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乡村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全县乡村治理工作调研报告

  目录 一、我县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 ....................... 2 (一)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夯实 ..................... 2 (二)基层民主活力显著增强 ..................... 3 (三)群众法治意识得到提升 ..................... 3 (四)德治氛围日渐浓厚 ......................... 4 二、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 4 (一)村民自治能力不强 ......................... 4 (二)治理主体法治意识不够 ..................... 5 (三)基层德治缺乏有效手段 ..................... 5 (四)治理体系运行不畅 ......................... 6 (五)乡土人才留不住 ........................... 7 三、乡村治理的对策建议 ........................... 7 (一)构筑乡村治理基础 ......................... 7 (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 ......................... 8 (三)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 9 (四)提升乡村德治建设 ........................ 10 (五)增强乡村治理保障 ........................ 11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连续两年的一号文件都提出并强调“要建立和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刚刚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了解我县乡村治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形成建议和对策,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我通过对毛尖山乡实地调查、座谈了解,以“解剖麻雀”形式并结合全县有关情况,调查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

 我县辖 24 个乡镇,182 个行政村和 6 个社区,户籍总人口 41 万余人,其中城镇人口 10 万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农村改革进程深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前我县乡村治理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在建立推行民主法治、优化治理主体结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进展。

  (一)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夯实

  1、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全部完成,“两中心一所一大队”实现编制、人员、财务全部划归乡镇管理,解决乡镇公共事务管理的权责对应问题;2、村级党建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

 2018 年村两委换届,全县 182 个行政村和 6 个社区党组织、村委会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团、妇、兵等配套组织齐全,书记主任一身兼比例达到 57.4%以上,村两委年龄、文化程度等结构持续优化,基本实现了大学生村级后备干部全覆盖;3、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面上台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人民调解室、道德讲堂等均实现标准化配备;4、村级优秀带头人不断涌现,“双十佳”评选选拔机制稳步推进。

  (二)基层民主活力显著增强

 1、全县各村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保证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积极主动性;2、规范建立村级财务监督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和“阳光村务”;3、各村均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四会”组织,让群众推选自己的代表参与管理服务。

  (三)群众法治意识得到提升

 1、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司法资源和党政资源,乡、村两级均构建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多元纠纷化解体系;2、“ 七五”普法取得较好成效,群众法治意识得到增强,特别是在护林防火、生态保护等方面法制意识提升较快;3、扫黑除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综合指数和排名不断提升。全县共打掉黑恶势力 5 个,抓获犯罪嫌疑人 189 人。

 (四)德治氛围日渐浓厚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注重从“娃娃抓起”;2、乡风文明建设开始启动,通过采取乡贤论、榜上亮、群众评,每月评选“文明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3、“道德讲堂”全面铺开,结合“扶贫夜校”等弘扬慈孝和睦、诚实守信等传统文化,提升群众道德素质;4、村规民约均已建立,部分取得良好效果,如我县天堂镇城东社区查湾组早在三年前就用共同约定禁限放烟花爆竹且一直共同遵守。

  二、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市场经济、社会自组织发展的日益活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动,社会利益关系协调难度加大,原有社会规范和管理手段逐渐弱化。尽管乡村治理能力水平得到整体提升,呈现向好发展态势,但是也面临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

  (一)村民自治能力不强

 1、部分村级党组织出现软弱涣散情况,全县摸底越有11 个“软弱涣散”村,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来实施村民自治;2、部分村村委会班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不足,不能很好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主动性;3、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占大多数,特别是边远山村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在家“三留守”人员参与自治意识不强,

 能力不足;4、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优不快,大部分村除了光伏之外,很难找到集体经济增收途径,距离县委提出的“351”目标仍有差距。

 (二)治理主体法治意识不够

  1、乡村治理主体运用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不够熟练,乡镇依法行政能力有待加强,村级熟人社会、人情社会仍然存在;2、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存在空白,没有做到全覆盖、高频率,宣传手段以传统散发传单、以案说法、会议宣传为主,缺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一些村民法制观念淡薄,陷入“套路贷”网络骗局,影响社会稳定;3、信访机制存在漏洞,少数群众“信访不信法”、“以访代法”等观念仍然存在,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的意愿强烈,不愿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4、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仍不够深入、及时、有效,有的地方潜在的矛盾纠纷隐患,例如两性情感纠纷等,难以及时发现,发现后不能及时有效化解,存在较大稳定风险。

