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宝山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 年上海市宝山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20 年 1 月 7 日在上海市宝山区第八届 ?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

 宝山区代区长 陈 杰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宝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 年工作回顾 ?

 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放在”的工作基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以实干实效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全区经济社会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固稳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 6.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大规模减税降费减收 85 亿元、影响增幅 10 个百分点以上的情况下实现正增长,完成161亿元,同比增长0.34%;完成税收总收入 400.3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40 亿元,同比增长 8.9%;商品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 8.5%、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8.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 2.65 万人以内。

 ?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切实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着力抢抓改革红利,提升创新水平,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

 引领邮轮领域改革创新,打造国际邮轮之城。成功获批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实现从“实验区”到“示范区”的重大跨越。邮轮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邮轮船票试点经验得到全国推广,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获“上海品牌”认证。推动海事部门实施“邮轮五优先”,邮轮准点率和安全率实现“双 100%”。“威尼斯号”“海洋光谱号”等 4 艘豪华邮轮成功开启首航,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累计接待邮轮 2255艘次、国内外旅客 1348 万人次。邮轮产业链拓展取得突破。中船嘉年华、世天邮轮等 9 家邮轮相关企业相继落户,实现邮轮建造从“零”到“1”的突破,邮轮企业总数近 200 家。积极与中船集团合作打造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园,着力建设世界级邮轮总部基地。全国面积最大的邮轮港进境免税店正式开业。邮轮品牌效应更具“国际范”。参加世界邮轮大会并首次设展,成功举办 2019Seatrade 亚太邮轮大会、进博会邮轮服务贸易高峰论坛、上海邮轮港国际帆船赛等活动,“三游”经济开启新的篇章。

 加快重点地区转型突破,打造未来增长极。坚持产城融合、以产建城的思路,推动重点板块“脱胎换骨式”转型。南大未来智慧城建设步入快车道。围绕打造全球领先、国内典范的“AI+”未来城市,完成控详规划成果修编,深化 24

 个专项规划研究。基本完成土地征收,累计腾地 8000 亩。临港南大智慧城首发地块开工建设,影谱科技、商汤科技、华科人工智能研究院等 16 个项目加快推进,Discovery 成功落地。8 个市政公建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吴淞创新城建设实质性启动。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宝武特钢、不锈钢首发转型区域完成控规成果,总投资 50 亿元的智慧制造研发总部等 7 个项目启动建设,总投资 100 亿元的厚友金融等 18个项目加快推进。不锈钢厂区“三纵三横”贯通项目顺利竣工。

 推动更大力度的开放,构建合作发展新格局。经济外向度持续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7.3%,新增外资企业347 家,合同外资同比增长 11%,首家外资投资性公司希亚思成功落户。积极承接第二届进博会溢出效应,组织 862 家企业参团,成功实现“五超”目标,意向成交额达 14.9 亿元、超首届进博会 5.3 倍。深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一带一路”沿线累计投资 24 个项目、近 4 亿美元,成立长三角高端装备创新协同基地、长三角产业互联网联盟,优势产业“场效应”进一步增强。提前实现长三角异地门诊实时结算全覆盖。加大对口扶贫投入力度,助力新疆、云南等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调整,由 558 项精简至 540 项。“一网通办”取得突破,落实“双减半”要求,全区审批承诺时间比法定时间平均压减 70%。成功开展“单窗通办”试点,在全市率

 先成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审查中心并完成费用减免,在世行营商环境测评中交出优秀答卷。设立开办企业“一窗通”专区,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一网通办”高频电子证照实现全覆盖,31 个部门 460 余项审批及服务事项纳入 5 类“单一窗口”。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全力应挑战、促转型、稳增长,发展动力显著增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落实“四大品牌”战略,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未来增长蓄势增能。

