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信仰》有感【读《信仰人民》有感】

  读《信仰人民》有感

  牢记神圣税收使命

  努力交出优异答卷

  近来,中美贸易战的开启,许多自媒体公众号都先后发声,让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和反思:我们要民族崛起,就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就一定要依靠我们中国人民自己,只有我们中国人民才能掌握我们自己的民族命运。特别是读了北京大学潘维教授的《信仰人民》一书,更是加深了对人民信仰的理解,更坚定了我的人民信仰。

  《信仰人民》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学术研究理论书。

  本书纵论21世纪的世界大势,以贯通中西的视野聚焦中国真问题。书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悠久的“民本”政治传统中汲取精华,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对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推陈出新;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讨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土地流转方向等关键问题。它从生产方式到治理方式的推论,坚定地维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信仰人民》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社会的正当性,但也不回避当今社会存在的尖锐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党的任务是扎根基层组织社会”,而官僚化的科层体系却只能办国家“大事”,办不了农村和社区居民的日常“小事”。

  “小事”堆积,人心离散,当今社会最大的问题就表现在这些“小事”上。党员干部只有到群众中去,组织基层社会,建立扁平的社会组织,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信仰人民,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为有效的办法。 当然,《信仰人民》作为潘教授的学术研讨著作,其观点很具时尚感,很新颖和尖锐,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观点、新的概念,还有一些需要大家一起商榷的地方。比如认可钱穆的“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用职业分工替代阶级的存在;中华社稷民本制显现不出两千多年来各个朝代体制的差异并抹去了历史周期;鲜明批判了“制度决定论”,提出党和政府应强调问题意识和政策导向,抓主要矛盾,在办好经济建设的“大事”的同时,以社会主义的方式组织人民办好养小、送老、住房等民生“小事”。把社会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大家庭”等。但是这些都掩盖不住本书的巨大社会价值,那就是指导社会,解决问题,造福人民。《信仰人民》直指党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摇撼我们的部分党员干部要保持政治清醒,坚持到群众中去,到社区去,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奉献群众,信仰人民,让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如胶似漆,让我们这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来源于人民,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依靠于人民,这是我们党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生命所在。伟大时代需要思想指引、核心领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先后22次提到人民;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记者见面时,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坚定而深情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这个讲话时长10多分钟,19次提到”人民“二字。习总书记在2018年发表的时长9分钟新年贺词中,16次提到”人民“二字。”人民“二字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字里行间渗透着真挚的为民情怀,贯穿着坚定的人民立场,融入着崇高的人民信仰。这给我们全党同志做出了榜样,也是给我们全党发出的新的号召,我们要怀有人民信仰,信仰我们伟大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