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之巅的双龙山三圣堂游记散文

​群峰之巅的双龙山三圣堂游记散文

古时庙内有一道人,天将黑,道人出外挑水。一狼进庙觅食,未果,遂入道人寝室,因饥卧道人床下。道人回,晚饭毕,入寝室插门而睡。狼饥至极,将道人食之,却不得出,久因饿而亡。再后,山下众民许日未见道人下山取水,遂上山,将道人寝门脱开,惊现床上白骨一堆及瘪缩狼尸一具。饿狼山一名由此传开。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历壬寅年的冬至节气,为北半球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应该也是比较寒冷的一天。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天却是艳阳高照,天空湛蓝,细细的清风吹在人身上仿佛就和春天的感觉一样。由于疫情管控放松的原因,人们大都走出了家门,到外面跑跑转转,放松一下。而本人也是趁着这段不忙的时光,做一下自己早就计划好但没空实施的事情,那就是造访一下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大学城片区的双龙山三圣堂。车子在双龙山西山脚下泊好,然后顺着一条洁净无尘的登山盘路向山顶攀爬。经过大约十多分钟的左右腾挪,终于爬到了山顶位置。原以为双龙山就是刚刚爬上来的这个山头,更认为三圣堂就在这个山顶上,到了这里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双龙山是附近所有山岭的一个统称,而主峰还在好几里地之外的东边,远远看去群山簇拥,高耸入云。好在这里所有的山岭都被整合成了山体公园,山头与山头之间的连结,全部为青石铺成的盘路。只是由于盘路随山势而设的原因,所以从这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不是走最短的距离,而是要多走不少的路了。看着很近的双龙山主峰,真要想走到跟前,还真不少费时间,费脚底板子。经过一段时间忽东忽西、时上时下的路程后,双龙山主峰近在眼前了。此时仰望主峰就会清晰地看到,主峰之顶直插云天,上面的庙宇恍如天上的宫殿。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用在这里恰如其分。由于山顶建筑基本都是在“凿顶为台”的山尖上建设的,所以快到山顶时,山势突然陡峭起来,而脚下的路径,也由远端人工铺成的路面,而变换成岩石上天然形成的节理石阶。

  到得上端,又是几段人工铺成的台阶之路,向东再向上就来到双龙山建筑群的进庙之门,只见一座巨大的红色牌坊犹如凌空飞架般地坐落在进门位置,牌坊上部正中央题写着“双龙山”三个黄色大字。穿过这座坐北向南的牌坊,就是一处面积不是很大的平地,再向东踏上九级台阶后就是三圣堂所谓的正门“积善门”。进的院内,古木参天,院落局促,南北宽约十多米,东西略长,约有二十多米,在院落的正中,端坐着双龙山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三圣堂。从稍远的地方观看这座堂室,下部为长宽各五米左右的方形样式,上方为逐渐收紧的攒顶结构,最顶端装有宝葫芦状的塔刹,从地面到塔刹差不多有六七米的高度,整座建筑全为青石精打垒砌。不过现在我们看到的外立面全是白灰抹皮而成,这是后来山下的村民重新维修后的效果。而三圣堂的西、南、北三面,也被村民给建上了亭廊式的出厦,以用来保护堂室下部风雨的侵扰。

