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中原名校 2019 —0 2020 学年上期第三次质量考评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田军号》2019 年 8 月 1 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映后,引发了热议。该片在还原革命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在革命历史的当代性阐释方面,进行了诸多的艺术探索。

 《古田军号》讲述了青年革命领袖带领红四军在面对重重艰难险阻时,坚守信仰、探索革命真理与出路的非凡历程。影片刻画了信仰坚定却也有“脾气”的革命家形象,启用了胡兵、张一山等年轻演员,而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家的扮演者虽然没有采用特型演员,但是,影片中的伟人形象却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毛泽东委员高瞻远瞩、雷厉风行;政治部陈毅主任平和且变通,尽力弥合毛委员、朱军长的意见之争,增添了喜剧效果。行伍多年的朱德军长因为部下各种违纪等问题,气恼得终日不怒而威、不苟言笑,但是对部下的关爱,以及偶尔脾气的“爆发”,一定意义上成为朱德形象刻画的妙笔。相形之下,刘安恭的形象可以说是悲壮的。曾经在德国和苏联的军事学院学习的刘安恭,盲信苏联理论,刚硬、傲慢,曾经与毛泽东意见相左,言辞激辩。但是一系列的困阻和失败,尤其是毛泽东曾经执意处理的、违反军纪的士兵当了逃兵,使得刘安恭的心绪出现了变化。在请“出走”的毛委员重回红四军的晚上,刘安恭迈腿离开夜校大门口时,扭头看了看正在农民夜校上课的毛泽东,没有言辞,只是多了一点注目之后,就决然地离开。当晚的战斗,冲锋陷阵的刘安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叙事结构方面,《古田军号》采取了历史与现实互为激荡的叙事结构。影片以一个小号手池有田亲身经历作为全片的叙事视角,增加了历史表述的个性化和情感化。当年才 13 岁的小号手.父兄在撤离井冈山时,不幸牺牲。孤苦一人、对革命道理还不深知的小号手,深切感受到了 36 岁的毛泽东对他的呵护和照顾。而且,小号手又有勤务兵的身份,以形影不离的旁观者视角,懵懵懂懂地回述了这段历史。影片用了孙子池文龙为年已 103 岁的爷爷池有田配音,叙述贯穿全片的旁白,让观众倍感亲切的同时,又有了岁月的沧桑感和历史的纵深感。在自述风格的旁白的基础上,影片又以旁白的形式,分别进行了三次历史延伸,分别是:1929年,曾经倾家荡产、积极办农民夜校的张翠娥,1990 年过世后将毛泽东当年为农民夜校讲课的院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老人池有田和孙子池有龙坐在雄伟的古田会议遗址前;2017 年朱日和威武雄壮的阅兵画面。除了历史的延伸,影片还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小号手椿伢子在整个影片中,都是木讷的形象。但是,到了古田会议后,朱德军长率部开拔的时候,曾经软

 弱无力的小号手,雄姿英发,吹起了雄壮、嘹亮的冲锋号。这也许暗喻着,经过古田会议改编以后的红四军,已经变成了一支信仰坚定、洪流滚滚的强军。

 古田会议 90 年来,经历了峥嵘岁月、战火洗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铸就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虎贲之师。《古田军号》这种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叙事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段惊涛骇浪的革命历史。影片结尾,威武雄壮的大阅兵等现实讯息的呼应,让伟大的革命精神呈现出现实脉动与回响。在祖国蒸蒸日上,国际形势风云际会的今天,观众能够从影片军号嘹亮的意象中切实感受到历史给予现实的精神指引和奋进的动力。

 ——(摘编自张启忠《在军号嘹亮中感受精神回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田军号》真实还原革命历史,在革命历史的当代性阐释方面,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艺探索。

 B. 毛泽东雷厉风行、朱德不怒而威、陈毅平和变通、刘安恭陷身战场,影片中的伟人形象栩栩如生。

 C. 《古田军号》通过红军小号手后代的视角,讲述青年革命领袖带领红军探索革命真理的非凡历程。

 D. 古田会议以来的九十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历经战火洗礼,已成长为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虎贲之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导演在选角过程中起用非特型年轻演员,注重刻画人物及情感,展现了一段有血有肉的历史史诗。