 产业能级稳步提升。用好中心城区和郊区两个战略空间,坚持走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主导产业持续壮大。申和热磁、东方泵业、一冷开利、衡道病理等一批优质企业逆势上扬,形成 800 亿元产值新材料产业集群和 500 亿元产值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筑科技、生物医药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6.5%,降幅居全市前列。服务经济持续向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收超 500 亿元,同比增长 10.8%。40 家平台经济重点企业税收同比增长 46.8%,“互联网+钢铁”形成钢铁交易、配套服务的“国家级价格”和“国家级标准”,集聚钢银电商、欧冶云商等千亿级交易平台,交易额超 2000 亿元。86 个重点商务载体单位面积税收同比增长 10%,亿元载体总数达 15 个。投资强度持续加大。全力落实重大产业项目清单,科勒 4.0 工厂、富驰高科三期、克来机电等一批项目顺利开工,华域电动、临港新业坊二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华域汽车、赛赫智能、鑫燕隆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大逆周期投资。

 发展后劲不断夯实。面向未来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积蓄增长动能。招大引强取得明显成效。着力深化央地合作,成功引进宝武集团 4 家重点企业、总注册资金达 70 亿元。深入推进区企合作,与国盛、碧水源、亚系集团等一流产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安川、伏能士、快仓机器人产业园、京东第二研发中心等优质项目落地。载体空间加大有效供给。新增宝龙城、经纬汇、三邻桥、招商花园城等商业商务载体100 万平方米,新建联东国际企业港、国际研发总部基地三期等厂房空间 10 万平方米。推动 23 个优质项目“零增地”改扩建,精准盘活 1500 亩产业新空间。政策支撑更加精准有力。聚焦产业热点和企业痛点,完善“1+9”产业扶持政策,修订出台机器人及智能硬件、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政策,支持夜间经济和特色小店发展。同时,区属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资系统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 10%。

 创新浓度持续提高。以科创中心重要功能区建设为引领,构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科创平台建设提速。加快“环上大科技创新圈”建设,做强石墨烯、超导、人工智能等功能型平台,石墨烯平台累计孵化培育企业 12 家、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30 余家,石墨烯晶圆项目成功启动。国内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工程顺利开工,中国能源氢能研究院、创新奇智长三角总部相继落地。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二十冶集团、海隆石油等 19 个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超高导电复合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积极对接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微盟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新增挂牌上市企业 15 家、总数达 132 家。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1 家、增幅列全市第二,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比增长 72.8%,新增 2 家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8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三)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能级逐步提升。坚持高标准定位、高品质建设,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完善。聚焦新一轮城市总规实施,推进主城区单元规划、北部新市镇总体规划、控详规划、专项规划有序编制,形成 20 余项规划成果,构建城乡统筹、衔接合理、实施有效的规划体系。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推进滨江、吴淞、南大、新顾城等重点区域规划完善和实施,吴淞工业区建设规划形成稳定成果,滨江地区、南大地区规划实现提标。聚焦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前实现郊野单元规划全覆盖,形成全区村庄布局规划,引领乡村绿色和谐发展。

 路网交通体系更加通达。加快完善区域骨干路网,S7公路一期、沿江通道越江段、江杨北路、国权北路殷高路以南段、陆翔路南段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车,极大地提高了区域南北交通的畅达度。轨交 15 号、18 号线等项目完成前期动迁腾地,S7 公路二期、沪通铁路、丰翔路、江杨南路北段等项目完成节点目标,陆翔路-祁连山路工程实现主桥贯通。加快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新辟优化 16 条公交线路,新建 60个公交候车亭,实现公交站电子站牌全覆盖。建成 8 条微循