 (三)基层德治缺乏有效手段

  1、农村普遍存在传统道德观念淡化现象,受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影响,上慈下孝、勤劳致富、邻里和睦、耕读传家等家德家风传承出现断裂,不愿意赡养父母、懒惰散漫、不服从管理等现行均较为常见;2、乡村存在诚信缺失问题,少数群众不愿履行公共义务,对修路、水利等公共设施建设

 不愿筹资筹劳,欠钱欠款不愿偿还,特别体现在贫困户不积极主动偿还扶贫小额贷款,逾期率逐渐上升,影响较大;3、村规民约执行缺乏有效监督,对不遵守执行的村民,尽管写了惩罚性条款,但是缺乏较真碰硬的执行主体和强制措施;4、道德评议会的影响力有限,部分乡贤、“五老”等道德评议会组成人员因为多种原因参加道德评议的积极主动性不够,有的有怕得罪人的思想,导致评议流于形式,扬善惩恶的作用没有发挥到位。

  (四)治理体系运行不畅

 1、基层党委、政府还没有实现从“社会管理”到“乡村治理”的根本转变,治理方式单一、被动,主要依赖于行政命令和国家强制力, 疲于应付和解决具体问题,缺乏源头性、长效化的治理机制和措施,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运行协调性不高;2、村级治理手段有限,村两委工作有行政化倾向,不适应新时代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趋势,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口头调解等传统手段,在掌握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治理方法和治理手段方面先天不足;3、普通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年龄普遍老化,加上待遇不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找不到人当组长现象,在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参与自治管理服务最后一米上出现“空档”。

 (五)乡土人才留不住

 1、城市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农村产业发展提升与需要匹配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已经形成剪刀差, 年轻人不愿意到乡、村工作, 来了也留不住人, 基层农技队伍知识严重老化, 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梯次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 推广新技术的人才尤其缺乏;2、村两委年龄结构虽有改善,但是由于工资待遇相对不高,村干队伍留不住年轻人的现象仍普遍存在;3、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严重缺乏。

  三、乡村治理的对策建议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到“德治、法治、自治”相融合,是适应形势变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构筑乡村治理基础

 1、要强化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团支部、妇女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乡村治理架构,加强和改进对农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转变成乡村治理的制度优势;2、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

 大从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中选派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水平和工作保障,逐步实现与外出务工平均收入基本相当,调动其工作积极性;3、提高民主协商治理能力,善于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推进乡村治理。

  (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

 1、深化细化压实“网格党小组+”治理服务机制,将行政村化分为若干个网格,乡村党员干部全部进网格,在每个网格成立以先进党员代表任组长、其他党员为成员的党小组,建立“村两委成员+乡网格干部+党员+乡贤+群众”联动体系,把乡村治理中所有人的因素联动、带动起来,延伸服务群众解决问题最后一米;2、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扶贫夜校+乡村振兴连心讲堂”等思想政治宣传新平台,在村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把党员干部、乡贤五老、发展能手组织整合起来,常态化深入群众及时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扶贫政策、慈孝文化、技能培训等送到百姓庭院、田间地头;3、真正发动群众参与村民自治,提高村民参与自治的能力。在村党支部引领下,通过宣传、发动、引导群众遵守村规民约,参加“四会”, 拓宽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让村民一道对村里要办的大事、要解决的难事、影响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等进行讨论解决,包括低保

 评定、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收益分配、邻里纠纷等,让村民把想说的话说出来,把合理的建议提出来,把心里的怨气释放出来,提高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家园、振兴乡村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邻里和睦、农村稳定、产业发展。

  (三)推进乡村法治建设

 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乡村治理中,自治是基础,法治是前提,德治是支撑。法治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之举,自治和德治都要以法治为前提基础,通过法治加以引导、规范和保障。1、紧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照“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要求,坚决扫除“村霸”、宗族恶势力、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净化、优化农村发展环境;2、充分运用综合治理手段,建立村级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对乡村治理的法治指导,确保乡村事务依法妥善处理,自治章程、议事规则,村规民约等自治行为在法律规定内依法运行。探索将文明创建、环境整治、移风易俗、诚信文化等涉及公共事务的管理纳入地方规章框架;3、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选择村民集中回村的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以案说法、法治讲座、法律援助进农村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加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在广大农村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引导群众自觉

