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学讲义,第六章,溶液中配合物稳定性

配位化学讲义 第六章 溶液中配合物的稳定性 本文关键词:第六章,溶液,讲义,稳定性,配合

配位化学讲义 第六章 溶液中配合物的稳定性 本文简介:第六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第一节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一、概述逐级稳定常数和积累稳定常数:M+L=MLML+L=ML2ML2+L=ML………………………………………二、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1、具有惰性气体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碱金属:Li+、Na+、K+、Rb+、Cs+碱土金属:Be2+、Mg

配位化学讲义 第六章 溶液中配合物的稳定性 本文内容:

第六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一节

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一、概述

逐级稳定常数和积累稳定常数:

M

+

L

=

ML

ML

+

L

=

ML2

ML2

+

L

=

ML

……………

………………

…………

二、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1、具有惰性气体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

碱金属:

Li+、Na+、K+、Rb+、Cs+

碱土金属:Be2+、Mg2+、Ca2+、Sr2+、Ba2+

及:Al3+、Sc3+、Y3+、La3+

一般认为它们与配体间的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金属离子z/r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例:二苯甲酰甲烷[phC(O)CH2C(O)ph]配合物的lgK1值(30℃,75%二氧六环)

M2+

lgK1

Be2+

13.62

Mg2+

8.54

Ca2+

7.17

Sr2+

6.40

Ba2+

6.10

2、Irving-Williams顺序

研究发现: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与含O、N配位原子的配体的高自旋八面体配合物,其稳定性顺序如下:

Mn2+

Zn2+

CFSE(Dq)

0

-4

-8

-12

-6

0

这称为Irving-Williams顺序,可用CFSE解释。Ni2+

Cl>Br>I

(1)

O>>S>Se>Te

(2)

N>>P>As>Sb

(3)

而与软酸中心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倾向的顺序为:

F

As

>

Sb

(6)

对(6)的解释:

σ键

增强

N

As

>

Sb

空d轨道:

3d

4d

5d

反馈π键

减弱

π键作用大于σ键。

对于O

CH3NO2

>

(CH3O)3P=O

>

HC(O)N(CH3)2

>

(CH3)2

SO

2)配体与溶剂的缔合作用

在质子溶剂(H2O、EtOH)中,有如下竞争反应

ML

+

S

==

M

+

L(S)

L与S通过氢键结合。

如:

Cd2+、Cu2+与Cl-的配合物稳定性:DMSO

>

H2O

但Hg2+、Cu2+、Ag+与I-的配合物稳定性:DMSO

n时,则用最小二乘法。

2、半整数法

当相邻的稳定常数Kj与Kj+1值相差很大时,(如Kj>103Kj+1)可用如下方法:

以-lg[L]对作图,=

1/2、3/2、5/2……处的-lg[L]值即为lgK1、lgK2、lgK3…。

-lg[L]

lgK1

lgK2

lgK3

1/2

3/2

5/2

现以n=2的体系为例:

=1/2时:

([L]1/2为=1/2时的[L]值)

整理:K1[L]1/2

+

3K1K2[L]1/22

-

1=0

(1)

将K2=10

-3K1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3(K1[L]1/2)2

+

1000(K1[L]1/2)

1000

=

0

解得:K1[L]

1/2

=

0.997

≈1,

lgK1

=

-lg[L]1/2

若K1>1000K2,则准确性更好。

=3/2时:

整理:K1K2[L]3/22

-

K1[L]3/2

3

=

0

(2)

将K1=103K2代入,并整理得:

1000(K2[L]3/2)2

-

1000K2[L]3/2

-3=0

解得:K2[L]3/2

=

1.003

≈1,

lgK2

=

-lg[L]3/2

同样K1>1000K2时,准确性更好。

3、作图外推法

1)

单向法:

(β0=1)

展开:

移项整理:

作图,则[L]

0时,应近似接近于一斜率为β2,截距为β1的直线。

n

斜率

=

β2

β1

若再展开一项:

移项:

整理:

对作图,[L]

0时,应近似于斜率为β3,截距

为β2的直线。

斜率=β3

β2

依次类推,即可得到各级βj。

单向法,由于误差的积累,j越大,βj误差越大。

2)双向法:

A、首先在[L]足够大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使得MLn、MLn-1、、、在溶液中优势存在。求出Kn、Kn-1、、、

(β0=1)

展开:

移项整理:

整理:

作图,[L]-1

0时,

应近似于斜率为

截距为

的直线。

从而求出Kn、

Kn-1。

依次类推,可求出和,即(KnKn-1)-1和(KnKn-1Kn-2)-1。

这样求出的Kn较准确,

Kn-1、Kn-2、、、准确度递减。

B、其次,可在[L]较小的范围内进行实验,用前面一种方法求出较为准确的K1、K2…。

用双向法可减小误差积累的影响。

二、利用Leden函数求稳定常数(要求测定[M]、[L])

1、

联立方程法:

若测得多组([M],[L])值,可计算出多个Y1,列方程组用最小二乘法求βj。

2、外推法:

以Y1对[L]作图,[L]

→0时,应近似为一截距为β1的直线。

Y1

斜率=β2

β1

[L]

再令:

以Y2对[L]作图,[L]

→0时,外推得到截距为β2的直线。

依次类推:令

,可按上述方法求出βj。

值得注意的是:j=n-1时,Yn-1

=

βn-1

+

βn[L]

j=n

时,Yn

=

βn

所以将Yn-1

和Yn对[L]作图时,应得两条直线,并且后一直线与[L]轴平行,由此可求出配位数n。

Yn-1

Yn

[L]

[L]

第四节

测定稳定常数的实验方法

一、条件稳定常数与惰性盐的选择

浓度稳定常数

与T、P及I有关

M

+

L

=

ML

ML

+

L

=

ML2

ML2

+

L

=

ML3

……………

………………

……………………

逐级稳定常数

积累稳定常数

2、条件稳定常数与惰性盐的选择。

配合物的浓度稳定常数与溶液的离子强度有关。通常在实验中,加入高浓度的惰性盐以维持离子强度恒定。在这种条件下测得的浓度稳定常数称为条件稳定常数。

惰性盐的选择条件:

1)其阳离子或阴离子不与配体或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常采用NaClO4。

2)对配合物的物理性质无干扰。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平衡常数时,在所选波长不应有吸收。

3)在所用溶剂中应有足够的溶解度。(以保持离子强度)

4)不与配体或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NaClO4不能用于V3+体系,因V3+为强还原剂。

5)在使用高浓度NaClO4时,应考虑其中杂质(Cl—、SO42—)的影响。

二、pH电位法

适用范围:迄今应用最广的方法,适用于弱酸根离子或碱分子(Bronsted酸、碱理论)作为配体的体系。

1)

用pH电位法测定配体的加质子常数

操作: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已知浓度的(salt

+

B

+

HCl)溶液,记录pH值变化。

原理:

L+H

==

HL

β1H

=

K1H

HL+H

==

H2L

β2H

=

K1HK2H

H2L+H

==

H3L

β3H

=

K1HK2HK3H

………………

……………….

…………….

定义:酸生成函数

总酸度:CH=TH-TOH+[OH]

(

[OH]

---

考虑水的电离)

TH、TOH分别为加入到体系中的H+、OH-浓度

酸生成函数(L)的物理意义:每个L结合H+的平均数目

(对照:配合物生成函数(M):每个M结合L的平均数目)

CL

=

[L]

+

[HL]

+

[H2L]

+

……

=[L]

+

β1H[H][L]

+

β2H[H]2[L]

+

……

=

[L]{1

+

β1H[H]

+

β2H[H]2

+

……}

CH

=

[H]

+

[HL]

+

2[H2L]

+

3[H3L]

+

……

=[H]

+

β1H[H][L]

+

2β2H[H]2[L]

+

3β3H[H]3[L]

+

……

与生成函数

的数学形式完全相同。

因此可用前述求βj的方法求βjH(半整数法、外推法)

由实验测得[H],算出

即可求出多组(L)—[H]数据.

