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课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学案人民版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 本文关键词:课时,社会生活,四中,变迁,近现代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 本文简介:课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运用时间列表识记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基本历程。2.联系西方两次工业革命成就,认识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知识点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特点(1)更迭快:轿子、马车等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学案人民版 本文内容:

课时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运用时间列表识记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基本历程。

2.联系西方两次工业革命成就,认识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知识点一

交通工具的更新

1.特点

(1)更迭快:轿子、马车等逐渐被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所取代。火车、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日趋重要。

(2)不平衡:交通工具的更新在________比较显著。

2.人力牵引

(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

(2)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主要的代步工具。

3.机械牵引

(1)轮船:1872年的上海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2)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贯通。

(3)电车: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________建成。

(4)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5)地铁: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6)磁悬浮列车: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7)飞机: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4.现代交通的发展特点

(1)发展快速: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2)层次多样:传统的和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知识点二

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事业

(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还处于依靠________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2)历程

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____________”正式成立,邮传脱离海关,通信范围囊括全国各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2.电信事业

(1)有线电报

①开端:1877年,丁日昌在________架设电报线。

②发展: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加强了中央与边疆之间以及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

(2)无线电报

①创设:1906年。

②发展:1932年底,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3)电话

①开端:1882年,传入中国。

②发展: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成立,邮政和电信合一。

③地位:目前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

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

(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和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图示巧记】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六大特征

【图示巧记】

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易错防范】

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不同

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易错防范】

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近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代中国社会的交通近代化是由内部需求和外部引导综合作用的结果,特殊的中国国情和国际局势决定了交通近代化的曲折性、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

【易错防范】

近代中国的邮电通信设施最初是由外国人控制而非中国清政府管理。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电事业蓬勃发展,冲击了中国。鸦片战争以后,列强擅自在租界设立邮政业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才加快通信建设的步伐,由海关试办邮政。

【自主学习答案】

知识点一

1.(2)城市

3.(1)轮船招商局

(2)青藏

(3)天津

知识点二

1.(1)驿站

(2)②大清邮政局

2.(1)①台湾

(3)②邮电部

主题

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史料探究]

1.近代铁路的兴建

史料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

思考

史料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说明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2.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

史料

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思考

依据图片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了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史论形成]

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从时间上: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开端艰难。

(2)从进程上:因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阻挠而进程迟缓。

(3)从范围上:主要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内陆发展缓慢。

2.影响

(1)进步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2)局限性:受制于列强,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

[名家论史]

观点:“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观瞻”;北京竹枝词有“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

——清末流行竹枝词

导读: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传统思想,传播了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精神。

主题

近代通信事业的发展

[史料探究]

1.近代电报的兴起

史料

列强提出铺设电线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清廷承认既成事实,仍禁止铺设陆线。1877年,李鸿章主持自行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

思考

根据史料,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

历程: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

原因: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电信事业的发展

史料

思考

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对当今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现象:当今电信事业飞速发展。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快了信息的流通和传播。

[史论形成]

推动近代邮电事业发展的因素及影响

1.推动因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

(2)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3)军事、政治发展的需要,邮电通信设施逐渐完善。

(4)政府的推动和倡导。

(5)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2.影响

(1)积极作用: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

1.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2.电话、电报等新式高效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是近代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大变化的集中表现。

3.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

)

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马车

解析

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创办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河运输业的局面,故A项正确。飞机、汽车都是20世纪初才在中国出现,故B、C项错误。马车属于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7·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右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

)

A.服饰

B.发型

C.行为举止

D.交通工具

解析

黄包车是近代从西方引入的,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3.(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车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

)

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

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

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

解析

人们纷纷乘坐火车,表明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铁路火车影响了人们生活,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每一项新发明都有可能影响或改变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会导致许多新职业的出现。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

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

C.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D.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答案

B

5.(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

③束缚了人们思想

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其他组合项与题意相符,故选B。

答案

B

6.(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下列史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④中国人开始自办有线电报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解析

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答案

C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清政府投资,于1907年2月建立的上海电话局,是上海第一个由中国政府主办的电话局。上海电话局是以始于1902年的商办电话为基础组建的,它的开设,打破了自1882年2月上海出现外商电话公司以后,上海电话通讯事业基本由外商垄断的局面。

——摘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材料二

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来。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权利横被侵蚀。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通讯手段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与中国古代相比,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问结合信息“清政府投资”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级上的限制”归纳。

答案

(1)原因:①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冲击;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③政府(清政府或民国政府均可)推动;④中国人民聪明才智。(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驱动力的变化,由畜力逐渐转化为机械力;交通工具逐渐商业化,并且没有阶级的限制。原因: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与使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学习思考】(教材第70页)

你与朋友联系时使用的邮电通信方式都有哪些?