 环道路,新增 2554 个公共停车泊位,全面开工建设 100 公里“四好”农村公路,打通方便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均衡。稳步实施教育统筹,深入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成立陈伯吹教育集团。世外宝山校、上外宝山双语学校成功开办,新建、改扩建 7 所学校。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社区综改,第二康复医院创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迁建项目开工建设,“1+1+1”签约 62.5 万人、排名全市第三。协助承办“十二艺节”,成功举办第四届区运会、2019 年上海樱花节、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CBA 夏季联赛、黑池舞蹈节等重大活动,参与人次超600 万。上海解放纪念馆成功开馆,淞沪抗战纪念馆二期等一批场馆建设扎实推进。《挑山女人》荣获金鸡电影节“最佳戏曲片奖”,实现上海地方戏“零的突破”。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慈善等事业稳步发展,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史志等工作持续加强。

 (四)全力提高民生服务品质,群众生活稳步向好。聚焦“老小旧远”等突出民生问题,将高质量发展更多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就业和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启动新一轮上海市创业型城区创建,成立顾村、罗店大居就业服务分中心,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7.2 万人次,帮助 785 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扶持 667 人成功创业,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乡居民养老待遇不断提升,城乡居保月养老金标准、征地养老人员月生活费分别同比增长 7.4%、7.6%。“长护险”试点累计投入 2.3 亿

 元、2.8 万人受益。新增养老床位 449 张,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养老机构 9 家,新建 4 家长者照护之家、6 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 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实现“银龄 e 生活”服务全覆盖。建立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新增托育服务机构 46家。新改建 5 家标准化菜市场、50 个社区智慧微菜场。扎实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创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住房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全面推进旧区改造工作,八棉二纺加固修缮工程实现完工,住宅修缮工程竣工 221 万平方米。完成旧里无卫生设施改造 2.5 万平方米,惠及 626 户居民。泗塘一村北块、桃园新村、向阳新村等项目集中开工 7幢、竣工 6 幢。新增和转化租赁住房 9221 套(间),开工区属动迁安置房 96.9 万平方米、竣工交付 46 万平方米、惠及居农民 1016 户。6 个“城中村”改造实现 15 个地块出让,启动建设 87 个公建配套项目。聚焦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三高两区”,全力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提前完成 700 户农民签约工作。

 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有力。市下达重点任务推进进度在全市名列前茅。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绿色农产品认证率达 15%。高标准推进“1+4”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塘湾村建成全国首个母婴康养村和萱草文化园,第二批示范村创建项目完成率达 9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完成 188座农村公厕改造、44 个村架空线规整,新增 3 个市级、10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

 革,组建 3 个镇级投资管理平台,集体经济组织总资产达603.2 亿元、同比增长 13%。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社区通”入选 20 个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城市运行总体安全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依托“智慧公安”打造社会面智能安防体系,建成 784 个智慧社区、273 栋智能楼宇。构建应急管理工作新格局,持续开展危化品、在建工地、物流仓储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加大国资系统出租出借房屋及经营场所监管力度,全力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始终保持对“套路贷”、黄赌毒、非法集资等犯罪的高压整治态势。切实做好金融风险防范、信访维稳、防汛防台等工作,全区报警类 110 接报数、信访总量分别同比下降 20.9%、15.3%,顾村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百家“枫桥式派出所”。

 (五)全力优化城市综合管理,人居环境更具品质。以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为契机,突出生态优先和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干净、安全、有序、和谐、美丽的城区。

 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高质量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扬尘污染防控 2.0 版“片长制”由 83 个片区拓展到全区,首批 150 条道路试点实施“路长制”,市区道路纳管率达 78%,

 AQI 优良率达 88.3%、列全市第一。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 18 公里二级污水管网建设、2417 万平方米雨污混接改造,开工建设月浦城区、张华浜东 2 个排水系统,完成 173条段河湖消劣任务,基本消除劣 V 类水体,“1+16”水质考核断面实现动态达标,“河湖长制”综合评分列郊区第二。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施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南大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完成198地块减量化100公顷。

