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一些遐思和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300字大全

  近期的一些遐思和读书心得

  原创: 碧梧

  关于长处

  太过迷恋自己在A领域的长处,得到过一些人的肯定,就非常容易自我膨胀,使得A遮蔽了双眼,堵塞住向B、C、D等方面更深探索的可能。这会导致看待问题时不够深刻、充满局限。如果没有新鲜的知识涌入,不断进行成体系的思考,那些曾婉转的啼鸣也难免沦为陈词滥调。

  不过社会的兼容性那么强,哪类人都能找到容身之处。只要所知能应付所用,又没有太大探索欲和好奇心的话,似乎也能匆匆复制完一生。

  由于思维飞升的高度不同,人被划分为三六九等是势所必然。我宁愿用从精神层次来划分,是因为锦衣玉食、日夜笙歌,也不过是同一维度的徘徊。人类终将会告别原始社会那种天真、安乐、平等、祥和的境遇,再不能被图腾信仰或神话传说迷惑住双眸,不会被恐怖的吃人饕餮吓破了胆,如同混沌被凿开了七窍,只会更加趋于精细复杂,难以止住血浆的奔涌。

  关于生死观

  现在中国没有了皇帝,却依然有许多精神导师。你可以当一个懒汉,将他们的观点挪为己用,像小喇嘛一样不置可否地广播别人的观点,也可以调动内在的判断力,从权威者话语的鸡蛋汁里挑出刺眼的骨头,或者干脆倒扔了。权威崩塌是好事,有感于政治的昏暗,才有了魏晋时期士人们对生命的自觉——那个时候,无论是古诗十九首诸多作者,还是曹操、王羲之、竹林七贤,都在感叹生命短暂,青春易逝,功业未成,他们倡导及时行乐、归隐田园等等。在看似消极的悲歌中,有最积极的生命觉醒,个性最本真的张扬,这是魏晋风度最灿烂的体现。

  苏轼的生死观要比王羲之乐观许多。我最近常常思考《赤壁赋》中苏轼安慰洞箫客的话:"(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人们往往用辩证法去解释它,致使我总不能理解。水不断流走,却始终没有流尽;月不断圆缺,却依旧朗照夜空;从人的角度与之类比的话,便只能解释成人的肉体不管诞生又覆灭,但灵魂永存。可是我查阅了相关论文,没有一篇是从这个角度诠释的,不知正误。

  关于方向

  美国纽约大学的墨菲教授曾说过:"心理学在迅速运动中,而当一个人站在一个运动着的摇晃的甲板上,用自己的望远镜观察它时,最好是坚决忘掉在一定时刻存在的东西,而仅仅想着运动的形式和方向。"墨菲教授是在准确把握一个不断变化的新兴学科的走向,这让我联想起,老师们总是叮嘱我们翻阅《文学遗产》等刊物,把握最新的学术热点,尽管我对此并无兴趣,却打算把这个方法运用到将来对教育期刊的跟踪上。

  "一定时刻存在的东西"可以被理解为知识,有可能只是一定时空下的真理,还往往是最容易被忘却的东西。你还记得上个月讲座中,大咖们都讲了些什么吗?你还记得之前许结老师来风雅斋做讲座,引用了哪些人的名句吗?但是你一定还记得那种感觉,还有精彩讲座中情绪丰沛、知性兼备的感染力。最近我读了《诗囚》,许结老师用文字追怀了他父亲与诗相伴的一生,让我感到自己和真正文人的悬殊差距。安徽桐城出了姚鼐之类很多散文家,自有其文脉渊源和家族传统。如果不加以反省觉知,终生坚守或即使扭转方向,家族或好或坏的烙印将终生追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