提示

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通信件

、电子信件等。

【自我测评】(教材第70页)

1.阐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过程,并分析它们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提示

交通工具经历了人力、畜力牵引到机械动力牵引的发展过程,通信工具经历了有线方式到无线方式的发展过程。通过不断地更新发展,人与人之间时间、空间上的距离不断拉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2.在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明显。请谈谈这方面的具体表现。

提示

在交通工具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交通配套基础设施上,带来的后果就是交通工具的数量与质量上存在很大差距。许多地区仍然使用人力、畜力的交通工具。

在通信工具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发展不平衡、不同步,主要体现在线网的架设、通信工具的数量上。由于许多地区地处山区,经济落后,线网很难通入,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通信工具的数量不多。而东部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无论在线网的涵盖区域还是通信工具数量的百人拥有数都绝对处于优势。

【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第71页)

以上材料介绍的是1865~1869年中英、中美条约交涉前后,清政府官员沈葆桢对于外人铺设铁路的态度。阅读后请思考沈葆桢在外人铺设铁路问题上持什么态度?他的理由有哪些?试对此做一简要评价。

提示

中国官员在外人铺设铁路的问题上持反对的态度,他们的理由有:铺设铁路会“占人田业”“毁人庐墓”、破坏风水,同时又会扰民,引起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影响到自身的统治。

评价: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官员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但也是符合其阶级立场的。对于官员来说,西方机器的引进必然破坏社会结构,造成人口的自由流动,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自身的统治,这是最根本的因素。西方技术的传入,不会因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当它成为一种潮流、趋势以后,必将势不可挡,进而更加加速社会的变动。后来的事实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课时作业

1.1868年11月24日《上海新报》报道:“兹见上海有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

)

A.黄包车

B.自行车

C.汽车

D.电车

解析

黄包车是两轮在后,不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A项错误;自行车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B项正确;汽车是四个轮子,故C项错误;电车靠的是电力作为动力,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

B

2.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于(

)

A.维护稳定

B.调动军队

C.调运快捷

D.经济交流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重在强调其迅速,故C项正确。

答案

C

3.(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874年,由于机车撞倒了一个看客,英国人修筑的上海至吴淞短线铁路被愤怒的群众扒掉了路基。两年后,两江总督在当地士绅的压力下购买了这段洋路并将其拆毁。这反映了(

)

A.近代化道路的艰难

B.民众的爱国热情

C.洋务运动亟待开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对于火车和铁路的偏激认识,体现出近代中国发展近代化十分艰难,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材料描述的技术领域是(

)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讯

解析

这种发明使用方便,不用学习,手里拿着就能用,能听到对方声音,声音可传数千里,从这些要点可以判断是电话。电话技术属于电讯领域,故D项正确。

答案

D

5.(2016·浙江学业水平)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答案

C

6.(2015·北京学业水平测试)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

A.电报电信业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铁路运输

解析

此工具的进行要依靠“铁索”,此工具的时效性很强,电报电信业均符合,故A项正确。

答案

A

7.1882年10月,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记者将江、浙、皖三省上榜者名单当日送到天津,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材料反映了(

)

A.科举仍是重要的选官途径

B.《申报》为政府需要服务

C.近代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

D.《申报》突出的教化功能

解析

根据材料“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体现了电报具有及时传播时事信息的功能,故C项正确。

答案

C

8.(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下表反映了(

)

技术门类

铁路

电报

电话

电灯

发明及应

用时间

西方发明

1825年

1

835年

1876年

1881年

上海

1876年

1871年

1882年

1882年

重庆

1934年

1886年

1912年

1906年

A.上海商业的发展优于内地

B.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

C.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

D.近代工业已转移到内地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李鸿章指出:“用兵之道必以神速为贵,是以西方各国讲求枪炮之外,水路则有快轮船,陆路则有火轮车,而数万里海洋,欲通军信,则又有电报之法。”由于开设电报利于防务、外交和商务,清政府便下令沿海疆吏设法兴办。1881年,李鸿章架设了北塘直达天津的电报线。到1892年,经过10多年努力,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电报。

——谢俊美《信息传递与辛亥革命》

材料三

1888年,总长2

000米的清朝宫廷专用铁路建成,行驶在上面的是李鸿章为慈禧太后从德国精心定制的专用列车。因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故不用机车牵引,而由太监用绳子拉着走。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简要概括近代中国交通与通信工具变化的表现,并分析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获取近代电报发展的哪些信息?

