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讲话汇编

 1 耿彦波讲话汇编

 目录

  一、讲话

 1 2001 年

  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迎接时代挑战建设科技教育中心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广电中心庆祝“记者节”座谈会上的讲话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 2002 年

 在榆次区党政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

 4 2004 年

 在党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8 2008 年

 在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大同县调研时的讲话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北朝都城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左云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9 2009 年

  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全市行政机关三十五岁以下科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太原工业学院 2009 年暑期干部培训大会”上的讲话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0 2010 年

 2 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172 在梁思成先生文物保护和城市规划思想的光照下前行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积极探索和实践名城古都保护复兴之路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五寺一宫”修复重光庆典上的讲话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1 2011 年

 我们的使命和承诺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云冈建窟 1600 年暨灵岩寺开光上的讲话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 2012 年

  大同市 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 2012 中国(大同)国际汽车文化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在 2012 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013 3 年

 2013 年政府工作报告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014 4 年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邀请市民去西山赏樱花的信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015 5 年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017 年政府工作报告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3 二、文章

 解读常氏家族及其庄园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名城古都保护复兴之路——大同两年多来的思考和探索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既保护文化遗产又实现城市发展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人生的四种选择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向污染宣战建美丽家园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三、采访

 “生态城市——我们的家园”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让经济腾飞之翼丰满坚实:访山西大同市长耿彦波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耿彦波:没有文化遗存的城市苍白无力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四、诗文

 碑文部分 ................................................... 424 诗赋部分 ................................................... 429

  1 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迎接时代挑战建设科技教育中心 区委书记

 耿彦波 摘自 2001 年 3 月 8 日《榆次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

  建设“科技教育中心”是我区“五大中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今天的会议是一个全局性的会议。刚才郭玉峥主任讲了些专业性的内行话,对于教育我实在是门外汉,那么我就讲些门外话吧,我姑且讲之,大家姑且听之。

 第一个问题是为 什么提出“科技教育中心”这个命题

 榆次的教育这几年发展是比较快的,我们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也是比较好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级教委、诸位校长、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分不开。可以说,现在榆次的教育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那么要提出“科技教育中心”呢?同志们都知道,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就是这么一个特定的国情,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同时,知识经济时代就来临了。知识经济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就是知识作为独立产业形态来出现、知识成为一种产业的时代,这在我们几千年的发展史上是第一次。知识作为产业最集中地体现在知识信息产业上。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处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这个世界是由时间、空间构成的,另外一个世界是虚拟世界,什么是虚拟世界呢?钱学森把它叫做“灵境”,这个世界虽然是虚拟的,但又是实在的,它是由一些数据构成的世界,是由思维和信息构成的世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平台的世界。在这个世

  2 界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情的交流、文化的交流不需要面对面接触,只需要一台电脑,按键即可。我们说在农业社会人闪追求的价值是土地,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的价值是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的价值就是知识。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知识继承、知识发展的主要渠道,可想而知它的地位何等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我们没有了知识,不用说谈发展,就是生存也是问题。过去几千年的社会中都是老一代的知识高于下一代,老人就是知识的象征,智慧的象征,知识由老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时代人们称为前喻时代;到了工业社会,就并列起来,前一代和后一代互相交流,两代人都有自己特有的东西,属于互相交流时代,即并喻时代;到了现在就成为后喻时代,现在知识的更新一代一代都很快,后一代的知识要超过我们。当然,老同志们不要自卑,老同志有独特的经验,从人生的经历、社会的阅历来讲,老同志永远是值得尊重的,尊重老人就是尊重历史。现在新知识的更新是五个翻一番,速度很快,在这种时代没有知识不行。现在不是讲要有三大技能吗?第一要懂英语,第二要会电脑,第三要会开车。现在经济的竞争、社会发展的竞争,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人类素质的竞争,这样一个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受良好的教育。

 什么叫良好的教育呢?有良好教育的标准是什么呢?他必须有渊博的知识,必须有勤敏的才智,必须有通达的性情,必须有宽广的胸怀,必须有高贵的教养。按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个没有良好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感到现在要把榆次经济发展得更快一些,社会更有成就,良好的教育是第一位的。同志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接受过人

  3 性光辉的沐浴,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读过一个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对某一个问题苦苦地思考过,从来没有一个活动让他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从精神上参与过,他从来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和经历,从来没有对大自然的丰富和多样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美好的东西发出过由衷的赞叹,你能说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吗?

