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产品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研究

 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摘要:文章阐述了武汉纺织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围绕“艺术表现能力、工程实现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实践中依托武汉纺织大学的纺织学科优势,运用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与方法,构建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互融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多样化的专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平台,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

 关键词:创意设计;工程实践;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对产品设计的新要求,产品设计专业逐步摆脱纯外观设计的定位,结合社会需求走向跨界融合的新方向。武汉纺织大学依托纺织优势学科,将纺织品工艺、纺织品文化、纤维艺术融入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互融的产品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 传统的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侧重于产品外观形态的塑造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与社会需求以及国家产业调整战略要求有一定的差异。立足于产品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和交叉性特点,以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互融为目的,以纺织纤维艺术与产品设计跨界融合为特色,宏观的建构课堂教学链、

 创新实践链、校企合作链三大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产品设计课程结构的递进化与系统化、实践教育体系的层次化与深入化,产品设计人才培养的社会化与职业化。

 二、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产品设计课程设置 针对现有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雷同化、课程内容老化、课程逻辑性不强等问题,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互融的产品设计人才模式在课程设置上以增加课程关联度与课程特色为目的。从设计学科本身出发进行课程设置。首先从设计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拓展三个方面搭建了课程教学链,其次将纺织艺术、纤维艺术等优势学科融入产品设计教学体系,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最后,通过置入延续的案例教学与项目实践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1.课堂教学链建构。设计学科是艺术、技术、文化、心理等多种学科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和工程实现能力是设计艺术学科的基础技能,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思维模式和创新设计方法是产品设计的专业基础,产品设计的专业拓展课程是基础能力的综合与提升。因此,依据设计学专业特点及产品设计行业需求,产品设计理论课程形成模块化的三大课程链:设计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设计拓展模块。设计基础模块包含设计工程基础和设计艺术基础,设计工程基础从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开设了机械原理、设计图学、材料工艺等课程,设计艺术基础包含了色彩、素描、造型基础以及纺织

 纤维艺术等课程,通过基础课程加强学生的技术修养与艺术修养;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设计创意思维和设计文化课程,从文化、思维、技艺等方面进行专业课程架构,最后在设计方向上进行拓展,通过日用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纺织品玩具设计等不同的主题设计课程,拓展专业知识,进行创意思维与工程实践的融合。2.纺织技术、纤维艺术与产品设计的跨界融合。依托武汉纺织大学的平台体系与学科优势,开设了纤维艺术、印花技术、装饰图案等纺织纤维艺术基础课程,通过课程设置将纺织品设计融入产品创意设计之中,同时与工艺美术专业建立合作与沟通模式,在产品设计方向上拓展了纺织品玩具设计、印染设计,编制设计等课程,成立了纺织品玩具工作室,通过纺织学科大优势建立创意设计课程体系。3.通过案例教学的关联化实现课程系统性与递进性。为了避免传统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多而杂,无序与无关联的问题,产品设计课程在安排时要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注重课程知识之间的衔接与知识递进,注重创意思维与设计工艺的结合。作为交叉学科,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必须涵盖设计文化、设计审美、设计技术与设计心理等多种门类,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每一门课程中都会涉及到,因此可通过案例教学做到课程设置体系化,课程内容关联化。比如在设计表达、设计制图、人机工程学等产品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选择家具设计、纺织品玩具设计、智能家居

 设计作为课程案例和课程实践的重点,在专业拓展课程中,以此为重要方向,同时加强与相关企业的项目实践,以此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深度,从而实现广而专的知识能力培养。

 三、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产品设计实践培养模式 1.探索课内实践培养模式,构建产品设计创新实践链。传统产品设计实践体系主要是通过课程设计来实现,由于课程之间的无序性以及实践条件的限制,产品设计实践课程往往流于形式。因此课程改革中产品设计创新实践链是以实验的递进性与连续性为目的进行建构,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的方式实现产品设计课程实践的系统化与有序化,整个链条由课内实践、工作室实践、项目实践构成。课内实践以完成产品设计理论课程的实践部分为主。主要场所包括专业教室、计算机中心、陶艺实验室、儿童玩具实验室、模型室、三维仿真技术实验室等,以班级为单位的专业教室为造型训练、形态构成、材料工艺等提供了专业场地,计算机中心和三维仿真实验室为计算辅助设计以及 3D 打印成型提供了支持,儿童玩具实验室内由专业印花机、雕花机等专业纺织机器组成为纤维纺织艺术应用于产品设计提供实践场地。通过校内实验室的建构,学生可以在校内完成艺术和工程技术的基础训练。工作室实践和项目实践主要针对大三和大四的

