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

科技界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 本文关键词:三中,座谈会,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发言

科技界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 本文简介:科技界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改革再启新征程,创新迸发新活力。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科技创新的活力必将进一步释放、迸发,加快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打造

科技界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 本文内容:

科技界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

改革再启新征程,创新迸发新活力。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全面深化改革的东风,科技创新的活力必将进一步释放、迸发,加快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人民日报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1月14日联合举办“首都科技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言献策。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改革的热切期盼,令人十分鼓舞,信心倍增。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下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作为政府科技部门代表,我深切感到三中全会内容丰富,部署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所以,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结合习总书记9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的全面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当前要努力主动作为、转变职能、服务发展。

第一,主动作为,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要勇于破除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首都科技资源统筹协调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促进科技资源、重大项目和政府资金、政策资源整合,调动企业、科技人员和全社会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构建“政府支持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突出企业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在重点创新领域的战略布局、科技立项原则及支持方式上的统筹,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优化管理服务、加强统筹协调,在扫除创新障碍、打通创新渠道、帮助建立技术创新链条上加强协同,为全社会创新创业提供畅通无阻的全程服务。

第二,转变职能,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针对首都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一方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实施重大专项为抓手,组织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创新主体开展科研攻关,切实解决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生重大需求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改革政府对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方式,探索项目分类管理。根据科技重大项目创新阶段特点,将重大项目划分为政府直接组织开展、政府支持开展,政府鼓励开展等三类,充分调动社会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第三,服务发展,让创新成果惠及人民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深入听取人民群众对科技创新的意见建议,找准科技需求和改革需求。在大气污染治理、食品安全等领域,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尽快实现应用。

推动科技创新全面为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服务,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要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构建用户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工程为示范平台的创新体系尤为重要。

需求导向的创新体系,一定要强化用户型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形成一批通过竞争成长起来的行业领先科研机构,

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中小创新型企业和创新中介机构,并推进所有创新主体协同配合。在这个体系框架下开展创新,是政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创新。5年前,北京市布局了“科技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在政府部门的主导和统筹协调下,用户企业以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为平台,联合优势企事业单位研究应用了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极大提升了轨道交通科技含量、国产化水平和综合建设技术水平,拉动了北京轨道交通产业快速发展。

构建这个体系最重要的是培育用户型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创新管理能力。

优化科技政策,形成用户主导、政府分类审批的科研试验项目立项机制,是这个体系能够良性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当把更多的工程科研试验项目立项主导权交给市场,调动用户的积极性统筹组织开展面向需求的关键技术攻关、核心装备和部件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示范应用等。

未来几年我国将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步伐,提前部署规划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出台联合各优势力量的科技行动计划,对实施科技驱动发展战略、打通科技和经济转化通道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十年,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城镇化规模最大的国家,最有必要在建设领域推广绿色节能技术。这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引导扶持。我提出四个方面建议:

转变观念,把建筑建造行业的发展纳入到科技引领、科技创新的轨道上来。北京是全国科技资源最丰富的城市,理应率先实行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建造方式。

在国家层面采取实质性的扶持措施。建筑节能要想在改善环境和工业化、部品化方面取得规模效应,很难在一个城市做到,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新的建造方式,创造公平竞争和技能优先的市场环境。

在政策性住房中强制推广建筑节能。北京已进入城市建设的成熟阶段,未来新建的节能住房,应该主打保障房和商品房。在政策性住房特别是保障住房建设中,政府应通过立法,强制推行绿色建筑装配化等新技术、新模式。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并通过优化行政审批,带动商品房开发中的节能技术的使用。具体包括:在商品房办理预售证时适度降低对工程进度的要求,实行全装修和工业化;在预售证发放审查过程中,把实施全装修装配化技术和绿色技术导致的成本增长,从房价上涨的考核因素中予以剔除;传统住宅项目为精装完成后一次验收,这一验收方式不利于实行建筑节能,建议进行调整。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过30多年改革深刻变化之后的关键时点召开的一次关键性的会议,为下一步国家的发展方向、发展布局、发展结构做了具体的安排。三中全会内容非常丰富,涵盖面非常广,反映了中央对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判断和分析,对原有的改革实践的一些成功经验以及教训的深刻反思,指导性非常强。