 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4、运用法治治理成果,建立农村诚信体系,对违规违法的村民建立约束限制机制,树立违法行为除了接受法律惩罚外,在生产生活其他方面受限制的鲜明导向。

  (四)提升乡村德治建设

 1、加大农村道德建设的宣传力度。抓住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利契机,主动顺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文明发展趋势,因地制宜探索可行性强的措施、机制。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村庄文化,提高农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2、搭建道德建设的平台。给予“乡贤”和道德评议人员相应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建立健全道德评议机制,通过举办道德讲堂、开展道德评议和德孝主题文化等活动,形成良好道德风尚。促进乡贤、道德模范等评议主体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开展和公益事业建设中的作用;3、组织群众参加红白理事会,弘扬科学精神和时代新风,抵制封建迷信和腐朽落后文化对农村、农民的侵蚀,引导群众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引领基层文明新风。4、创新德治成果的运用,例如可否在村级建立家庭道德档案,在征兵、升学、报考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察考核中把家庭道德档案作为参考依据,形成村民遵守道德、敬畏道德的良好氛围。

  (五)增强乡村治理保障 1、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使乡镇成为为农服务的龙头。构建治理一张网、服务一扇门、执法一队伍、建设一条龙、综治一中心的“三治”保障体系,着力增强乡镇统筹协调能力,发挥好乡镇党政机关服务、带动乡村进行有效治理的作用。2、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设以基础数据平台为支撑、以综合治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打造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关爱留守人员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安乡村?6?1 智惠农家”系统,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3、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提高乡村治理的物质保障。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将农村产业和龙头企业引进、科技人才指导、科技项目、配套服务项目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创造乡村新的就业岗位,吸引外流人才、优质资源向乡村回流,改善农村资源外流、活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等现实问题,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从内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

 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0 2020 年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方案

 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X 发〔20XX〕34 号)和《全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集中行动”实施方案》(X 扶贫组发〔20XX〕2 号)要求,结合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集中行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问题导向,以“更严、更细、更实”的要求,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以“绣花”功夫和较真碰硬的工作作风,对 2014 年以来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补齐脱贫攻坚工作短板,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全面巩固提升我镇脱贫攻坚工作水平和成效。

 二、行动内容

 本次行动主要对政策落实、贫困户基础信息、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贫困村户退出质量、干部结对帮扶和档案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核查、整改。

 (一)提升扶贫政策知晓率

 主要查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镇村干部、帮扶

 责任人要在学透吃透精准扶贫政策的基础上,进村入户向贫困群众面对面地进行讲解,深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贫困户认定条件与标准、政策落实的工作流程等知识,让贫困户熟悉政策,知晓办理程序。对关乎群众利益的危房改造、雨露计划、医疗救助、农村低保、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要多方位的进行有效宣传,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二)提升基础信息精准度

 1、对继续享受政策贫困户主要查家庭成员的基础信息是否准确,包括家庭人口数、家庭成员姓名及证件号码、联系方式、在校生状态、各项逻辑关系、贫困户属性、致贫原因等信息;查贫困户的收入情况,包括收入明细、户认可度、是否达标等。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扶贫开发系统,真正做到各项指标数据真实精准且无漏项,逻辑关系前后对应,坚决杜绝错误数据重复出现,尽最大努力实现系统数据越来越精准。

 2、对脱贫不享受政策户主要查是否存在脱贫不稳定的情况;对其他相对贫困“边缘户”主要查是否存在应纳未纳的问题。

 (三)提升保障政策落实率

 主要查脱贫质量及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对收入不达标的要立即落实好有效措施,确保收入达标;对房屋不安全、家庭卫生脏乱差的,结合实施“洁居工程”,全面整改到位;

 查贫困户子女是否在校、是否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查贫困户是否参加医保、就医住院费用是否“一站式”结算到位,对落实不到位的立即解决;对无安全饮水的千方百计落实到位;对无人照料、缺少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质量差的“老病残”特困群体,结合实施的“农村互助养老工程”,纳入供养范围,确保农村“老病残”特困群体脱贫解困,过上有饭吃、有衣穿、有人管的生活。