  所以我们衡量一个地方人们的素质,主要是看他有没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决定一切。我这里要介绍一个国家,它跟我们中国一样古老,它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就是印度。过去在我们的印象中,印度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它的贫困、混乱、人口无限度的生育,它的封建、对妇女的歧视等,都是跟落后、灾难联在一起的。但是现在我们应该看到,印度的国力是不可小觑的,它现在令世界刮目相看,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了中国。现在印度是什么地位呢?我给同志们说几个数字。印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软件出口国之一,印度以软件具有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时效性强、社会服务好的特点,赢得了国际市场的普遍欢迎。这几年印度的软件销售额每年都增长 50%,2000 年印度的软件的出口额达到 39 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出口的软件仅 2 亿美元;现在印度的软件企业有 100 多家通过了国际 ISO9000 认证,中国仅有 10 家通过了这一认证。现在全球开发软件的市场上印度占据市场的份额是 16.7%,我们中国仅仅是 1%;在信息产业最为发展的美国,印度的软件占到美国市场的 60%,印度现在有 7 个国家级 2 个邦级的软件科技园区,有 320 万专业人才服务于近千家公司,仅海

  4 外打工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就达 10 万人,而且每年以 6 万人的绝对额增加,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印裔美国人已达到 30 万人,去年这 30 万人的总收入是 600 亿美元,印度人是很爱国的,他们赚下的钱全部投回印度,平均每个人是 20 万美元。所以比尔.盖茨惊呼:将来世界软件的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也不是欧洲,而是印度。

 为什么印度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就在上世纪 50 年代的时候甘地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教育立国,这个思想到现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甘地当时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产业来抓,他有一句名言:兴国必先兴科教。印度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万人比例是 57:1,而我们中国的万人比例是:17:1,我们与印度是 3 倍之差,这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所以象我们这样的落后国家要赶上先进国家的步伐,要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必须重视教育。教育是民族利益、民族希望的根本所在。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教育方面必须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问题。所以我看了印度这个材料就感觉沉甸甸的,我们都是文明古国呀!我们同样落后,同样没有钱,但人家发展的很快。所以,榆次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果我们作为上述中心的命题可以成立,那我们就必须做科技教育中心,否则你没有那个资格;如果你的教育上不去,怎么能把经济搞好呢?有句话讲:经济是今天,科技是明天,教育是后天,我们没有良好的教育,没有优秀的人才,没有良好的国民素质,你能有资格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吗?所以榆次要创建“五大中心”的前提,“五大中心”的条件就是必须把榆次建成“科技教育中心”,这是时代的必然,历

  5 史的必然。

 第二个问题是“科技教育中心”的内涵和概念是什么

 我想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抓住历史的机遇,把教育抓出质量来,中小学教育是保障性教育,是义务教育,是保底教育,每个人必须接受这样一种基本教育,以此打开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未来的基础,它是一种福利性的教育。

 第三个问题是怎样建成我们的“科技教育中心”

 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多元筹资,加快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

 我们榆次教育界有一支非常好的队伍,同志们都不计名利、埋头苦干,但就我们现在的教学环境、条件来讲,一直是一个弱项咨询业,自己没有钱,要靠政府投资,政府没有钱,大家就凑合,最后凑合得好多学校都没有空间。实实在在地讲,在原来土地还不值钱的时候,教育没有抓住机会。

 榆次的省营、地营单位占地面积都很大。但是学校面积太小了,所以我们现在抓榆次的教育要从规划抓起。通过规划来实现四化:教育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办学特色多样化。

 教育环境很重要,教学课程有三类:一是学科课程、一是活动课程、一是隐形课程。隐形课程就是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这对人的影响很大。良好的教育环境使教师的教育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都处于一个愉快的过程。苏联教育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个跳动、对生活的每一个印象都易于接受。所以创造教育的隐形环境,政府不能推卸责任。

  6 其次是要深化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富有活力、动力的教育机制。衡量教育有三条标准,第一看它的物质层面,第二看它的制度层面,第三看它的心理层面。所谓的物质层面就是它的教学体制;所谓的心理层面就是看我们教育的思想,即我们教育思想是先进的思想还是落后的思想。

 作为制度我想应该归结于一句话,就是校长要有责任感,教师要有危机感。一个校长的水平就是一个学校的水平,教师的素质就是学校的素质,这个很重要。这种责任感、危机感一定要给大家加得足足的。校长要有容人的雅量,要有开阔的胸怀,要抓好两个工程,一是凝聚工程,一是提高工程。所谓凝聚工程,第一是事业凝聚。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把自己的事业同伟大的、崇高的事业联系起来。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崇高的事业,作为校长要用这项崇高的事业把大家凝聚起来,这是我们的师魂。第二是感情的凝聚,我们的校长要尊重老师,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老师心情舒畅。任何一位老师都可以称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自尊心强,你一定要尊重他,一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使教师在学校觉得有奔头,活得心情愉快,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人。第三是待遇的凝聚。校长尽管权力有限,但一定要设身处地关心教师具体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有时候我们虽然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有这个心情也好呀。个人有了困难,大家去慰问一直;生日给送上一份蛋糕,这也是做工作的方式呀,让大家感到这是一个温暖的集体,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7 第二个工程是提高工程。要开办教工食堂,抓教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推选学历达标制,要严格执行哪一级的老师就要有哪一级的学历,这个一定要从严要求。要实行岗位培训制,我们现在已经实行了凳聘任制,聘任制也是一个动态制、合理尝制,教师一定要流动,不动就没有活力。所以校长一定要有价格魅力,要尊重老师、热爱同行、真诚相待、披肝沥胆、以心换心。

