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悟体会1

 电影《八佰》观后 感悟体会 1 1

 《八佰》这部影片讲述了 1937 年淞沪抗战期间,第八十八师524 团团副谢晋元带领 420 壮士誓死守卫四行车库的故事。苏州河的两岸,一面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一面炮声震天,生死一线,场景的对比、人物的刻画,让我们为将士的牺牲扼腕,为小河两岸同心抗日而热血澎湃,也为影片的细节打磨、用心创作而顿生感慨。《八佰》之精神,值得我们细细琢磨、慢慢感悟。

  《八佰》精神,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民族气节。“天下都是英雄平,谁见英雄享天平”,他们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能坚守一天都不容易,他们却创造了四天四夜的传奇。这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从硝烟战火中不断奔驰的白马,到刀子中弹后仍坚持把电话线扔到对岸,从不断出现的赵子龙单枪匹马应战敌军,到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护卫国旗,从戏曲演员擂动大鼓,到蓉姐提着吗啡前去救助,一幕幕,彰显了中

 华民族齐心抵抗外辱的民族气节。一个个小人物历经战火的洗礼,蜕变成举枪杀敌的英雄,更是凸显了不屈的民族韧性。

  《八佰》精神,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抗争意识。“舍生取义,儿所愿也”,陈树生在抱着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前,给远在四川大巴山里的老母亲写下了那行悲怆血书。在他的鼓舞下,那些战士们,冲锋着跳向了生命的尽头,只留下就义前喊出的籍贯和姓名在空中回荡,那是英雄的绝唱,也是四万万国人的希望。正是因为有无数八佰壮士一样的英雄,中华民族才能在困境中奋起,在荆棘中前行,在磨难中成长,最终赢得十四年抗战胜利。影片中的镜头只是千万个浴血奋战场景的缩影,我们为之感动落泪,也发自肺腑的敬仰纪念这些英雄。

  《八佰》精神,是“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精心打磨。创作团队历时 5 年,不断考究历史真实性和当时的军事技术,扎实的工作为后期制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拍摄时,他们人工开凿出一条苏州河,更是按照 1:1 的比例还原了苏州河北岸的战场。在人物刻画方面,

 不仅有那些以命护国的战士,也有老算盘、小湖北、端午这样挣扎求存的小人物。我们感觉不到谁是电影的男一号,但又仿佛觉得,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都撑起了这部英雄的史诗。从细节呈现来看,声效、战术、弹道,处处体现着绝不苟且的精神和信念。

  这部影片让疫情过后的国人看到了 80 年前的不易和艰辛,国家精神、人民精神始终贯穿其中。它让我深信,我们都是中国人,《八佰》精神永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