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明书法作品|刘玉明

  刘玉明,笔名松涛。著名山水、人物、花鸟画家,书画相兼,现任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京东美术馆美术师、中国艺术协会理事、中美协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博昱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作品尤以关公、钟馗、老虎、仿毛体等书法见长。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刘玉明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刘玉明书法作品欣赏
刘玉明书法作品

  刘玉明书法作品图片1
刘玉明书法作品

  刘玉明书法作品图片2
刘玉明书法作品

  刘玉明书法作品图片3
刘玉明书法作品

  刘玉明书法作品图片4

  刘玉明人物经历

  刘玉明,笔名松涛。著名山水、人物、花鸟画家,书画相兼,现任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京东美术馆美术师、中国艺术协会理事、中美协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博昱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院长。作品尤以关公、钟馗、老虎、仿毛体等书法见长。

  2006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作品荣获金奖,并授予"当代书法名家"光荣称号。2011年参与由联合国美术家协会等专业机构主办的"百年沧桑,共创和谐,全球华人书画精品大展",潘基文秘书长主持了隆重的首展仪式,五件作品《钟馗》、《五虎图》、《五虎上将》、毛泽东不同时代的书画作品。在2011年9月17日联合国大厦美术馆参展终获成功,荣获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金奖,被联合国美术馆收藏。2012年完成《水浒一百单八将》25米长卷一副。2012年签约甘肃博昱书画艺术研究院,任常务院长。

  书法集帖

  在石刻王国里,不但有碑版,摩崖一类的大气磅礴,也有刻帖一类的小巧玲珑,如果说大是以气胜,则小者当以韵致胜。

  刻帖的一般惯例是以墨迹勾摹上石。墨迹自然不可能寻丈大匹,在明清时代壁上书尚未风行前,唐宋人的作品都以尺寸小取胜。丰碑巨额自不妨寻丈以见其气势,一落到墨迹上,则宁愿向横端发展:一纸手卷舒卷可有几米,但放在案头,则天地不过盈尺,唯有这样,墨迹书才能在案上为之。应该说,在早期书法史上,碑与帖之间的种种差异,其中也包括了一个尺寸上的差异。碑之宏伟博大与帖之精巧雅致,其间的界限是不言自明的。

  刻帖既以墨迹为根本,则它之大不过尺是理所当然。但它又是石刻,由是,在碑刻王国中,它是最小巧的一个家族成员。甚至不妨说,它有一种骑墙的性格:取碑刻的材料,取墨迹的尺幅,大不过尺自然不会具有碑刻摩崖的雄浑气势,但以刀代笔又使它的质感肌理有异于手书。它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

  以刀代笔、又要追笔,这是一个相当难的技术要求,它决定了刻帖必然具有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它是以不同材料去追索墨迹中毛笔柔软的弹性和宣纸微妙的渗晕,这时常使它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另一方面,它又极大地提高了刻携的水平,在唐宋时期刻石风气较盛之时,一些最零碎的石块上不乏古时工匠的试刀刻痕,其一种转折提按之妙,的确不逊墨迹。这是一种高技巧的展示。唐代虽未必有刻帖风气,但以刻手对书丹笔痕的揣摩追索,与宋时刻枯对墨迹的追索其性质是基本可以等同的。

  当然,以石质要亦步亦趋地崇仿墨迹,能有高境界者实在太少。而且,随着从碑刻、摩崖、造像直到墓志等等的石刻书法历史的不断伸延,技法日益纯熟,而其审美的独立性也日渐明确,刻帖应该上追墨迹,但它的石质规定又使它不屑于为墨迹的附庸,把刻帖仅仅当作印刷术意义上的技巧,在早期是合乎事实的,但在宋后的帖学史上却未必尽然。石质固有的纹路,以及它经久必现的剥蚀,乃至各种偶然的断裂残损,都不再属于墨迹系统的审美内容,象《定武兰亭》那样的苍茫感,是纸吊材料所无法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