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李克强《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

 赞李克强《创新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盼醒曾经在博客中提过一个问题:假如将建国以来中央政府扶持“三农”和“扶贫”专项资金做个统计,并再对照使用结果。可以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巨大差距。完善与改进扶贫资金与三农资金的投入使用监管势在必行!新华网北京 10 月 8 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10 月 8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财政扶贫等保民生资金管理和公共资金审计监督,审议通过《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一是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做到权责一致。严格落实扶贫开发规划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省”制度,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省市两级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资金和项目监管上,县级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出现的问题要毫不手软、严格问责、严肃处理。二是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与低保衔接。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三是创新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在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资金和各类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金融机构等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做法。

 以下是一九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曾经在福建省上杭县捻田乡扶贫工作队队员写的工作日记。20 多年后的今天,农村的局面已经大为改变。盼醒将此日记留在自己的博客中,作为破解“三农”发展瓶颈的参考。今天,盼醒高兴地看到本届政府做出的每一个实实在在的英明决策,从内心感到了兴奋。因为,本届政府坚持改革开放,从严治党、整肃政风、修复民风,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营造良好环境。盼醒再次将以往写的有关对扶贫及三农资金发放建议放在博客—————————————————————————————-------:对乡村扶贫资金发放形式的探讨一九八七年十月三一日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国家拨出大量资金辅助贫困地区。我们所在地上杭县捻田乡有 4247 户、22818 人口。86、87 年扶持了 1368 户贫困户,占总户数 31%。国家扶持用于贫困户的无息贷款 17.28 万元,低息贷款 17,28 万元,总计34.56 万元。户均 252.6 元。在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一、根据规定,资金发放工作由乡扶贫办、工作队组织村委会,经群众评议,评审出贫困户后包县审批。然后,由信用社、农行根据审批名单、金额,分别落实办理贷款手续。这

 一过程,首先在组织机构上缺乏工作的连续性。一项工作由二个部门行,容易造成前后调节的现象。二、贫困户的评审工作,由于评审范围大,除少数特困户外,一般情况的占多数。因此,容易产生平均主义,引发人人为钱而争当贫困户等现象。现实中的扶贫资金发放形式,致使出现有些一技之长的农户,由于未能评上“贫困户”而缺少资金,有能力发展的却因资金问题无法施展。另一些缺乏能力又无专长的贫困户,有了扶贫资金却不知道怎样使用。例如:我们在资金与项目挂钩座谈会上,发现枫山村有一户三口之家,人均口粮 186 斤,养猪二头,鸡三只。问其对所得扶贫资金如何使用时,回答“不知道”。又如:化厚村一农户,86 年自筹资金几百元发展养兔,因缺乏经验而放弃。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总结经验教训,设法购买有关养兔专业书籍学习,并借款重新改造了兔舍。但最终因没有评上贫困户缺乏资金无法扩大养殖规模。三、为了要钱而应付选择项目的贫困户占具多数。资金发放后,如何逐户落实资金与项目挂钩?如何解决投资者产前、产中、产后的问题?如何验收投资后的效益问题。从组织上缺少一个综合性服务体系。四、现有的资金发放形式,是由政府部门审批,银行直接向个人放贷的形式。贫困地区早已养成向国家政府伸手,等、靠、要救济的习惯。一些贫困户长期存在对政府的扶贫资金

 和资助贷款,视为生活救济款。有则还,无则赖的思维观念相当普遍。银行对还贷信用十分担忧,从而也影响了资金发放工作的进程及投入产出效益。综上所述,现有的扶贫资金发放形式弊端甚多,必须探讨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其一、改变原有的政府部门审批,再由银行向个人放贷的模式。成立一个民间、企业综合性服务组织(也可由乡农技站、林业站、兽医站为主体)。假设为农村经济开发服务公司,由它们来负责接受政府对贫困地区发放的扶贫资金。并负责扶贫资金的使用与发放工作。从信贷上对银行负责,从工作上保持系统的连续性。其二、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商品生产,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关键。农村经济开发服务公司的宗旨:利用国家对贫困地区实行的扶助优惠政策,负责集资融资。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千家万户都能做的项目。促进规模生产,立足商品经济观念,以智力、科技扶贫和组织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相结合。结合资金投向,有目的地举办培训班,为接待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本着自愿、互利,重点照顾贫困户的原则。为提供扶持资金担保,并订立借款及以产品还贷的担保合同。将现有的扶贫款,转变为企业农户联产经营,有明确投向发展商品经济为目的的投资形式。充分调动农户和生产经营者