 B. 小号手的形象转变不仅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也意味着经古田会议改编后的红四军的坚定与成熟。

 C. 文章主体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着重介绍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二是对影片叙述结构的阐述。

 D. 影片以小人物视角讲述大人物事迹,历史与现实互为激荡,其艺术特质与表达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古田军号》上映以来,因其在创作手法与风格上的突破,以及对古田会议深刻而独到的主题探讨而广受称赞。

 B. 在旁白的基础上,影片又以自述形式分别进行三次历史延伸的旁白,让观众有了岁月的沧

 桑感和历史的纵深感。

 C. 影片追溯了九十年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与现代观众建立情感联系,观众能够从在军号嘹亮中感受到精神回响。

 D. 在新时代如何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让历史文化在年轻人中得到传承《古田军号》的实践与探索堪称典范。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本题, C 项,“《古田军号》通过红军小号手后代的视角”错,是“红军小号手”,不是“红军小号手后代”,原文“影片以一个小号手池有田亲身经历作为全片的叙事视角”。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A 项,“起用非特型年轻演员,注重刻画人物及情感”论述有误,原文只是说“影片刻画了信仰坚定却也有‘脾气’的革命家形象,启用了胡兵、张一山等年轻演员,而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家的扮演者虽然没有采用特型演员,但是,影片中的伟人形象却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本题, B 项,“在旁白的基础上,影片又以自述形式分别进行三次历史延伸的旁白”表述错误,原文“在自述风格的旁白的基础上,影片又以旁白的形式,分别进行了三次历史延伸”。

 故选 B。

 【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 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

 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图灵奖得主吉姆·格雷在 2007 年发表了著名演讲《科学方法的革命》,将科学研究分为四类范式,即实验归纳、模型推演、仿真模拟和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从而提出汀被广泛称为“第四范式”的“科学大数据”新视角。经过 10 多年的技术发展,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等人工智能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自然科学领域,近年来科学家们也紧跟趋势,基于科学大数据驱动的新模式,采用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发现成果。多学科、跨领域交叉背景下的科学大数据挖掘分析与知识发现,依赖于构建一套高效、易用、可扩展的科学大数据智能分析软件系统,为复杂数据处理、分析、模式提取和知识发现提供学习模型、算法及开发工具支持。

 ——(摘编自钟华、刘杰、王伟《科学大数据智能分析软件的现状与趋势》)

 材料二:

 2012 年 7 月 4 日,欧洲粒子物理中心通过分析过去两年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数据,宣布发现“上帝粒子”;次年,“上帝粒子”预言者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合作组织在积累 500 PB 数据、历时 14 年模型和系统改进以后,于 2016年 2 月 11 日宣布第一次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证实了相对论的最后预言;2017 年 LIGO 的3 位重要贡献者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环顾当今的重大科学研究装置和项目,无一不是从大科学装置或观测设备中持续不断采集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科学发现。能否有效管理、处理、利用这些数据,将成为我国在新时代下能否取得国际科技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摘编自黎建辉、李跃鹏、王华进、陈明奇《科学大数据管理技术与系统》)

 材料三:

 作为大数据的一个分支,科学大数据正在成为科学发现的新型驱动力。科学大数据具有数据密集型范式的特点,它具有数据的不可重复性、数据的高度不确定性、数据的高维特性、数据分析的高度计算复杂性等特征。利用大量数据的相关性可取代因果关系和理论与模型,基于数据间的相关性能够获得新知识、新发现。

