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健康内江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推进健康内江行动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总体目标

 到 2022 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健康服务能力得以提升,健康环境持续得到改善,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为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明显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到 2030 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健康服务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健康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进一步得到有效防控,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内容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整合资源,

 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健康教育。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分区域、分人群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建设活动,因地制宜强化效果。推动开办优质健康科普栏目。到 2022 年和 2030 年,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 22%和 30%。

  实施合理膳食行动。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三进”活动,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提升群众营养健康素养。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对重点人群进行营养指导和干预。配合做好营养政策的调整和食品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学校、健康食品”的创建,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自觉进行减盐、控油、限糖行动。到 2022年和 2030 年,遏制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上升势头,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滞率分别低于 7%和 5%。

 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围绕群众体育“六边工程”建设,编制好 《内江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把“健康内江行动”相关内容纳入其中。加强体育组织建设,打造城市“15 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并实行免、低开,实施四川省全民健身品牌活动,着力做好我市“周末快乐体育”活动,增加参与体育锻炼人数,推进体育+治未病、体育+康养等模式的形成和完善。到 2022 年和 2030年,我市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到达省级标准。

  实施控烟行动。全面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巩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建设成果,倡导建设无

 烟家庭。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控烟监督执法,实施控烟联合惩戒。建立健全戒烟服务管理平台,加强戒烟门诊建设,规范戒烟医疗服务。强化专业机构控烟工作,促进科学控烟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通过全社会动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戒烟氛围,促使吸烟者戒烟,推动吸烟率的降低。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 30%及以上和 80%及以上。

 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积极实施心理健康宣传和促进,大力开展大众心理健康、专业心理健康和重点人群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依托隆昌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省级试点,全面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心理服务平台,加强各类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建立市、县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依托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市、县级公益心理援助热线。推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加快推动社区精神卫生康复服务,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救治和管理保障。加强心理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到 2022 年和 2030 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 20%和 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开展环境健康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强化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宣传教育。加强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环境健康影响监测与评价,开展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推动大气、水、土壤的质量改善。加强健康支持性环境和公共安全环境建设,强化消费品安全管理。持续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县城、乡镇(街

 道)创建,巩固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县城、村镇建设工作。大力打造生态美丽宜居乡村,打好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推行垃圾减量和分类回收。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针对婚前、孕前、孕期、儿童等阶段特点,加大优生优育知识宣传,积极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和养育健康新生命,完善母婴安全运行机制,全力确保母婴生命安全。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强化出生缺陷干预,开展出生缺陷康复救助,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妇幼健康内涵建设,优化妇幼健康公共服务,加强孕产期和妇女全生命周期保健,加强儿童期保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制度,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持续开展妇女病筛查和防治,促进生殖健康,全面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到2022 和 2030 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 6.1‰及以下和 5‰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 18/10 万及以下和 12/10万及以下。

 实施学校健康促进行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养成。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齐开足体育课,布置体育作业,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切实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加强学校重点传染病防控、防艾教育工作和健康安全干预,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实

 施教室采光照明和课桌椅达标工程,营造健康学习环境。科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与分析,建立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到 2022 年和 2030 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 50%及以上和 60%及以上,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 0.5 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完善职业病防治支撑体系,切实改善工作环境,完善健康防护设施,强化职业健康监护,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对违法企业通过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网站予以公示。推动签订集体合同,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将违法企业纳入“信用内江”平台予以公示。到 2022年和 2030 年,接尘工龄不足 5 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分别下降到 9.5%和 5.5%。

 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强化老年心理健康,推广中医特色服务,抓实老龄健康管理,积极促进老年主动健康。建立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引进培养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强化老年医学科建设,完善老年健康信息系统,逐步扩大老年服务供给。加强医养结合发展,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老龄健康产业发展,积极壮大老年健康支撑。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优化老年宜居环境,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积极构建老年友好社会。到 2022 年和

 2030 年,65 至 74 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下降,65 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全市中医治未病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未病服务。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推进治未病干预调理、季节养生、预防保健,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校企合作,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科研技术,加强市中医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和制剂中心建设,研发推广适宜中医养生保健产品。促进中医养生保健及治疗与互联网、康养、旅游、餐饮等行业协同发展,构建治未病产业链,开发运动保健养生项目。到 2022 年和 2030 年,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分别达到 90%和 100%。

 (三)防控重大疾病。

 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普及心脑血管病健康教育,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落实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向居民提供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健康教育以及综合干预等相关服务。落实 18 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干预。推进“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共管;规范卒中中心、脑卒中“急救地图”和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鼓励、支持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到 2022 年和2030 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 209.7/10 万及以下和 190.7/10 万及以下。

