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月迷情》到《黑暗中舞者》.doc

 从《八月迷情》到《黑暗中的舞者》

  [摘要]音响音乐作为电影构成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元素,与电影画面镜头所传达的视觉元素相得益彰,也为电影的人物刻画,情绪渲染和主题烘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包括噪音音乐在内,音响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在电影《黑暗中的舞者》和《八月迷情》两部电影中展现了独特的魅力,用一种离我们近在咫尺的发声器材和别具一格的听觉特征让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在电影这个艺术形式中绽放着绚烂无比的光彩。

  [关键词]音响音乐 视觉表现 噪音音乐 艺术价值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24

 在影视声音构成中,语言、音乐、音响是传统的三大要素。其中,音响往往具备写实化的特征,用来表现客观的环境和声场;而音乐主要用来表达情感,往往带有主观的特征。但二者的区别也并不十分严格,有的时候,音乐会被当做音响来处理,发挥音响所起到的作用;反之,音响也可以被看做是音乐,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律动性。二者在形态和作用上的交融,产生了音乐音响和音响音乐。

 其中,与音乐音响相比,音响音乐往往为电影创作者们提供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在影片中音响的运用方式具备了音乐的表现效果和意义。就是说,尽管出现的是音响,但实际上它却具有音乐的某种特征,发挥了类似音乐的情感作用。在影视剧中,如风声、雨声、划水声、敲击声、车水马

 龙声等这些常见的音响,其存在给画面带来真实感,有时候在特殊的影片类型,如恐怖片、动作片中,还可以增强现场的紧张感、神秘感、以及动作的节奏感。当音响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落中完整地呈现时,并如同音乐中的各种乐器在总谱中有秩序地发挥出一种艺术表现作用的时候,这段音响就具有了音响音乐的表现功能,因为它以音响的形式获得了音乐所具有的艺术表现力。不但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营造情绪的变化,还可以进一步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达到对影片本身的主题升华。

 电影《黑暗中的舞者》和《八月迷情》中音响音乐的运用就是两个很典型的例子。这两部电影的类型都是歌舞片。它们可以说把音响音乐的艺术魅力发挥到了全新的地步,片中很多处出现的音响在连续的一段时间里巧妙地被编织成一首首和谐的有律动性的音乐,完美地融入电影的镜头画面中,为情节的展开、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凝练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两部当代电影在音响音乐方面的表现上各有千秋,又相辅相成。其中还有一点需要提出,就是两部电影中,在某些音响音乐的演绎过程中,音响的取材很广,甚至是生活中的噪音,因而或多或少地带了些噪音音乐的意味。虽然音响往往在物理特性上都具备噪音的特征,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乐音”范畴,但噪音音乐却并不是简单的音响堆砌,而具备了某种现代音乐的特性。

 一、噪音音乐――特殊的音响音乐

 噪音音乐起源于二十世纪的最极端却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流派――“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 20 世纪初在意大利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创始人是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他认为:运动、

 斗争、强力、速度推动了世界的前进,造就了现代文明。噪音音乐便是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艺术思潮在音乐领域的反映。对意大利未来主义音乐贡献最大的是意大利作曲家兼画家路易吉•鲁索洛(1885-1974)他认为:“古代的生活是寂静的。在 19 世纪随着机器的发明,噪音诞生了。”他倡导采用各色各样的音响及噪音作为创作乐曲的材料,主张把日常生活中可以听到的噪音作为音乐作品基本的音响材料,试图用它们来制造出听众可以接受的旋律。

 涵盖了未来主义的典型思想,即运动,力量,速度和工业的特点的噪音音乐告诉我们:在无限丰富的听觉世界中,作为典型音高特征的所谓传统音乐体系只是一小部分,音乐要发展,其音响材质必须加入更多的新元素。当我们身处在一个现代化大城市中,带有各种工业化特征的音响不绝于耳,例如汽车马达声、喇叭声、工地的起重机、人流的攒动等等。对于一个对现代音乐有研究专业的音乐人来说,也许只需要站在一座立交桥下,就可以闭上眼睛享受这种全新材质的音乐。但这种音响往往是零碎的、随机的、转瞬即逝的,也只有有心人才能感知和体会得到,就能从这充满力量,充满速度,又代表了工业发展的各式各样的声音中感受到音乐的存在,感受到它所带来的艺术价值。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只有在电影这种集中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中有机会一窥这种噪音音乐的奥妙。

 《黑暗中的舞者》和《八月迷情》这两部影片,将音响音乐完美巧妙地运用在电影的表现中,同时又将噪音音乐的思想些许地渗透在其中,从情节到音乐到画面表现,都牵动着观众的心,将音响音乐的艺术价值做了很好的诠释,可以说是当代影视作品中很成功的两部。下面对这两部影片

