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书的观后感—送给爱情的一封情书

  电影情书的观后感—送给爱情的一封情书

  雪地里,藤井树对远方的山大喊“お元気ですか?”(“你好吗?”)...

  带着满满的诚意与惊喜,《情书》在今天(5月20日)重映了。导演岩井俊二用中文手写了一句话,送给了中国影迷观众:

  XX年,岩井俊二自编自导的电影《情书》上映,在当时日本地区引起了巨大轰动。26年后,我们再次翻开岩井留给影史的"借书卡”,《情书》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仍然是最好的爱情电影。

  白雪皑皑的北海道小樽,一封信开启了故事。飘起来的白色窗帘,对空山呼喊的背影,借书卡上的“藤井树”,雪地里冰封的蜻蜓,画面在莹润的钢琴音里流转,借书卡背后藏着少年的心事……深埋多年却始终沉静的暗恋,真相大白之后,前尘往事与今时爱恋缠绕,谱写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青春映像意识

  青春如同一首遥远的歌谣,在岩井俊二的“纯爱电影”中, 诉说着未尽的情谊,唤起曾经的涟漪。

  岩井俊二作为“青春映像作家”的代表,用其特有的细腻笔触写出一个又一个美妙动人的青春故事, 并用唯美的镜头语言将文字视觉化。

  他所拍摄的大部分电影都是以纯美细腻风格著称。影片社会与时代背景,几乎都是平稳有序的,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这就恰好能酝酿出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岩井俊二在电影当中,将恋爱的青涩、美好的遗憾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他所拍摄的的电影,主人公往往身处平稳的生活,但生活中感情的一丝丝波澜都能够放大化,直至打动人心。

  对于《情书》的选角,导演岩井俊二将故事中的男性和女性塑造得可爱而真诚,影片的男女主角少男少女的形象也必然充满着“青春”,于是便由柏原崇、中山美穗和酒井美纪扮演。时隔多年之后,女藤井树在相貌上并没有过多的变化,她仍拥有着青春洋溢的外表;男藤井树自始自终都是以少年形象出现,影片并没有交代十几年后男藤井树的长相如何、从事什么工作,而是使男藤井树的形象仅仅停留在青春时代。这令影片的青春气息更为突出,保留了人们对于青春的幻想。

  影片中许多带有青春气息的桥段,展现出了暗恋时的兵荒马乱:女藤井树慢悠悠地在夕阳下骑着自行车,突然男藤井树的一个纸袋扣到了她的头上,随后笑嘻嘻地跑开;男藤井树借着对卷子的理由,让女藤井树摇着手电筒“为爱发电”;翻阅过的借书卡写满了“藤井树”的名字...少年们吸引他人关注的方式总是明晃晃的挑衅,少女们的情愫总是在远处偷偷观望中展现。

  岩井俊二所执导的电影当中,少女往往善良纯真,不功利、不世俗,在情感方面表现得忠贞而执着。《情书》中,渡边博子在未婚夫去世后,依旧恋恋不忘,为他写上一封又一封的信,博子甘愿相信死去的藤井树会从天国给她寄信;而在收到回信后,不顾后果地跑到藤井树的旧居。这恰恰是她心中浪漫情怀与忠贞不渝的表现,也是一个少女会做出来的“蠢事”。

  剥开纯美的“青春”外衣,这种青涩懵懂的单恋情节的设定既满足了导演为自己做青春梦的嫁衣,又唤醒了观众的对青春的追忆。

  女性成长意识

  在《情书》中的男主角,男藤井树似乎并没有显得格外重要,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形象,而故事往往都是围绕着女主角渡边博子与女藤井树而展开。这是导演岩井俊二刻意的设置,通过一名男性的视角,对于女性成长意识的剖析。

  从岩井俊二塑造的可爱少女形象身上,我们能看见绵延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贤良女性特质隐埋其中, 又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勇于追求自我实现、独立外向性格的独立新女性形象。博子在男藤井树去世后,仍然照顾他的家人,这是作为一名妻子的坚贞;女藤井树在对于医院的抗拒,实际上是因父亲曾经死于医院给她留下来伤痛,但后来她突破了这层隔阂,还是选择了就医;在博子得知自己是“替代”之后,她没有像普通的狗血爱情片中的女主角那样选择去“撕逼”,而是选择去往他的旧居,试图将这份心结打开。同时赋予了她们女性的柔美与男性的刚强, 这是导演对于女性成长意识的强化表现。

  物哀美学意识

  “物哀美学”是日本文化重要审美意识之一,在这其中,哀和美是相辅相成的。导演岩井俊二在《情书》将物哀美学展现的淋漓尽致,展现出了悲剧性缺憾的完美。

  白色:

  白色是日本文化中的重要议题。在《情书》中多次出现了白色:飘起的白色窗帘后,一位少年美好地站在后面;纷纷的飘雪中,大声呼喊的少女;夹在书页后的肖像画……白色贯穿着整部影片,用白色表达了青春中少不了遗憾和错过,奠定了素净悲情的背景色与情感基调,体现出了一种清冷、婉约之美,与“物哀”之美高度契合。

  冰层下的蜻蜓:

  《情书》中,导演给了冰封在冰层的蜻蜓一个特写,蜻蜓虽已死去,但却仍然美丽。冰层下的蜻蜓就如男藤井树与女藤井树的十七岁,他们的暗恋被永远封存在那个夏天。而被冰封的蜻蜓翅膀是展开的,这表示最终男藤井树曾经对女藤井树深刻的爱意最终还是被展露了出来:最终藏在书本后的肖像画,写满名字的借书卡...同时被冰封的蜻蜓似乎也隐喻了因雪崩而死去的男藤井树。蜻蜓静静地被埋葬于冰层下,如同往日的爱恋被永远封存,美好却有憾。

  死亡:

  人物的感冒与死亡贯穿了整部影片,这为影片营造出悲剧的氛围。影片的开头便是男藤井树的葬礼;女藤井树父亲死于肺炎,而女藤井树的感冒也恶化为了肺炎;女藤井树的父亲被推进了急救室、葬礼中抬起的棺材险些摔落。男藤井树的死和女藤井树的父亲的死被刻画为一种淡然而绵长的哀愁,贯穿着整部影片。但在影片中死亡,画面往往精致考究,白雪皑皑的唯美画面与沉默寡言的残酷死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强烈对比所带来的反差感,让观众感受到死亡的沉重,从而达到令观众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有这么一句话:生命是一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忆和幻想,许多意义浮现了,然后消失,消失后又浮现。执念的瓦解,心结的抽离,最终都化作了一句“我很好”。这是岩井俊二对于物哀美学的极致表达,也是对于遗憾的化解的表达方式。

  时间可以倒流,生命可以多彩,爱可以婉转纯粹。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博子的执念,藤井树的偏爱。我们都将会在漫漫时光中,收到一封「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