 积极性,让有志者先富起到带动作用。促进商品生产、流通,促进农副产品发展规模。营造企业对政府负责、对银行负责、对借款贫困户负责的体系。例如:捻田三线机厂的个体户,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发了多种产品的生产。从三线机、打谷机、老鼠夹、木珠帘,还有为外贸出口加工圣诞节彩鸟蛋。由于资金、劳力、场地不足,他将生产木珠帘的第一道工序连同购买的机器设备租给农户,由农户加工后计件支付工钱,农户只需按合同加工,由他验收半成品后进行总装配和销售。这一形式如果借鉴于扶贫资金的发放形式,通过选择一二个项目,有组织的将扶贫资金定向投入这些加工、生产、收购。农户以扶贫资金入股,规避了技术、销售风险,只要付出劳动力,就能将扶贫资金用活用好,其效果比单纯发放扶贫资金效果更好。又如:栗树村有一农户,85 年向农行贷款 2000 元购买 1000只鸡苗。他凭着一股雄心壮志单单枪匹马从资金、鸡种、饲料、技术上孤军作战,最后只剩下 400 多只蛋鸡。但是,由于蛋鸡产量大于 5 天一市捻田乡的赶圩市场需求。自己有无能力向外调运,致使造成鸡蛋积压,最终导致投资失败。因此,切实为农户解决项目选择、资金、生产技术及营销服务,才能使农民看到信心和希望。农民能放心的发展农副业生产,对于城市供应和稳定物价具有深远意义。其三、上杭县有养猪的习惯。假如我们能够做到有计划的投

 放资金,用于改良猪种、防疫等。将千家万户组织起来,捻田乡户均只要饲养 2 头猪,年产猪仔二胎约计 15 头。全乡4000 多户就有 60000 头的生产能力。如果全县有 10 个乡都围绕饲养母猪做文章,其就能形成年产 600000 只猪仔市场规模。这将吸引全省各地及广东的猪苗经营商。如猪仔价格按 1 元/斤,每只猪仔按 30 斤计量。销售额可达 1800 万元以上。同时,政府为集市提供一系列必要的服务,这些服务行业又能形成一个收入极佳的体系。浙江嘉善县的长白猪、约克夏猪,每年要为福州市场提供几十万头仔猪(最佳猪仔重量 35-40 斤/头)。福州的猪苗经营商派车前往近 1000 公里的浙江调运猪苗。而上杭县距离福州仅 600 公里左右。由于上杭县目前的种猪和仔猪市场存在小而散,无法形成可供外地大批量的猪仔商品集市。因此,成立“农副产品综合服务公司”,解决农副产品在发展中遇到的生产、资金、技术和市场问题。以此解决单个农户的小农生产和小农经济的制约。走组织起来,统一流通,统一规划,统一集资,统一运输销售。以此解决限制农副产品发展的屏障。“农副产品综合服务公司”,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投向。组织千家万户的农户生产适合当地的、可形成规模的农副产品进入商品生产领域。把分散的小生产纳入计划商品的轨迹。促使农副产品初级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逐步形成专业化合作。为建立有规模的商品基地创造条件。变脆弱的个体经济为集团

 经济,提高在流通领域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农副产品的的规模市场开发,更有利于保护农民发展商品经济的积极性。笔者经过一年的扶贫工作提出以上看法,目的是探讨解决在发放扶贫资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达到最佳发放扶贫资金的形式。成立农村综合性服务体系,为促进农副产品进入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加快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实现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寻找途径。以下是 2007 年 2 月 27 日盼醒在新华网写得博文,经修改后在 2012 年 7 月转至凤凰网留存。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建言!理顺流通 规模加工 规模生产 做大做强破解“三农”瓶颈之二 ——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让消费者买得起,生产者有扩大再生产能力,“三农”有稳定持续收入。破解“三农”瓶颈,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扶持直接面对农副产品的加工业。现实中,这些产业却是在自生自灭中挣扎着。它们面对着无序竞争的压力,农产品原料没有保障的压力,内需消费能力与生产成本的压力等等。长期以来,所谓政府的财政贴息扶持,七除八扣后,真正能够到达这些生产企业手中的又能有多少?

