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案例研究

学科德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案例研究

宋金时代,金灭辽、灭北宋占据中原,又频繁发动南侵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掠掳,许多城市重镇经金军洗劫,几成为空城。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版本:部编版

  年级:七年级下册

  课题:第8课 宋金对峙

  课程标准:

  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正确评价岳飞的抗金行为学科德育育人目标或理念:学习岳飞严明治军、精忠报国的精神和廉洁正直的品格。

  学科德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的案例片段:

  《忠愤激烈,议论持正的岳飞》

  一、 介绍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岳飞的义举,已经化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可贵精神。这种精神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岳飞廉洁奉公、行若明镜、事母至孝、严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赏罚分明、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等优良品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然符合我们当代人的道德标准,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二、 岳飞抗金故事连环讲

  挥师北伐——皇帝求和——金兵大败——绍兴议和——岳飞被害

  1.挥师北伐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奉命挥师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趋襄阳(今湖北襄樊),向伪齐政权的守军发起猛烈进攻,仅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就按照预定计划收复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等六郡之地。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因此年仅32岁的岳飞被封为节度使,成为南宋大将中最年轻有为的一员。与沧桑戎马、屡立战功的韩世忠、张俊,以及世世将家、久历战阵的刘光世被称为南宋的四大将帅。他所率领的“岳家军”因纪律严明,战功显赫,深受人民爱戴,成了南宋抗金斗争的一个中流砥柱。

  2.皇帝求和

  由于南宋军民的英勇斗争,到建炎四年(1130年)时,宋金双方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先是韩世忠在黄天荡(今江苏南京东北)一带大败金兀术;在陕西战场吴玠、吴璘兄弟亦给金兀术以沉重打击,并迫使他放弃由陕进入四川的打算;在荆湖一线岳飞重创伪齐收复襄阳六州军,使西北战场的防线同两淮战线的联系保持畅通,南宋的防御力量得到加强。绍兴四年九月金兀术率军伙同伪齐军大举渡淮南侵,又遭到岳飞、韩世忠所率宋军及两淮许多水寨义兵的英勇抗击,很快以失败告终。这一切说明宋金战场的形势,已经向有利于南宋方面转化,金兵的军事逐渐在消失,就连金人自己也认识到“昔我强彼弱,今我弱彼强”,因此,金廷内部掌握实权的挞懒一派主张将伪齐管辖的河南、陕西划归南宋,以此换取南宋的臣服,决定同南宋议和。这个消息传到宋廷,宋高宗喜出望外,认为多年盼望的“和议”又有了希望。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桧为右相,十月又把向金屈膝投降的事交给他专办,其他大臣不得参预。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宋高宗和他沆瀣一气,于绍兴九年正月不顾一切,同金朝订立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为此,南宋小朝廷还大事庆祝,文武官员纷纷上表庆贺。

  高宗、秦桧的投降求和,激起宋廷抗战派将士的强烈反对,岳飞不仅没有按惯例向宋高宗敬献贺表,反而上表对宋高宗说“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尚令稽首以称藩”,从根本上否定了这次求和协议。岳飞这种坚决反对“和议”的态度。使宋高宗甚为恼怒,更为秦桧所切齿,从此被宋高宗和秦桧视为眼中钉。绍兴九年七八月间,金廷内部发生内讧,原主张同宋朝议和的挞懒,被金廷以谋反罪处死,对宋战争的急先锋金兀术掌握了军权。他立即撕毁与南宋订立的“和议”,并于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分兵两路向陕西和河南大举进攻,在很快夺回了河南、陕西之后,又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这时宋高宗又慌了手脚,急忙下诏让已经辞职在家守母丧的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并“图复京师(开封)”。但是进攻淮南的金兵却在顺昌(今安徽阜阳)遭到刘祐所率原“八字军”的沉重打击,金兀术不得不撤回开封。金兵对淮南的威胁很快就解除了。宋高宗也马上改变主意,立即向岳飞下了“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的命令。岳飞却认为机不可失,大举北上,向中原进军,分别收复郑州、西京洛阳(今河南洛阳)等地区,并派遣梁兴等深入黄河以北,袭扰金军后方。金兀术乘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亲率精锐骑兵15000人向岳家军指挥中心 ——郾城(今属河南)发动进攻。

  三、 评议岳飞

  1.学生先说

  2.老师总结:宋金时代,金灭辽、灭北宋占据中原,又频繁发动南侵战争,所到之处烧杀掠掳,许多城市重镇经金军洗劫,几成为空城。给国家、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因此,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不受破坏损失,是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岳飞则是顺时代潮流而动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之所以研究岳飞、弘扬岳飞精神,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却又是多灾多难的。唯其多灾多难,就愈加需要一切爱国者,以精卫填海的精神,为之精诚奋斗,不能因为个人力量极其微弱而不为也……愿岳飞的正气和英风,永远激励亿万华夏子孙,为祖国和民族尽忠效力!”

  案例片段的反思与总结:

  任何历史的走向,都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场域与当事人的交互作用。对于岳飞冤案,在我阅读的《岳飞十讲》中认为要从多方面看待。北宋立国后,从赵匡胤开始就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考量岳飞冤案,需要以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祖宗家法为政治背景,同时也要参考两宋以来“主和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对岳飞的历史活动全面梳理后,符海朝认为岳飞也绝非“愚忠”。无论是对宋高宗还是对秦桧等人的错误决策,岳飞都敢于直言不讳地提出反对,如果真是“愚忠”,也绝不会落个“全忠全义不全尸”的悲壮结局。这些观点也应跟学生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