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常见面优秀散文系列

  不如常见面优秀散文系列

  在古城生活,最便捷的是联系。一个电话,不超过半个小时,就能见面。隔着汉江的襄城与樊城之间,有几座桥。在一桥还没通车之前,人们是坐摆渡过江的。

  聊起这些往事,我们坐在一个偏僻的餐馆。接到电话,是在傍晚五点多,朋友的老爹去世,大家赶去安抚。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八十多岁的老人去世,算是人间的红白喜事。走在这段路上,生出许多感慨。

  夜色渐暗,我们的内心饱含着情感。不由地感叹说:“居住小城真好,众生烟火的情分,来得格外清晰。”你看一个电话,大家都聚在了一起。无论遭遇多大的悲痛,也减少了几分。

  正是这些带着真实而接地气的事物,让我们活得有滋有味。哪里的菜品好吃,谁家的孩子结婚,老人去世,升职加薪,每年挣多少钱,谁在忙什么,都在彼此的视线中。

  有时会好久都不联系,各忙各的事情。但凡是谁家有点事儿,大家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赶过去帮忙。人与人之间的情分,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加深。

  我们与岁月之间,隔着一条江,但是却架起了桥,没有桥梁的日子,有小船摆渡。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情感的向往。讲述摆渡的人,是一位年长的人,与朋友从小一起长大,是同一个厂里的子弟。

  他说:“这段时间我走了不少地方,就是一些老厂的旧址。回忆起许多童年趣事,好像就在眼前。”酒过三巡,打开性情,说出的话就有了盐味与甜味。扯下平日里的面具,露出了孩童般的纯真。

  “要不是因为有你们在,我早就离开这里了。”老家在南京的他说。年长的他,已经退休的人,孩子也在外地发展,几次三番想要接他们老两口去一起生活。

  从小跟着父母从南京迁来的他,在工厂里生活了一辈子。“这里有你的童年,少年,青春,爱情,事业。你离得开吗?”“还有这一帮从小长大的朋友。”

  年轻时,我们觉得在哪里都是家,后来才发现有情的地方才是家。人这一生,活得也就是一个“情”。往大处说家国情怀,往小处说就是过着的日子。

  涌上心头的情感,被搅动着。这种烟火气息浓郁的人间之情,才是留住我们的丝线。信息与联系如此方便的时代,在微信上聊一万句,不如见面后的一杯酒,一口茶,一个笑容。

  夜幕降临,我们坐在一家偏僻的小馆里,说着话。与其抱着手机,刷着短视频,不如见面。去看望父母,围炉承欢;与朋友们见面,说说近况,谈谈生活;去探望无私帮助过自己的人,感恩他人的成全;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点业余爱好。

  有情与世间,是有关联才能生出情分。记得有一次出门没开车,准备步行回家。同行的人一定要送回来,路上我说:“不用,这太麻烦了。”他说:“这有什么麻烦的,一脚油门的事情,人与人之间就是麻烦出感情的,说不定哪一天我也会麻烦你帮我一下。”

  隔着汉江的樊城与襄城之间,不到十分钟的距离,我们听见了江边的风吹来的音符,跳跃着,弹奏出一曲生活的大调。

  学妹发来信息:“惯例周六晚上的学习,从六点到九点,请调整好时间,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我回复:“每个周六的学习,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学妹说:“三五好友,每周相聚在一起,与老师交流思想,生之有幸。”

  无论多忙,我们都会参加线下的学习。因为可以触摸到情感的温度,因为可以看见相互的笑颜,因为可以了解彼此的状态,因为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学妹以一句“越学习越通透,越学习越同频”结束了聊天,我们知道,星期六晚上会准时见面。古城的烟火闪烁,盛装着人间深厚的情感。让我们不能放下的,并不是哪个地方有多好,而是有与自己在一起的人。

  爱上一座城,因为城里的一个人。这是狭义的。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里的一群人。我们在城里,感受着世间最宝贵的人情与世故,那里面写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与深夜哭泣。

  在这片土地上,有生老病死,有欢欣与悲痛,也有深情与世间。一个电话,我们从襄城和樊城,聚在了一起,共同抵抗人间的悲伤,也共同感受人间的真情与厚意。

  那个摆渡的小舟,它一直在汉江的水面上划动着。我听见了桥下河流永不停歇流淌的声音,记载着我们的过往与现在,向着明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