 第三、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振兴榆次的教育事业。

 教育要着眼于趋向社会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今天我们是业务会议,我想提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应该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子,中国的现状就业很难,就业的竞争就是学历的竞争,学历的竞争就是升学的竞争,升学的竞争背后就是考试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在应诺教育的前提下推行素质教育呢?找到结合点呢?我看了个资料,就是推行和谐教育。

 所谓的和谐教育就是把教育变成愉快和谐的过程。能不能轮到?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校长,能不能从这个思路来思考我们的问题呢? 怎样使教育成为愉快和谐的过程?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讲,就是事情配合的匀称和得当。用哲学的观点讲,和谐就是在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协调和平衡,这就叫和谐。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由四个要素构成,教师、学生、教材、方法,教学过程这个系统就是这四个要素有机组成的整体。这个整体要和教学的环境配合起来。这四个

  8 要素形成 6 个关系。这六个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

 我们怎样来处理这六个关系,我想这是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找结合点的关键问题。

 那么怎样来找结合点?我想我们必须树立五个观念。

 第一个观念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略)

 第二个观念是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略)

 第三个观念是和谐有序的教育过程观(略)

 第四个观念是能动发展的学生观(略)

 第五个观念是民主融洽的师生观(略)

 我们要把榆次建成科技教育中心,首先要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校长,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教师,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要争当一流的校长、一流的老师,把榆次的教育振兴起来,为把榆次建成科技教育中心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自 2001 年 3 月 8 日《榆次报》区委书记耿彦波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9 在广电中心庆祝“记者节” 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1 年 11 月 8 日)

 耿彦波 同志们:

 今天是记者节,很高兴能与大家欢聚一堂庆祝这个节日。刚才广电中心的同志把电视台、电台一年的工作作了简要汇报,我感到他们对“两台”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想法都是讲得很不错的。特别是听了电视台、电台部主任一级及一些骨干记者的发言,我非常高兴,感到“两台”是藏龙卧虎之地,还是有不少人才的。听了同志们的一些想法,我很受启发。我感到,有这么一批办台力量,把榆次“两台”在现有的基础上办得更好是大有希望的。我一直想找一个机会、一种场合能跟同志们坐一坐,说说心里话,今天正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想搞“记者节”庆祝活动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化的活动,一般应景性的会、程序性的会我是不参加的,因为我是一个注重内容不注重形式的人,这也可能是多年形成的一种工作方式,今天主要讲这么几层意思。

 第一就是多年来两台紧紧围绕区委、政府工作的中心,从广播、电视这个独特的角度对我们全区“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回榆次这一年多的时间,两台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前一段时期常家庄园向世人开放前后,电视台作了大量的、系统性的、综合性的报道,报道的深度、广度我感到是很不错的,而且在榆次的收视率比较高,反响也比较好。如果说我们的“9.2 9”活动组织得比较成功的话,我觉得跟电视台做了大量全方位、多角度、有深度的宣传

  10 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电视台所做的前期的、充分的宣传,常家庄园“9.29”开业就不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社会支持面,就不会有那么多群众对我们常家庄园有深度的了解。那一段时间好多老干部、包括在晋中市工作的一些同志,都在看我们榆次有线台,好多人都说:常家庄园太漂亮了,它的文化内涵很深。而这些都是从我们榆次电视台这个媒体获得的。再比如撤并乡镇的重大改革,牵扯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引起社会关注也是自然的,对这个重大的、热点的新闻,电视台作了充分的报道,我记得那次报道也是很有深度的。不仅这些方面,我们两台在对“五大中心”的宣传、绿色农业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物流中心建设、科技教育中心、城市道路改造等方方面面,都作了一些很不错的报道。我感到,如果说这几年区委、政府的工作有一些进步或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两台”从自己的角度做出了其它部门不可替代的贡献。所以,今天我们四套班子来也是要表达一种心意,表达对同志们感谢的心意。“9.29”活动结束后我就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和同志们坐一坐,对同志们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给同志们一些鼓励,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励,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这是一个意思。

 第二是近一段时期,在晋中撤区建市、榆次撤市建区的背景下,榆次台究竟应该怎么办?榆次台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可能现在同志们都在想:榆次台到底能存在多久?就这个问题,我也想和同志们交流一下意见。同志们自身与电视台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大家一定深有所感,因为同志们工作的载体是榆次有线台,从自身的角度讲,对电视台的存留去向可能更为关注一些。今天