 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加强乙肝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的科学宣传,促进适宜人群接种。提高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完善死因监测系统及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加强重点癌症临床机会性筛查。落实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促进癌症规范化诊疗。完善康复指导、疼痛管理、长期护理、营养和心理支持,推进安宁疗护。完善癌症防治医保和救助政策,提高抗癌药物可及性。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到 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普及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健康知识教育,加强对儿童等特殊人群预防哮喘宣传。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推动将肺功能检查纳入 40 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加强重点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发现,控制危险因素防控。规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适宜技术推广,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将慢阻肺、哮喘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推进基层诊疗设施和药物配备。通过医联体、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方式,加强基层慢阻肺健康管理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慢阻肺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到 2022 年和 2030 年,70 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 22/10 万以下和18/10 万以下。

 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开展糖尿病危险因素监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控支持环境,推进糖尿病患者自主管理,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持续规范基层糖尿病诊断、并发症筛查、治疗、转诊和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基层糖尿病诊治同质化水平。探索建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的全程标准化管理模式。结合“世界卫生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宣传日,开展糖尿病专题宣传,引导居民关注血糖水平,倡导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到 2022 年和 2030 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 60%及以上和 70%及以上。

  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加强免疫接种规范管理,深入推进疫苗冷链建设和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规范化犬伤门诊设置,压实预防接种率和质量安全。加强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急性传染病防控,持续开展监测和疫情分析研判。完善艾滋病“三线一网底”防治体系建设,强化宣传干预、监测检测、源头管控、抗病毒治疗、预防母婴传播和社会参与。加强结核病防治,突出学校结核病防控,强化患者治疗和管理,完善救治救助机制。强化病毒性肝炎防治,保持高水平预防接种工作和规范化诊疗,落实母婴传播措施。做好克山病、跁子病患者救治和随访管理,巩固消除血吸虫病、碘缺乏病、克山病等地方病消除成果。

 实施口腔健康促进行动。结合“全国爱牙日”等活动,深入开展健康口腔宣传,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鼓励居民减少“糖”摄入量。推行口腔适宜技术,提升口腔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协同作用,优化儿童、中青年(职业)人群、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

 服务,适时收集和监测口腔健康数据,加强数据分析与应用。开展口腔疾病高风险因素行为干预,强化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管理。引领口腔服务业优质发展,鼓励口腔健康制造业创新升级。到 2022 年和 2030 年,12 岁儿童龋患率分别控制在30%和 27%以下。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健康内江行动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内江行动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研究协调相关重大事项。制定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等十七个专项行动方案,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各县(市、区)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统筹抓好各项措施落地,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二)健全支撑体系。全面加强涉及健康内江行动相关领域的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疾病的早诊早治、分级诊疗、质量控制等制度完善和落实。加强监督执法,建立运行有效的质量审查机制,保障各项目标实现。加强信息支撑,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和居民健康卡建设,实现健康相关信息互联共享。

 (三)动员全社会参与。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

 内江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计生协等群团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作用,组织推动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

 (四)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多种方式,强化舆论宣传,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大力宣传实施健康内江行动、促进全民健康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不断培育“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的健康知识,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典型报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形成推动健康内江行动的良好氛围。

 (六)建立考核机制。推进委员会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具体实施,每年开展一次绩效考核工作。强化对约束性指标的考核,并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综合考核结果经推进委员会审定后通报,作为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

  附件:健康内江行动考核评价指导方案

 附件

  健康内江行动考核评价指导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32 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四川行动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9〕27 号)精神,做好健康内江行动考核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指标

  围绕健康内江行动主要目标任务要求,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确定 24 项考核评价指标(见附表)。

 二、考核方法

  按照分级负责、逐级考核的要求,对健康内江行动总体推进情况实施年度考核评价。采取大数据监测、查阅资料、现场调研、实地抽查、电话访谈等方式,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健康内江行动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形成我市推进健康内江行动年度考核报告,并通过综合加权的方式,对各县(市、区)推进健康内江行动年度工作得分情况进行排名。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考核评价。在推进委员会统筹领导下,推进

 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制定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和细则,并组织实施,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撑。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将考核评价工作细化落实到具体地方和单位。在对下一级进行考核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完善。

 (二)注重结果运用。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对县(市、区)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考核评价结果经推进委员会审定后通报,作为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对考核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促进健康内江行动顺利实施。

 (三)坚持科学方法。统筹兼顾、注重质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增加基层负担。推进委员会根据疾病谱变化及医学进步等情况,适时调整考核指标。加强探索实践,通过 2020 年和 2021 年试考核,逐步固定考核指标。

  附表:健康内江行动考核评价指标及年度目标一览表

 附件 健康内江行动考核评价指标及年度目标一览表 序号 考核指标 目标值 2018年(基线数据)