 近年来,我国的大装置诸如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系列空间科学卫星等的问世,

 为通过科学大数据认知大自然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为满足庞大且日益快速增长的科学大数据的应用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些能够共享数据、算法、模型的开放系统,以此实现对已有数据的科学分析和集成应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7 年 10 月,欧洲航天局“哨兵-SP”卫星发射后,每天获取近 2000 万条空气污染物及气体的观测数据,其数据获取量是前期任务的 10倍以上。按照目前的处理速度,一台计算机需要 1200 年才能处理完 300 万景全球卫星影像,而基于云计算设施,可在 45 天内完成相同处理任务,足见重大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全球范围内大教据蓬勃发展,我国正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科学大数据已成为大数据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于 2016 年发起的“数字丝路”国际计划,就是要实现大数据汇集、大数据服务、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呈现支撑,形成“一带一路”科学大数据平台。这个为期 10 年的科学计划,将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监测、灾害风险应对,以及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等提供科学决策。

 ——(摘编自郭华东《科学大数据——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基石》)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采用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后,科学家们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等人工智能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发现成果。

 B. 科学大数据是驱动科学发现的新引擎,如果能获取并有效管理、处理、利用科学大数据,我国就会在新时代下取得国际科技领先地位。

 C. 作为“第四范式”的数据密集型范式基于数据间的相关性获得新知识、新发现,它可以取代基于因果关系和理论与模型的科学研究范式。

 D. 目前在许多科学大数据研究项目中,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因缺少如云计算设施这样的开放系统,无法及时对获取的海量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集成应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大数据的内容是持续不断增加的实验数据或观测数据,其研究方法向多学科、跨领域交叉方向转变,其应用需求庞大且日益快速增长。

 B. 当今所有的重大科学成果,如发现“上帝粒子”、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等,全都是通过分析从大科学装置或观测设备中采集的数据获得的。

 C. 材料三列举中国与欧洲的科学大装置,强调其为认知大自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基础,意在说明在科学大数据研究中重大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D.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应推进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相互结合,发起“数字丝路”国际计划旨在利用科学大数据为实施这一倡议提供科学决策。

 6. 以上三则材料在对科学大数据进行分析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B

  6. 材料一:侧重于分析科学大数据智能分析软件的现状与趋势。在人工智能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发现成果。依赖于构建一套高效、易用、可扩展的科学大数据智能分析软件系统,为复杂数据处理、分析、模式提取和知识发现提供学习模型、算法及开发工具支持。

 材料二:侧重于指出科学大数据对我国在新时代下能否取得国际科技领先地位的影响,列举了欧洲粒子物理中心利用科学大数据所取得的成绩。

 材料三:侧重于说明在科学大数据研究中重大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指出科学大数据是我国大数据战略的基石。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等人工智能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发现成果”表述错误,“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等人工智能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并没有取得一批重大科学发现成果,原文只是说“在图像、语音、自然语言等人工智能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B 项,表述绝对,原文说“能否有效管理、处理、利用这些数据,将成为我国在新时代下能否取得国际科技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C 项,原文中“科学大数据”是被广泛称为“第四范式”的“科学大数据”新视角,“科学大数据具有数据密集型范式的特点”“利用大量数据的相关性可取代因果关系和理论与模型,基于数据间的相关性能够获得新知识、新发现。” D 项,缺少限定范围,原文是“近年来,我国的……为满足庞大且日益快速增长的科学大数据的应用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些能够共享数据、算法、模型的开放系统,以此实现对已有数据的科学分析和集成应用。”选项内容应是针对“我国的”。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

 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当今所有的重大科学成果,如发现‘上帝粒子’、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等”错误,原文“环顾当今的重大科学研究装置和项目,无一不是从大科学装置或观测设备中持续不断采集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科学发现”。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以上三则材料在对科学大数据进行分析时,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那么,作答时就要重点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然后明确它们对科学大数据进行分析时的侧重点。材料一结合出处看,侧重于分析科学大数据智能分析软件的现状与趋势,文中“经过 10 多年的技术发展,……取得了一批重大科学发现成果”,这是指出现状;“……为复杂数据处理、分析、模式提取和知识发现提供学习模型、算法及开发工具支持”这是趋势。材料二通过列举事实,指出科学大数据对我国在新时代下能否取得国际科技领先地位的影响。原文“环顾当今的重大科学研究装置和项目,无一不是……。能否有效管理、处理、利用这些数据,将成为我国在新时代下能否取得国际科技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材料三列举中国与欧洲的科学大装置,意在说明在科学大数据研究中重大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并指出科学大数据是我国大数据战略的基石,“我们于 2016 年发起的“数字丝路”国际计划,就是……”。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节选)

