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示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示例

岁月流逝,很多年又过去了。我成了个“著名”作家,书店里在出售我的小说,舞台上在上演我的戏剧。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认识“腼、腆、誊、励、篇、版、祥、歧、谨”等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不一样的爱。懂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3.学习文章讲故事的技巧、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梳理层次

  1.请大家看看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由两个对立的短语组成:加了两个引号,表示引用文中人物原话。

  2.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分别侧重写了什么。

  3.生默读课文。

  4.全班交流。

  预设:

  第一部分(1~15自然段)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第二部分(16、17自然段)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5.师小结:这是典型的一事一议类文章。

  二抓住情节,复述故事

  1.请你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高潮简单讲一讲这个故事。

  2.生默读,组织语言。

  3.同桌互讲、互评。

  4.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评议标准:是否抓住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复述是否简练。

  预设:

  起因:八九岁时,“我”写了第一首诗。

  经过:母亲一个劲儿地夸“我”写的诗精彩极了,父亲却认为糟糕透了。

  高潮:“我”受不了父亲的批评,扑到床上失声痛哭。

  结果:“我”在母亲的鼓励下坚持写作,父亲继续给“我”的作品以中肯评价。

  5.讨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到底谁正确?请说理由。

  6.师小结:母亲和父亲的评价都是正确的。母亲评价的其实不是“我”写的诗, 而是“我”写诗这种行为;父亲评价的就是诗本身,他是专业人士,他的眼光很准。

  三紧扣关键,感悟道理

  1.你认为作者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请你画出来,读一读。

  2.生默读、思考。

  3.全班交流。

  预设: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4.请分别圈出两段话中的一个关键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

  平衡——父母的两种爱,一种是鼓励,一种是警告,缺一不可,缺少一种就不平衡了。

  谨慎——当只有一股风吹来的时候,需要把这股风转化为动力。

  5.出示原文片段,请用原文中的句子来解释平衡和谨慎:

  岁月流逝,很多年又过去了。我成了个“著名”作家,书店里在出售我的小说,舞台上在上演我的戏剧。今天,当我被无数“歌颂”和“批评”包围着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第一首诗”和它引起的小插曲。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样“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真美”!“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6.师小结:你要接受表扬,但是不要被它迷倒;你要接受批评,但是不要被它打倒。

  四层层追问,探究方法

  1.师设问:读者喜欢读的是故事还是道理?作者想表达的是故事还是道理?作者怎样让读者接受他的道理?作者怎样让读者喜欢他的故事?

  2.生讨论:作者怎样把故事讲得吸引读者?他有什么妙招?

  3.师引导:

  (1)第一招:制造冲突。文中谁和谁产生了冲突?

  预设:表面上是母亲和父亲,实际上是“我”和父亲。

  (2)第二招:升级冲突。请画出反映“我”心情变化的词语。

  预设:得意扬扬、迫不及待、满怀信心。

  从下列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预设:虚荣心爆棚。

  请你分别画出父亲态度变化的句子。

  预设: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平静)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冷淡)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不满)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生气)

  (3)第三招:先扬后抑。

  请大家想一想:如果这首诗先给父亲看,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4.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1.摘抄本课揭示的道理。

  2.背诵课文最后两段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