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资料】廉政时评例文合集

 【篇一】

 近年来,“人情往来”泛滥,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目前人际关系庸俗化,助长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主要原因,不堪重负的人情礼有时甚至异化为敛财的手段、腐败的温床,各地应该持续发力,多管齐下,才能使沉重、异化的“人情”回归自然、单纯。

 笔者在滁州、天长等地了解到,党员干部职工可以用靠制度去管,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要通过修订完善以禁止操办婚丧嫁娶以外的“无事酒”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严格明确婚丧喜庆事宜操办范围、条件和程序。这些地方的干部群众深深地体会到,一纸禁令管干部,一个村规管百姓,狠刹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不正之风和扭曲的“人情往来”已成为现实。

 笔者认为,还需要多管齐下,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生日(升学)宴禁办”,一股清新的人情往来风气,才会从干部刮到群众,从城镇吹到乡村。一是以制度来拧紧整治发条。通过出台一些制度、办法或意见,对不符合礼仪道德及法纪规范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严格惩处,强化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规矩意识和敬畏之心;基层应拟定村规民约或自治条约,强化对广大党员群众的约束和管理。二是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不同要求。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强化监督管理;一般党员干部要带头

 示范,强化教育引领;普通群众要遵规守纪,强化移风易俗。三是要人性化管理。亲属、朋友之间的是人情,除此之外的应不是人情而是交往。对那些以“人情”为幌子,逐渐演化成权权交易、权钱交易、钱钱交易的“人情”交往,要下大力度整治,铲除其滋生腐败的土壤。对符合礼仪道德规范正常人际交往应该予以规范引导,维护正当“人情”的单纯。同时应加强对困难党员干部群众的帮扶支助,释放正能量,让人情消费步入正轨,营造简朴文明、健康节俭的良好社会风气。

 【篇二】

 坚守的力量是无穷的。塞罕坝人用几代人的坚守将一片风沙肆虐的荒原沙地打造成百万亩林海的绿色长城。王继才和他的妻子在人迹罕至、条件艰苦的海岛边防坚守 30 年,平凡的岗位却谱写了人生最美的华章。

 政德的力量也在于坚守。时光荏苒,大浪淘沙,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能让我们永远敬仰的官员无一不是政德的坚守者。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从战略上讲,史可法、文天祥、陆秀夫、黄淳耀、阎应元做的事情毫无意义,纵然拼上满腔热血身家性命,也根本无法力挽狂澜保家卫国。但从中国文明史上讲,只有他们做的这些事情才有意义,他们彰显的是坚守政德的力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无一不是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

 尽瘁,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做官先做人,万事民在先”,他们在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他们彰显的是坚守政德的力量!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既是对中华民族讲政德优良传统的坚守,又赋予政德建设新的时代精神和内涵。奋进新征程,开拓新作为,作为一名纪检干部,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政德的要求,坚持以德修身,以德立业,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德标准,当好社会道德建设的标杆。

 首先,要在信念上坚守。一个人立德容易,难就难在永葆初心,一辈子坚守政德。随之时间的久远,职位的升迁,有多少人在名与利、得与失、公与私的考验面前,禁不起物质的诱惑和糖衣炮弹的攻击,初心泯灭,政德沦丧,甚至违反党纪国法,走上一条不归路。道德失守,德不配位,一个个鲜活的腐败案例警示我们要常立德,立长德,要把讲政德当作信仰来坚守。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纪检监察机关的政治属性,承担的重要职责,也决定了必须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要明大德,始终对党忠诚老实。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核心地位,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纪律检查、国家监察、执纪执法各

 个环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任何时候都能经受住风浪的考验。

 其次,要在履职中坚守。当官有私难公道,从政无为不服人。纪检干部在履职中,一是要坚守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执法的理念,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用极大的耐心、包容心和爱心对待上访群众,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二是要坚守严以用权。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乱用。反思一些腐败案件,共性都是私欲膨胀,追名逐利,既想当官又想发财,把手中的权力当成交易的筹码,从而严重违反党纪国法。纪检监察人员作为党的忠诚卫士,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治之德,在行使权力上慎之又慎,在自我约束上严之又严,坚守公私分明、先公后私的自律规范,坚决防止以案谋私、跑风漏气、执纪违纪问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三是要坚守担当作为。面对纪检监察新形势新任务,纪检干部要牢记使命,恪尽职守,敢担当,善担当。要在增强履职本领上下功夫,提高日常监督、执纪审查和依法调查

