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角度》论文

  条条道路通罗马 —— 议论文写作指导之论点篇 ● 山东 /闫会才 写作议论文,论点的提出应该是夺人眼目,发人深省的。这就有必要了解一些提出论点的方法,以便我们写作时能够从实际出发,决定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提出论点。

  用题目提出论点。如果我们的论点深刻精警,能够让人眼睛为之一亮,那么就不妨用其做题目。这样既拟了题目,又提出了论点,可谓一箭双雕。如美国政治家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幸福的父母往往会有最优秀的子女》,再如杨曾宪的《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等。

  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方法有很多,我们择其要者,简单介绍。

  (1)讲个故事,引出论点。如杨福成的《语言的伤害》:

  曾有人讲述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借宿到熊窝,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翌日晨,樵夫对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但嘴上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熊,问她头上伤口好了没,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没错,真正伤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

  讲个故事,既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以在巧妙地引出论点的同时艺术地论证论点,可谓一石三鸟。

  (2)引用名句,导出论点。如杨述的《恰到好处》:

  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稍微多一点,或稍微少一点,就不美。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工人炼钢要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一句话:“过”与“不及”都不好。

  第二段第一句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在第一段对宋玉的描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可谓水到渠成,自然之至。

  (3)巧妙设问,引出论点。如伊明的《青春意味着什么?》:

  青春意味着什么?有人说:好花不常开,青春不常在,因此青春意味着追求欢乐。又有人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因此青春意味着追求享受。我们说:不!正因为一个人在青春时期精力充沛、活力旺盛,那么真正的青春应该意味着发出更多的光,放出更多的热,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上来提出问题,接着给了两种似乎正确的回答,之后给予否定,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这种提出论点的方法,其好处是能够引人注意,促人思考。还有归纳现象,理出论点;交代背景,明确论点;正反对照,显出论点等方法,这里由于篇幅的关系,就不一一介绍了。

  在文章结尾亮出论点。如陆其国的《另一种背叛》。文章举了蔡锷和章士钊的例子。袁世凯对他们曾有知遇之恩,可当袁倒行逆施之时,他们毅然决然举起了反对的大旗,“背叛”了袁世凯,成为英雄。之后,作者联系当今实际,指出有些人因为领导对自己有“恩缘”,在领导走向邪路的时候,不能抽身离去,甚至还与之同流合污,欺上瞒下。作者在结尾说:

  这些部下们真应该从蔡、章的故事中悟到,有一种背叛,其实恰是对自我灵魂和躯体的救赎。

  论点如一盏华灯,在结尾燃起,照亮了读者的眼睛。同时,由于这个论点已经得到了证明,因此更加充实、明确。

 (摘自《考试指南报》高二新人教 A 版 2008 年第 1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