  11 我说一些个人的意见,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 是电视台是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基本工作手段,是一个地方精神文明传播的工具,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家知道,人类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开始人和动物一样。语言产生后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语言就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把人类创造的一些成果通过口头传播积累下来,人类就能不断进步。后来有了文字,而文字最重要的功能是超越时空的限制,就是人类所说的话、所积累的经验可以通过文字传诸于后代,而不受时空的限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刷术出现了,印刷术就可以把过去的文字通过纸这个中介记录下来传播开去,人类经验的传播面就会更广。再到后来,又有了留声机、电话、电视,又有了现在的多媒体。五十年代我们开会最先进的传播工具是电话,后来又有了电视电话会,现在又有了网络电视电话。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仅有电话的功能,能听到你的声音,同时还有电视的功能,可以看到图像,而且可以进行交流,我感到这些都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也可以说是信息技术给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带来的革命。现在榆次虽然由过去的市变为区,但它作为一个政治实体的基本格局没有变。榆次区在晋中市还有 53 万人的工作基础,它还有十个乡镇,还是方方面面的事业。那么,在榆次的各方面工作中,不能没有电视事业,我想这是它的政治职能和担负的“两个文明”建设的职能所决定的。现在我们处于一个理性的时代,是一个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时代,上级党委、政府一定会考虑榆次的实际情况,支持榆次区把电视事业或者叫电视产业做大做强。榆次属于晋中,榆次任何事业办好都属于晋

  12 中的成果,因而榆次的电视事业得到晋中市委的支持是合情合理,势所必然的。所以我想榆次电视台应该是能存在下去的,因为榆次区委、政府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工作手段,宣传手段。如果榆次没有电视台,我们的常家庄园怎么宣传?我们党委、政府提倡什么、肯定什么、鼓励什么,通过什么手段传播?从榆次来讲,在精神文明方面有两个重要的载体,一个是报纸,一个就是电视台。我们不能是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进入文明时代了、进入信息时代了,榆次再退回到开电话会的地步呀!

 二是从电视台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加入WTO后,我们的开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传输管制的放开,打开电视收上千个节目也不是神话,会成为一种现实。那么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地方电视台怎样才能站住脚,立于不败之地?我觉得一个电视台特别是地方电视台最重要的是它的根,如果我们离开最关注我们的生活根基,那我们就不会有生命力。一个地方台存在的根基,就是必须有特色化的、个性化的东西,在当今媒体众多的情况下离开自己的根,绝对没有生命力。榆次有 53 万人口,为什么人们对榆次台的关切度要高于其它台呢?我想因为它所反映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自己的事情。全国、全省、全市的大事人们关心,但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情。因此,我想一个电视台要离开它的根基是没有生命力的。根若悬空,要办下去是很危险的。扎根于榆次这片土壤上的榆次电视台,应当以特色化、个性化的风格存在和发展下去。

 三是从电视台来讲,要想生存,面向市场还是根本,我们必须在激活机制上下功夫。因为电视台毕竟是一种经营性的实体,

  13 不能离开社会效益讲经济效益,更不能离开经济效益来空谈社会效益。作为特殊的传播工具,它的经济性与社会性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电视台的根本出路在于真正地、全面地、彻底地进入市场,要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作为一种产业,我想,企业无大小,事业无止境,企业是没有级别的。可能有的同志讲了,我们采访的空间没有省、市台大,活动半径小、信息来源少,所以就处于劣势。但同志们想一想,在现今众多的媒体中,不乏地方台超过更高一层电视台的先例呀!关键在于有没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站在榆次这片热土上,我感到榆次有火红的事业,有独立的舞台,有自由的空间,在这个地方我们同样可以演出威武雄壮的活剧来,完全可以把自己的台办好。我想榆次不管搞什么台,离开全区 53 万人这个分母,离开这块特色化的、个性化的土壤,离开这个根去办其他一些悬空性的节目,跟众多的媒体去竞争,那才真正是纸上谈兵。基于这三点,我认为榆次台是应该存在下去的。它应该有自己的生命力,不可能存在不下去。从在座的各位角度讲不管是怎么样,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自身的素质,不管怎么变,对自己来讲,都应该勇敢面对各种挑战:社会发展的挑战、机构改革的挑战、面对市场的挑战等等。

 历史地回顾电视台,我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丧失了不少机遇,特别是自己拥有网络体系的那个黄金时代,我们没有抓住机会发展我们自己。过去我们已经丧失了一次机会,今天再不能丧失发展的机遇了。晋中撤区建市给我们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榆次由原来的县级市升格为现在的地级晋中市,这本身就孕含着重

