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技与艺和谐构建&产品创新障碍产生与化解

 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构建

 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构建 摘要:当下,各类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产品设计不和谐之处仍大量可见。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失衡引发了设计者对人类自身与未来发展的思考。现代产品设计关注民生,注重和谐,强调以人为本。时代趋势下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构建要求外部形式与细节内容的和谐统一、物质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和谐统一以及语言符号与审美情感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产品设计;“技”;“艺”;和谐美 设计这一具备文化品质复合性的造物行为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特殊效用。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由设计产生的正面效应十分巨大,而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亦不容忽视。简言之,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失衡除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外,还会对人们的生活与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当代设计者的思考。“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条件下,现代人受到机器、仪表、汽车、高楼的重重挤压„„审美体验成为了人的不可缺少的、高层次的需求。”①因此,“技”“艺”和谐的产品设计是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满足人们身心需要的必然要求。

 一、现代产品设计“技”“艺”和谐理念概述

 和谐理念在中西方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西方,“和谐”一词源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理理论,该学派将“和谐”视为核心概念。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的比例与构成构建了万物的和谐秩序,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美是和谐”的理念。毕达哥拉斯首次发现音乐是建立在数的比例与关系上的艺术,之后他又将这种和谐理论应用于建筑、雕塑与绘画艺术之中,从数理角度探究艺术中的和谐关系。而在中国,带有浓厚哲学与美学意味的“和谐”概念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讲求宇宙万物的秩序,社会法则与自然法则相济相通,因此,自然的和谐秩序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中国文化中的“和”有别于西方从数理角度阐释的“和”,它是从主观感性的视角来理解万物有序协调的状态。关于现代产品设计,其本质是协调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力争达到和谐状态。中国现代产品设计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在某种程度上亦秉持着西方艺术中的数理精神。因此,现代产品设计不仅要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和谐观,还要从科学的数理视角出发,在功能与审美、内容与形式、材质与工艺等诸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即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将这种设计理念最早付诸实践的是包豪斯。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理念的开拓者,更是推动现代工业设计的主流力量,对世界文明与现代设计的影响非常深远,其所建立的“实用、经济与美观”的设计审美标准一直以来都被奉为非常重

 要的设计准则。包豪斯设计理论基本观点中的第二条明确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可见,包豪斯学派有着明确的人本思想,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是包豪斯学派由理想向现实的过渡,也是产品设计实用与审美理念的最早结合,即“技”与“艺”的圆融,标志着现代设计理念的转型。相较过去的产品设计,当今生活中出现的许多产品已经突破实用层面,而更加关注情感、体验和感知的审美层面,即关注产品的人文情怀。不可否认,这是人们审美境界提升的一种最好反映。总之,现代设计的核心语境是构建人、物、境三者的和谐,而现代设计的和谐之美也由这三大要素构成。那么,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之美都有哪些视知觉层面上的表现?这值得深入研究。关于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构建乃是完成人、物、境和谐共处,实现和谐之美的关键。

 二、现代产品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细节和谐统一 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技”与“艺”其实就是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即“形”与“用”的关系。产品的“形”是为满足特定之“用”的需求,反过来,“用”的方式也影响着外在“形”的设计。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形”与“用”关联统一、相互依存。(一)外部形式构建产品造型之美。作为设计的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肌理及色彩共同制约并影响着产品的功能、结构与材质等。因此,当通过点、线、面等