 能力。要在弘扬正气上下功夫,纪检干部要具备意志坚定、坚持原则的秉性,是非明确,大胆监督,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要在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上下功夫,正确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监督责任。

 最后要在小节上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一顿饭、一条烟,收点小礼,很多人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警惕性不强,久而久之,最后“小节不保,大节失守”。小事小节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一个人的私德和人品。古人云: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今天领导干部坚守政德,就要坚持在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严守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防止掉进“温水煮青蛙”的陷阱。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纪检干部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慎独慎初慎微,强化自我约束,自觉接受监督,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加强自律,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要把个人兴趣、爱好、欲望等一言一行,都严格纳入时代的道德范畴之中,从日常处着手,从细节上加分,弘扬忠诚正派、诚实守信和艰苦奋斗等传统美德,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恶风邪气,坚守做人做事、交友的底线,始终保持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德化天下,德润人心”。让我们都成为政德的坚守者,用政德引领风尚,用政德凝聚民心,汇成强大合力,经过代代传承,党的事业就会永远兴旺发达,我们的民族就会永远充满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早日实现。

 【篇三】

 先哲孔子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说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领导者就会像北极星那样,使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在自己身边。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德以载道,政治天下。”领导干部作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关键少数”,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不能被视为个人的事;其政德好不好,关系着一个地方和部门的政治生态,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何以“立德”?唯有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涵养正气,凝聚人心。历史反复证明,家风和政风,既可以良性互动,也可以恶性循环。树立良好的家风,正是领导干部从“小”处锤炼为政之“德”,正道直行、远罪宁家的关键要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建设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必修课,良好的家风是

 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一个国家运数是否昌盛的精神根基。家是个人的第一课堂,家风对一个人品行形成的影响往往是根深蒂固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就是稳固内部防线,只有管好“小家”才能顾及“大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要当好家风建设的“掌门人”,发挥表率作用,这就需要先从自身做起,革除官本位思想,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清慎戒惧,及时给家人以权谋私的念头打好“预防针”。

 每一位党的优秀干部,背后都有这样不为人知的家风故事——全国模范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他的父亲廖芝根,退休前是浦城县一个乡镇财政所的普通工作人员。

 俊波任政和县委书记后,老父亲没打招呼,悄悄跑到政和,独自在大街小巷转悠,打听人们对儿子的看法,这样的“暗访”重复了三次。第三次后,他把儿子叫了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老百姓没怎么挑你的错,都支持你,好好干!”这种朴素而温暖的人生教育,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殷切的嘱托和关爱,更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廉洁奉公、为民造福崇高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而身为公仆,廖俊波把这份爱与深情洒向了更远的地方和更多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家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绝非无的放矢:“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

 论工作职位发生多大调整,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家国情怀代代相传,以好家风促进好政风,激发出干事创业、夙夜为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篇四】

 近日,因工作需要整理了有关案件总结材料。其间,透过大量文字,我看到了太和县中医院原药剂科长许某某从一名好干部沦为阶下囚的犯罪轨迹,内心隐隐作痛,颇为惋惜,感慨不已。

 农村出身的许某某在两岁时便经历了丧母之痛。特殊的境遇,苦难的经历,使得他小小年纪就萌生出一定要努力争气过上好日子的志向。在留置期间,回想起小学时每日行走十几里乡路奔往学堂,初中时独自一人在阴冷潮湿的出租屋内饥寒度日,许某某数度落泪。大学毕业分配到太和县中医院工作后,许某某倍加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岗位,他表现出色,能力出众;性格内敛,温文尔雅,颇得领导与同事们的赞许。婚后,虽然蜗居在出租房内,但许某某认为“那真是一段平淡踏实又幸福美好的时光”。妻子贤淑善良,温柔体贴,儿子聪明懂事,品学兼优,这一切让许某某一度对生活无限满足。然而随着职务的升迁,地位的改变,他渐渐淡忘了组织的培养与信任,也放松了自己的政治理论学习。最终,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商人花样“围猎”攻势下,廉洁底线悄然瓦解。几年间,其利用职务之便共收受贿赂 60 余万元,日前被太

