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引路人教育随笔范文

做孩子的引路人教育随笔范文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然,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好孩子也应从老师做好榜样开始。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便牢牢记在心里,但是并没有完全理会这句话的含义,或者说没有具体深刻感受过、反思过,但经过几年的教学经历,我似乎能更好的理解这句话。

  我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引人,带着一群可爱的孩子走上求学之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顺着光的方向,带领着学生一路前行,甚至可以说我们也是孩子思想的引路人,一路指引孩子正确、坚定的前行,这也是近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前段时间一名大学教授的在中学做现场演讲发言,因为种种原因只能自由发挥,但在发言的过程中大家听到了这名教授的心声,这名教授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向,引起台下学生的一片哗然,这名教授说读书是为了赚大钱,是为了种种功名利禄,学生们听后面面相觑,这时一位与教授思想迥然不同的学生站上讲台,大声告诉大家“读书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铿锵有力的发言获得在场学生赞扬的掌声,我想说这名学生是勇敢的,是无畏的,这也是教育的力量,也令我感同身受,触动颇深,那么我的学生们想法是否与我不谋而合呢?我有些忐忑,毕竟他们还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不知道是否有深刻的体会,于是在上语文课之前我便与班级学生聊起此事,我没有说出那名学生的做法,我只提出教授所说的问题“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挣大钱,对吗?”话没说完,学生们交头接耳,一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们读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全面提升自己,考上大学了,提升自己了,我们就能更好的回馈社会,报效祖国!”其他学生听过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一刻的我是感动的,我真庆幸他们的三观很正!这时另外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们要向周恩来爷爷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感动之情不言而喻,你们都是好样的!

  于是我接着提问,问他们为什么感触这么深刻,孩子们纷纷表示,学了很多爱国的文章、诗歌,看了很多历史等,我们应当要爱国,于是孩子就一一列举,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从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到后来圆明园的破损、毁灭,让人触目惊心,惋惜不已,我们只有强大起来,只有团结一致起来,才不被欺辱,只有自己先强大,国家才能强大,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一群人呢?一个国家的人民呢?这力量不容小觑……是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可见,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培养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

  这星期讲到《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文章,孩子们似乎收获良多,在两篇课文的小结部分,让大家一起谈谈自己的收获,如《匆匆》,大家感慨最多的就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那个星期天》大家收获最多的就是,原来自己一直不理解父母,学了这篇课文,知道了换位思考,知道了父母的不易,知道了我们应该体谅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群孩子真的长大了,他们收获满满,我感动满满,语文课堂总是令人感叹,总是令人震撼,总是令人感到温暖,总是让人有幸福感,不仅是语文学科,我想其他学科同样也可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让他们的思想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需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毁三观”,顾名思义,是说人的三观被动摇和颠覆。三观,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存在着固有态度。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机会,课堂上紧扣教材,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教师要结合教科书内容,仔细讲述教学内容;并且要结合实例,深入浅出举例说明三观不正给自己、家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然,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好孩子也应从老师做好榜样开始。“言为士则,行为世范”,教师要言传身教,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带动学生,发挥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