 巴金

 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水。然而祖父服了药,病反而加重起来。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

 医药不能够有大的效力,于是人们便开始求助于迷信。这全是由贫弱的脑筋里想出来,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一个无知识的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

 最初是几个道士在大厅上作法念咒。到了夜深人静时,便由陈姨太一个人在天井里拜菩萨。“见鬼!”觉慧骂着。“你只配干这些事!” 然而另一个花样来了,这就是克明、克安、克定三弟兄的祭天。三人过于严肃以至成了滑稽的样子。觉慧的批评也是同样的:“见鬼!”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

 在觉慧想着“你们的手段不过如此”的时候,新的花样又来了。这一次不是“见鬼”,却是“捉鬼”。

 傍晚,每个房间的门都紧闭着,霎时间全公馆变成一个静寂的世界,显得很凄惨。不知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个尖脸的巫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做出种种凄惨骇人的怪叫和姿势,把病人骇得用被盖蒙了头而惊叫起来。满屋是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和松香的气味,地板也烧焦了两处。

 然而花样又来了,据说这公馆里到处都布满着鬼。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于是决定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大扫除,要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说是这样祖父的病才可以痊愈。于是第二次的滑稽剧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了。有的人躲开了,小孩哭着,女人叹息着。

 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

 不久那巫师走到了觉慧的房门,口敲门。觉慧在里面大声叫着:“我不开。我这里没有鬼!” 忽然有人在外面猛烈地插着门。他的愤怒被激动起来了:“你们究竟要做什么!” “慧侄,快开门”,是三叔克明的声音。“你要明白事理,大家都希望着祖父病好,难道你一个人就不愿意?” “我不开!”他烦躁地在房里躺着,觉得头脑快要爆裂了。

 “三少爷,你不顾到你爷爷的病吗?你这样不孝顺!”

 觉慧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尖锐女音,这是他平日讨厌听的,这时却挟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向他打来。他的愤怒因此增加了。

 “三弟,快开门,我有话和你说,”这是觉新的声音。

 觉慧痛苦地想着:“你也这样说!自己做了懦夫还不够!”他觉得他的心也快要炸裂了。

 “好,我给你们开罢。”这样自语着,门一开,立刻现出了一些带怒的,涨红的脸,责备的话语要从这脸上爬出来-像蛇要爬出洞那样。愤怒占有着他,热情鼓舞着他。他完全忘却这些人是他的长辈。他愤怒地轻视地问道:“你们究竟要做什么?”他憎恨的眼光强烈地在众人的脸上扫。

 众人呆着了。克明、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给你爷爷捉鬼。”陈姨太究竟勇敢多了,她挺身出来说。

 “捉鬼?你倒见鬼!”觉慧把这句话向她的脸上吐去。“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是把祖父活活地闹死!” “你——”克明的脸气得变成了青色。

 “三弟。”觉新要来阻止觉慧。

 “你还好意思说话,你不害羞吗?”觉慧把眼光定在哥哥的脸上。“你也算读了十几年书,料不到你竟然没有知识到这样程度!呸,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被那巫师骇成了那样子。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谁敢进这房里来,我就打他的嘴巴!” 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了。他站在门口,身子立得非常坚定,面貌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上也不去揩拭。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

 陈姨太一走,其余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虽然娘姨中间有人暗暗发了不满意觉慧的议论,然而这一次觉慧是大获全胜了,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对家族中三代人的描写,高老太爷奄奄一息,克明、克定、克安三兄弟打牌喝酒顺从于封建迷信,觉新处于夹缝之中的软弱怯懦,暗示了家族的命运。

 B. 文中写迷信活动不断地变化着形式,一个又一个花样的出现,显示了其荒诞的外形和虚弱无能的本质,讽刺了高家人对于封建迷信的虔诚,表现他们的麻木和可笑。

 C. 文中对于巫师捉鬼的场景和细节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通过“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松香的味道”、“烧焦的地板”等,渲染了一种恐怖神秘的气氛。