 (四)提升贫困户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主要查帮扶责任人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是否到位、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存在简单的送米送面送油等过节式走访情况。督促帮扶责任人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户制宜,精准制定发展产业、安排就业、兜底保障等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要力所能及的为贫困户帮办一些证件办理、政策咨询落实等“家事”、“琐事”,切实提高贫困户对帮扶和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五)提升贫困村退出质量

 主要查 5 个省定贫困村的退出指标,重点是“五通十有”和村集体收入。以经管站账务为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要达到 3 万元以上,“五通十有”涉及的各行业部门要分别对 5个贫困村出具相关证明。

 (六)提升扶 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

 一查项目实施程序。根据《山东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

 项目管理办法》(鲁财农〔20XX〕61 号)和《潍坊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细则》(潍财农〔20XX〕11 号),对项目库建立、立项提报、审批备案、组织实施、竣工验收、资金报账、后续管护及资料归档等各个环节程序逐项查看档案,看项目立项是否科学,实施程序是否规范,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真实,录入系统的资料是否有漏项错项。

 二查项目运营维护情况。核实项目是否正常运转,看产权主体是否明晰、项目形成资产是否记入资产管理台账、村级资产是否纳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看项目资产管护水平,是否建立项目监管制度、制定实施细则,落实管护责任。

 三查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核查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看扶贫资金是否公告,是否严格执行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报账手续是否完备,单据是否合规;看资金拨付手续是否按规定办理,有无滞留资金问题,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或挤占、挪用、截留等问题。

 四查项目效益及分配情况。核实贫困人口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就业、通过项目出售农产品增收情况,评估项目的投入产出比,综合评价项目是否达到实施方案设计效益。看项目产生收益是否已经分配,分配范围是否与实施方案一致,是否根据贫困人口情况实行差异化分配,收益

 方案更改的程序是否合规,是否在镇经管站和县级备案等。

 (七)提升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水平

 严格按照《临朐县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将贫困村、贫困户档案包括从精准识别、到精准帮扶、再到精准脱贫全过程形成的所有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实现“一户一档”“一村一档”,达到进馆要求。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培训阶段(20XX 年 3 月上旬)

 3 月上旬,召开动员会议,成立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集中行动领导小组、镇纪委书记任组长的督查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专门队伍。县扶贫办将安排专门力量赴我镇开展专题业务培训。

 (二)自查自纠阶段(20XX 年 3 月 11 日—25 日)

 各社区各村要对照行动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列出具体责任人员和进度表,组织开展自查自纠,要逐村逐户逐项进行深入查摆,及时梳理汇总,能即时整改的立即整改到位,不能即时整改的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并于 3 月 25 日前将自查表及问题台账报镇扶贫办。

 (三)集中整改阶段(20XX 年 3 月 26 日—4 月 30 日)

 进一步落实责任,迅速行动,集中开展整改工作。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甄别,落实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做到每个问题都有解决方案、都有具体责任人。期间,

 镇督察组不定期到各村督查整改情况,县扶贫办将抽调各镇(街、园、区)扶贫办业务人员,分片区对各镇(街、园、区)继续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核查,确保问题整改真正落实到位。

 (四)巩固提升阶段(20XX 年 5 月 1 日—31 日)

 按照“带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的要求,县扶贫办将组织对我镇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采取销号管理,直至一户不漏全部整改到位。集中整改基本结束后,我镇将启动扶贫档案整理工作,利用 2 个月的时间按照标准要求完成贫困户退出、贫困村退出、项目管理等档案整理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集中行动是我镇脱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后的一次全面检验。各社区各村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端正政治态度,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协调联动,集中人员、精力和时间,确保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社区党总支书记作为此次巩固提升集中行动的第一责任人,要深入一线加强指导督导,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逐村压实任务,落实责任。各结对帮扶干部要明确帮扶职责,密切与贫困户的联系与沟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和满

 意度。

 (三)严格督查问责。要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集中行动与“工作落实年”活动紧密结合,落实“严、细、实”的要求,针对问题和不足,研究有效措施,立查立改,不走过场。要严格督查,镇督查组将不定期对各项扶贫工作进行督查,县扶贫办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将联合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落实不力、整改不到位或搞形式走过场的,严肃追责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