 基本设计构成元素来构建产品的形式美感时,还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工艺、功能和材质等现实问题。设计与造型密不可分。设计以造型作为基本任务,而“形”则是基本语言。设计之“形”既指产品自身的结构,又包含其表面的“饰”。李砚祖曾指出:“形的建构是美的建构,设计师的造型之所以不同于工程师的结构造型,区别的关键就在于前者是美的造型,艺术的造型。这种造型既包括表面装饰性的形如纹样、符号、表面色彩等,也包括依据合理的功能结构而设计的外形。”③比如珠宝设计大师路易斯•康福特•蒂芙尼于 1900 年设计的“洋葱花瓶”,整个设计就基于洋葱的造型而具有抒情美感,材质和色泽增添了它的唯美气质,作为花瓶又不失插花装饰的实用价值。由此可见,建构产品设计外部之“形”,需做到外部形式与表面装饰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既具有外在的造型美、装饰美、又不会影响其实用功能。(二)细节内容营构产品实用之道。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对产品设计,人们一般关注其使用层面的和谐,换言之,即产品设计中所包含的人与产品之间的和谐。既然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那么产品设计在营构和谐的人与物关系时,还应考虑人在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审美感受。一般而言,生理感受是指视、听、嗅、味、触等感官刺激,心理感受是指设计情感,而审美感受则是指使用者对产品艺术表现形式的把握。当下设计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

 皆可归为设计中人与产品的和谐问题。徐恒醇在《设计美学》中就曾指出:“产品是供人使用的,因此造型尺度的选择必须以人为依据。”④例如某些鞋子的设计就以人为尺度,按照人体要求、活动特征以及审美感知等在细微层面精心营构产品形态,从而使其成为人们的喜爱之物。

 三、现代产品设计材质与工艺的料工和谐统一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者除取材各种物质材料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工艺手段。某种程度而言,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构建其实就由材质与工艺相互交织而成。(一)物质材料建构产品实际效用。历史上,人类为解决衣食住行,从大自然中取材制成各种器物以满足生活之需,陶器就是人类成功改变物质材料性质而制成的生活器物。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基础就是物质材料,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目前,人类可用的材料种类繁多,既包括自然界的石头、木材、动物皮毛等,也包括通过人工技术合成的陶瓷、金属、玻璃、纤维、塑胶等。但无论是自然材质,还是合成之物,创作中全部的物质材料都受限于设计形态。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需充分考虑不同物质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设计构成要素相互关联,共同发挥作用。就产品设计而言,和谐美并非强调材料的单一或缩减,而是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并调动感官实现创意,这是从材质方面对产品设计和谐美的另一种诠释。2010 年上海世博会展出的徐冰设计作品《凤凰》

 就是集多种奇异材质于一体的装置艺术:电钻制成的头部,层层叠放的铲子构成的翅膀,身体则由建筑残骸如钳子、螺丝刀、电锯、软管等制成。从鸟喙至尾羽,每一处设计都有着精心的考量。该作品由一堆废弃的建筑材料构成“凤凰”形象,独具特色,利用材质的关联性创造冲突,打破传统表现形式,从而使艺术作品充满活力。(二)工艺技术体现产品艺术效用。对产品设计而言,有绝佳的材质而无适宜的工艺技术,也难以创造出理想之物。由此可知,造物活动除所需物质材料外,还需与之匹配的工艺手段。技术与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两者互相依存,构成现代文明的特殊标志。就艺术而言,技术的进步可促进粗放工艺向精细化方向迈进,进而使产品偏向艺术化。比如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就利用失蜡法使器物变得更加晶莹透亮。由此可知,自人类造物以来,技术始终贯穿其中,并针对设计之物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当今,科技发展空前繁荣,在设计领域表现为:“工业设计是从技术的设计到艺术的设计,为其塑造完美的形象。”⑤当下,工艺技术通常依据产品功能为其实现艺术效用,因为适宜的工艺技术可以为产品的审美设计作最完美的诠释。古人曾将“合此四者”作为造物的准则,“四者”即天时、地利、材美、工巧,既包含了自然条件,又囊括了人工技艺,还强调了物质材料的选择与工艺技巧的发挥。今天,“材美工巧”“因材制艺”的造物规律在现代产品设计“技”