 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拓展。围绕美丽街区建设,落实“一街区一方案”,以开展户外招牌整治、落实沿街商铺“门责制”为重点,全面提升市容环境面貌和道路养护水平,市容环境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列郊区第一。培育特色楼组近 3000个,获评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扎实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成功创建 100 个美丽家园示范小区,完成 102 台加装电梯立项、50.9 万平方米老旧住房安全隐患处置,实施燃气内管改造 2.1 万户。网格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12345”热线工单办理综合评价在全市名列前茅。以吴淞工业区、蕰藻浜沿线和江杨市场三大重点区域综合整治为契机,拆除违法建筑 272.1 万平方米,完成 26 个大棚房项目整治,关停 15 家低端内河码头,新建各类绿地 65 公顷,白沙公园成功开园。

 生活垃圾分类扎实推进。聚焦源头减量、过程管控和末端处置,建成“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点 911 个、中转站13 个,绿色账户累计覆盖 71.4 万户,创建达标居住区 811

 个、达标率超 95%,大场、吴淞、友谊等 6 个街镇成功创建“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坚持“垃圾不落地、不混装”,升级改造垃圾箱房 2490 间,配备干湿垃圾运输车 356 辆,加快构建全过程收运处置系统。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开工建设,江杨北路永久性装修垃圾分拣中心顺利运行。

 (六)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优化。坚持刀刃向内,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大的力度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政府效能。

 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和“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总目标,坚持“四个贯穿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围绕“6+1”问题检视清单,完成 8 项专题调研和旧区改造、北部交通等问题整改,着力解决一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上海市 30 条实施办法,制定并落实“一要点两清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区政府系统党员干部累计开展调研 49 万人次,收集问题和建议 1.3万条,问题解决率达 98.4%。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部门一般性支出,压减比例不低于 5%,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研究出台“1+10+X”管理办法,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

 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制订“1+5”文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完善依法决策程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区政府常务会议主动邀请利益相关方参与议题审议,政务信息主动公开率列全市第一。行政复议纠错率和行政诉讼败诉率均保持为“零”。主动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工作、向区政协通报工作,认真办理 264 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代表和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 97.3%、表示理解的占 2.7%。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宝山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区人民,向关心、支持、参与宝山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领导、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亟需提升,新支柱产业培育、新旧动能转换等还要加快步伐;综合交通体系、人居环境质量、公共服务、安全生产等领域仍存在短板,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部分政府部门改革创新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群众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斗

 争精神,只争朝夕、敢为人先,在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2020 年主要工作 ?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全面施工的第一个整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判断、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上来,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全力以赴促进宝山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圆满完成好“十三五”发展目标,精心谋划好“十四五”发展规划,着力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奋力迈向“国际邮轮之城、智能智造之城”。

 根据七届区委九次全会总体部署,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

 长 6%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500 亿元以上,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 2.52 万人以内,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 1.5%。

 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对接三项新的重大任务,着力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主动谋划、主动融入、主动跨前,更好将谋求自身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相结合,把握历史机遇,彰显宝山特色。

 深化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加快迈向更富魅力的国际邮轮之城。构筑更高层次开放度。积极争取邮轮“多点挂靠”政策常态化实施,促进多母港邮轮航线发展。加快口岸监管创新突破,力争邮轮监管区挂牌成立。建设更高品质邮轮港。对标世界一流,完成“东方之睛”改造和智慧邮轮港建设,建成海事交管中心,宝杨路东延伸段实现通车。积极推进滨江地区规划修编,加快上海长滩、临江商业商务中心等载体建设,打造国际邮轮港滨江会客厅。拓展更高能级产业链。落实新修订的“邮轮经济 35 条”,深化与中船、嘉年华等产业集团战略合作,聚焦邮轮运营、研发设计和邮轮船供等全产业链,全面推动上海国际邮轮产业园建设,全力集聚一批邮轮龙头企业,争做中国邮轮经济发展的先行者。

 加快打造科创中心重要功能区。强化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开展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具想象的创新实践。提升

