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党委书记七一专题党课提纲(1.2万字)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照搬照抄!

 1 2021 年党委书记七一专题党课提纲(2 1.2 万字)

  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是一部奋斗的历史、光辉的历史和催人奋进的历史。100 年来,我们的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深化改革开辟未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当前,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在这个进程中,我们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压舱石和顶梁柱,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发展到改革的历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下面,我结合自己学党史、学国有企业发展史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历史逻辑,进一步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力量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给全体党员留下的思考题,那么我想,最好的答案就应该去总书记的原文原著中去找。在 2021 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用“三个站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经验,他指出:

 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 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论述,有着清晰的政治逻辑和理论内涵,为全党在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注入了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在 20 世纪初,列强横行、军阀割据、民生凋敝,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牢牢的压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的头上,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民不聊生。在救亡图存道路上,中国不同的阶级和政治力量纷纷登上政治舞台,进行过各式各样的尝试,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但都一次又一次失败了,都没能把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中解救出来。毛泽东曾经用“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表达了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复兴之路的苦涩历程。

 在前些天中央台播出的《觉醒年代》,背景就是这个阶段,这部剧展现了最早一批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投身无产阶级解放的伟大事业中。习总书记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 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1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人类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是最先进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使我们党站得高、看得远,总能走在时代前列。

 同时,在 100 年的征程中,我们党每次都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能解决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不断彰显自己的先进性。比如,在建国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充分讨论和全面衡量,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事实证明,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让新中国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邓小平同志敏锐觉察到时代的新变化,认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这里的南北问题,就是发展问题)。他强调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在这个年代,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研判时代主题的变化和中国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我们党之所以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也是与对当时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紧密相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引领时代的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确保我们党继续走在时代前列的最坚强的保障。

 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我国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正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之多前所未有。在这种复杂条件下,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 “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不断从历史的长河、时代的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索历史规律,提出战略策略,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希望大家也要学好党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 党的百年走过万水千山、历经千难万险,凭借着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依靠着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攻下了一个个“腊子口”“娄山关”。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在奋斗中诞生、在奋斗中发展、在奋斗中壮大”的奋斗史。长期以来,迎难而上、克难奋进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钢印”,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奋力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斗争”,而为了完成中国革命任务,就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28 年,跨过无数荆棘与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就拿长征来说,从1934 年 10 月到 1936 年 10 月的两年,出发前党领导的红军有 30 万人,到延安时仅剩 2.2 万人。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党牺牲的有名可

 查的党员就达 370 多万人,比新中国成立初期 300 多万党员的总数还多。但是越是艰难、越有斗志,从井冈山到遵义,从延安到西柏坡,中国共产党以及千千万万党员战天斗地、奋勇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壮丽诗篇。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整个中国社会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新生人民共和国的打压,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也是一个艰难的课题。但是越是艰难、越有斗志,中国共产党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陆续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很快有了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生产出第一架飞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拖拉机,自行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等。经过 20 多年的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也为日后中国的“富起来”“强起来”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奋斗精神,以“摸着石头过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担当勇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实现了让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国内外形势日趋复杂和风险挑战增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总揽战略全局,把握发展大势,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进行了新的伟大斗争实践,让中国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这些成就,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奋发进取、攻坚克难的结果。钱学森、邓稼先都是放弃了美国的优渥生活,隐姓埋名投身到“两弹一星”的研究中,最终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核讹诈”。焦裕禄、孔繁森扎根基层,“心里装着的全是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脱贫攻坚战中,35 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

 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特别是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百年党史告诉我们,每逢危难关头、关键时刻,共产党人总是冲锋在前,鲜红的党旗总是高高飘扬。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当前,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始终要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三)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 “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就在于牢牢植根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历史和现实表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我们党就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从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从初创时的 58 人到拥有 9000 多万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从以武装斗争为核心,到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从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到带领中国成为与世界霸主美国分庭抗礼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力量不断强大、工作重心不断变化,但不变的,就是我们始终秉承血浓于水的群众感情。

 依水行舟,畅行万里。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作为这个运动领导者的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井冈山时期,我们“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延安时期,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建国后,中共八大号召全党“永远同全国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谆

 谆教诲“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全党“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不管时间怎么走,不管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如何,不管周边的美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多党轮流执政、“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我们的每一代领导核心,都把人民放在心中至高位置。在这一坚定不移的初心指引下,我们的党坚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发展经济、提升国力、改善民生,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带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这一坚定不移的初心指引下,我们坚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 10 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居民人均预期寿命 2019 年达到 77.3 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