 D. 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富个性特征,在让觉慧开门的场景中,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他们不同的身份,也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8. 小说开头第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觉慧为什么觉得自己的胜利是“意料之外”?他取胜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7. B

 8. (1)小说开头交代“祖父”生病,服了药,病反而加重,引出下文“捉鬼”的迷信活动,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

 (2)“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表明儿孙并不真正担心“祖父”的病,暗示下文儿孙们对“祖父”的孝顺的虚伪。

 (3)高老太爷奄奄一息,而下文中“家”被一个愚昧无知的陈姨太支配摆布,暗示了“家”必定走向衰亡。

  9. “意料之外”是因为觉慧在家庭中地位辈分低,对于“捉鬼”的抗议本来没有人听他的话。

 取胜的原因:是因为觉慧凭借勇气和坚定的立场,最终结束了这场闹剧,没有让他们在自己的屋里捉鬼。

 更通过痛骂揭穿了陈姨太、克明虚伪的“孝顺”和觉新的糊涂懦弱,使他们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面前感到愧悔。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本题, B 项,“讽刺了高家人对于封建迷信的虔诚”错,克明、觉新这些人并非是“对于封建迷信的虔诚”,他们是有知识的人,实际上并不相信捉鬼的办法。原文“克明、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开头部分的作用的能力。对于小说开头部分的作用,作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即从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思考。本文

 开头第一段的描写高老太爷这个“祖父”服了药,病反而加重,但是“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从内容角度考虑,这为小说的故事展开提供一个背景,“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说明“人们”并不真正关心孝顺“祖父”,表现了后面高家的人表现出的对“祖父”孝顺,为“祖父”的病而“捉鬼”行为的荒诞、可笑。同时,“祖父”的奄奄一息,也暗示了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最终走向衰亡。从结构角度考虑,开头第一段的描写高老太爷这个“祖父”服了药,病反而加重,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文高家的“人们”为“祖父”请道士“捉鬼”这些情节,可以起到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铺垫的作用。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解读能力。作答时要明确问题指向,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分析。小说结尾说“然而这一次觉慧是大获全胜了,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对于第一个问题“觉慧为什么觉得自己的胜利是‘意料之外’”从前面内容看“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可见是因为觉慧在家庭中地位辈分低,对于“捉鬼”的抗议本来没有人听他的话。再理解“他取胜的原因”,结合“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了”“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上也不去揩拭。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可见“他取胜的原因”是因为觉慧凭借勇气和坚定的立场,最终结束了这场闹剧,没有让他们在自己的屋里捉鬼,更通过痛骂揭穿了陈姨太、克明虚伪的“孝顺”和觉新的糊涂情弱,使他们在自己的勇气与理智面前感到愧悔。

 【点睛】开头句段的作用,思考角度:(1)结构;(2)内容。作用一般有:结构方面的作用:(1)总领全文;(2)引起下文;(3)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4)为下文埋下伏笔或者铺垫;(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内容方面的作用:(1)开篇点题;(2)提示文章中心;(3)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4)交代时间发生的环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耀卿,字焕之。数岁能属文,擢童子举。王即帝位,授国子主簿,累迁长安令。旧有

 配户和市法,人厌苦,耀卿一切责豪门坐贾..,豫给以直,绝僦欺之敞。及去,人思之。为济州刺史,会天子封禅..还,次宋州,谓张说曰:“今朕有事岱宗,裴耀卿上书日‘人或重扰,则不足以告成’,朕置书座右以自戒。”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拉兴役耀卿日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徙官耀卿惧功不成弗即宣而抚巡饬厉愈急。堤成,发诏而去。济人为立碑颂德。历冀州,入拜户部..侍郎。开元..二十年,副信安王祎讨契丹,又持帛二十万赐立功奚官,耀卿曰:“币涉寇境,不可以不备。”乃令先与期,而分道赐之,一日毕。突厥、室韦果邀险来袭,耀卿已还。迁京兆尹。明年秋,雨害稼,京师饥。帝将幸东都,召问所以救人者。耀卿曰:“请置仓河口,度三门东西各筑敖仓,自东至者,东仓受之;三门迫险,则旁河凿山,以开车道,运十数里,西仓受之。度宜徐运抵太原仓,趋河入渭,更无留阻,可减费巨万。”天子然其计,拜黄门侍郎,充转运使。于是置河阴、集津、三门仓。三年积七百万石,省运费三十万缗。或曰:“丛此缗纳于上,足以明功。”等曰:“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救吏为和市货。迁侍中。天宝..初,进尚书左仆射,俄改右仆射,而李林甫代之,上日,林甫到本省,具朝服佩剑,博士导,郎官唱案。耀卿乃常服,以赞者主事导唱。林甫惊曰:“班爵与公同,而礼数异,何也?”耀卿曰:“比苦眩,不堪重衣,非病士所宜。”林甫默然惭。居一岁.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傅,谥曰文献。

