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因“通融”折了孩子的双翼

莫因“通融”折了孩子的双翼

  如何看家长“让老师通融一下”的教育现象?我反对“通融”。要求“通融”的家长各有各的理由,但理由再完美都不能代表结果,家长的“通融”可能会折断孩子飞翔的双翼。

  帝王蛾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它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有人怀了悲悯之心把茧子洞口剪大,茧中的幼虫就轻易地钻了出来。但是,被救助的蛾子却不能成为真正的“帝王蛾”——它们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双翅笨拙地爬行,无论如何都飞不起来。因为那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展翅飞翔。你可以人为地将茧洞剪大,但却不能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当你找老师“通融”时,你做的就是把“茧子洞口剪大”之类的事。主观上是为孩子好,客观上却可能让孩子成为飞不起来的“帝王蛾”。为子“求优”,求不来真优秀,重要的是如何帮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破茧成蝶”。

  不妨再做一个类比。《西游记》中观音总是在性命攸关的时候出来帮助唐僧,何必如此大费周折,直接向如来“通融”一下,给他一个佛号不就得了。或者向孙悟空“通融”一下,哪里需要“通融”,吩咐一下就行,翻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把师父带到灵山,何必让他受那九九八十一难呢?这当然可以,但那样的话唐僧永远修不成正果。取经路上所有的灾难都必须亲身经历,战胜灾难才能修成正果。

  同理,家长不可以为孩子“通融”求“优”,哪怕你是教授都不可以代孩子写作业,成长的事必须由孩子自己完成。你只能帮助孩子成长,可以保驾护航,但不能背着孩子飞。家长呵护孩子无可厚非,关键是你的呵护,要有利于他成长。

  还有家长认为:“争优”体现了家长和孩子的积极追求,“通融”更能实现心理教育中的“期待效应”……但家长不能只知道“期待效应”,还应该知道“期待效应”正是“暗示”在发挥作用,而孩子更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期待暗示。

  家长是孩子最爱、最信赖的人,也是最容易对孩子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当家长要求老师“通融”的时候,其心理上并没有对孩子产生真正的优秀期待,家长实际上觉得孩子很难靠自己达到预期的成功。这会让家长不知不觉间对孩子产生负面暗示。相反,如果你真正地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待”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功就会有多大!

  请学会“期待”孩子的成功,莫因“通融”折了孩子的双翼。当然光期待是不够的,需要学习,需要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