(3)材料三所述的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由此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即可归纳;第二小问需结合教材知识回答。第(2)问从李鸿章办电报的目的、

清政府对此事的态度以及当时电报开设状况等三个角度考虑。第(3)问从当权者对新式交通工具的态度考虑本题的答案。

答案

(1)铁路、轮船航运、航空、邮政等方面。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外来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大力提倡。

(2)李鸿章从军事防务的角度出发,极力主张在中国开设有线电报;清政府也很支持开设有线电报业务;到甲午战争前夕,全国主要地区都开设了有线电报。

(3)问题:反映了当权者的愚昧和迷信。认识:观念的落后是中国近代化的重大阻力;中国近代化发展道路的艰难曲折。

篇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近现代史,实施方案,社会实践,纲要,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强国富民探索的认识,帮助大学生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实施原则

任课教师负责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交替进行的原则;学生个性塑造与团队协作精神相互促进的原则。

三、学时安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2个学分、32学时。以一门课程一个学分至少保证社会实践教学2课时为标准,该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至少保证4课时,总课时为28+4。同时,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理论教学中的2—4个课时作为社会实践教学安排。该门课程教学任务一学期完成。

四、实施形式及要求

(一)实施形式

社会实践教学实施形式分为规定项目、自选项目、创新项目三类:

1.规定项目:1个,所有学生必须完成。

项目一:红色之旅参访。

保定现有七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是以人民战争闻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二是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三是阜平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四是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五是以中国近现代军事家的摇篮保定军校;六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七是保定直隶总督署。学生可利用节假日任选其中一个进行参观走访,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体会或考察报告,具体题目自定,择优交流或院刊发表。

2.自选项目:共五个,学生可从中任选一个完成。

项目一:我看历史风云人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中国近代或现代一名历史风云人物的ppt。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的生平简介、思想体系、历史评价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通过收集资料及分析整理制作,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增进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

项目二:课前十分钟:历史上的今天,评述历史事件

尽量收集历史上今天的事件,拓展知识量。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影响尊重历史,客观评价效果与启示客观正视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学生自己组织材料,编写课件,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增强对近代史的印象。

项目三:近现代历史经典影片观评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所讲内容观看一部相关影视或历史资料片,写一篇较深刻的观后感作为汇报。如观看《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辛亥革命》、《建国大业》等历史经典影片,活动结束后,联系思想写出观后感。在期末实践成果汇报会上展示。

项目四:经典名篇选读

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选取教材中各章后所列书目中的某2篇原著进行认真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基本内容、年代背景、历史意义、读后的感受或体会等)或写出读书心得报告,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或在思政教学网上交流。

项目五:史论结合研讨

查阅相关资料,史论结合,重点

“中国近代的农民问题与当前新农村建设”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或在思政教学网上交流。

3.创新项目:

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自主设计创新实践项目。实践项目主要包括:实践目的、内容、方法、要求,最后以社会实践项目策划书的形式完成,择优录入《优秀社会实践项目》丛书,并加分。此项目不要求所有学生参加。

五、时间安排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

开课第一周,下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指导书,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深入动员,使每一个学生了解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方法、步骤和考核方法,以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第二阶段:确立项目和人员

开课第二周,从网上下载教研室提供的实践项目,自主选择确定,并填写《实践活动选项登记表》。同时,确定项目参加人员,一般规定项目,应以集体活动为主,可组建3-4人的实践小组开展活动;自选项目和创新项目即可以个人为主,也可以集体活动为主。

第三阶段:制定活动方案

实践项目活动实施方案(计划)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制定方案时,应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活动整体方案要力求具体细致,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最好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第二,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要从交通、物力、财力、时间、安全等多个方面对活动方案进行审视。

第三,制定方案时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优势、特长分配任务。

第四阶段:按计划展开实践活动。

规定项目、自选项目、创新项目要求在结课前两周完成。

第五阶段: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六、考核要求

(一)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占平时成绩50%,其中规定项目为20分;自选项目为20分,创新项目为10分。

