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鉴赏,点燃思辨火花

 时评鉴赏,点燃思辨火花 近年来,全国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这既顺应了新时代高考选拔人才的需求,也彰显了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向。诚如福建师大中文系潘新和教授所言:高中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理性思辨能力,作文训练应以议论文训练为主;对学生议论能力与思辨表达的检测考量,应是高考作文的主要方向。然而,从高中作文教学和高考作文阅卷实践来看,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普遍趋于低下,不少学生甚至不知思辨为何物。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如果从课程与教材等顶层设计方面反思,现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制订出高中学生思辨能力要达成的明确而系统的目标,更没有具体的实施建议,教材专家、学者们也乐得省去组织编写配套教材之烦忧(就连那些曾穿插点缀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短文也杳无踪影了),这些恐怕是主要原因。多数一线语文教师无所适从,不知要教什么、该怎么教;大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和逻辑知识都少有接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确乎成了不少语文教师心中难以排解的伤痛。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专家乃至一线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正着手寻求解决的办法。但课程与教材等顶层设计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消极等待,必须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勇敢尝试。

  从笔者的实践看,每周开设一节时评鉴赏课,不失为一种培养高中学生思辨能力,点燃学生思辨火花的有效手段。

  这里所说的时评鉴赏课,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鉴赏时评,进而训练片段写作,逐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一种课型。

  我们知道,时评是指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对于新近发生的国内外热点事件的评论文章。之所以选择时评作为鉴赏素材,一方面是由于它所独具的有别于传统经典文本的时新性,能够让学生产生真切感、新鲜感,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和鉴赏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时评作者一般都有较为深厚的议论文写作功底,文章处处充满思辨的智慧,易于让高中生心存敬佩并心向往之,进而乐于探讨并学习作者分析论证的高妙之处。之所以安排每周一节,是因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的、循环往复的体验和训练才能完成。

  每一节时评鉴赏课,教学方式、教学步骤当然要根据实际灵活安排,以下是笔者时评鉴赏课的常规设计,供各位同仁参考:

  课前准备

  1.精选时评。教师从诸如《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等权威报刊中挑选出针对某一热点事件的一两篇时评。

  注意几点:一是热点事件的时新性,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二是热点事件的贴近性,要尽可能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实际;三是时评文章的思辨要适度,必须有较为凸显的高中生跳一跳就可以借鉴的思辨特点;四是时评文章的篇幅要适当,一般 1000 字左右,与高中生作文要求的字数相当。

  2.印制时评。教师将精选出的时评按学生数印制出相应份数。

  3.预设鉴赏重点。教师反复阅读时评文章,预设学生可以从中借鉴的思辨特点,以此作为鉴赏重点。

  鉴赏步骤

  1.回放热点事件(视频或 ppt)

  2.评议事件行为

  组织学生讨论(以 4-6 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下同),对于事件行为,可以有哪些不同的看法,某种看法可以从哪些角度论证,某一角度可以运用哪些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通常情况

 下,教师可以依据事件行为拟出一个辩题,在自选的基础上,将全班各组分为正方反方和中立方三方,要求找出支撑己方观点的理由并作简要阐述。

  小组讨论后,抽查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或用实物投影仪书面展示)。

  评议事件行为,可以有效地打开学生思维,让学生多角度去思考、评议,为后面的鉴赏时评文章作铺垫,这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思辨实践。

  3.鉴赏时评文章

  ①分发时评文章(人手一份)。

  ②学生自主阅读。与前面的辩论、交流相对照,找出文章最值得自己欣赏的地方或存在的不足,做好标记。

  ③小组集体讨论。小组成员逐一发言,小组代表作好记录,形成共识。

  ④提交班级交流。抽查部分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4.点拨鉴赏重点

  教师根据预设及课堂生成的情况,着重点拨文章凸显的思辨特点,适时补充相关的思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