 2019年 2020 年 2021 年 2 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 2025 年 2026 年 2027 年 2028 年 2029 年 0 2030 年

 1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34 77.53

 77.55 77.6

 77.7

 77.9

  78.1 78.3

  78.5

 78.7

 78.8 78.9

 79

 2 婴儿死亡率(‰)

 5.48 ≤6.55 ≤6.5 ≤6.3 ≤6.1 ≤6 ≤5.8 ≤5.5

 ≤5.4

 ≤5.3

 ≤5.2

 ≤5.1

 ≤5

 3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7.53 ≤7.52

 ≤7.5

 ≤7.4

 ≤7.3

 ≤7.2

 ≤7.1

 ≤7.0

 ≤6.6

 ≤6.4

 ≤6.2

 ≤6.1

 ≤6

 4 孕产妇死亡率(1/10 万)

 18.2 ≤19

 ≤19

 ≤18.5

 ≤18

 ≤17.5

 ≤17

 ≤15

 ≤14.5

 ≤14

 ≤13.5

 ≤13

 ≤12

 5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 85.8 ≥87.3 ≥87.8

 ≥88.2

 ≥88.8

 ≥89.5

 ≥89.9

 ≥90.4

 ≥90.7

 ≥91.1

 ≥91.6

 ≥92.17

 6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17 ≥18.5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 -- ≥33.6

 ≥34.5

 ≥35

 ≥35.7

 ≥36.3

 ≥36.7

 ≥37.2

 ≥37.9

 ≥38.5

 ≥39.2

 ≥40

 8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17.49 ≤17.1

 ≤16.7

 ≤16.3

 ≤15.9

 ≤15.5

 ≤15.1

 ≤14.7

 ≤14.3

 ≤13.9

 ≤13.6

 ≤13.3

 ≤13.

 9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07 2.15

 2.5

 2.54

 2.58 2.62 2.66 2.71 2.77 2.83 2.89 2.95 3 10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7.5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序号 考核指标 目标值 2018年(基线数据)

 2019年 2020 年 2021 年 2 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 2025 年 2026 年 2027 年 2028 年 2029 年 0 2030 年

 11 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

 --

 开展 全面开展 基本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12 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

 --

 开展 全面开展 基本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完成

 13 产前筛查率(%)

 59.82

 ≥60 ≥65

 ≥68

 ≥70

 ≥71

 ≥72

 ≥73

 ≥74

 ≥75

 ≥76

 ≥78

 ≥80

 14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96.25 ≥96.5

 ≥97

 ≥97.5

 ≥98

 ≥98

 ≥98

 ≥98

 ≥98

 ≥98

 ≥98

 ≥98

 ≥98

 15 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

 35.52 ≥37

 ≥40

 ≥60

 ≥80

 ≥81

 ≥83

 ≥84

 ≥85

 ≥86

 ≥88

 ≥89

 ≥90

 15.16 ≥17

 ≥35

 ≥60

 ≥80

 ≥81

 ≥83

 ≥84

 ≥85

 ≥86

 ≥88

 ≥89

 ≥90

 16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

 31

  ≥37.75 ≥40.5 ≥45.25 ≥50 ≥53 ≥55 ≥56 ≥57 ≥58 ≥58.75 ≥59.5 ≥60 17 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序号 考核指标 目标值 2018年(基线数据)

 2019年 2020 年 2021 年 2 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 2025 年 2026 年 2027 年 2028 年 2029 年 0 2030 年

 18 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 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27

 ≥37.75 ≥48.5 ≥59.25 ≥70 ≥72.5 ≥75 ≥77.5 ≥80 ≥82.5 ≥85 ≥87.5 ≥90 19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

 40

  ≥50 ≥60 ≥70 ≥80 ≥81 ≥82 ≥84 ≥85

 ≥86 ≥88 ≥89 ≥90 20 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

 11.88 11 10.5 10 9.5 9 8.5 8 7.5 7 6.5 6 5.5 21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51.8 ≥54

 ≥56

 ≥58

 ≥60

 ≥62

 ≥64

 ≥65

 ≥66

 ≥67

 ≥68

 ≥69

 ≥70

 22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 ≥60

 ≥60

 ≥60

 ≥60

 ≥61

 ≥62

 ≥63

 ≥64

 ≥66

 ≥68

 ≥69

 ≥70

 23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

 -- ≥80

 ≥85

 ≥9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60

 ≥64

 ≥66

 70

 ≥71

 ≥72

 ≥73

 ≥74

 ≥75

 ≥76

 ≥78

 80

 序号 考核指标 目标值 2018年(基线数据)

 2019年 2020 年 2021 年 2 2022 年

 2023 年 2024 年 2025 年 2026 年 2027 年 2028 年 2029 年 0 2030 年

 24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