(二)规定项目,主要是红色之旅参访,考核对象为学生的考察报告、观后感等;考核内容为审查报告主题确立依据、社会实践过程和数据的真伪、结论的真实、科学与可靠性;成绩评定采取20分制。

(三)自选项目,其中经典阅读考核对象为学生的读书笔记、感想;考核内容为审查学生读书笔记、感想的主题、阅读过程、观点结论的真伪、虚实、收获大小、多少;

观看影视片的考核对象为学生的观后感想;考核内容为审查学生感想的主题、观看过程、观点结论的真伪、虚实、收获大小、多少;

各类论文及征文的考核内容为:考查学生调查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技能。

课前十分钟的考核内容为:课件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课堂表现力等。同时计算参加活动次数。

(四)创新项目,考核对象为学生为学生自主设计创新实践项目是否新颖。

附件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指导书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共青团中央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精神和《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实践教学大纲》的规定,为了规范社会实践活动,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制定本指导书。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院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强国富民探索的认识,帮助大学生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与要求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法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促进学生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提高学生的文明修养和完善个性品质。

(二)社会实践的要求

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认真贯彻以育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主要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社会实践指导老师,由提供课题的老师担任,学生也可以邀请任课老师或具有某方面特长的老师担任。指导老师负责制定实习指导书,作社会实践动员,检查社会实践情况,组织实践总结,审定学生实践成绩。

四、时间安排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

开课第一周,应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深入动员,使每一个学生了解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方法、步骤和考核方法,以确保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第二阶段:确立项目和人员

开课第二周,从网上下载教研室提供的实践项目,自主选择确定,并填写《实践活动选项登记表》。同时,确定项目参加人员,一般规定项目,应以集体活动为主,可组建3-4人的实践小组开展活动;自选项目和创新项目即可以个人为主,也可以集体活动为主。

第三阶段:制定活动方案

实践项目活动实施方案(计划)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制定方案时,应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活动整体方案要力求具体细致,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最好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第二,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要从交通、物力、财力、时间、安全等多个方面对活动方案进行审视。

第三,制定方案时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优势、特长分配任务。

第四阶段:按计划展开实践活动

规定项目、自选项目、创新项目要求在结课前两周完成。

第五阶段: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五、考核要求

(一)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占平时成绩50%,其中规定项目为20分;自选项目为20分,创新项目为10分。

(二)规定项目,主要是红色之旅参访,考核对象为学生的考察报告、观后感等;考核内容为审查报告主题确立依据、社会实践过程和数据的真伪、结论的真实、科学与可靠性;成绩评定采取20分制。

(三)自选项目,其中经典阅读考核对象为学生的读书笔记、感想;考核内容为审查学生读书笔记、感想的主题、阅读过程、观点结论的真伪、虚实、收获大小、多少;

观看影视片的考核对象为学生的观后感想;考核内容为审查学生感想的主题、观看过程、观点结论的真伪、虚实、收获大小、多少;

各类论文及征文的考核内容为:考查学生调查研究和论文写作的技能。

课前十分钟的考核内容为:课件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课堂表现力等。同时计算参加活动次数。

(四)创新项目,考核对象为学生为学生自主设计创新实践项目是否新颖。

附件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项目

社会实践教学实施形式分为规定项目、自选项目、创新项目三类:

1.规定项目:1个,所有学生必须完成。

项目一:红色之旅参访。

保定现有七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是以人民战争闻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二是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三是阜平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四是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五是以中国近现代军事家的摇篮保定军校;六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七是保定直隶总督署。学生可利用节假日任选其中一个进行参观走访,活动结束后撰写活动体会或考察报告,具体题目自定,择优交流或院刊发表。

2.自选项目:共五个,学生可从中任选一个完成。

项目一:我看历史风云人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中国近代或现代一名历史风云人物的ppt。内容包括历史人物的生平简介、思想体系、历史评价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通过收集资料及分析整理制作,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增进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

项目二:课前十分钟:历史上的今天,评述历史事件

尽量收集历史上今天的事件,拓展知识量。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影响尊重历史,客观评价效果与启示客观正视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学生自己组织材料,编写课件,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增强对近代史的印象。

项目三:近现代历史经典影片观评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所讲内容观看一部相关影视或历史资料片,写一篇较深刻的观后感作为汇报。如观看《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辛亥革命》、《建国大业》等历史经典影片,活动结束后,联系思想写出观后感。在期末实践成果汇报会上展示。

