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水位》读后感】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

  《观念的水位》读后感

  (教师:孙丽鹏)

  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  昨天

  第一次听老师说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很困惑,读完整本书,对这个名字有了大致的了解。

  书中作者指出观念的水位在升高。这个观念可以是民主的意识,可以是权利的制衡观,可以是社会的道德准则,可以是法律意识,可以是政治观,可以是改革观等等。作者频繁地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现状进行比较,不得不说,在这些观念的表现上,国内的发展程度和他们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一直在发展,也在进步。人们的观念水位的上升一个重大的表现在于许多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变成问题了。比如城管和小摊贩的问题。我想这应该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以来一直存在的,而且现在法治程度比之前更健全,城管对小摊贩的暴力程度应该是轻于从前的。但是近来,城管暴力事件却反而比以往更受管住。这说明,人们的法律意识以及道德意识在提高。

  说到这儿,我想到了学校的体罚现象以及教师办辅导班的现象,这种现象相比较现在,十多年前应该是更为严重,但是现在却更受关注,这也说明人们的教育意识,道德意识以及法律意识提高了。

  一个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必须通过观念的变化来实现,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对身边以前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观念的水位》摘录

  原创: 阿鹏

  初读于203年,再读于2018年

  2013年读后感

  在睡前、等班车和坐飞机的间隙,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跨度,终于读完了刘瑜的新作《观念的水位》,和她上次的《民主的细节》一样,每篇文章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或者从现实的案例出发,来剖析或总结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基本上是这几年她给各杂志和报刊写专栏的合集,看完这本书,确实有的地方有点跳跃性,而且时效性好像已经过去了,不过很多的话还是很能让人思索,关于政府和公民的关系,关于自由,关于我们该如何坚持自己的选择,等等,适合心静的时候再复读一次,接着《民主的细节》,继续顺着刘瑜的叙述,找到我们自己在历史长河中所处的位置。

  2018年读后感

  5年以后,在出差往返的飞机上重读了刘瑜的《观念的水位》,相对于《民主的细节》,这本书不只有关于政治的论述,也有关于阅读和观影的感受,甚至有一篇几乎可以称之为给曾经呆过的剑桥的一封情书,文字丰富又可爱。

  再次重读,感觉似乎自己观念的水位有所提升,会更加包容和辩证地看到面对的现实状态。如果说,我们的生活都是已经设定好的程序游戏,如同活生生的《西部世界》,我希望自己可以永远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好奇心,对人云亦云的警觉,对绝对真理的困惑和追问,希望自己思想观念的水位线不会下降,能够保持成为可以看到皇帝新装那个小孩的勇气!

  文中摘录

  (由于喜欢的文字和段落太多,所以只能分三次进行分享了)

  《自序:春天里》

  环顾四周,被颠倒的"国"与"民"关系仍然远未拨乱反正;习惯性谎言对人的智力羞辱还在继续;一句"制度的问题"反复被用以推卸作恶中的个体责任;政治问题道德化或经济问题道德化。这本书试图传递的信息是,既需要对国家之顽固、也需要对普通人之麻木,乃至知识分子之矜持说"不".

  尽管有如此之多的理由悲观,我仍然对中国——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人的未来感到乐观。乐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人性的信心。乐观还来自于对情境的判断。

  选择的权利——自由——是快乐的前提;同时,权利制衡——民主作为其维度之一——又是自由的前提,追求快乐的本性使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革命者。

  事实上我认为,认定自由、民主"只适合西方"的看法是一种变相的种族主义,而种族主义是一种过于懒惰的世界观。

  追求快乐的本性使每个人都成为潜在的革命者,而一个远离快乐的制度也许可以依靠信息控制维持很久,但在信息控制越来越不可能的世界,一条缝会渐渐变成一道门。

  《素什么质》

  我们该如何理解民众缺乏规则意识:如果"上面"经常在工程招标中玩内部交易,在土地纠纷中不尊重法律,公款吃喝屡禁不止……,又怎么能指望"下面"毕恭毕敬尊重规则?一个随地大小便的人,如何教化别人不要随地吐痰?

  《民意与伪民意》

  有一种民意叫伪民意。在一个多元意见、选择自由不可能的环境里,民意只能被认作是伪民意。即使它是真民意,你也无从知道它是不是真民意。

  鉴定民意的真伪,标准不在于民众选择的那一刻是不是真诚,而在于他们在形成意见时讨论是否自由、观念可否多元、信息是否充分。

  《给理想一点时间》

  根源也许就在于这个"慢"字,当激进主义向民众许诺立竿见影的变革时,自由主义许诺的只是漫长生长期之后的瓜熟蒂落。

  那些不幸死于饥荒的农民是否想到,他们忍饥挨饿的痛苦与当年打土豪分田地的痛快之间,有种隐秘的联系。

  相信时间,就意味着相信除了千千万万日积月累的努力,历史没有进步的捷径。对于渴望一夜之间得到解放的人们,这可真令人扫兴。

  我相信在所有的专制者中,时间是最专制的那一个。很多时候,人类一不小心误会了自己,把自己想象得太过聪明,或者不够聪明,而时间总是不徐不疾地将误会澄清。

  《不知道与宁可不知道》

  一个人"看到"一个事物并不等于你能"看见"它,人们往往需要穿过重重固有的意识形态才能看见自己所看到的东西。

  《肩负自由的疲惫》

  政治学里有一个词叫"批判性公民",根据这个理论,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民众权利和尊严意识提高,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具有批判性。

  换句话说,民众对政府一定的不信任恰恰成了政治健康的表现。

  《怎样推销糖果》

  问题不在于你所说的"部分群众"有没有听到,而在于在决策过程中"部分群众"是否有机会说。如果不能将公民参与纳入到决策过程当中,视为政治正义的一个内在部分,再多的宣传都会显得很可疑,甚至越多的宣传越显得可疑。

  悲哀的是,在民主程序匮乏的地方,政府往往不得不饮鸩止渴,以民粹政策来弥补程序合法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