 和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 3 年,判处罚金 20 万元。小半生的奋斗也随之转眼成空,一切归零。

 曾经费尽心机去追求想要得到的东西,再回首却发现最珍贵的幸福已然失去。痛定思痛,许某某作出了如此忏悔:“事业小有成就、家庭美满如意,这一切对我来说是何其重要又来之不易。都怪我没有好好珍惜,没有把握住自己,如今痛失所有,我真的对不起组织培养,对不起妻儿和亲人”。

 党员干部应珍惜权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视事业如泰山,把岗位看做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倍加珍惜在位时,尽职尽责,有所建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

 党员干部应珍惜拥有。工作、生活,家庭、孩子···点点滴滴中,定格着一个个幸福的瞬间;没有在饥寒中煎熬过的人,不会明白丰衣足食的可贵;没有在疾病中挣扎过的人,不会体味到身康体健的美好;没有在冰天雪地里踌躇过的人,不会感受到暖室轻衾的满足;没有经过殚精竭虑的人,不会有大彻大悟的淡然。太多弥足珍贵的东西往往在拥有时不懂

 得珍惜,在失去后才倍感珍贵。党员干部一定要学会适时调整心态,修剪欲望;知足感恩,勿忘初心;珍重事业、珍视名誉、珍爱家人,珍惜自由;廉洁清白,勤政廉政,如此,才能拥有一个平安幸福、了无遗憾的人生。

 【篇五】

 清代玄幻小说《镜花缘》中有一个“两面国”,该国的人都长着两张脸:前面是一张笑脸,慈眉善目,亲切随和;脑后藏着一张恶脸,青面獠牙,凶狠阴险。与此异曲同工,在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经典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国家干部、“农民的儿子”赵德汉长像憨厚,衣着朴素,工作敬业,一边吃着炸酱面、骑着破自行车、住着筒子楼,一边疯狂敛财数以亿计!这个赵德汉正是“两面国”中“戏精”式干部的典型代表:满口的仁义道德,清正廉洁,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口是心非、利令智昏、贪婪堕落的龌龊灵魂。

 古语云:“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所谓立身之“德”,首在“表里如一,襟怀坦白”。身为党员,天然地必须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对党老实忠诚,不阴奉阳违。习总书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为官理政要做到“三严三实”,也是出于这个道理。

 每一名共产党员自从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佩戴上光荣党徽的那天起,就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勤务员。为党工作、

 为人民服务不是“演戏”,必须脚踏实地、抓铁有痕,扑下身子埋头苦干,踏踏实实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如果只会装腔作势、敷衍塞责,想靠“表演”式的花架子去应付上级、糊弄群众,私下里却蝇营狗苟、肆意妄为,那就是自寻末路了。

 不可否认,在党员干部群体中确有这样的一小撮“戏精”,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耍两面派、做两面人;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在老百姓面前始终笑脸相迎,口中讲着忠诚干净担当,而背地里却干着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无耻勾当,表演着一幕又一幕的“双簧戏”。

 荀子说“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戏精”式干部严重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污染政治生态,降低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实为“国之妖孽”,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危害极大。但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各级党组织的巡视巡察更是一面洞察纤毫的“照妖镜”,“戏精”干部再完美的表演也有谢幕的一天。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也指出:“坚决清除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向纵深推进,政治生态日益净化清明,党和国家对于这些官场“戏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绝不姑息,“斩草”已成定局。

 彻底清除这些祸国祸党的“戏精”干部,仅仅“斩草”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除根”。如何“除根”?习总书记谆谆告诫,作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走得多远,职位有多高,决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只有常怀感恩、律己、敬畏之心,才能立根固本,洁身远尘;只有心无杂念、德无杂质,才能抵御诱惑,免于“围猎”;只有忠诚干净,担当尽责,才能无愧抉择,书写华章。一言以蔽之,唯有摒弃私欲,“真”字当先——真心、真为、真干——以搏击者的姿态,在干事创业中镌刻自己的平凡中的伟大。