项目四:经典名篇选读

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选取教材中各章后所列书目中的某2篇原著进行认真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基本内容、年代背景、历史意义、读后的感受或体会等)或写出读书心得报告,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或在思政教学网上交流。

项目五:史论结合研讨

查阅相关资料,史论结合,重点

“中国近代的农民问题与当前新农村建设”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在期末实践成果验收汇报会上展示或在思政教学网上交流。

3.创新项目:

学生结合学科专业,从自身所长与兴趣出发,自主设计创新实践项目。实践项目主要包括:实践目的、内容、方法、要求,最后以社会实践项目策划书的形式完成,择优录入《优秀社会实践项目》丛书,并加分。

附件3: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活动选项登记表

姓名

性别

系别

专业

班级

学号

实践项目

分数

实践教学作业标题

学生签名:*年*月*日

教师签名:*年*月*日

所填作业题目可与实践项目完成后,最终所提交作业有所差别。

附件4:实践课程作业标准模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作业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作业

篇3:20XX版中考历史复习世界近现代史课时训练22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练习

2019版中考历史复习世界近现代史课时训练22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练习 本文关键词:近现代史,殖民地,课时,反抗,版中

2019版中考历史复习世界近现代史课时训练22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练习 本文简介:课时训练(二十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单项选择题1.[2018·岳阳]“南美解放者杯”和正在俄罗斯举行的第21届世界杯,都属于世界足球的重大赛事,而“南美解放者杯”的创立是为了纪念()A.华盛顿B.章西女王C.玻利瓦尔D.圣马丁2.[2018·襄阳改编]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

2019版中考历史复习世界近现代史课时训练22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练习 本文内容:

课时训练(二十二)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岳阳]

“南美解放者杯”和正在俄罗斯举行的第21届世界杯,都属于世界足球的重大赛事,而“南美解放者杯”的创立是为了纪念(

)

A.华盛顿B.章西女王

C.玻利瓦尔D.圣马丁

2.[2018·襄阳改编]

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中涌现的杰出女英雄是(

)

A.章西女王B.玻利瓦尔

C.圣马丁D.林肯

3.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他是(

)

A.华盛顿B.亚历山大二世

C.圣马丁D.彼得一世

4.[2018·百色]

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导致农民贫困频繁暴动

D.符合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情

5.[2018·张家界]

综观世界近代历史,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而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

A.独立战争

B.明治维新

C.废除农奴制改革

D.孝文帝改革

6.[2018·南京]

1862年9月,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他这一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

A.扭转战局

B.解放农奴

C.废除奴隶制

D.维护国家统一

7.[2018·广安]

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林肯的功绩是(

)

A.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B.通过《独立宣言》,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C.颁布《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D.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8.[2018·遂宁]

归纳和概括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了国家的独立;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两次战争的相同作用是(

)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B.都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9.[2018·潜江]

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

)

A.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

B.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C.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10.[2018·赤峰]

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前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B.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C.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

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1.[2018·南京]

19世纪中后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实现本国历史重大转折的是(

)

A.玻利瓦尔B.明治天皇

C.尼赫鲁D.戈尔巴乔夫

12.[2018·宿迁]

“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哪一措施有关(

)

A.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B.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D.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13.[2018·广安改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B.美国通过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黑奴制度

C.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

D.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二、非选择题

14.[2018·南充]

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材料三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四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2)材料二中,奥巴马特别感激林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4)材料四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5)美、日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玻利瓦尔。玻利瓦尔对南美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解放者”。故本题选C项。

2.A

3.B

[解析]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本题选B项。

4.B

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考点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根据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本题选C项。

6.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中,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南方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制,黑人奴隶可以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局,使林肯军队最终获胜,故林肯主张解放奴隶的直接目的是扭转战局。故本题选A项。

7.C

8.D

9.D

10.A

11.B

[解析]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明治天皇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故本题选B项。

12.D

[解析]

“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仿效西方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近代日本出现的这种现象,与明治维新采取的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这一措施有关。日本对教育的重视也是日本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故本题选D项。

13.A

14.(1)因为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或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政治:英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或法国在殖民争夺的道路上被英国打败。

经济:英国已开始了工业革命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奴制度。

(3)官员: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列宁:农奴必须出钱赎买才能获得土地。

(4)“变革”:明治维新。措施:“废藩置县”。

(5)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统一;重视教育;坚持改革开放。(任答两点,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