 与“艺”和谐构建中依然具有实际意义。

 四、现代产品设计认知与情感的审美和谐统一 所谓审美经验,即审美主体对形象语言产生的直观感受与体验,其以形象语言和情感作为媒介,以想象力作为体验结果。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使用者(人)与使用物(产品)之间也有这种审美关系。事实上,产品设计“技”与“艺”的和谐建构乃是人们在使用产品时认知与审美交互体验的过程。(一)语言符号表现产品现实作用。产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形象语言,用来向人们表述其现实作用与审美价值,此类语言就是以造型为手段表现出来的符号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人们一眼就能通过其造型语言而获知其现实功能,正是因为产品的造型语言已明确表明它的种类、现实价值和使用方法等,使人了然于心,甚至对该产品的价值、品质、性能及安全度等都有一定的认知。人们对产品的认知是通过其造型语言而获得的,产品设计将其材料、结构、形态及功能转化为人们易于认知的信息,于是便能传达出其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与审美意义。(二)审美情感凸显产品功能价值。“设计审美情感是人们在对产品的观照与使用活动中的情感,是设计作品在人们心理所产生的情感体验。”⑥由此可知,设计审美情感是使用者对设计产品的一种直觉感受。甚至有观点认为,设计中的情感成分远远比实用成分更能吸引消费者。从生活中可知,情感体验与情感内容稀薄的产品

 难以被人们接受,而具有深厚情感内涵并可调动人们审美体验的产品不仅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而且也可以在乐趣体验中加强对产品功能的认知。比如设计大师乔治•尼尔森专为孩童设计的动物造型钟,其独具魅力之处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加入了人文关怀,使之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并契合儿童对产品设计的心理诉求。正是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此类情感互动,才使产品具备了与人交流的品质,在彰显产品审美情感价值的同时,也凸显出其现实功能。设计物与普通物品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蕴含情感且供人们使用的产品。如果将设计物当成一种语言符号,那么它不仅承载着特殊的语言,而且还具有无法取代的情感功能。现代产品设计既包含着对设计语言的认知,又蕴藉着丰富的审美情感,通过“技”与“艺”的和谐构建,使语言符号与审美情感处于协调状态,才能凸显产品的现实功能。

 注释:&#; 童庆炳:《童庆炳谈审美心理》,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11 页。

 孔德明:

 《形象设计艺术导论》,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13年版,第 208 页。

 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56 页。

 徐恒醇:《设计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87

 页。

 张道一:《工业设计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年版,

 产品创新障碍的产生与化解

 一、引言 界面“Interface”的概念在技术部门的存在已由来已久,它是描述各种仪器、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设备各部分之间的接口关系。但在企业管理的范畴内,界面概念还属于相当新的术语。它主要用来描述为完成同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在信息、物资、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 的 相 互 作 用 关 系 。

 界 面 管 理 一 词 源 于 英 语“InterfaceManagement”,意即为“交互作用的管理”,其实质就是对界面双方实行联结,使重要的界面关系纳入管理状态,以实现控制、协作和沟通,提高企业绩效。

 但是在企业实践中,界面双方的沟通、交流、配置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这就是界面障碍。有研究指出,当研发/市场界面存在严重的障碍时,68%的产品创新项目将在商业化上完全失败,21%的项目将部分失败。

 本文试图通过对产品创新中的研发/市场界面障碍产生原因的分析,探求消除界面障碍的的方法,保障企业产品创新研发/市场界面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

 二、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人们很早就已注意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并且常常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而感到困惑。例如,营销部门和产品开发设计部门之间常常在新产品选择上存在分歧、制造部门和原材料采购部门也经常发生冲突,研发和市场之间的界面障碍则更常见,这些冲突和障碍导致了创新效率低下。所有这些现象,都可归结为界面失调的问题。在管理行为中,界面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不仅有部门之间的,也有流程之间的,因而其产生的缘由也颇为复杂。

 总体来看,界面障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一些共性原因:

 1.专业化。专业化是导致整体工作分解的根源。自从福特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引入生产制造领域以后,企业管理中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许多统一的工作被分解成为各种简单的活动。例如,现在的许多产品就是不同工序的加工工件组合而成。虽然专业化分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但是,由于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的交接、协调及组合活动,因而大量的界面问题也相伴而生。