 创新策源动力。积极落实新一轮张江政策,精准扶持重大科创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60 家、科技小巨人企业 8 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2 个,建成市级众创孵化基地 2 个。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石墨烯、超导、氢能等功能型平台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投资链“三链”融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机器人、新材料等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创要素集聚。加强与上海大学、微系统所等大院大所合作,优化“环上大科技创新圈”空间布局和政策配套,推动上大科技园载体落地,加快引进索灵、模具钢等高端项目。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科技金融对接。深化与上交所战略合作,优化科创板后备企业服务,新增挂牌上市企业 15家。探索利用欧冶金服区块链技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充分发挥宝山作为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功能,大力拓展滨江沿海区位优势,推进与长三角兄弟城市战略合作,加快实现产业发展联动、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联用。搭建长三角沿江产业园区发展联盟,积极配合推进北沿江铁路、沪通铁路建设,提升域外农场学校、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创新吸引外资方式,新增外资总部和研发中心2 家,完成合同外资 4.5 亿美元。全力做好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二)聚焦产业升级,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高端高效高附加值发展方向,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坚持科学投资、高效投资,全力拓展稳增长发力空间。强化政府投资导向。加快动迁和审批速度,推进区级投资额超 120 亿元的 30 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深化 11 个储备项目方案研究,确保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提升产业投资强度。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特色服务业、新引进企业和存量企业投资并重,全力落实重大产业项目清单,加快产业用地供地节奏,推动发那科三期、申和热磁二期等 40 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完成工业投资 100 亿元。

 集聚产业发展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做大核心产业集群。聚焦“双城”战略,深化完善产业地图,加快培育邮轮经济、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材料、建筑科技、平台经济五个千亿级产业。大力培育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及生物医药、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现代物流五个百亿级产业,不断增强产业链发展韧性。落实政策精准供给。加大产业发展投入力度,提标“1+9”产业扶持政策,研究制定新材料、平台经济等专项政策。持续放大“租税联动”政策效应,稳步提高商务载体“三率”,重点商务载体单位面积税收同比增长 6%,建成亿元载体 16 个。加大招大引强力度。深化与宝武、临港等产业集团合作,推动华域汽车和上药集团旗下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落地。加大安商稳商力度,完善投资促进机制,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招投联动”平台,深化区属国资参与园区开发,引入更多符合

 产业定位和城市功能的优质项目,实现新增工商注册企业数稳步增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大民营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引进力度。

 提升城市经济密度。按照“四论英雄”导向,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在园区集聚。壮大重点园区实力。强化园区规划配套与产业定位精准匹配,整体提升园区环境、服务和招商能级。宝山工业园区立足市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加快导入战略性制造业项目,做强华域创新园等特色园中园。城市工业园区聚焦新材料和精准医疗,保持创新实力领先,不断提升产业化能力。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全面推进规划和设施提标,加快发那科三期智能工厂和快仓全球研发中心建设。罗店工业园区围绕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核心区建设,加快提升产业集聚度。月杨工业园区强化资源盘整,力争承载重大产业项目。激活存量空间潜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低效用地盘活,设立产业用地储备专项资金,加强“退二进二”项目区级统筹,精准盘活土地 1000 亩以上。全力支持“零增地”改扩建项目,落实提高容积率上限、“产业上楼”等开发强度激励措施。优化“南总部+北制造”产业布局,发挥南北联动效应。

 (三)加快城乡融合,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坚持形态优化和功能提升并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推进重大板块功能提升。聚焦转型发展、产业升级和生态宜居,加速推动南大、吴淞地区高质量发展。南大未来智