 学生,依托专业教师所建立的产品设计工作室,通过工作室中的实际课题、竞赛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例如组织学生申报并完成“婴幼儿纺织类玩具设计”创新创业计划课题,实现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在纺织品玩具设计领域的融合。工作实实践和项目实践是课内实践的补充与完善,强化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探索企业参与的校内外实践模式,构建产品设计校企合作链。根据国家产业结构和设计产业对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建立产品设计专业校企合作链,人才培养中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聘请企业设计人员深度参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与实践指导,形成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授课的“双师制”;通过在签约企业进行行业知识系统培训、轮岗学习、设计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培养环节锻炼设计意识、提高设计素质,实现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的融合以及行业教育模式与校内课程教育模式的无缝对接。近几年以来,产品设计专业与武汉华夏工业设计中心、华中数控、深圳邦贝尔、等企业都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机制,聘请企业设计师担任导师,导师们定期到学校进行学术讲座,课程指导,学生寒暑假去企业进行创意训练与技能学习,通过资源共享,最终使学生受益。3.探索优势互补的艺工融合,创建产品设计创新实验班计划。武汉纺织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是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之一,我校遴选了部分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参加“艺

 工结合”的工业设计卓越工程师计划,开设产品设计创新实验班。工业设计系是工科招生,产品设计系是艺术招生,通过双向选择,部分产品专业学生参加工业设计卓越班项目,由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教师依据学生特长,共同制定教学规划,力图通过“艺工”互融,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通过两年的实践,创新实验班的学生艺术表达能力、工程实现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相对较为突出。为产品设计创新实验班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结语 创意设计与工程实践相融合的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是产品设计专业从传统教育模式转向特色发展的必要过程,是产品设计服务于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的重要举措。经过课堂教学链、创新实践链、校企合作链三大人才培养体系建构、逐步改善老化、陈旧的课程体系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不足,对产品设计专业搭建多样化的专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平台,培养适应湖北省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银兴.产品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包装工程,2014.7. [2]许江.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江南大学,2017.5.

 产品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高校在产品设计课程设置和相关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应该明确:产品设计手绘是最便捷和实用的设计语言,符合现代设计需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促进设计思维、提高视觉修养、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来说,产品设计手绘是产品设计基础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产品设计教育;手绘课程;手绘训练 近年来,我国产品设计行业发展迅猛,“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大踏步转变,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固有的设计模式进行反思,加快与国际产品设计接轨。虽然我国的一些产品设计赢得了国际设计界的认可,但真正具备国际水平的设计产品不多。计算机绘图具有仿真性、准确性、时尚新潮、便于修改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把设计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但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存在误区,把计算机绘图软件和效果图渲染作为设计表现技法的重要法宝,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设计的内在和谐表现在思考性的画图中,产品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产品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实训和教学活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产品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

 一、训练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师应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培养学生对形体、比例、尺度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形体之间的穿插关系、物体的结构形态和本质构造,并能通过分析物象的结构深化对空间的认识,通过结构设计素描练习体会其中的奥秘。在教学实践训练中,学生要快速、准确地厘清主次关系和前后关系,抓住大的结构特征,从而让画面呈现出生动、准确的艺术效果,达到整体观察、整体比较、准确表达的教学目的。

 二、明确课程目的,制订课程目标 在教学课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先了解形态与体积。无论产品有多么复杂的形态,实际上都源于简单的几何形体。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练习各种形体手绘。形体的表达一般通过各种穿插、形体加减得到各种新的形态,因此,学生要多练习各种形体的加减表现,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勾画出产品的基本形态和体积。学生还要了解透视与空间知识。学生要在平面的纸张上迅速、准确地画出产品的空间感、立体感,要正确判断和表现出透视规律。教师主要针对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圆的透视等进行教学,以便应对各种状态下的物象形态。此外,学生还要深入了解线条与色彩语言。手绘是一种绘画语言,具有语言的特征和魅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于线条的粗细、轻重、缓急、滞畅、曲直、糙滑的练习,同时让学生利用色彩工具表达产品的色相、

 材质和肌理。因此,教师要明确课程目的,制订课程目标。

 三、课外加强产品设计手绘效果图临摹与训练 速写训练主要是从构图需要和形象美观的角度进行描绘,但是设计师设计产品要从产品的全貌入手,前后左右、里里外外都要考虑到,因此,设计师在手绘过程中要考虑产品的内在结构与外部的形态特征。学生临摹优秀的作品,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临摹的过程中,学生不能盲目地为了临摹而临摹,要在此过程中学习一些技术与技巧,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学会分析,训练动手能力,从而掌握规律性的表现技法。在课余训练中,学生应尽量采用能够书写出线条的手绘工具(如铅笔、钢笔、记号笔、马克笔等),因为在手绘中,线条干净利落,最具有造型能力,它界限明确且最容易判断形态特征,不用太多的明暗调子刻画。

 四、结语 对于优秀的产品设计师而言,手绘表现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技能。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早年就在堪培拉大学工业设计系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明确指出,产品(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十项基本技能,其中第一条就是毕业生应具有优秀的草图能力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优秀的设计师手绘时运笔快而流畅,色彩干脆、明快,能够准确且迅速地表现产品。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其绘画修养和对形态的认识是学校设置产品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初衷。产品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承载着产品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内容,它表面上是一门表现技法的动手课程,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对待这门基础性技能课程。

 参考文献:

 [1]吴继新,舒湘鄂.产品手绘.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田涛,李和森.产品设计手绘课程分级教学方法初探.美与时代(上),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