 【篇六】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四川资阳一村支书冒领智障村民低保金,该县纪委监委已经介入调查。真是冷漠、胆大,竟然连一个智障人的钱也敢贪。冒领智障人的低保金,是不是本身就是“智障”的行为? 据通报结果显示,资阳市乐至县凤凰村前任村支书邓某某,长期冒领智力残疾村民蒋早和的低保金。蒋早和在 2007年 7 月 27 日就已经开户低保,但直到 2018 年 10 月,其近亲属为其看病时申报低保时,才发现蒋早和已经开户,亲属很震惊。在邮政储蓄营业所,他们查询到蒋早和确实有一个低保账户,余额只有 228.17 元。10 月 23 日,他们以“银行卡盗刷”为由,向乐至县回澜镇派出所报警。报警之后第三

 天,凤凰村前任村支书邓某某主动上门,承认钱是他取走了。

 如此猖狂的贪?如此没有底线的贪?谁给他的勇气?不能不说他心中没有人民群众,甚至基本的怜悯恻隐之心都少,更别说有党性了和“不忘初心”的情怀了。由此,笔者想到了当前的“扶贫攻坚”。在持续不断的反腐高压态势下,仍有不少地方的“蝇贪”、“蚁贪”将黑手伸向扶贫领域,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挥霍浪费等等。这是侵占的贫困群众的生命钱,挫伤了贫困群众的“发展机体”。

 十九大后,中央不断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力度,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将“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列为 2018 年重点工作。同时,今年成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小贪不反,易生大患。法纪如此之严,打击扶贫领域腐败如此强力,还是有人敢动扶贫领域的“奶酪”。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中,更要紧盯基层一线,扫除一切胆敢的“智障”! 【篇七】

 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 2018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明确了党的纪律处分工作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纪面前一律平等,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五项基本原则,告诫全党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一定守底线、防“触电”。本人认为,党员干部

 守底线、防“触电”,至少要做到低调做人、务实做事、廉洁做官。

 低调做人。做人是一门深层次的学问,必须检点的一种内敛行为,必须摆正的一种稳重姿态,必须按捺的一种谦逊言辞,必须平抑的一种处世风格。低调做人,百姓如此,党员干部亦如此。“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戒骄戒躁本质,保持高尚的人格,加强修养,严以修身,防微杜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党员干部低调做人要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净化自己的生活圈、交友圈和娱乐圈,谨慎与不该交往的人处事,与有高尚情趣、阳光向上的人交往。

 务实做事。“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务实做事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讲实情,就是说实话,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讲成绩不夸大,讲问题不遮掩,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出实招,就是凡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应事而循,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办实事,就是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虚假工程”等形式主义;求实效,就是以群

 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做事的唯一标准,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承诺,把人民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

 廉洁做官。“官”字是家字下面两个口,实际上是众口之家,当家就要为民作主。“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这是人民公仆的真实写照。廉洁做官,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党性,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常修清廉之念。廉洁做官,就要区分公与私的关系、严明廉洁的界线,区分廉与腐的关系、严守廉洁的底线,区分俭与奢的关系、严把廉洁的防线,区分苦与乐的关系、严肃廉洁的高线。廉洁做官,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坚持“自省、自警、自律”,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篇八】

 临近年底,各项年度工作接近尾声,加之各种专项工作,大大小小各类考核接踵而至,基层为了迎接检查更是忙得焦头烂额,一天面对两三个检查成了家常便饭。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对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反应强烈的上级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的问题进行规范治理。其中特别规定,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要减少 50%以上。可以说,此通

 知是中央在深入了解基层痛点的基础上下达的,也是针对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而下的一剂良药。

 长期以来,围绕着目标任务“数字化”的工作思路主导着政府各类工作的开展,为了检验是否达到既定的工作目标,人为将目标任务变为可计算可比较的量化数据。平心而论,在经济发展的赶超时期,这种工作理念与模式确实起到不可抹杀的作用。但一味的强调指标和数据往往造成了不顾实际情况的“乱作为”,面对浮夸的工作目标和密密麻麻的考核细则,也易造成基层消极的“不作为”或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

 进入新时期,如何有效的考评工作质量成了中央最为关注的问题。从中央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来看,显然已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通过压缩规范上级督查考核在短期内作用十分明显,想要治本还需要花心思、下力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将“实干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首先针对考核泛滥问题,不能只单方面减少考核项目,而要在如何调动基层工作热情上下功夫,将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作为。其次要适当给基层减负,对于多个重点工作同时有要求的时期,可适当调整完成时限要求,让基层工作有重点、有侧重的分时推进,从而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盲目工作。最后是上下齐心,提高认识,久久为功,打好治理“形式主义”、“官