 慧城围绕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深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完成新一轮控详规划批复。放大首发地块辐射效应,在Discovery、商汤、影谱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的基础上,再全力导入一批总部型企业。启动核心区景观等一批功能性设施建设,完成丰翔路、南大路等 3 条骨干道路建设,促进城市快出形象、产业早见成效。吴淞创新城围绕“两新双创两高”产业导向,推动结构规划报批和宝武特钢、不锈钢区域控详规划落地,启动道路交通、给排水、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编制。全力推动特钢宝杨路首发地块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积极导入厚友金融、中科创智等一批优质项目,构建面向未来、品质卓越的产城融合创新区。

 持续完善区域交通体系。加快构建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路网体系,积极配合推进 G1503、S7 公路二期、军工路快速路等市级重大工程,加快富长路、陆翔路-祁连山路贯通工程、国权北路等骨干道路竣工收尾,区域道路密度达到3.37 公里/平方公里,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聚焦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建成 6 条微循环道路,新辟优化 10 条公交线路,公交线网密度提升至 1.7 公里/平方公里。新建60 个公交候车亭,新增 1000 个公共停车泊位,进一步缓解“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完成南大等重点地区架空线整治3.4 公里。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乡村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实施“三园”工程,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好示范工程。完成海

 星、花红、天平、聚源桥 4 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统筹推进罗泾“五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创建 10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5 个美丽乡村达标村。优化人居环境。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新改建“四好”农村公路 97 公里,全面完成农村公厕改造。加强农村房屋租赁管理,实现农村智能安防系统全覆盖。坚持“平移上楼”两条腿走路,确保启动新一轮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700 户以上。促进农民增收。聚焦“一镇一品”,加快发展都市绿色精品农业。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造血机制,鼓励镇村以股权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力争农村集体资产增长 6%以上。

 (四)强化生态治理,着力构筑美丽宜居环境。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城市更生态、更绿色、更美丽、更宜居。

 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完善扬尘污染防控“片长制”,严控在建工地、沿河码头和混凝土搅拌站等易扬尘点位,强化锅炉提标改造等工业点源治理,实现第七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推广“路长制”,提升道路管理养护标准,确保区管市政道路设施完好率不低于 90%、区管公路优良率不低于 92%。强化流动源监管,优化调整交通通行路线,加大重污染车辆管控力度,确保 PM2.5 浓度、AQI 继续保持全市较好水平。

 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坚持源头管控、水岸联动,提升水环境承载能力。强化截污控源。加快实施“苏四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成顾村、月浦、杨行 16 公里污水二级管

 网,完成 300 个小区雨污混接改造。推进泰和污水厂顺利运营,稳步提升区域污水处理能力。补齐设施短板。加快月浦城区、张华浜东排水系统建设,完成杨盛东、长临排水系统项目储备。完成南蕰藻路、铁力路、阳泉路 3 条积水路段改造。深化“河湖长制”。落实 957 条段河湖管理责任,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巩固提升“1+16”考核断面水质,加快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生态水系。

 巩固垃圾分类成效。完善工作机制,实现交付点的容器规范、分类投放和及时清运,创建一批达标小区、达标单位、示范街镇,力争实现 100%街镇垃圾分类实效达标。加快推进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建设。注重防控结合、安全保障,强化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农用地分类管理,完成南大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促进土壤资源持续利用。推行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全程化信息化管理,推进“区级中小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延伸服务,全力防范环境风险。

 (五)突出精准民生,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用心用情把握群众期盼,着力解决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提升就业和养老服务质量。围绕均衡优质目标,提供更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强化就业保障工作。按照新一轮创业型城区创建要求,推动各项帮扶举措和惠民政策落地,努力扩大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按时安置率达100%。加大欠薪治理和劳动人事争议处置力度。完善养老服

 务体系。做强“五心”养老品牌,加快健全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网络,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新增 328 张养老床位,建成 2 家养老机构、5 家长者照护之家、30 个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养老服务。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加快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坚持“留改拆”并举,围绕不成套改造“345”目标,完成住宅修缮竣工 300 万平方米,推动吴淞西块 91 号地块建设,实现 90 号地块回搬安置房竣工。全面完成 1399 户旧里无卫生设施改造。持续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年内完工 100 台。加快安置长期在外过渡动迁居农民,开工区属动迁安置房 102 万平方米,惠及居农民 4209 户。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启动顾村杨邢宅项目。完善住房租赁体系,新增和转化租赁房源 9000 套(间)。

