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最新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一、紧紧围绕“一个目标”,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

 二、高效运行“四大体系”,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 三、精准落实“七个到户”,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

 贫结果真实

  四、全力攻克“六个重点”,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201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在县直各单位大力配合下,安平镇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目标,以整合资源为主手段,紧紧围绕“一超过、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工作举措,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目前,全镇共有贫困户2044户7870人。2014-2017年我镇共脱贫1082户4508人(其中2014年脱贫337户1473人,2015年脱贫78户360人,2016年脱贫404户1654人,2017年脱贫263户1121人),2018年脱贫800户2898人,当前贫困发生率为 0.65%。共有上街居委会、曹婆村、竹塘村、塘田村、坪上村5个贫困村,其中竹塘村、塘田村2个村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坪上村、

  上街居委会、曹婆村3个贫困村2018年退出贫困村序列。

  一、紧紧围绕“一个目标”,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最担心、 最揪心、最不托底的事情就是扶贫,脱贫攻坚这个任务不轻”。对此,我镇时刻谨记,深刻认识“任务不轻”这四个字的分量,紧扣全县“脱贫摘帽”这个总体目标,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提高标准、吊高胃口。

  一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政治任务,搞不好就是重大政治错误。我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脱贫攻坚思想和行动自觉。坚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实际行动,对标对表不打折扣、不讲价钱、不乱折腾,无条件接受任务、无条件坚决完成,确保与中央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

  二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党执政为民就是为民造福,只有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坚如磐石。我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定“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决心,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脱贫攻坚集中,干部主要精力向脱贫攻坚转移,每年投入XX 万元以上用于脱贫攻坚,全面落实部门、村居攻坚体系,做到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要中之要、急中之急,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

  困群众。

 三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我镇跨越赶超的重大发展机遇。脱贫攻坚战役是最大发展机遇,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发展,抓不住就会失去跨越发展良机。我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注重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统筹,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统筹,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村贫困户的统筹,全面振兴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把脱贫攻坚的过程变成乡村振兴的过程,引领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更新换代升级,推动全县跨越式发展。

  四是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推动我镇社会治理的重大工作举措。脱贫攻坚的过程就是一个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我县坚持党建促脱贫,聚焦基层党建、基层组织、基层党员、基层治理,组织党员干部摸清民情、社情、党情、镇情,构建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体系,强引导、硬约束、重运用,推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群众明白、让群众知晓、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充分激活群众内生动力,真正做到“为党代言、为民请命”,实现党心民心空前同心。

 二、高效运行“四大体系”,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我镇拿出“开局就是决战,出发就是冲锋”的状态,高效运行指挥体系、帮扶体系、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确保扶贫路上不溺一户、不落一人。

  一是指挥体系突出包干和包尽。实行党委书记、镇长双重责任制,每

  月定期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推行“专题研究、分类汇报、现场答疑、整改反馈”,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县的决策部署。建立了脱贫攻坚县领导牵头镇领导、驻村干部、工作队、帮扶责任单位分片包村包干责任制。对所包村实行三包,包顺利脱贫,包审核验收过关,包群众满意。将我镇19个村(居)划为6个片区,县领导每周必须花两天的时间用来抓脱贫攻坚;党委书记、镇长、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70%时间用于抓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队员100%时间用于抓脱贫攻坚;帮扶单位一把手每月第一个星期要亲自带队到所帮扶村抓扶贫工作。其他镇村干部50%时间用来抓脱贫攻坚。全面开展扶贫业务分级培训、分类轮训、闭卷测试,督促各级干部熟练掌握运用扶贫政策。实行日调度工作制度,打通问题反馈、交办、答复渠道,确保业务和政策口径统一。

 二是帮扶体系突出到户和到人。坚持因村派人,分类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做到不掉一个部门、不少一个单位、不落一人,不留任何死角。19个驻村工作队全脱钩、全脱产、全天候、全身心,每周5天以上开展驻村帮扶工作。XX 个帮扶单位 XX 名帮扶责任人每月 XX 天进村入户结对帮扶,开展家访住夜、政策宣传、文明引导等帮扶行动。

  三是责任体系突出主体和主管。坚持“分线运行、各负其责、共建其功”,19 个村居 6 个战区履行扶贫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四个每”活动要求,坚持每周一学习,每周十走访,每周一讨论,每周一报告,切实将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分块作战。各个行业扶贫部门履行行业主管责任,分线作战。以村为单位实行“一网覆盖、责任到人、任务明确、一包到底”,分户作战。部门、镇、村捆绑问责、联动考核、有责共担、失责同究,全面压实责任。实行工作倒逼、时间倒排、责任倒查,一月一督查,两月一排名,层层压实责任。