  14 大的发展机遇,我们电视台应当抓住这个机遇,为它鼓与呼,要通过自己特色的宣传,让全区人民懂得这种变革的重大意义,抓住机遇,加速发展自己。我感到榆次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城市,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榆次的明天会发展的更快,会变得更加美好。我多次讲过一个观点,在山西还没有比榆次更好的地方,榆次是一个充满了潜力的地方。过去在网络收入高时,我们丧失了一些机遇,当时应该把一些硬件、软件设施配备得更好一些呀!我们现在绝不能再失去机遇了,历史给我们的机遇不多了。广电中心班子调整以后,我感到机遇抓得是比较好的,当然区委、政府也给了一些支持,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政府没有拿一分钱,就把电视台办公楼装修的这么好,我想这就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我们经常讲一句话,有钱谁办不成事呢?但有钱就能办好事吗?我们常常是在有钱的情况下,还把事情办坏了、办糟了、办砸了、给后人留下了包袱和遗憾。而榆次电视台在没有钱的情况下把事情办得很好,这是不容易的。我觉得有钱办好事是一种能力,没钱办好事更是一种能力。一个单位最重要的是一把手,广电中心班子调整以后确实有新的起色,办公条件有了个大的改善,我想在未来两、三年内,我们从榆次广电中心开始,办公面貌都要有一个大的改善。我们新的区委、政府 26000 平米的办公楼落成以后,除了广播、环保、财政、土地、城建等几个部门,其他单位统统都要进新办公楼。我们新楼的现代化办公设施是比较齐全的,有网络,有电脑,有电梯、中央空调,条件是不错的。同时,我们还要修建全省一流的文化中心,里面包括图书馆、文化馆、会展中心、影视中心、排练中心,现在正在请同济大学作

  15 规划,非常漂亮。我们要发誓,在榆次这个地方打造一流品牌,我们电视台要打造一流品牌,区委、政府要打造一流品牌,我们的文化中心要打造一流品牌,这样我们榆次的整体形象就有了一个大的改善。我们再把榆太路打通,把锦纶路、花园路打通,把以城隍庙、文庙、县衙门、清虚阁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个旅游中心开发好,我们榆次经营城市到了位,榆次发展就能更快一些,财政状况就会更好一些。我们电视台一定要抓住机会。什么叫机会呢?我想最重要的有这么几条:

 第一,面对市场是根本。市场经济是挑战经济,在市场挑战的情况下,谁率先进入市场、谁彻底进入市场,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所以我说,电视台现在最重要的是一个机制问题。既然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下一步关键是把好的观念变成我们具体的实践。实践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收入、我们的人员、我们的管理,我们人员的能进能出、收入的能高能低,要成为一种现实。我们电视台的改革完全可以走前一步,人员一律实行档案工资,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进行收入分配。电视台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电视台是一个企业化的、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不能吃大锅饭的。以后除了行政机关有一个统一调资的说法以外,事业单位应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是工作同直接收入挂起钩来,另一个是贡献和才能挂起钩来,谁做的好,谁表现优秀,谁的业绩突出,能者多劳、能者多得,应该形成这么一种良性的机制。要鼓励大家多作贡献,建功立业。如果我们还是一个平均分配的机制,大家吃大锅饭,怎么会有积极性呢?现在中央台、凤凰卫视都作了很大的改革,象中央台,台聘的、部聘的收入的差

  16 距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讲,电视台进入市场、面对市场是个根本。现在,包括我们山西一些电视进入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仍然都是不够的,这对我们是一个时间、时差的机遇,就看我们能不能做得最好。特别是在广告方面,如果我们榆次台做得更好,有更多的电视受众,我们的广告就可以捷足先登,就可能占领更大的广告空间,就会有更多盈利、更多的收入可以把我们的节目办得更好。我们办得更好就有会更多的电视受众,那么更多的电视受众会吸引更多的广告,我们就会形成三赢的、良性的、互动的这样一种局面。而这个关键要看我们的能力和水平。当然,我们的区域限制是客观的一个因素,客观现实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做的是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限,看我们能不能把蕴藏在自己体内的潜能发掘出来。我感到人生最难认识的就是人类自己,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大的潜能,只是没有一种机制、没有一种力量把他激发出来,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讲当领导最重要的是要抓大事,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能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机制,能不能把大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我们的潜能发掘出来。所以机制问题是我们最大的、最根本的、最要害的问题,电视台在这个方面要率先走前一步,不要等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如果我们有一支有竞争力的,有进取精神、有开拓意识的、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队伍,我们电视台形成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有永恒不竭的内在动力的机制,我们的明天就大有希望。当然,任何改革不可能一步就都很完善,一点错误也不犯。前段时间,电视台的改革是很成功的,网络公司的改革是比较平稳的,基本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改革最重要的问题是公平、公正、公开,三公开是一面旗

