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季羡林《牛棚杂忆》有感]牛棚杂忆季羡林小说

  读季羡林《牛棚杂忆》有感

  原创: 某某  律法帝国

  前不久读了季羡林老先生的《牛棚杂忆》一书,读此书有很多出乎我意外的东西,首先让我意外的是此书文笔通俗易懂。季羡林先生是中国语言学会的会长,精通德、英、印度语、梵文等多种语言,据说是为数不多看得懂吐火罗文的学者,他完全有本事把此书写的高深文雅,我以前之所以没看就怕看不懂敬而远之了,还有我怕又是"伤痕文学"类的东西。然而季先生为了让如我这样的大多数人能看懂、能记住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不让悲剧重演,他通篇都是通俗的笔调,易懂的文字。

  更难以置信的是季老在《牛棚杂忆》中是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在痛斥"文革"中某些非人的行为时是这么发展了鲁迅先生的话的:"现在人们有时候骂人为‘畜生’,我觉得这是对畜生的污蔑。畜生吃人,因为它饿。它不会说谎,不会耍刁,决不会先讲上一大篇必须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然后才张嘴吃人。而人则不然。"前一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由于不满北大当时的当权者聂某的独裁统治,季羡林被"打倒"、被抄家、被批斗。由于经历了各式批斗季老对一场小型的批斗会很是看不上眼,竟然用了这样看似搞笑的笔调:"我现在在被批斗方面好比在老君八卦炉中锻炼过的孙大圣,大世面见得多了,小小不然的我还真看不上眼。这次批斗就是如此。规模不大,口号声不够响,也没有拳打脚踢,只坐了半个喷气式。对我来说,这简直只能算是一个‘小品’,很不过瘾,我颇有失望之感。……总起来看水平不高……如果要我给这次批斗打一个分数的话,我只能给打二三十分,离开及格还有一大截子。"读到此处笑不出来、哭不起来,心中波澜非语言能形容。很难想到的是季老都是这种笔调记述那段历史的,他把自己的痛苦用幽默的笔调写出,不知是否有姬昌食子的感觉。

  季羡林先生是诚实和宽容的。他毫不掩饰自己在"文革"期间对"文革"和"反右"的错误认识,同时也处处可以看到先生的宽容和"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襟怀。"我自己在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时候还虔信‘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我焉敢苛求于别人呢?打人者和被打者,同是被害者,只是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已。就由于这些想法,我才没有进行报复。"在"外调"的时季先生受到来自山东"外调"人员的粗暴对待,而这时季先生想到的却是别人,他写到:"我在被折磨得筋疲力尽之余,想到的还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那位朋友:‘碰到这样蛮横粗野没有一点人味的家伙,你的日子真够呛呀!’"

  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对像季先生这样所谓的"黑帮"的惩罚更是"花样翻新",比如:规定不让这些"反动权威"抬头说话,以至于后来季先生重或"自由"后抬头说话反而觉得"不习惯、不自在"了。对于"不听话"的老教授是让他们在烈烈夏日睁眼看太阳一个多小时!!!(www.fwsir.com)至于用自行车链条抽打、用较细的铁丝挂较沉的牌子于脖子上等等更是家常便饭了。

  季羡林先生出这书的目的是什么?世俗的名利对季老来说是不待而至挥之避之不及,是仅仅舒解个人的愤慨么?自然不是,更不是为了打击报复,其实他有这个能力也有办法,他并没这么作。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然而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或知之甚少。而季老对"文革"中个人和身边人所受的苦难概括总结为"折磨学".从小处看没什么不妥,但推而广之则难以概括。

  我觉得人性的"洪水"如果不能受到法律"大堤"的规范必将泛滥成灾伤及无辜。人性仅有道德的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法律的强制规范,"文革"中政法机关被破坏,没有法律没有制度没有秩序,加之盲目的趋同,所以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肆无忌惮的表现出来。这样季老也许理解一点他最看好的"高足"为什么对他落井下石了。

  "文革"中没有规则吗?当然有。法律制度是明规则,与之对应的是"潜规则"是人们私下遵守的规则。根据"潜规则"运行的原理,明规则——即法律法规制度健全,并落实到位的话,潜规则就没有活动空间;反之就是潜规则盛行的时候。潜规则盛行久了,必将导致社会落后,甚至社会更替。简单的分析季老所在的北大,当时北大的潜规则很简单,就是一条:"顺聂者昌,逆聂者亡".这虽然没有写出来不是法律、制度,但这是北大必须遵守的规则,这就是北大最大的潜规则。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季羡林先生只是说了一些不满聂某的话就被定性为"反动权威"和"黑帮"了。再深点思考:研究潜规则特别是能娴熟运用的多是职业政客或小人。像季先生这样在各自领域顶尖学者是没有心思考虑这个的,如同我们看不懂中亚古代语言而季老研究颇深一样。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北大小人得志,各领域学术带头人遭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