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方式教学简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区分不同的分配方式;理解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对于现实分配问题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树立其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观念。

 二、重难点 1、重点:按劳分配的含义和必要性。按劳分配是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其实行是由我国现实经济状况所决定的。

 2、难点:各种分配方式的区分。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的区分对于学生而言存在较大的困难。

 三、教学工具:PPT、板书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故事导入。以草原上的分配引入主题分配,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分配才是合理公正的分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按劳分配为主体。前后相接,回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的内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引出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制度的关系。辨析按劳分配的地位和基本内容;通过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平均分配三者的比较得出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必然性,即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述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自主学习,从习题中先行体会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的区别。再给出定义,深入分析几者的不同。引导学生首先分析分配所处的经济形式,公有制对应按劳分配、个体经济对应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对应按生产要素分

 配;再从按生产要素分配内部进行区分,如劳动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土地要素。总结我国的经济制度以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具体内容与相互关系。

 4、结语:课后思考题的布置。①绩效工资属于何种分配形式?②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是否表明我国的分配制度不合理,为何?③等量劳动是否能领取等量报酬,为何?三个思考题均由课堂学习提出,但却不能单靠课堂学习解决,而是需要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深入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

 六、板书设计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 含义

 2、 必要性

  3、 意义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力状况 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历史:否定剥削制度 现实:提高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生产要素:资本 土地 技术 管理 劳动

  狮子

  豹子

 10 狼

 N 羊 个人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