  17 帜,只要是公平就没有话说。公平了就没有口舌、没有借口,你说怎么办呢?你考试考的不行呀,自己就没有话说,希望广电中心再接再励,把改革实施好。

 , 第二,贴近社会是生命。电视台一定要经营自己的地域文化。我们电视台一定要有自己个性化的特点,榆次台就是榆次台,不是晋中台,不是山西台,不是中央台,就是我们榆次台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就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鲜明的特色,应该是充分个性化的。同志们一定要贴近我们的社会、贴近我们的生活,贴近我们的电视受众,贴近我们的市场。一定要从人民群众那里反映的热点问题、大家关心的问题里面去选题,寻找我们报道的重点。我们的题目从哪里来呢?应该从实践中来,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来,我们就是要与群众形成一种信息沟通、对话关系。如果老百姓关心的我们没有反映,老百姓不关心的我们每天都在报道,就形不成一种对话和交流关系,我们电视台就不会有生命力,缺乏生存的生命线。那么,我们的生命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能不能立足在榆次的土地上说我们榆次的地方话,演我们榆次的地方戏,作我们榆次的文章,这是最重要的。我们电视台的同志们一定要有极大的热情,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在生活和实践中形成我们的主题。我们榆次有广阔的天地、有火红的事业,无论新闻节目、专题节目要看同志们的功力、搜集资料的程度。前段时间我在北京看《辛亥革命》,就深深感到,凤凰卫视制作得很好,有很强的史料性。当时我想,我们能不能把晋商文化也挖掘一下做个大片呢?当然由于技术、人员、财力、文化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我们不一定能够独立承担,但是我想,我们完全可

  18 以做一些前期的、有价值的资料搜集工作。随着我们搜集内容的不断丰富,到一定时候就可以把它做为一个大片来制作。我们榆次有好多好的东西,这回冯骥才先生来了以后就讲,你们常家庄园应该把整个修复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他说了个概念,常家庄园的原貌是什么样的?你应该把文字的记录、图片的记录、影像的记录,原始的记录和修复的记录形成对比,这是一个对比。同时,榆次在修复文物方面有自己的创造,就是整旧如旧。我们的整旧如旧不单是按原来旧的样式、旧的尺度进行简单修复,更重要的是把同时代的、旧的构建进行移动,集中保护,这是最成功的。如果是单单的整旧如旧,那么就只能是一个复制品。庙塌了,再修一个庙,还是原来的样子,这是个假古董,是个复制品。我们榆次是怎么创造的呢?我们是原汁原味的修复,原来的尺度、原来的样式、原来的构件,沧桑感、历史感都有,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创造。冯先生讲,你移植的构件是什么样子,移植之前是什么样子,应该有完整的记录,你应该出一本书,这本书是市场上没有的。我听了以后也深有感触,我们既然是一种创造,就应该把创造的过程记录下来。所以,这次旧城改造,电视台要从自己的角度把它完整记录下来。常家庄园修复好以后,大家感到是很了不起的,很不错的,我们的城隍庙历史街区要在常家庄园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要修成文物。我们要把文庙、县衙门、城隍庙、清虚阁这四个点修好,把南大街修成明清一条街,把富户街、东大街修好,把龙王庙街打通,把二中、东大街中学搬迁,二中里面恢复文庙,这将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这个动态的过程,我们电视台要忠实地记录下来。

  19 我们记录的过程也是个大片呀!我们的记者应该有高度的敏感性、敏锐性,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包括文化中心的修建过程,我们文化中心的方案几易其稿,这些动态过程都应该记录下来。同志们一定要紧贴我们的根,贴近我们的社会。

 第三,勇于创新是灵魂。为什么要勇于创新呢?我觉得作为一个记者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因为电视是一门视觉艺术,做为视觉艺术,就应该是艺术的再现,切忌直、白、露。包括我们的一些新闻,要注意用语的准确和画面的处理。对生活的反映,不单是一个简单的镜面反映,应该是艺术的再现。同志们一定要有创造,创造需要勇气和智慧,小智勇有小文章,大智勇有大文章,做为一个电视人应该智勇双全。

 第四,打造品牌是核心。从我们榆次台讲,要打造品牌、搞好策划,最重要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把新闻办好,把榆次新闻办出特色来。我们的专题也应该是一些新闻化的专题,应该反映一些热点问题。我同意同志们讲的热点新闻,热点新闻只要把握好导向是可以的,包括一些重大问题,完全可以提前介入,我们要利用这个便利条件,取得第一手资料,到一定时候把资料积累起来,做一些深层次、有份量的报道,我想是能够吸引观众的。刚才,同志们都讲到要打造精品,打造精品是一面旗帜,有精品才能吸引更多的电视受众,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精品意识,粗制滥造,没有好栏目,大家就不会去看。电视受众是自由的、高度自主的人的群体,他有选择的自由,你不好我就不看,你不能强制他看呀!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竞争的、多元的、民主的社会,谁也没有强迫人看哪个台的本事。我们人都是自由自主的,

