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一、填空选择题(共 12 道试卷,共 100 分。)

  1.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1.正常菌群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改变寄居部位转化为____B____ )

 2.细菌致病性主要取决于细菌的_C____和侵入的数量。

 3.痢疾杆菌黏附细胞依靠___A__菌毛。

 4.具有传递遗传物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___D___。

 5. 携带噬菌体可发生__C___变异。

  A. 普通菌毛

 B. 条件致病菌

 C. 毒力

 D. 性菌毛

 2.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

 1.细胞型微生物包括__C___和病毒。

 2.噬菌体是一类侵袭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____B_____

 3. 质粒中,与耐药性有关的细菌结构是___D____。

 4.滥用抗生素可导致__C__发生耐药性变异。

  A. 真菌

 B. 病毒

 C. 细菌

 D. R 质粒

 3.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1.包膜病毒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是______B______

 2.裸露病毒体的释放方式是______C____

 3. 裸露病毒体即由____A___构成。

 4.对脂溶剂敏感的病毒体是____D___病毒体。

 A. 核衣壳

 B. 出芽

 C. 细胞裂解

 D. 包膜

 4.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

 1.细菌特殊构造中,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___B____。

 2.可黏附细胞的是____A___。

 3. G-菌细胞壁组成与内毒素有关的是__C__。

 4.G+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是___D____

 A. 菌毛

 B. 荚膜

 C. 脂多糖

 D. 磷壁酸

  5.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1. 细菌的测量单位是__A___。

 2.病毒的测量单位是____B。

 3.机体抵御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C___

 4.机体抵御病原菌入侵的第二道防线是____D_____。

 A. 微 M

 B. 纳 M

 C. 皮肤黏膜屏障

 D. 吞噬细胞和体液杀菌物质

  6.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1. 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D______。(

 2.细菌内毒素的毒性部位是_____C_____

 3. 细菌____A____的构成因素主要有细菌的侵袭性酶和菌体表面构造

 4.可增强细菌____B____的细菌特殊结构包括菌毛(鞭毛)和荚膜。

 A. 侵袭力

 B. 毒力

 C. 类脂 A

 D. 脂多糖

 7.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1.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___A_____

 2.引起蜂窝织炎最常见病原是_____B_______。

 3.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酶是______C__

 4.被称为“扩散因子”的细菌酶是 ______D______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血浆凝固酶

 D. 透明质酸酶

 8.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1.包膜病毒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是______A______。(

 2.裸露病毒体的释放方式是____B______。

 3.裸露病毒体即由核衣壳和____C___构成。

 4.对脂溶剂敏感的病毒体是____C___病毒体。

 5.病毒体的基本结构由核心和___D___构成。

 A. 出芽

 B. 细胞裂解

 C. 包膜

 D. 衣壳

 9.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病原是__B____。

 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媒介是_____D__。(

 3.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是___A___。

 4.流行性出血热储存宿主和传染源是___C____。

 A. 出血热病毒

 B. 乙型脑炎病毒

 C. 鼠类

 D. 蚊子

  10.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1.支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和_______C_______感染。

 2.肺炎支原体主要引起_______A_____感染。

 3.解脲脲原体主要引起_______B_____感染。(

 4.衣原体除可引起人体眼感染外,还可引起___B___和呼吸道的感染。

 A. 呼吸道

 B. 泌尿生殖道

 C. 眼

 D. 消化道

 11.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1.肝炎病毒中,甲型(HAV)、戊型(HEV)经_____A____传播

 2.乙、丙、丁型肝炎病毒经___B____传播

 3.乙型肝炎可通过___C____传染胎儿。

 4.预防甲型、乙肝炎可___D____。

 A. 粪-口途径传播

 B. 血液传播

 C. 母婴传播

 D. 注射有特异性疫苗

  12.

 (请在填空中输入正确选项“A、B、C、D、E”即可;输入文字作答无效。)1.风疹病毒引起胎儿畸形,是通过_____D_______ 。(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垂直传播和__C

  3.破伤风杆菌主要通过____B______引起感染。

 4.肉毒杆菌主要通过_____A_____引起感染。

 A. 食入

 B. 芽孢进入伤口

 C. 性传播

 D. 垂直传播

 一、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病毒体:结构完整、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特指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成熟病毒颗粒,可短暂存活并感染新的宿主细胞。如 HBV、HIV。

 3、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比鞭毛更细、多、短而直的蛋白性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是细菌的黏附结构,构成细菌毒力,如淋球菌依靠菌毛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而致病;后者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4、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 DNA 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如控制性菌毛的 F 质粒,控制耐药性的 R 质粒,控制毒力的 Vi质粒等。

