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推动赏石走向主流.doc

 拍卖推动赏石走向主流

  奇石源于自然,浑然天成,不经人为修饰但却具有广泛的艺术性,这是赏石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的特征赏石是人与自然、人与艺术对话交流的一个窗口。赏石独树一帜的风彩、天工神作的品行已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据相关数据显示,现今赏石收藏人士已远远超过 1000 万人,然而主流认同的赏石往往还局限在古典赏石范畴。当代赏石被主流人群认知的程度相对较弱,这大概要归结于这两种赏石活动的历史长短:古典赏石的历史已有上下几千年,而当代赏石真正被人们了解大概也就三十多年的历史。

 古典赏石主要是指唐宋以来文人雅士热衷的、多陈列于案头供观赏把玩的雅石。其石种多为灵璧石、太湖石、英石,也有昆石、黄蜡石、绿松石、孔雀石、菊花石等。古典赏石常常还带有古代文人雅士的铭刻,审美取向也基本遵循宋代米芾提出的“瘦、漏、透、皱”。而当代赏石已发展到不计石种,审美取向更为全面,并且已形成了“形、质、色、纹、韵”的鉴赏标准,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很大进步。

 拍卖赏石是当代拍卖活动中的一个新兴门类,早在 2002 年,海外市场对古典赏石的拍卖就已有先例。当年纽约佳士得推出了 65 块 Niliuzhai收藏的赏石,其中一块以 4.5 万美元拍出;2004 年,纽约苏富比也推出了赏石拍卖,其中一件长 76.5 厘米、宽 45.7 厘米的深灰黑色灵璧石,估价

 5000 至 7000 美元,成交价 4.08 万美元;2008 年香港苏富比推出的“道法自然:翦淞阁重要赏石收藏拍卖”专场更是受到热捧,一件元代黑灵璧石以 300 多万港元被一位亚洲古董商收入囊中,成为该专场的魁首。

 目前拍卖赏石还仅仅局限在古典赏石范围,很少涉及到当代赏石但随着当代赏石艺术品标准的被人认识,“瘦、漏、透、皱、形、质、色、纹、韵”等广义的概念,也会随着拍卖赏石活动的多次举行而渐渐地深入到人们的脑海。当代赏石拍卖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拍卖场上和展览会中如何看赏石?我们不妨介绍几招最有效的方法:1.多看多问。要采用对比的方法多看真品、精品;要多向行家请教。好石就怕比。在鉴赏过程中,只要你有基础的艺术眼光,“比较”是最好的老师。2.不要光想着捡漏。在任何专业门类,捡漏都是专家、行家的事,而不是收藏家的份内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收藏的初级阶段就能享受到捡漏的快乐。3.要见多识广。要学会作同石种之间的差异化比较和对其他艺术品的比较,若你能找出某种石种中最具艺术特色的亮点并能驾驭它,你对此类藏品的收藏可以开始了。4.要学会看包浆、看皮壳、看细节。奇石作为艺术品的一个重要看点就是大自然留在它们身上的原始包浆和皮壳,这是其他人为艺术很难拥有的。但正因为赏石具有这样的自然属性,也常被人用来作假。所以学会看原始皮壳也是收藏者最需要掌握的一门技术。5.作为收藏家,一定要爱艺术、懂艺术,要具有艺术发现眼光,不然就不易发现美。赏石之美的最亮点是:自然奇石具有稀缺的艺术元素!其实收藏很简单,拥有知识并找对场所,您就能获得收藏的快乐。

 近日在上海中福拍卖公司的回流古玩杂项、雅石预展中,很有幸看到

 了“灵璧奇峰”这样的古石:此石石肌温润,抚之冰滑;山势起伏,小中见大搁笔看山两不误。再加上奇石配有原座、原盒,更有鹤州王廷章题名“灵璧奇峰”,看后为之冲动。此石的包浆、皮壳、原座、原盒以及王廷章的考证出处资料的佐证,无不显示出这是一块清早中期的古代奇石。像这样的拍品对广大藏家来说,少去了辨别真伪的犹豫,入藏只需考虑资金和一个机遇的问题。

 还有一块英石,名为“皱云山”。此石裂纹交错、造型层叠、山势崆峒、色泽呈灰色,略显一点青,同时又交杂着一些白色和其他色的纹,这种纹俗称“米粒皱”,这是早期英石的典型纹理脉络,殊为难得。整石观之,刚硬与柔软、沉稳与空灵综合为一体,有北宋米芾“砚山”的风格延续。同时配以手卷作相关记述,更显完整。此石也为日本回流,在日本赏石界内享有极高声誉,在日本书上累有提及,加之手卷、原装盒及名人题跋、原配底座,尤其是历经岁月风霜却仍能保存得如此之完好,也体现出了此石的历任藏家对其之珍爱与尊崇。相信见过此枚赏石的人,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先自豪。当然若能拥有,并相伴一生,必定是美事一件。

 在此次中福雅石专场的预展中,能与古石同台竞技的当代赏石也有不少,其中不乏精品像“神鹿”、“观音”、“风雨雕玲珑”等艺术精品。

 然而拍卖是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它会有更多挑战性,参拍者也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如对雅石门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其心仪的雅石自己要有一个锁定的心理价位,不能争强好斗。只有这样才能在拍卖中真正买到自己喜欢的,在享受欣赏、鉴赏、拍卖快乐的同时,还能收获到舒适、增值、快乐和放心。

 相信中福雅石拍卖专场的举行,定会引领赏石拍卖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预祝中福雅石拍卖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