  20 有自己思想的,有选择的高度自由化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设计好最巧妙的角度,用最完善的手段、最引人入胜的画面揭示出所要报道事物的真实面貌。同时,发生在榆次的事情,我们电视台要主导热点新闻,这种主导是非常重要的,事实的真相正面渠道不畅通,就会通过歪门邪道传播,歪曲事实的真相。

 第五,建设队伍是保障。讲到队伍,我感到责任感、使命感是最重要的,一个记者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没有使命感,没有神圣感,没有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忧乐胸怀,没有人文关怀的精神,是当不好记者的。一个记者看到一些丑恶现象义愤不起来,看到崇高的事情、伟大的事情不动心,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怎么能成为好记者?我感到当记者就要有一种使命感,有一颗不断跳动的赤子之心。这次我有机会接触了作家冯骥才,就被他的责任感就深深感动了。他为保护天津的旧城,拿自己的稿费雇了 1000 名记者把旧城全部拍下来、出了书,在社会呼吁要保护旧城。但是后来还是全部推掉了。所以,冯骥才感到很痛心。他来榆次看了我们的常家庄园,到灵石看了王家大院,看了我们的整个文物保护以后,他感到找到一种多年来盼望已久的具体实践。我们这些人都是做事的,是实践层面上的一些人,但是他在实践中看到我们对文物的保护,对文化保护的一种具体的现实,确实很激动。所以,他要把榆次的常家庄园写成长篇文章,现在跟文汇报、人民日报已经联系好了,他希望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导向。使人感到他那颗对文化挚爱的、跳动的心。中国有句话,年轻人易激动,年轻人感性的东西多一些,年纪大的人理性的东西多一些,冯骥才已是将近

  21 60 岁的人,但是他面对社会中一些新鲜、美好的东西能激动起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作为一名记者始终要有一个跳动的灵魂。这几天中央台正在播出的《大法官》中,杨铁如有句话,我要有一颗九死一生的灵魂。同志们想一想,人生太短暂了,美好的人生只有短暂的几年,就我这个年龄讲,我们的工作还有多少天呢?也不过是十来八年,也就是一眨眼时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生命还有多久呢?所以,正因为我们想到明天要死,才能感到今天生命的珍重,所以,在一天要好好拼上命地工作一天。当然健康是很重要的,没有好的身体就不能好好工作。我是说在健康的条件下,保持我们生命个体存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拼命地工作,快马加鞭地工作,竭尽全力做出我们应该做的贡献。人生有多长时间呢?太短暂了,人生一世,光阴是万世之逆旅,人生是百代之过客,人生太短暂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人生。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人生在世就要对社会负责,担当责任是人生最美好的品质。我们在一个地方,特别是当领导的,应该担当起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所以,我常常给同志们讲这个观点,如果我只是个家长,只关乎一个小家的利益,我们这些领导坐在这个地方,我们干得好坏,跟 53 万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就不能不努力、不拼命,谁让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呢?我们的电视记者也一样,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岗位,特殊的岗位就要做出自己的贡献,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恶丑的抨击是我们一个道义的责任呀!所以,我们记者要把这个责任担当起来,敢于担当起来。

 其次就是我们记者队伍要有基本功力。就是说记者要打好自

  22 己的基本功,要有基本的功力。基本功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事业平台,就是记者要站在什么境界来说话,我们前段时间搞聂店戏台的拆迁,有些报纸做了一些很不负责任的报道,我觉得,一些记者的事业平台站得太低了。我们的记者分析问题、看待问题、认识问题的平台要站得更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定要超越小台、小报的局限。虽然我们电视台是个小台,但我们的眼光、胸怀是个大舞台,我们的事业是很开阔的,我们完全可能有全球性的眼光,站在全球看问题,完全可能在全球的视野这个平台上来看问题。第二是知识素养,知识素养就是同志们刚才讲的丰厚的内在,我感到记者要有丰厚的内在,就要坚持自己的学习。我同意同志们提出的要进行专业化培训的意见。将来我们要想一些办法,为同志专业化的培训创造条件,我们的音像摄制一定要是专业化的。我们在基层工作有好多事情往往不正规不规范,有好多东西是凑凑乎乎弄起来就算了,不是专业化的。我们电视台要讲究知识化、专业化,在专业化这个问题上一定要体现得很充分。专业制片人、专业化的录制、专业化的拍摄,一定要是很专业、很规范的。还有一个是专业功底,无论是编辑、记者、制片、播音员,专业功底一定要打牢、打实。我们记者的想象力、发现力、感受力、洞察力、捕捉力、创造力,这是一个基本的功底。在错综复杂的东西中我们能否抓住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发现他的本质,我们能否从平凡小事中、从别人平凡的工作中,发现它本质的东西,感受到它的内涵,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参加这个座谈会,我感到我们电视台主体骨干队伍的基本素质还是很不错的。我们任何一项事业的兴旺,关键在

