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常考简答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朝花夕拾》常考简答题

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他平易近人,治学严谨,关心异国学生,有伟大的人格。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的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简述《朝花夕拾》的写作成因。

  答:可从鲁迅当时的心境来寻求答案。

  当时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后来到厦门大学,所遇也都是同样的人间,同样污浊的空气,作者除了继续不妥协地战斗之外,回顾童年,回顾求学时遇到的充满博大爱心的老师,回顾曾经应该相惜的朋友,对于鲁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因为这些人与事是作者心灵中的一片净土,是他精神上的一个家园,因此组成散文集《朝花夕拾》。

  2.简要分析《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

  答:长妈妈是朴实、善良,但也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歌颂。

  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他平易近人,治学严谨,关心异国学生,有伟大的人格。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的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

  父亲的形象令童年鲁迅困惑,因为他兴高采烈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鲁迅从未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能让父亲“安静”死去。

  3.回忆“无常”的时候,作者巧妙地融进了对现实的议论,说说这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巧妙地借“无常”讽刺了现实中所谓的“正人君子”;在“鬼格”与“人格”的比较中,进一步强调了“无常”的可贵之处。

  4.指出《五猖会》《无常》《狗、猫、鼠》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对比写法。

  答:《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无常》中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揭示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在《狗、猫、鼠》中,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儿童在私塾读的那些枯燥的书和他们开小差时玩的那些有趣游戏形成了鲜明深刻的对比。

  5.《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实质。

  6.《朝花夕拾》的主题包含了哪些内容?

  答:童年生活的回忆,以亲情、师生情、朋友情的怀念,对现实的讽刺,对父亲的忏悔。

  7.《朝花夕拾》中提到《二十四孝图》中哪几个故事?

  答:子路负米、黄香扇枕(可以勉力仿效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哭竹生笋(就可疑)、卧冰求鲤(有性命之虞)、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七篇。(《后记》中还包括李娥投炉、曹娥投江觅父尸、尝粪心忧)

  8.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答:高兴的是:①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

  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9.《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

  答: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10.《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的事件?

  答: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11.《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

  答:即指绍兴城。

  12.《无常》中塑造的“无常”这个形象为什么会受到民众的喜爱?

  答: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