  四是监督体系突出问效和问责。聚焦扶贫领域“四风”问题,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出台了《安平镇落实脱贫攻坚结对帮扶责任规定》对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六种情形作出了处罚规定并建立了督查机制。实施项目建设发包管理制度、资金专审制度,对所有扶贫项目实行归口管理,资金账务和项目程序专项审计。立案查处扶贫领域案件XX 件XX 人,公开曝光扶贫领域违纪违法典型案件XX 起XX 人。严肃脱贫摘帽工作纪律,通报批评XX人、XX个单位,诫勉谈话XX人。

 三、精准落实“七个到户”,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一是干部到户,见面到人。坚持干部进村入户、户户必见干部,全面落实“三走访三签字”。按照“晒一晒,接受监督再公示;查一查,档案资料再完善;走一走,密切联系再深入;看一看,三个保障再落实;算一算,收入账目再明白;问一问,扶贫政策再落实”的工作方式,深入开展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走访群众XX户,家访XX人次,医生巡访XX人次,为XX 户送去农业技术。推行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和村民会议决议,有效解决XX户群众个性化事项。

 二是宣传到户,引导到人。全面推行“三位一体”宣传引导,做到户户知晓、人人明白。开展“一组一标一栏”宣传工作,制作扶贫宣传栏XX 个,刷写宣传标语XX 幅。开展“乡村扶贫夜话宣讲”活动XX 场次,组织县管领导干部回乡回访、讲政策讲变化、解民怨解难题。宣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而发家致富的先进典型和模范,引导和鼓励群众自觉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开展“脱贫大讨论,帮扶见行动”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党

  员对扶贫政策宣传的作用,面对面向贫困群众宣传政策,同时在非贫困人口中充分传递正能量,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是政策到户,落实到人。全面落实贫困户到户到人政策和非贫困户普惠性政策,建立户情档案XX 份,做到户户落实、人人明白。精准落实系列扶贫政策,建立政策应落实、已落实、未落实三张清单,推动政策落实和扶贫手册、精准帮扶档册做到一一对应、全面吻合。发放XX本普惠性政策口袋书,医疗、教育、就业政策宣传单,让所有群众看得懂、说得清。

 四是产业到户,收入到人。围绕农业产业和二三产业布局“一户一业”,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一是以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以烤烟、食用菌、养牛场、豆制品加工厂等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方式 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建好生产基地,链接贫困户分红受益。二是通过委托帮扶增加贫困户收入。一方面以公司采取代养托管模式,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建成 200 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场,链接 57 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每人能够获得 2640 元的受益分红。一方面对全镇范围内的无劳动能力或无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自愿申请小额扶贫贷款,采取分贷统还模式,委托湖南神农湖养生福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委托帮扶5万元,贫困户每年收益分红保底 4000 元。三是贫困户通过自主创业增收。通过发展快速、高效增加贫困户收益的种养殖业如:优质水稻、烤烟、水果、食用菌;养鸡、养鸭、养鱼、养牛、养猪、养狗等产业来增加贫困收入,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动力。四是建立了产业链接机制。财政出资入股到企业,企业年底对贫困户进行分红,目前已对曹婆、上街、坪上、竹塘、塘田、枧平、沿滩、石门八个村进行了全覆盖式链接;对全镇脱贫质量不高户进行了全覆盖链接。

 五是问题到户,解决到人。坚持家家到、户户清,因户因人、排查问题,因贫因困、分类解决。创新金融扶贫,推出“两免一贴”5 万元以下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贫困户产业发展,累计放贷XX户XX元。实施网络扶贫,建成XX 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农特产品年度上行XX 亿元。坚持志智双扶,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落实建卡贫困户、低保户、孤儿、残疾“四类学生”教育资助从学龄前幼儿到大学全覆盖,累计资助XX 人次。构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补充保险、民政大病医疗救助、精准脱贫保险、贫困户医疗救助“五张网”,建卡贫困患者平均自付 85%。采取低保政策兜底、残疾人优惠政策扶持、扶贫资金帮扶“多合一”政策叠加,累计兜底XX 人。实施就业培训,落实公益性岗位XX个。

  六是洁净到户,文明到人。广泛开展“美丽乡村,洁净家园,”活动,培养群众健康卫生习惯,鼓励贫困户争当“清洁家园示范户、平安家庭先进户、尊老爱幼光荣户”。全面推行《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自觉抵制“黄赌毒”,引导群众弘扬好风气、养成好习惯、创造好环境、过上好日子。