 (节选自《新唐书·裴耀卿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耀卿惧不成/弗即宣/而抚巡饬厉愈急/ B. 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耀卿惧功/不成弗即宣/而抚巡饬厉愈急/ C. 时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耀卿惧功不成/弗即宣/而抚巡饬厉愈急/ D. 前此大水/河防坏/诸州不敢擅兴役/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护作/役未讫/有诏徙官/耀卿惧功/不成弗即宣/而抚巡饬厉愈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贾”是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人。古有“行商坐贾”的说法,“行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

 B. “封禅”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典礼。“封”为祭地,“禅”为祭天。

 C. “户部”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等事务,长官是户部尚书。

 D. “开元”和“天宝”都是唐玄宗用的年号,“天宝”年号期间曾发生了“安史之乱”和“马嵬之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耀卿除弊兴利,为政深得民心。他担任长安令时,改变以前的配户与和市之法,杜绝了欺瞒运费的弊端,等到他离职后,人们还思念他。

 B. 裴耀卿颇有见地,做事未雨绸缪。他接受任务赐帛给奚族官吏,预测会受到袭劫,就提前分送完毕,后果有贼寇袭劫,但他已顺利返回了。

 C. 裴耀卿善于筹划,整顿漕运见效。他任京兆尹时,他献策修筑粮仓,开运输通道,被批准实施,后果然贮存了大量粮食,节省了大量费用。

 D. 裴耀卿行事低调,为宜不事奢华。他改任右仆射时穿平常衣服上任,而李林甫穿朝服带佩剑:他指出了李林甫不应该讲排场,让李林甫很惭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秋,雨害稼.京师饥。帝将幸东都,召问所以救人者。

 (2)或曰:“以此缗纳于上,足以明功。”答曰:“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 【答案】10. A

 11. B

 12. A

  13. (1)第二年秋天,连续下雨淹坏了庄稼,京师也闹饥荒。皇帝将去东都,召问如何拯救百姓。

 (2)有人说:“将这些钱进献给皇上,足以表明功劳。”(裴耀卿)回答说送样做可谓用国家的钱财求取恩宠,难道能这样做吗?”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本句中,根据语言结构判断,“河防”是名词,指河流的堤防,“河防坏”应该是个主谓结构,“诸州”应做后面“不敢擅兴役”的主语,所以“坏”与“诸州”之间要断开,故排除BC。“护”,是动词,总领;“作役”是名词,建筑工程,“作役”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本题, B 项,“‘封’为祭地,‘禅’为祭天”错,“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本题, A 项,“杜绝了欺瞒运费的弊端”错,应是“杜绝了奸邪囤积的弊病”,原文“绝僦欺之敝”。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第一句中得分点:“明年”,第二年;“害”,淹坏;“幸”,去(封建帝王到某地去);“所以”,用来……的办法(措施)。

 第二句得分点:“或”,有人;“以”,介词,(将)把;“缗”,穿钱的绳子,引申为钱;“明”, 表明;“是”,指示代词,这;“其”,副词,表诘问,难道。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裴耀卿,字焕之.几岁时就能写文章了,考中童子科。相王登上帝位,任裴耀卿为国子主簿,多次升迁为长安令。长安以前有配户和市之法,百姓不堪其苦,裴耀卿(到任后)一切所需皆向豪富及商人索要,预先付给价钱,杜绝了奸邪囤积的弊病。等到他离职后,人们