 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的途径。只有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农副产品的价值才有可能提高,农民才有可能得到稳定的收入。现实中弱小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只能应付着自身的生存,根本无法顾及扶持农业发展和共同富裕。由于许多农副产品加工,不像其它产业那样可以流水线生产,而是需要依赖人工进行手工加工。为了保证食品的健康,必须采用高温杀菌保鲜,又要禁止有害的化学保鲜添加剂的使用。有些产品在“高温杀菌”前还需要自然发酵过程,就必须场地、时间、人工费用。而使用“化学添加剂”的成本就相差极大,前者是绿色产品符合健康食品的要求,但成本高;后者有害于健康,但成本低。而现实中,政策没有体现对绿色产品的保护。无序的竞争助长了“化学添加剂”使用,这些不健康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做大做强。由于质量监管的缺失,前者,为了生产健康食品。按规范组织生产,而无法获得利润。因此,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后者,虽然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但由于“添加剂”的使用,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前景。由于这些产业的弱小和低利,所涉及到的都是弱小的个体、群体。这个领域,始终没能得到重视。或者,只是纸上谈兵喊几个扶持的口号。据说,国内真真做到深加工的农副产品不足 30%,大多是经过初级加工进入出口和市场。现实中,中国农副产品几乎是

 廉价出卖原料。这些产业链质量管理的缺失,也制约了规范生产的发展。小鱼吃大鱼,假冒伪劣击垮守法企业的现象,在这一领域似乎成为生存法则。有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几乎是在“赌博”中举步为艰地维持着生产。现实中,对这一加工产业设定的门槛过低,或者根本处于无政府状态。正是造就了恶性的质量和价格竞争,最终受害者只能又转嫁给弱小的种养植业农民。对策一:合理规划、审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对策二:探讨建立农、厂联盟,对农副产品和生产加工后的农副产品设定市场保护价。对策三: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鼓励消费健康便利的精加工农副产品。对策四:根据国民收入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让消费者买得起,生产者有扩大再生产能力,“三农”有稳定持续收入,良性的循环体系。只有当农副产品稳定地进入生产加入领域,此时的农民才有可能得到稳定的收入。因为,农副产品一般来说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需求基本上是相对稳定。农副产品与其它的工业产品不同,其它的工业产品会受到经济危机减少消费,而

 生活必须品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基本保持需求的稳定性。因此,对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的企业。提高准入门槛,设定一个对从事“三农”种养和从事生产加工双方都能共同得利的保护体系。有利于“三农”与“生产者”共同富裕。造就一个生产企业发展有多大,“三农”(原料)提供者也能同步得利的管理机制。“三农”保证了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企业注重质量、关注发展做大的良性循环体系。(农、产联盟体系)假如对通过加工后的农副产品,根据国民收入状况设定一个保护价。用发展的眼光,制定一个生产者与原料种植者双双得利的利益分配体系。将现有政府扶持农业的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这些有关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这不但能够保证“三农”稳定、同步的收入,而且还能够发展壮大民族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将现实中廉价出卖原料的现象,变为向外输出通过深加工的、有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对于稳定农民,稳定社会、扩大内需具有重大意义相关链接盼醒历年给两会的建议:一、盼醒议“三农”改革《 给“两会”提建议——改变“财政”对“三农”扶持的模式 ?》《破解“三农”瓶颈(一)》

 《破解“三农”瓶颈(二)》《破解“三农”瓶颈(三)》二、盼醒对“医改”的迫切期待《“二会”如何监督危害健康的“滥用处方药”? 》《患者眼里的“医院服务素质”? 》《代表委员痛斥抗菌素滥用“三重罪” 》《解读“看病贵”,再为“医改”进一言 》《专营医院的药品流通 积聚资金养医为民》(探索一)《“医改”要充分尊重医务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探索二)《“医改”要立足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准》(探索之三)《“医改”要立足抓好基础管理与行为规范》(探索之四)《“医改”有必要关注“护理”》(探索之五)《“医改”要为营造“医患纠纷”的公平公正创造条件》(探索六)《“医改”有必要使医疗卫生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榜样》(探索七)《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