  23 人。榆次电视台的兴旺,关键靠我们这支队伍的努力,我们打造品牌也得靠第一线同志们的辛苦,靠同志们的勤奋工作,靠同志们的创造。所以,队伍的建设太重要了,我感到我们有这么好的一支队伍,加上我们严格的管理,加上我们班子的带动,我感到我们榆次电视台的明天是美好的。我想我们榆次台不仅要办下去,而且会越办越好。

 谢谢大家!

 

  24 在榆次区党政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02 年 6 月 6 日)

 耿 彦 波 刚才,建林区长做了一个很好的机构改革动员报告,水泉部长宣读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人员分流的政策措施。他们两位已经把榆次机构改革总的方向、内容、政策措施讲得很清楚了。下面,我再讲一些干部方面的情况。

 机构改革的核心、关键、根本在于人事调整,根据晋中市的统一规定,干部到限的年龄男同志为 52 周岁,1950 年 12 月 31号以前出生的,女同志为 48 周岁,1954 年 12 月 31 号以前出生的。按这个年龄界限划下来,这次共有 88 名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这些同志在榆次的各个领域、不同的领导岗位做出了自己突出的贡献,这次又在机构改革的历史变革中做出了牺牲和奉献。昨天的谈话中,退下来的同志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愿望,他们认为机构改革是一个历史的潮流,对这次改革完全拥护,完全支持。他们认为机构改革是大形势,完全想得通,并表达了热爱榆次的真挚情感,他们讲,自己虽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了,但还是榆次人,还是榆次干部,衷心希望榆次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希望新调整上去的年轻人干得更好,希望榆次的明天更加美好。在谈话中我深受感动,同志们所表现出来的着眼未来的大局意识,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怀,顺应潮流的奉献精神,爱我榆次的深厚情感,令人感动,令人钦佩。同志们在过去的工作中为榆次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今天又为榆次的机构改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区委区政府非常感谢同志们,感

  25 谢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同志们过去的贡献和今天的奉献。

 这次机构改革总体来讲叫三个考验,首当其冲的考验是划线以后切下来的同志能不能经得起考验。实践已经证明,切下来的同志以自己的高尚情怀、大局意识、高风亮节,经受住了这次考验,为机构改革的稳妥进行,为榆次在机构改革中保持政治局面稳定,保持机构改革顺利、稳定、有序地进行,做出了自己突出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在这次机构改革中退下来的同志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这次机构改革对区委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这次机构改革中榆次区在选人用人上高举什么样的旗帜呢? 是任人唯贤、公道正派,还是任人唯亲、以人划线?这次机构改革涉及面比较大,涉及人比较多,前几天,我们确定的第一次人事调整,涉及到单位 84 个,其中有 10 个乡镇 65 个部门,9 个办事处,涉及到干部 305 名,在如此大的调整面、涉及到这么多人的情况下,区委如何经受机构改革的严峻挑战?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是突出政绩的原则,以实绩来用干部。就是区委坚持什么样的导向选择干部。选择什么样的干部决定榆次明天有什么样的事业。我们的事业根本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坚持以实绩用干部,就会在榆次形成一个埋头苦干的干部导向,干事业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榆次的事业就会越来越好。如果偏离了这个导向,干事业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跑关系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榆次的事业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这次调整中,尤其是在乡镇干部的调整中,我们特别注重了干部的政绩,看同志们在乡镇工作的第一线,蔬

  26 菜、红枣、养殖这几大主导产业抓的怎么样?用政绩的标尺来衡量干部,这是我们坚持的第一点。

 第二是尊重民意的原则。这次调整中我们特别注重了民意,注重了干部在工作中、群众中的口碑。过去我们讲,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干部干的怎么样?老百姓最清楚。所以我们去年在干部的考核中,特别注意了民意评价,在这次使用中,进行了认真的排队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次新提拨的干部,都是在单位评议中前一二名的。

 第三是注重素质的原则。一个干部的决定因素是他的素质。素质决定能力,一个有素质的干部,只要经过实践的锤炼,会很快成长起来。这次为了榆次的长远发展,我们下决心从区直机关选派了 22 名同志深入到乡镇,其中提拨正职 3 个,平职调动 2个,一般干部提拨为副职的 17 个,这 22 名同志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的,而且本科生居多,百分之七八十是 2000 年选拔的后备干部,这次调整我们特别注重了干部的结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