 僚主义”等问题的持久战。

 多下基层、多看现场、多听群众诉说,提高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直观掌握。不重形式、不走过场,坚决克服应付领导检查,劳民伤财的顽瘴痼疾,将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由规范缩减考核做起,刹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弥漫之风。

 【篇九】

 针对网传“女教师因罚站学生被带入派出所数小时”一事,湖南株洲县有关部门 10 月 19 日通报了调查和处理结果:涉事的渌口派出所副所长赵明众系违规使用公权力,决定给予记大过处分、免去副所长职务,并调离公安系统;同时,对县公安局、渌口派出所等相关人员给予问责处理。(10 月20 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以用权,强调:“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而赵副所长因为女儿被老师罚站就安排民警将老师带到派出所调查,完全忘记了公权姓“公”不可私用这一基本原则,任性用权,结果是既伤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

 用权不任性,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是说,权力是人民所赋予,属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不是权力的所有

 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在权力行使过程中,要始终把“公”字摆在首位、挺在前面,公私分明,公正用权,始终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用权不任性,其次要敬畏权力。要对手中的权力怀有敬畏之心,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始终保持心有敬畏、胸中有规矩、用权有法度的约束,时刻谨慎警惕,切实防止权力滥用,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赋予你的权力。

 用权不任性,还要做到谨慎用权。要慎用权力,认真负责任地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为权力划出边界、定下规矩;秉公用权,牢记手中的权力姓公,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刻在心;廉洁用权,要做到心中有戒,坚决守住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干干净净干事,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

 用权不可任性,监督就在身边。新修订的《党章》、《宪法》、《监察法》赋予了纪检监察机关纪检监督和国家监察的职能,强化对党员干部和所有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的监督;

 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形成了人人都是监督卫士的汪洋大海。用权不可任性,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养成在监督下履行职责的习惯,自觉接受监督,让规范用权、用权为民成为每一个公职人员的自觉遵循。

 【篇十】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评论文章《“庸懒散”者,快告别“昨日之我”》,再次对“庸懒散浮拖”及不担当、乱作为发出了“警示牌”。日前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时刻,更需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专注工作,务实勤勉,不断强化工作主动性、原则性。

 敢于担当的动力来自于对党忠诚。“心有所信,才能致行千里。”有人曾问邓小平:“长征那么艰难凶险,你是怎样走过来的?”他坚定地说:“跟着走!”是的,跟党走,跟着理想信仰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这种忠诚信仰的力量,是发自内心的看齐追随。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对党忠诚的信仰不能变,要做到坚守信念“真”,不要把理想信念挂在嘴上、当作“扬声器”,说过了却抛之脑后,而是把信念铭刻在脑海里、融入血液里、侵入骨髓里,做到入脑

 入心、知行合一,惟其如此,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路上续写新篇章。

 敢于担当的勇气来自于坚守法规。“志正则众邪不生”。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就要扼守法规、以责为本,要有拎着“乌纱帽”干事,不惧风险的勇气,要有盯着问题干事,敢于碰硬的底气,聚焦目标,对准方向,坚持标准,加强监督,牢记身份和责任,以党纪国法为镜子,时常警醒自己,不断正其身,修其德,净其行,自觉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练就“金刚不坏之躯”,抵得住各种俗套龌龊、各种围猎渗透。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党员干部如失去制度的监督约束,就如断了线的风筝,脱了缰绳的野马,必然会横冲直撞,跌入悬崖,万劫不复,成为历史的罪人。正如专题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中朱明国在忏悔时说道:“有人监督、有人看是福,没人看、没人想看是祸。”党员干部只有从思想意识上习惯监督和约束,那么,监督和约束就能成为避免风险的“护身符”,成为我们敢于突破,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的精神动力。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当我们面对困扰和诱惑,要耐住寂寞、守住初心;面对困难和挑战,要大胆突破、敢于

 创新,踏着时代的节拍,一步一个脚印,践行好习主席提出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一要求,以“澄湖万顷深见底,清水一片光照人”的磊落胸怀,推动全党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