 思念他。裴耀卿任济州刺史,适逢天子封禅回来,宿在宋州,皇帝对宰相张说说:“如今朕东封泰山,裴耀卿上书说‘百姓如果受到严重困扰,就不能以成事祭告上天’,朕把它放在座右以自戒。”不久,裴耀卿调往宣州。裴耀卿到任前,这里发大水,河防被破坏,各州都不敢擅自动工。裴耀卿说:“不动工筑堤,不是真正处于公心。”于是总领工役,工程未完,下诏调任。裴耀卿怕他离开后工程受阻,没有立即宣布诏令,而抚巡催促更加急切。大堤建成,裴耀卿才宣布诏令离去。济州人为他立碑颂德。后来又任冀州刺史,入朝任户部侍郎.开元二十年,裴耀卿担任信安王祎的副手讨伐契丹,又令裴耀卿带二十万匹帛分赐给立功的奚族官吏。裴耀卿说:“带了财物深入寇境,不可不做防备。”于是下令提前前往,分道赐给他们,一天就分送完毕。突厥及室韦果然占据主要之地前来袭击,而裴耀卿已完成任务回去了。裴耀卿升为章兆尹。第二年秋天,连续下雨淹坏了庄稼,京师也闹饥荒。皇帝将去东都,召问如何拯救百姓。裴耀卿说:“为国家长远计划,臣以为应拓广陕地运输通道,使京师常备三年的粮食,即使有水旱也不足担忧了。希望能在河口设仓,在三门的东西各筑敖仓,从东方来的租米,存入东仓;三门地势险峻,则顺河凿山,以开辟车道,运十几里,就可以运入西仓。到适当的时候缓缓运到太原仓,从黄河进入渭水,就没有什么困难了,这样可节省大量费用。”天子同意他的建议,为黄门侍郎,充任转运使。于是裴耀卿营建河阴、集津、三门的敖仓。三年积储了七百万石,节约运费三十万缗。有人说:“将这些钱进献给皇上,足以表明功劳。”(裴耀卿)回答说送样做可谓用国家的钱财求取恩宠,难道能这样做吗?”命令官吏把这些钱作为和市的费用。任侍中。天宝初年,裴耀卿进任尚书左仆射,不久改任右仆射,由李林甫代任。到任那天,李林甫到本省,穿着朝服佩了剑,由博士导引,郎官唱案。仪式结束后,到裴耀卿办公的地方,裴耀卿则穿平常衣服,由赞者主持导唱。李林甫吃惊地说:“我的班爵与您一样,可是礼数不同,为什么?”裴耀卿说:“近来我苦于头晕眩,承受不了那规矩的礼服。而且郎官、博士相连而来,不是病人所相宜的。”李林甫默然惭愧。一年后,裴耀卿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谥号为文献。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

 面如田字① 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①田字:六朝名将东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绘了夏天的傍晚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的清幽景象,融入了深沉的情感。

 B. 颔联从视觉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又从听觉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突显下雨范围的广和大。

 C. 颈联写诗人思乡的美梦被钟声惊破而感到惆怅,醒后得到家书的喜悦使他忘记宦海沉浮。

 D. 这首诗情景结合,前四句写景,寓寄飘零冷落之感 后四句抒情,笔墨委婉而情意深沉。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诗的尾联诗人借用李安明、班超这两个典故,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赫的官位。从全诗来看,这应是诗人的激愤之语,借此抒发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 项,首联“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展现出是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融入了深沉的情感。

 B 项,颔联从视觉着笔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凸显下雨范围之广。从听觉着笔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凸显雨势之大。

 C 项,“醒后得到家书的喜悦使他忘记宦海沉浮”错,“沉浮”,遗失。“竟沉浮”,是说没有料到传书的人竟会把书信遗失。故颈联后一句写醒后盼望不到家书的失望意绪。

 D 项,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以景起,以情结,写景开阔,抒情细腻。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