 中音响音乐的表现进行分析。

 二、《八月迷情》――音响的“聆听”

 影片讲述了一个在音乐中用音乐寻爱的故事。主人公奥古斯特在孤儿院中长大,他有着惊人的音乐天赋。父母都是出色的音乐家,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下落。奥古斯特一直坚信,他的父母可以“听”到他,只要跟随心中的音乐,就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父母。三个人在三个城市寻觅着那个看似破碎的梦。终于,在十年后的一场音乐会中他们听到了,重逢了。童话般的结尾征服了所有的观众。让我们铭记了影片的主题:音乐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聆听。

 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全部影片的线索,整部影片就像一场音乐盛宴。亲情、爱情与音乐,当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一个美丽的童话就诞生了。本片用镜头生动地演奏着音乐,对现实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发声器材进行特写和渲染,与镜头相结合,让我们用眼睛看到了音乐的存在,也“听”到了主人公的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之所以说主人公奥古斯特可以“听”到生活中的音乐,是因为他是一个有着和常人不同的音乐天赋和敏感度的天才。他喜欢凝神倾听,张开双臂拥抱清风吹过麦浪,感受月亮下风铃的吟唱,他能聆听到美妙的旋律在空气中、在阳光里弥漫。他不断地从环境中“听”到音乐,听到旋律。城市中叨扰繁杂的声音在他的耳朵里,演绎出一个充满韵律感的,壮丽磅礴的乐章。影片里环境中的真实音源所发出的声音,配合镜头的视觉表现,让只传入奥古斯特一个人耳朵里的各种噪音,变成了音响音乐可以施展的空间,这便是音响音乐的艺术价值所在。本片用两次他“听”到由音响谱写的旋律的表现展示了他卓越的音乐天赋和敏

 感度。音响音乐的音源种类十分繁多。

 影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音响音乐出现在他刚走出孤儿院踏上寻找父母的路程,从影片进行到 26 分 50 秒左右时开始,28 分 20 秒左右结束,持续了约 1 分半钟。他第一次看到了繁华的街道,冲破云霄的高楼,还有喧嚣的人群和过往的车辆,好一派工业气息!一时间,他身上的音乐细胞全部跳动了起来,他“听”到了只有自己可以“听”到的旋律。这一段音响音乐的持续演绎共运用了 50 多个镜头,将音响音乐与影片的画面和镜头完美地结合起来,让我们不只听到了音响音乐,同时强化了视觉信息,此段落分析如下表所示:

 (此片段为影片中间节选,镜号暂从 1 开始)

 这段仅有一分半的音响音乐可以说是本片的音乐精华所在,它所带来的视听效果是无可置疑的。它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最普通的可以制造音响的音源全部结合起来,镜头加音乐,展示给我们一首极其动人的,拥有极强的艺术价值和可欣赏价值的音响音乐。借助主人公的耳朵,我们在这样一个连续的时间里听到了那样有节奏,有秩序的声音,感悟到了现代都市马路中央的一切声音奇妙的组合。所有可以发声的正常事物,制造出来的音响在他听来都是那么一支支动人的交响曲。这其中,也表现出了一些噪音音乐的特征,在这个片段中,被巧妙地演绎成完美的音响音乐。这支由音响音乐所组成的乐章,将这位音乐天才的音乐天赋表现得无比传神。同时也深刻地阐述了主人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古灵精怪的特点。它也升华了影片“听”的主题,为结尾做下了巧妙的铺垫。

 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音乐神童,从生活中的那么常见的声音中“听”

 到了别人听不到的旋律。他的内心永远是那么干净的,没有污染的,充满了爱和希望。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听”的艺术,让他有了无限的动力和强有利的条件去找寻自己的父母。这也为影片结尾他“听”到自己的父母,“听”到自己的内心做了一个再好不过的说明。音响音乐的理念,在这部影片里通过这位音乐天才的耳朵和内心,被阐释得极为深刻。让我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声音,同样可以变成美丽动听的音乐,只要你用心去“听”。

 三、《黑暗中的舞者》――亦真亦幻的内心刻画

 如果说《八月迷情》中的奥古斯特是一个可以“听”到音响音乐的天才男孩,那么《黑暗中的舞者》中的塞尔玛则是用音响谱写了属于自己心中的旋律。本片的主人公是在美国某个乡村工厂做工的捷克移民塞尔玛。她天性善良,可是上帝却不眷顾她,她的视线正日趋模糊。塞尔玛每日做工都很辛苦,为的是给她的儿子赚足做眼睛手术的医药费。然而,她的房东比尔偷了她的钱并联合其妻子诬陷了她。塞尔玛为了拿回她给儿子的医药费在无限绝望之时杀死了比尔,从此她的命运被加速推向复杂悲惨的境地。