 2.信息粘滞。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中,各种不同的信息流穿梭其中,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涉及的信息更加浩繁庞杂。各个部门、各项职能以及各种流程之间都会产生和涉及大量不同的信息,由于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分布在相关的不同部门、职能或流程之中,加之不同的职能部门一般都对自身领城的信息(尤其是技术知识信息)较为了解和关注,缺乏对其他领域信息的了解愿望和冲动。

 这就势必导致信息传输中的粘滞现象发生,即各种不同的信息常常滞留于其自身的信息源周围,严重地甚至引起信息传输通道受阻。

 3.目标差异。不同的职能部门、流程之间的目标追求方面的差异也是导致界面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项企业总体任务被分解到工作性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后,这些任务在完成时间、运作方式、资源分配等方面均会对不同的职能、部门、流程产生不同的要求,这就使得各个职能组织都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并处理问题,忽略了其他职能部门或流程的作用和配合。因而相互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界面衔接不顺畅。

 4.文化冲突。近年来,管理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文化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不少企业问题都有文化因素有关,有的甚至因为文化方面的冲突而使企业发展受阻。尤其是在高科技时代背景下,企业间和企业内的文化冲突已成为各部门整合时产生界面协调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处理文化摩擦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日益重要的任务。

 三、界面障碍的消除——有效的界面管理 企业的创新过程实质上是涉及多部门的复杂流程,每个部门在创新项目中都或多或少发挥着作用。职能界面管理必须整合所有参与创新部门的力量,以此加强部门之间的互动。事实上,研发是创新唯一源泉的项目不太可能成功,而认为

 各参与部门与顾客是创新源泉的项目却相反。参与不同程度创新的各部门在创新的每个阶段对决策产生影响。因此探索职能间的界面障碍消除的方法对于产品创新绩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造成企业创新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间界面有效性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职能界面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作深入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提高界面有效性的途径,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1.消除界面障碍需要各部门跨职能参与和跨职能部门的互动与协调。有等级的协调需要以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特点的命令式的解决方式;而无等级的协调则是以信息沟通为核心的解决方法,部门间并无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平等相待,层级的淡化也是跨职能冲突的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跨职能参与和跨职能的互动和协调,必须建立某种协调机制以消除界面障碍。这包括双方关键人员共同参与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制定,共同介入项目的早期开发工作;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尽量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建立新产品开发委员会;明确责任、权力、决策权限等。

 2.通过流程再造来消除界面障碍是提高界面有效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传统的面向职能的管理方式将完整的流程人为的分割成相互隔离的部门,不仅造成了研发与市场之间的界面障碍,还使企业在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处理。因此,在

 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创建适合界面管理的组织模式如跨职能产品创新风险小组,并在组织管理中重视分析组织中人才构成、知识结构和岗位流动。在产品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基于界面管理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

 3.通过组织发展建立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消除界面障碍。要始终贯彻职能间的整合水平应该与产品创新战略相适应的原则,使得那些存在问题的职能综合小组得到同步的提升。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有效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不同职能部门人员的目标共识,促进不同部门间的理解,对提高研发/市场职能整合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合理设计组织结构,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管理,使之能与组织正式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相统一,达到组织内部之间信息交流顺利。

 四、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于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分析,本文认为:

 1.在企业实践中,可以通过健全企业组织机构,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挂帅的工业工程部,以协调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与行为。

 2.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积极而有效地采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从而使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

 3.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积极倡导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风气,以增进 R&D 人员与营销人员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使 R&D 人员更加了解市场,营销人员更加了解高新技术。

 4.积极采用质量功能展开(QFD)和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而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

 总体来看,企业要客观评价组织和个人的实际状况,通过组织学习、结构重组等手段克服影响信息沟通的界面环境,同时了解研发和市场人员的个体差异,通过跨部门合作和沟通,来提高两部门人员的认同感和合作、参与、影响的能力,消除产品创新过程中的界面障碍,从而提高企业的职能界面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