 促进社会事业提质增效。持续深化教育统筹,加快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做优做强陶行知、陈伯吹等本土特色教育品牌,与华师大、上师大、复旦附中等名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办学。启动吴淞中学、上大附中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区少年宫提标工程,新建、改扩建 10 所学校,新增托育点 5 个。加快打造“健康宝山”,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首批 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确保“1+1+1”签约 70 万人。加强心理卫生健康教育,推进儿童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积极迎接国家卫生区复评。深入推进“长护险”试点,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持续推进“文化强区”战略,办好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陈伯吹国际儿

 童文学奖、上海邮轮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文化品牌活动,推动淞沪抗战纪念馆二期对外开放、长滩音乐厅主体工程竣工。开工建设杨行体育中心,新建改建 6 条健身步道、8 片智慧化球场、30 个健身苑点。同时,加大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粮食、军转安置、档案史志等工作力度,推进妇女儿童、红十字、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发展。

 (六)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高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走出一条具有宝山特质的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子。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深耕“绣美宝山”品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区。深化“三个美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街面环境和长效养护水平整体提升,建成宝杨路(同济路-蕰川公路段)、宝安公路(蕰川公路-区界段)2个市级美丽街区和 30 个区级美丽街区。深化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创建 100 个美丽家园示范小区。强化区域综合整治。纵深推进违法建筑治理,实现新增违建零增长,力争全面完成三大重点区域三年整治目标。优化城市环境面貌。完成黄浦江宝山段景观灯光二期建设,打造美丽滨江夜景。新建各类绿地 53 公顷、城市绿色步道 10 公里、立体绿化 3 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2.4 平方米。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围绕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积极推进城市联动运行中心建设,加强智慧公安、社区通、网格化综合管理等智能化系统的数据共享和应用对接,打造一批

 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商圈和智慧公园。加快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切实做好“社区云”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居村委电子台账 4.0 版,深化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基地、活力楼组等基层治理载体建设,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全力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守牢城市安全底线。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审议制度,层层压实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有限空间作业、粉尘防爆和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治理,持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加大第三方监管力度,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加强“互联网+”科技智慧监管,保持对无证照经营的高压整治态势,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坚决打赢扫黑除恶攻坚战,着力做好风险防范、信访维稳、防汛防台等工作,争创上海市平安示范城区。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

 做好今年工作,关键还要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我们将切实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落实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政府作风建设成效。

 (一)加快建设服务政府。推动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出台 2020 版行政审批目录。做精“一网通办”优化市场环境,深入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全力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进一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

 减跑动。打造“单一窗口”升级版,做优“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的政务服务模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主动发现、智能预警、自动派单、管理闭环的“互联网+监管”模式。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提升“樱花卡”服务能级。发扬“店小二”精神,完善贴心帮办制度,用好定点联系企业制度,深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企业“轻装前行”。

 (二)加快建设创新政府。落实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国资投融资平台运作机制。强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社会保障支出比例提高到 30%。深化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改革,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新体系。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执行重大行政目录公开、决策草案预公开制度,推动区政府常务会议“开门办会”制度化,不断增强政府决策透明度。

 (三)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强化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管理规定,着力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等机制,不断提高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水平。畅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力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不断强化审计监督,高度重视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

 (四)加快建设廉洁政府。落实落细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上海市 30 条实施办法,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安排“三公”经费预算,部门公用经费定额压减 10%,推动更多的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建立健全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机制,加强审批监管、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从严管理公务员队伍,切实增强公务员奉献精神和担当意识。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的宝山篇章,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