 点词语,并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的尾联的含义,并从中可以分析作者流露的情感。尾联“面如田字非吾相”,根据诗歌注解来看,诗人借用李安明的典故,“面如田字”是说脸型方正如田,在古代认为又富贵之相,而诗人说自己“面如田字非吾相”,是说自己没有富贵之相。“莫羡班超封列侯”,用班超封侯典故,不羡慕班超封侯。诗人在这里把两个故事连缀在一起,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当然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也不羡慕这种显贵的官位,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情。

 【点睛】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如本诗中的首句和尾句。③回忆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用准确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考中要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如:欢快、愉悦、激动、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君子应当采取的态度。

 (2)《离骚》中,屈原坚持以“好修”为乐,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即使遭受极刑也不改变的决心。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答案】

 (1). 人不知而不愠

 (2). 不亦君子乎

 (3).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4). 岂余心之可惩

 (5). 浊酒一杯家万里

 (6).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 字 形 与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记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如“愠”“惩”“浊”“燕”“勒”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从南到北 1.8 万多千米海岸线,海岸城市从南部的海口、三亚到中部的上海、厦门,再到北部的青岛、大连;从东到西,从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起伏的山岭到崎岖的高原,各具特色;长江、黄河、松花江、伊犁河……;各有千秋,神州大地,五光十色。①__,城市街区中无论是街道景观、中心广场,还是民居建筑,(

 )。其审美效果是,人们不知道身处哪一座城市,②__不知道城市所在地域,城市③__会与自然割裂开来。④__让城市美丽起来,⑤__需要建筑师、规划者进一步提升美学境界,⑥__需要反思以前建立在西方古典宇宙观基础上的城市美学误区。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关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17.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他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B. 他顽强地撑着,拨通医院的电话号码,吃力地说:“我是李华,我病得……很厉害!” C.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菊花、月季、墨兰……四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D. “其实你不该相信,我爸要是知道我……”,赵雪看到他父母,只说了半句就停住了。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们很难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B. 都很难让人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C. 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很难让人们直观感受到 D. 人们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是很难的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是 / 可能 如果 不仅 也 B 所以 又 可能 如果 / 还 C 因而 还 就 / 既 又 D 然而 也 就 / 不仅 更

  A. A B. B C. C D. D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文中“长江、黄河、松花江、伊犁河……”此处省略号用于列举的省略。

 A 项,他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表引文省略。

 B 项,吃力地说:“我是李华,我病得……很厉害!”表语言断断续续。

 C 项,“牡丹、水仙、菊花、月季、墨兰……四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用于列举的省略。

 D 项,“‘其实你不该相信,我爸要是知道我……’,赵雪看到他父母,只说了半句就停住了。”根据语境看,表明语意未尽。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

 此处根据前面语境来看,“城市街区中无论是街道景观、中心广场,还是民居建筑”,由关联词语“无论是……还是……”可以推知后面内容应为“都……”且主语应为“街道景观、中心广场、民居建筑”。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处主要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能力,关联词往往有其固有的功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着自身的搭配关系,作答时要把握词性,区分用法,若成对出现,要注意对应搭配,同时要辨明语句之间的关系。

 文段中,前半部分表述的是“中国地域辽阔,各地风貌丰富多彩”,后半部分根据“城市街区中无论是街道景观、中心广场,还是民居建筑,都很难让人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内容看,第①处应表示语意上的转折,排除 BC。③处“城市与自然割裂开来”是由前面“人们不知道身处哪一座城市,不知道城市所在地域”造成的直接结果,用“就”比较好,且⑤⑥之间,根据语境分析,应为递进关系更好,故排除 A。

 故选 D。

 【点睛】虚词往往有其固有的功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着自身的搭配关系。具体来看,解题时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1)把握词性,区分用法。虚词的词性不同意味着它们具有不同的语法特点和功能。在实际运用时可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结合近义词语的词性进行辨析。

 (2)关联词语若成对出现,要注意对应搭配。有些虚词需要与实词或者其他虚词搭配使用,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搭配的对应。特别是关联词语多成对出现,如句中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