸委已在菏经贸字[2012]2号文件中做了分解,具体工作朱市长还要做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县区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工业流通经济发展任务目标。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在此,我代表市经贸委党组,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全市经贸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拜个早年,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大吉,心想事成,身体健康,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