进而可用半整数法:

pH—(L)作图,

(L)=1/2时,pH=lgK1H

(L)

=

3/2时,pH=lgK2H

………….

………

亦可用外推法,求出β1H、β2H……

2)测配合物稳定常数

操作: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已知浓度的(salt

+

M

+

B

+

HCl)溶液,记录pH值变化。

L

+

H

==

HL

[HL]

=

β1H[H][L]

HL

+

H

==H2L

[H2L]

=

β2H[H]2[L]

………………

…………………

Hm-1L

+

H

==

HmL

[HmL]

=

βmH[H]m[L]

M

+

L

==

ML

[ML]

=

β1[L][M]

ML

+

L

==ML2

[ML2]

=

β2[L]2[M]

………………

…………………

MLn-1

+

L

==MLn

[MLn]

=

βn[L]n[M]

CH

=

[H]

+

[HL]

+

2[H2L]

+

3[H3L]……

(

CH

=

TH

-

TOH

+

[OH]

)

配合物生成函数:

由此可见:pH

[L]

。求出一系列-[L]后,可用半整数法或外推法求出β1、β2……。

三、电动势法:

操作:制作浓差电池,并测定其电动势:

M+L

M

M(Hg)

盐桥

M(Hg)

Salt

Salt

半电池

半电池

M(Hg)为金属汞齐,M为金属离子,L为配体。

在配制这样的浓差电池时,使两个半电池中金属离子总浓度CM相同。

要求电极过程是可逆的(满足Nernest公式)

由于两个半电池离子强度相同,活度系数也相同,可以消除。

(Φ—Fronaeus函数)

式中n为电极反应中转移电子的个数;F=96487c(库仑);T为绝对温度;R=8.314

J.mol-1.K-1;

电池电动势E的单位为V。

在T和离子强度及CM不变的条件下,改变CL,可测得一系列E的数据,从而算出一系列Φ-CL值。

再用

算出一系列Y1数值。即可用Leden函数法求稳定常数。

上述方法中,还需知道[L]。若CL>>CM,可认为[L]=CL。[L]还可用pH电位法求算。

四、分光光度法:

1、

Lambert-Beer定律:

A

--吸光度、I0--入射光强度、I--透射光强度、ε--吸光系数、l--溶液厚度、c--吸光物质浓度。

1)常用波长范围:紫外和可见光;

2)所选波长最好是金属离子和配体吸收很小,而配合物有较强的吸收。

2、对应溶液法

适用于:逐级生成多级配合物的体系。

若体系中存在各级配合物ML、ML2、…、MLn,其吸光系数为ε1、ε2、…、εn,而L不吸光。则

A/l=ε0[M]+ε1[ML1]+ε2[ML2]+…+εn[MLn]

定义:配合物的平均吸光系数:

由此可见与一样,只是[L]的函数。[L]为一定值时,和均有相应定值。

所谓对应溶液是这样一组溶液,每个溶液均含有多级配合物,其CM各不相同,CL也各不相同,但其[L]、、相同。

在这些溶液中:

即(CM1,CL1)、(CM2,CL2)、(CM3,CL3)、、、是方程

CL

==

CM

+

[L]

的解。

这说明若能找出相同(即、[L]也相同),而CM和CL不同的一系列溶液,则以CL对CM作图,应得一直线,其斜率为,截距为[L]。同理取另一值,可求得另一组对应溶液的和[L]。即

CM1—CL1

1

CM2—CL2

作图

1,[L]1

…………

求出β1,β2…。

CM1—CL1

2

CM2—CL2

作图

2,[L]2

…………

………………………………………………

得到一系列—[L]之后,即可用前面的方法求出稳定常数。

实验操作(如何寻找对应溶液?)

CM1

CM2

CM3

1

2

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