第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变成决定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判断、总结、反思的一次提升。结合北京市的情况来看,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主要依靠四类资源:央源、民源、外源、地源。央源,就是央所、央校、央企,这是首都功能的定位,也是首都经济的一个特征——总部经济,央源对北京发展的辐射力、带动力的影响非常明显。民源包括民营资源、民营科技,从北京来讲,民源有很大一部分是科技型创新企业,虽然辐射力没有那么大,但是非常具有活力,它和其他资源相互促进的带动力,也是北京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外源就是跨国公司、合资企业以及他们的研发总部,外源对于我们和国际接轨、充分利用境外资源、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非常重要。地源就是地方的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这也是支撑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毫不动摇支持国有经济发展、增强发展的活力,提高影响力、控制力以外,对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毫不动摇的支持,激发非公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提出了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当前,迫切需要理顺产权,做好统筹服务,让各种资源充分的嫁接起来,形成混合所有制支撑的格局,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二,习总书记不久前到中关村调研,提出了五个着力的工作要求,其中第一个着力就是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密切结合。如何让科技和当前经济社会、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突出的问题结合起来,这需要有一双猎人一样的眼睛,不能抓科技只管技术,需要综合联动,要打破专业的概念,需要综合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在这方面,科技部门要积极创新,逐步推进改革发展。

第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对政府治理经济社会发展规范性制度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科技创新这个专业领域来看,仅仅依靠政府做服务是远远不够的。政府要做的主要是公共服务创新方面,如公共政策的制定,对国家的前瞻性、战略性创新的扶持,给各类企业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但是在这个方面,我们还缺乏市场化、商业化为运作载体的科技服务体系。现有的科技服务体系中更多的是资本在起作用,政府的力量还比较小。不是政府没有作用,而是政府要发挥更有针对性的作用,该退的退到位,该干的事得真干到位。下一步还需要在培育、营造、鼓励、引导民营的、市场化的、商业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上下功夫。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很多新的政策和内容,如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更加强调公平、权力、规则,创新社会治理、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并真正将改革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工作中,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在原有科技创新推动的基础上抓住这次机遇,大胆的尝试,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首都科技创新发展。

三中全会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商业模式创新、社会分工细化、市场资源最佳配置的全球发展趋势,高技术与服务业日益融合,将成为横跨各行业的、具有共性的和各自特性的特色产业,将成为全球现代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将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建议北京市政府梳理所有的高技术服务规章制度,在控制风险前提下,能简政放权的就简政放权,能交给市场做的让市场去做,缩短流程,提高效率,使政府治理更为有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有政府倾斜支持和奖励引导政策,支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央企拓展在京高技术服务产业,支持中芯国际等北京大企业带动配套的高技术服务产业,支持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在京大院大所辐射全国相关行业提供高技术服务,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积极主动进行公平、有序、开放、竞争的市场建设,成立产业基金,通过市场运作支持民营企业在北京开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数字内容、生物技术等高技术服务。

政府、市场与高校是科技创新链的三大主体,发挥各自职能,是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政、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体系中,政府、科研单位和市场三者间相互支撑和相互影响。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继续发挥着宏观规划、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的作用,在国家创新中持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政府的指导下,市场在创新体系中具有主导性地位,市场需求是创新的动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最终在市场实现。高校作为研发活动主体,具有学科融合和人才汇聚的特点,在充分发挥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优势的基础上,开展原始创新,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并着力进行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必须以行业、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需要政策支持,成果要回到市场,同样需要政府协调和推动。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一个包括研发、推广、应用等环节持续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使政府、市场、高校的合作形成良性循环,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进一步加大在创新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政策性支持,促进企业和高校对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转移,缩短产业化周期。

企业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勇立潮头。我们始终把创新当作重中之重,盯紧行业的技术变化和市场需求,不惜重金招揽LED所涉及的各类技术人才,从硬件、软件到操作平台,持续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创新。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创新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7%,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截至目前,利亚德已经拥有专利近200项。我们的最新产品LED小间距电视,已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明年有望进入家庭。

