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平台”抓实产销对接助推产业扶贫(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五个平台”抓实产销对接助推产业扶贫

 今年以来,为破解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导致农产品销路难问题,xx 县将抓好产销对接作为主要突破口,充分利用“五个平台”抓实产销对接,激活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用好“部门搭桥”平台。一是用足帮扶单位“牵线”资源。借助国务院扶贫办、省纪委、省国资委、xx 市 xx 区等帮扶单位帮扶机遇,积极向帮扶部门推介县域的特色农产品,强力推进产销对接工作,帮扶单位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引导协调各类资源走出深山。省纪委协调省司法厅动员 xx 监狱、xx 监狱、xx 监狱等 7 家监所到 xx 极贫镇 xx个行政村订单收购大宗蔬菜,截至今年 x 月底,全镇已销售蔬菜 xx吨,获利 xx 万元。二是“支部共建”促脱贫。通过国务院扶贫办 x个党支部、省纪委、省国资委等省直机关 x 多个党支部,县直机关 x余个帮扶单位党支部与分别与全县 xx 个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抓教育培训,转观念除陋习,理清发展思路,破除村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等、靠、要”消极思想,充分激发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用好“校农结合”平台。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抓供应。针对中小学实施营养改善计划食材需求现状,通过“一减四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乡镇合作社因地制宜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大力发展莴笋、黄瓜、青椒、番茄、分葱、豇豆等品种,改变以往莲白、大白菜、白萝卜的“三大白”品种格局。据统计,20xx 年 x-x 月全县中小学食堂常用农产品总采购数量 xx 余万公斤、采购金额 xx 余万元,其中贫困地区农产品采购数量 xx 万公斤、采购金额 xx 余万元。二是建立产销对

 接机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学校”产销联动机制,利用“xx教育校农专班群”,统一由县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办公室发布农产品待售信息,村级合作社按照学校“学校食堂配送计划表”进行农产品配送,农产品采购渠道得到有效畅通。目前,全县“校农结合”涉及本县农场、合作社或基地等 xx 个,覆盖农户 xx 户 xx 人,涉及贫困人口 xx 户 xx 人。

 用好“电商服务”平台。一是打造“三级”服务联动体系。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工作方案,把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各党支部引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1+8+80”的电商发展模式,打造县、乡、村“三级联动”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xx 电商”服务平台,完成建设县级服务中心 x 个,镇级服务站 x 个,村级服务网点 xx 个。同时,建有县级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 x 个,冷库 x 个库容xx 吨,冷链物流车 x 辆。二是打造“全民”营销模式。依托各级电商网点进行平台推广,打造“线上线下”交易和“足不出户”电商便捷服务。通过与恒大、碧桂园、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平台合作,推出“黔货出山”平台销售 xx 的银球茶、青钱柳、鱼酱酸等系列农特产品,让农产品“走出山村、走进都市”。20xx 年第一季度,全县实现网络销售零售额 xx 多万元。

 用好“景区带村”平台。一是打造 x 个旅游扶贫带。积极打造 xx等 x 个旅游扶贫带,开通与 xx 景区景区直通车,xx 自然保护区旅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打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旅游观光、民族风情体验、生态康养、科学探考等多功能的旅游景区发展。二是旅游资源和特色产业互动。利用县域内旅游资源,积极实施“景区带村”

 战略,瞄准景区市场,通过“旅游+”的发展模式,力争让更多农产品进入景区市场,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最终实现景区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全县的产业发展,带动了 xx 余户农民致富,安置农村闲散劳动力 xx 余人,常年可解决 xx 余名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用好“扶贫协作”平台。一是畅通扶贫协作“高速网络”。全面深化 xx 县与 xx 市 xx 区扶贫结对协作,积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签订了劳务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覆盖劳务合作、挂职交流等内容的合作方向,形成了对口共建的扶贫“高速网络”。二是强化投资合作助推产业发展。主动加强与对口帮扶的 xx 区等开展东西部扶贫协助对接,引导 xx 区等知名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营销 xx 县特色农产品。20xx 年 x-x 月份,通过开展绿色农产品“黔货出山”对口帮扶城市产销活动,xx 区等浙江地区倾情帮助 xx 县销售青钱柳、茶叶等农产品,销售额达 xx 万元。促使 xx 县产业扶贫工作进一步落到了实处,农产品有了可持续的销售和发展空间,有力、有效加快了全县脱贫攻坚“减贫摘帽”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