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大学生散文系列

  双城记大学生散文系列

  三河与洛邑的碰撞,出现在我高三的暑假。

  踏上前往洛阳的列车,站在窗前,火车发动,缓行,全速。看着窗外从水田到麦田,从黑夜到白天。下站到点,熙熙攘攘的出站口,多了些北言的吆喝。望着远处胡辣汤的招牌,想起孩提时在三河的每日清晨。5毛钱的胡辣汤是不可少的,浓稠偏暗的汤中,火腿,干张,鸡蛋相搅相绕,散发着浓烈的胡椒香。

  一口下去,那便是从喉到胃的暖,从口到脑的鲜。站在出口,大脑的回忆,已使口腔一塌糊涂。咽了一口分泌的液体,便快步走向招牌。入店,老板操着一口纯正的河南话,问我所需。我指了指胡辣汤。只见他拿出碗勺,走向那半人多高的汤罐,碗大一样的勺盛满汤汁倒入盆天大的碗中。

  我吃了一惊,但也强装镇定,盆大的碗放在面前,汤体较与南方更显厚稠,颜色也更显姜黄黄,不如南方般清亮。但料却是不缺的,正如北方人性格,宽厚天方,一方水土一方人。进入洛邑,虽无三秦更显北地之风,却可感千年中原气象。人说,中国四十年的历史在深圳,百年的历史在上海,千年的历史在西安,五千年的历史在洛阳。整座城,整个市无处不是千年历史的积淀。黄砖红瓦,高阁翼檐,湖边塔,岛上阁,城墙蜿蜒。站在钟楼,百年前,国民党在这里抗击日军。千年前,宋军在这里与金军厮杀。千年的风沙,百年的尘怨,埋在洛阳的脚下。

  想起家乡,与洛阳的雄浑悲壮不同。秀丽的水乡,丰腴的土地,水绕河环。岛上桃花,岸边河柳。一人一船便可巡游全镇。白墙素瓦,马头墙立。青砖平铺的道路,站于此,百年前,徽商赶马,驱驰商道。太平军起,反清为民。千年前,水陆通衡,盛在南宋。满眼是南方历史的悠长,古往今来的变迁。

  踏上归途的列车,望着列车发动,望着窗外从麦田到水田,从白天到黑夜忽得想起韩国人几次三番将中国文化窃取,他们无法创造类似于中华文化一般包容万千,多样丰富。地小人乏,那个开车一天便能畅通南北的国家,无法理解960万的中国。中国文化的多元一体,和而不同,长存于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