 本片的主人公塞尔玛虽然看不见这个世界,但却是个十分热爱音乐的人。也许残酷,枯燥和不公的现实与美好的梦想的差别永远无法填补,所以这一切的梦想,就变成了塞尔玛自己的音乐梦境,或者说音乐臆想。在梦境里,她可以翩翩起舞,可以放声歌唱,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用自己心中的声音去谱写属于自己灵魂的旋律。

 这部影片可以说将音响制造出来的旋律出色地体现在了主人公内心的塑造和情感的抒发中。本片中出现了七次主人公走入自己美好的音乐世

 界的臆想。这些臆想全部是由现实生活中的音源所发出的。然后这些音响在梦境中演绎成不同的音乐旋律。这部影片所展示的音响音乐与《八月迷情》中的音响音乐的演绎方式略有不同。它将音响音乐配合了一些辅助的正常的乐音来进行联合表现。乐音主要由主人公塞尔玛的歌声构成。同样,这部影片的剪辑和镜头的视觉表现和音乐配合得十分完美。这里我们重点谈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次表现。

 这一次由音响音乐引发的梦境是塞尔玛在喧闹的工厂做工时引发的,这也是第一次影片中音响音乐的出现。它开始于影片的第 39 分 32 秒左右,结束于 40 分 26 秒左右,持续了大约一分钟。工厂车间不同的机器作业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金属的撞击声,还有焊接时的摩擦声,充满力量和工业的气息,它们合到一起,就拥有了强有力的十分有规律的节奏,其实这听起来,就像我们熟知的四四拍节奏,只不过“演奏乐器”十分特别。金属的撞击声,摩擦声,这又一次表现出前文提到的噪音音乐的思想。在这连续的一段时间里,配合工厂里各种机器运作,工人工作的画面,这段由机器产生的音响音乐被演绎的那么动听,那么充满动感。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旋律的存在,那样一种特殊的旋律。这种完全由机器作业产生的音响音乐在到了 40 分左右的时候,悄悄地起了些变化,加入了些许乐音的鼓声的配合,还有影片后期的混音处理,变得更像一曲打击乐,随后到了 40 分08 秒左右,主人公的歌声融入在这段旋律里,达到了传统乐音与音响音乐的完美结合,但依旧以音响音乐为主。此时她的内心,正畅想着一曲美妙绝伦又充满节奏感的工厂歌舞。她对音乐的热爱和炽热的内心把有规律的金属声和摩擦声变成了律动的音乐。在这个梦境中,所有的工人都和她一

 起歌舞,一起在厂房里感受这个看似无味而又可以带来无限生机的世界。规律的金属声,摩擦声所演绎出来的音乐,既烘托了工厂冰冷的快要凝结的氛围,又巧妙地渲染出了主人公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美好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对比,再一次充分地体现出了音响音乐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难以形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特质让主人公可以用生活中的听起来一点也不动听的声音在自己的内心谱写出如此完美的旋律。应该正是她对音乐的挚爱和她强大的精神世界吧。这样一种情感,这样一种心情,才得以让她的梦境世界如此美好。音响音乐巧妙地表现在这部成功的电影剧作里,投射在了主人公的内心。它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在影片主题的表达,基调的渲染,以及人物的独一无二的塑造表现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牵动着主人公的灵魂,虽然生命没有出现奇迹,但是它为塞尔玛谱出了一个不灭的灵魂颂歌。

 四、结语

 两部电影虽然都具备歌舞片的特征,但显然属于不同的类型。《黑暗中的舞者》相比《八月迷情》,明显具有纪实化的特征,但在音乐音响的使用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音响音乐与视觉表现完美融合。两部影片中的音响音乐成为其典型的特征,为电影人物刻画和主题烘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包括噪音音乐在内,音响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用一种离我们近在咫尺的发声器材和别具一格的听觉特征让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在电影这个艺术形式中绽放着绚烂无比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2 陈玲 :

 新媒体艺术纲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 路易斯 贾内梯(Louis Giannetti.):认识电影 插图第 11 版.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 吕净植: 意大利未来主义思潮及噪音音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 (04)

 5 启乃雄: 西方现代音乐初探,音乐艺术. 1979(01)

 作者简介

 王洁薇(1989-- ),女,汉族,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2008级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