  七是效果到户,满意到人。坚持挨家挨户、循环往复,实现走访“常态化”。对照“一超过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收集佐证材料,面对面给群众算好收入账、政策账,对照脱贫标准算好变化账、成效账。全面开展抓示范、抓典型、树榜样,树模范“两抓两树”活动。目前,全镇贫困发生率控制在XX%以下、错退率XX%以下、漏评率XX%以下,满意度达到XX%以上。

 四、全力攻克“六个重点”,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剩下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越到最后,越

  要啃下难啃的硬骨头。我镇紧紧扭住六个重点问题,坚持标准不降低、力度不放松、工作不放松,尽锐出战,一鼓作气,攻克难中之难。

  一是在精准识别上做到“精益求精”。组建专业队伍,按照“一支队伍、一个程序、一个标准”,常态化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排查整改,确保精准识别一个不漏、精准帮扶一个不少。严格按照“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识别流程和“四进四不进”标准,规范程序、阳光操作,坚持镇村联动逐户把关,累计开展精准识别动态调整XX次,清理“四类人员”XX户XX人,扶贫对象更加精准。

 二是在住房安全上确保“不漏一户”。创新危房改造方式方法,设置住房安全“六条保障线”,防止建房负债。严格按照一户一策的改造要求,通过修缮、改造、代建、购房、租房、闲置公房等多种方式确保危改工作有序推进。对于规定时间未动工的危改户,要求驻村干部、全体村干部集中上门做工作;对于无力实施危房改造的特殊贫困户,由镇村统一制定改造方案,按照危房改造程序及标准,组织施工队进行统一改造。2014年以来,全镇共实施易地搬迁71户288人,其中①2016年14户57人;②2017年57户231人;③购房安置6 户27 人;④小集中安置7 户26 人。危房改造414 户1201 人(其中2018 年四类对象危房改造共计187户,非贫困户危改72户)。

  三是在饮水安全上实现“户户达标”。按照“维修改善一批、搬迁一批、管护一批、新建一批”的原则,分类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开展饮水安全问题拉网式排查,建立全镇饮水安全问题台账,累计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XX处、分散式供水XX 处,累计解决群众安全饮水XX 户。建立村级饮水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人员、管护资金和管护机制,确保老百姓喝上安全稳定达标的饮用水。

  四是在人居环境上突出“整洁干净”。全面建设小康路、小康房、小康水,加快打通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狠抓厕所、厨房、圈舍、立面“四改”,探索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打造美景、美味、美德、美好“四美乡村”,变“脏乱差”为“洁净美”。

  五是在干部作风上深化“敢抓严管”。深入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大力弘扬“白加黑,五加二”,“星期六休息不保证,星期天保证不休息”工作作风。重拳整治违规吃请、违规发放津补贴、文风会风、慵懒散、行政审批和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六大弊病”,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巡察、脱贫攻坚督察、项目落地稽察“三察”,组织企业代表、群众代表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作风开展“两评”,坚决纠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

  六是在群众认可上用尽“全心全力”。坚定不移推进扫黑除恶、治乱强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城镇管理、行业行风、美丽乡村、便民为民服务、提升党委政府形象“六项专项治理”,推行党员干部亲属涉权事项公开。开展贫困群众满意度回头看,所有帮扶责任人加强与贫困户交流和沟通,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开一次家庭会、吃一顿家常饭、住一晚农家屋、干一天农家活、做一件贴心事”五个一活动,做出干群好感情、提高群众满意度。

  加强党内监督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专题党课

 同志们:

 今天我以《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为题,给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加强党内监督的有关问题。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内涵十分丰富。下面,我主要从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党内监督的内容和特点、充分把握党内监督、如何落实党内监督等四个方面,和大家谈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 党内监督,就是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依据党章和其他重要的党内法规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活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是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法规。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要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监督,始终保持赤诚初心和旺盛斗志。关于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这里就不再多讲,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使同志们有个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党内监督。

 (一)国外党内监督的发展变化 党内监督的思想,早在 1847 年 6 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被提出来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盟的利益必须对被暂令离盟者,被开除盟籍者和可疑者加