我们在技术创新中也不断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希望得到政府的更多关注与支持。一、希望政府对研发的投入能够更多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二、希望在高新技术企业走向国际高端市场的过程中得到政府的更多扶持;三、希望政府加强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以维护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四、希望能够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以减少企业研发投入过大对当期利润产生的不利影响。

看了三中全会公报,备受鼓舞。我觉得应该从建言献策开始做起,从勇于探索做起,努力参与到改革当中去。

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了三年,探索出“1+6”的创新模式,下一步应该在“先试”上下功夫,制定出改革创新的路线图,重点突破,大力推进。

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首都的改革创新提供决策参考。如果能够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试”,把中关村打造成最适合创新创业、最适合成果转化、最适合新商业模式应用、最适合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高地,那么未来就能成为更高层次上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同时,作为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我们应当用历史的眼光、更加国际化的眼光、更加市场化的眼光,拥抱改革,参与改革,探索实践,与我们的国家共同成长。我认为,只要你参与了、支持了,你就改变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贡献有益的实践和经验。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要经历技术开发与储备、市场培育与导入、市场成长与形成这几个阶段。政府应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

一、技术开发与储备阶段。政府应在科技开发中起主导作用,主要通过政府组织,科技经费投入的方式整合资源,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中心实施协同创新,进行研究和开发。

二、市场培育与导入阶段。政府作为组织与引导者,利用政府制度优势、行政职能手段和科技投入机制的三驾马车,一方面要组织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实施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另一方面,政府要在关于改善民生和普适受益领域实施市场前期的实验与示范运行。

三、市场成长与形成阶段。由于规模问题可能导致产品价格偏高,政府要继续支持企业从产业化的角度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帮助企业提高市场和国际竞争力。政府在这一阶段更重要的角色,是制定市场规则,监管市场秩序与产品质量,监督企业履行对市场和用户的服务与承诺。

生物医药产业事关人民健康,是国家确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加快我国生物医药的健康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缩短药品审评周期。我国药品审评和检定人员编制严重不足,药品临床和上市申请排队等候现象已严重影响新药研发进程和企业创新积极性。建议加大对药品审评中心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投入,增加人员编制、加强技术力量。

药品审评法规应大胆创新。我国应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以科学基础为依据,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平衡好药品的效益和风险,在法规方面大胆创新,建立符合我国自身国情的药品审评法规,加快药品研发和上市进程。

加大国家对健康产业的投入。我国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严重偏低,国家应增加对医院、公共卫生、医保等健康产业的投入,提升我国医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减少药品从生产厂家到病人的中间环节,减少政府对医药市场和价格的干预。建议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营造一个能通过市场获得创新回报和持续投入研发的良性发展环境。

做强首都籽种产业

农业部、科技部、北京市于2010年8月共同启动北京农科城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实现高端服务、总部经济研发、产业链创业和先导示范功能。

我们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场机制,进一步加强科研与产业的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一、进一步认识和明确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加大扶持,通过北京农科城的建设,进一步发挥首都科技资源和人才的优势;

二、加快和深化科研事业单位的改革。充分发挥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淡化单纯以SCI论文和获奖论英雄的状况。

三、加快以通州国际种业园为基地,以高通量分子育种平台建设为抓手的首都“种业硅谷”的建设,提高首都乃至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和鼓励科企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中关村科技园区“6+1”等各项相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落到实处。

加大扶持力度

打造种业航母

要想使育种产生最大的效益、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必须让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三大环节实现无缝对接。

知名跨国种业公司都实行市场化导向、规模化研发、专业化分工、集约化运行。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模式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良性循环。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平均亩产却排在全球100名之后,落后就落后在种薯上。马铃薯育种具有风险高、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成功的几率极低、风险极大。

克服上述困难,单靠企业自身远远不够。国家要加大对种子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打造中国的种业航母。

一、在原种补贴、新品种研发资金补贴方面,不能搞平衡,要把补贴用于名副其实的育种企业上。

二、加大脱毒种薯补贴。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率低,其中一个原因是马铃薯用种量大,成本较高,农民接受度低。为此,应增加对薯农的良种补贴。

三、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联手,以龙头育种企业为主体,建立国家级的种薯大田扩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