  那三圣堂最早供奉的是哪三位神圣呢?非常遗憾的是,笔者查遍了整个山顶建筑群所有的角角落落,所有有文字的刻石,都不能确定最初三位神圣是哪三位?从多种资料我们得知,最常见的是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比较常见的是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还有东方三圣,即药师佛、月光菩萨、日光菩萨;也有娑婆三圣,即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等。所有这些从基本上来看都是以佛教为主的供奉对象。但从历史上的事实来看,土生土长的道教和西方而来的佛教,相互争斗的非常厉害。在争斗的过程中,拥有地主之宜的道教往往会取得上风,在一些地盘的争夺上佛教非常被动。这从座座大山各自根据地的布局上,就能看的非常清楚。山顶上特别好的位置往往都是以道教为主的庙宇,而佛教的寺院基本上都在山下的冷僻角落处。这从泰山上道佛两家的位置来看尤其如此,规模宏大的碧霞元君祠就建在泰山顶上,而灵岩寺就建在了被王世贞美其名曰的“泰山背阴最幽绝处。”当然,也有道佛都在山顶上的,如崮云湖街道来佛山,但后来佛家也被道家挤到山顶一个小小的角落处委曲求全。而山顶最好的位置,自然就是玉皇庙所在的地方了。综上所述,此堂室内供奉以佛教为主神灵的可能性极低,这座最初的三圣堂很可能就是到处都有的、以供奉儒释道和谐相处的三教堂。一字之差应该就是以讹传讹的结果。据院内题刻于民国十一年(1922)《重修双龙山碧霞元君神祠碑》记载,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堂室内供奉的对象发生了极大变化,已由过去男性神灵为主的塑像,改换成了以泰山奶奶为代表的女性神灵塑像了。至于改换的原因,限于证据的缺乏就没法考证了。走过石质堂门进入室内,可以看到正中间为泰山碧霞元君,左边为送子娘娘,右边为眼光圣母。而两侧还有两位童子模样的侍女分列左右。塑像颜色鲜艳,面目慈善,母仪天下的状态得以很好的呈现。很多人对泰山碧霞元君也就是泰山奶奶、送子娘娘两位神灵比较好理解,而右边的眼光圣母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不清楚了。结合归德街道坦山神山玉皇庙内的明目奶奶来看,应是给人治疗眼疾、送去光明的一位女性神灵。

  从2004年竖立的一块石碑碑文上来看,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以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浩劫的原因,山顶上所有能破坏的东西悉数被毁,三圣堂可能是坚固的原因幸免于难,而所有的石碑全被推倒砸断。虽然后来村民又把几块断成几截的石碑拼接竖立起来,但不是断头就是去尾,再不就是漫漶不清,很多诸如修建年代、制作背景等特别重要的原始信息无从知晓,双龙山三圣堂的最初历史也就成了一笔永远解不开的糊涂账。像别处的庙宇类似,这里除了主建筑三圣堂外,院落的上下左右也建设了孔子庙、玉皇庙、灵官殿、月老祠等建筑,以让登山上香的人们各取所需。不知是资金不足还是技术落后等原因,这些新建的建筑粗劣简陋,艺术性较差。双龙山主峰海拔365米,是附近山岭中最高的山头。正如三圣堂东侧一通龟趺碑上残存文字中记载的那样,双龙山“奇峰突兀,上耸云霄者,惟此山最秀。俨开屏障其他,淡冶苍翠,春如笑,而夏如绽。”站在山顶远望四周,山峦起伏,群山奔涌,远处的泰岱清晰可见。西南的山坳里坐落着山东艺术学院,正北方向的山下,山东师范大学近在咫尺,而稍微靠北的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也如在眼前。说这里是山峰秀美,人文荟萃之地一点也不夸张。据资料显示,双龙山名字的由来源于庙宇下面不远处的一处山洞。洞里的两道凸起的石头犹如双龙盘踞,龙爪分明,活灵活现,此洞因此便被叫成了双龙洞。山因洞名,此山主峰也就逐渐被人们称为双龙山,再之后,附近相连的各座山岭也就有了双龙山这样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但很多爬过此山的人们就会发现,有时候手机显示的地理位置却不是如上所述的双龙山,而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字“饿狼山”,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得从此处“吃了道士饿死狼”的民间传说故事说起了。古时庙内有一道人,天将黑,道人出外挑水。一狼进庙觅食,未果,遂入道人寝室,因饥卧道人床下。道人回,晚饭毕,入寝室插门而睡。狼饥至极,将道人食之,却不得出,久因饿而亡。再后,山下众民许日未见道人下山取水,遂上山,将道人寝门脱开,惊现床上白骨一堆及瘪缩狼尸一具。饿狼山一名由此传开。故事的真假由于没有确凿的文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饿狼山的传说却是非常广泛,非常知名。其实这样的传说并不是双龙山一处,在长清区至少有三个地方有同样的传说。形成了一条自东北、西南方向的带状故事走廊。这三个地方分别是崮云湖街道的双龙山、文昌街道的太子山(今文昌山)、归德街道的玉皇山(小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