  以监视,使他们不能为害。”其中“监视”一词,就是监督的意思。1864 年,马克思在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撰写的章程和条例中,强调了总委员会具有一个基本功能,即“加以干预时能一致行动”的党内监督功能。国际工人协会关于“加以干预”的党内监督思想和功能,与共产主义者同盟所作的“加以监视”规定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列宁时期,党内监督成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并得到广泛、有效贯彻执行。苏共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建立党的各种机关并领导它们的活动”。1917 年 7 月,苏共建立了中央检查委员会。中央检查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之下,监督党的中央机关是否迅速和正确地处理事务,中央书记处是否正常地进行工作等。由于中央检查委员会还只是隶属于中央委员会的一个内设机关,不可能有效地对整个党中央特别是对党的高层领导实行检查监督。因此,列宁在1920年9月苏共九大上决定,“成立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并提出“由党内最有修养、最有经验、最大公无私并能够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的同志组成”。1921年3月,苏共十大专门作出《关于监察委员会的决定》。监察委员会分中央、区域和省三级,分别与本级党的委员会平行行使职权,并向本级党的代表大会负责。1922 年3月,苏共十一大又进一步制定了《监察委员会条例》,强化了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至高无上的监察职能。

 除了党的监督机关外,在苏联国家机构中也设有政府的监督机关。1917年11 月,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设立的 3 个人民委员部中就有国家监察部。1920年 2 月,国家监察部改组为工农检查院,并在 1923 年 4 月召开的苏共十二大上成立了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合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工农检

  查院两家合署办公,开创了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可以同时加强对党政工作及其党政干部的监督。在列宁执政期间,得益于强有力的权力监督,尽管政治险象环生,苏联“经历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灾难、贫困、牺牲”,但苏共党内民主生机勃勃、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有力有效,并取得了夺取政权、保住政权、巩固政权的一系列胜利。

 斯大林成为领导人后,苏共党的监督委员会的职能逐渐缩小,独立性也逐渐丧失。苏共十七大把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归属中央委员会领导,这在领导体制上局限了对党的执行机关本身及其领导人实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为了集权的需要,斯大林对列宁创设的监督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变,逐步建立、发展起一整套权力高度集中的党内监督运作机制,党内监督机制中的“集中”功能被极端强化,而监督本义上的“民主”功能则被极端弱化,由此给苏共乃至其他国家工人阶级执政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共领导人深刻感受到苏共政治运行中的严重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并未把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积极有效地向前推进,导致在苏共党内和苏联社会上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成了普遍现象。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虽然从形式上恢复了列宁时期的监督体制,但此时苏共的威信严重下降,已无法对国家实施有效的领导,监督体制也已无法发挥任何作用。1991年戈尔巴乔夫建议苏共自行解散,这一建议被苏共中央书记处接受,苏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苏联共产党 1898 年 3 月成立,1917 年 11 月开始执政,最多时拥有 2000万名党员,但却于1991年12月丧失政权,同时苏联解体。这与苏联共产党由早期注重加强党内监督,到后来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弱化乃至于形同虚设的嬗

  变,造成干部任用失去监察、领袖专断司空见惯、个人崇拜蔚然成风、官僚特权阶层逐步形成不无关系。惨痛教训令人警醒。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发展历史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党内监督是我党一贯高度重视的政治任务,并与党的建设一直相伴相随。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共15条,其中关于党内监督的规定就有2条:“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的地方组织中的党员人数多时,可以派他们到其他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最严格的监督”,“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1927 年,党的五大建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第一个党内监督专门机构。1945年,党的七大党章专列“党的监督机关”一章,明确党员的监督权利,并具体规定了各级监察委员会产生的办法、任务和职权。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创立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和“团结—批评—团结”公式,已成为党内监督的有效方法之一。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等党内监督思想和制度,为党执政后开展党内监督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党夺取政权在全国执政后,更加重视党内监督作用的发挥。1949年11月,建国后的第一个月,党中央就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和制度。1955 年 3 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将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政策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高级干部的监督工作。1956年9月,党的八大确定了监察委员会“双重领导体制”。1962 年 9 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同年,邓小平同志作出“对领导人最重要的监督来自党委会本身”的重要论断,并在1980年更加深刻地提出,“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这“两个最重要”的论断,使全党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开始探索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为党内监督工作奠定了重要组织基础。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重新恢复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规定,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产生办法、设置、职权、任务等都作出了新的规定。2003 年 12 月,党中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成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探索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明确了党内监督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制度措施,为新时期的党内监督指明了方向。党中央注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央政治局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内部监督。同时,不断创新党内监督制度和方式,加强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特别是党委监督和纪委监督,推进巡视全覆盖和派驻全覆盖,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试点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不断增强党内监督实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顶层设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规范

  党内监督提供了基本法规,将党内监督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因为一贯重视党内监督,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对此,大家一定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行动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