 5、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 T 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6、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因其特殊的中毒症状。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7、Dane 颗粒:HBV 是具有双层衣壳、直径为42NM 的球形颗粒。因 Dane于1970年在乙肝感染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故又称 Dane 颗粒。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衣壳、内衣壳、核心。Dane 颗粒为 HBV 有感染性的完整颗粒。

  8、细胞因子: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有一类分泌型免疫分子。

 9、正常菌群:存在于身体各部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故称之为正常菌群,对人体有营养作用、生物拮抗作用、免疫协调作用和抗肿瘤作用。

 10、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物质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11、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只含 B 细胞抗原决定簇,不需要 T 细胞协助,可直接激活 B 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12、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芽胞可能存活。注射前的皮肤用酒精棉涂抹即为消毒。

 13、真菌:一类不分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又称为霉菌)。如引起各类癣症的多细胞真菌;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单细胞真菌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

 1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它组织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等。

 15、荚膜:某些细菌表面包裹的粘液性多糖或多肽类物质,可保护细菌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和补体、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是细菌的毒力构成因素之一。如肺炎球菌、新型隐球菌因荚膜而具有致病性。

 16、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 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7、支原体:一类缺乏细胞壁、具有多种形态、可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引起人类非典型性肺炎的肺炎支原体和引起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解脲脲原体。

 18、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和能否产生侵袭性酶有关。如产气荚膜杆菌具有很强的侵袭力,是因为其具有荚膜抗吞噬,还可产生多种侵袭性酶。

 19、超敏反应:是已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后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的免疫反应。表现为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

 20、核衣壳:由病毒的核心和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裸露病毒体即由核衣壳组成。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21、细胞因子:由活化淋巴细胞产生的能调节白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或弓 I 起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β 和干扰素—γ 等均为淋巴因子。

 22、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 T 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23、人工自动免疫:给人体接种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方法。这种方法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较慢但维持时间长。可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

  24、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例如高热、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死亡。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均可引起败血症。

 25、TD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含有T细胞抗原决定簇,需要在T细胞协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如细菌、病毒、细胞、及各种蛋白质等度是TD抗原。TD抗原即可诱导体液免疫、也可诱导细胞免疫,并能引起回忆应答。

 26、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 MHC 分子复合物,而后将抗原肽呈递给 T 细胞,使其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主要包括广泛分布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脾和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并指状细胞、以及皮肤中的郎罕细胞和B细胞。

 27、微生物:是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经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二、填空题

 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构成机体的免疫系统。

 2、胸腺是 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3、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细胞和并指细胞等。(及朗罕细胞、B 细胞)

 4、CD4+T细胞识别抗原受MHC-Ⅱ分子限制,CD8+T细胞识别抗原受

 MHC-Ⅰ分子限制。

 5、经革兰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为革兰氏阳性(G+)菌,被染成红色的为

 革兰氏阴性菌(G-)菌。

 6、无菌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法。

 7、病毒体的基本结构由核心和衣壳构成,又称核衣壳。

 8、正常菌群在寄生部位改变、菌群失调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9、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

 10、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11、肝炎病毒中,经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

 12、免疫是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13、人类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14、干烤法灭菌消毒温度为160-1700C,维持两小时,常用于玻璃器皿和瓷器等的灭菌。

 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有①输入污染血液或血制品②性接触③母婴垂直传播。

 16、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引起间质性肺炎。

 17、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脂多糖,其毒性部位是脂类A。

 18、细菌和病毒都具有的形态是球形和杆形。

 19、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过强,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免疫监视功能缺陷。

 20、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21、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粘附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功能。

 22、细菌生长繁殖的适宜酸碱度PH值为7.2-7.6,合适温度为37℃。

 23、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

 24、抗体是重要的免疫分子,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粘膜分泌液中。因此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25、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屏障、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

 26、L型细菌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临床上常引起慢性感染。

 27、补体的抗感染免疫作用表现在溶菌、溶细胞、促进中和和调理免疫粘附。

 28、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29、噬菌体是一类侵袭细菌、螺旋体或其他微生物的病毒。

 30、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的活性介质主要有组胺、激肽原酶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31、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灭菌温度为121.3℃,持续时间为15-30分压力应持续103.4KPa。

 32、G-菌细胞壁组成与内毒素有关的是脂多糖,G+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是磷壁酸。

 33、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核质、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

 34、可侵袭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病毒称为噬菌体。

 35、机体抵御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屏障结构。

 36、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消毒。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的方法为灭菌。

 37、菌血症是指细菌通过血流播散,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的全身感染类型。

 38、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中,可影响治疗效果的有耐药性变异。人工诱导细菌发生毒力变异而抗原性不变,可用于制备疫苗。

 39、外毒素根据作用特点可分为细胞毒素、肠毒素和神经毒素。

 40、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41、产生抗体的效应细胞是浆细胞,可辅助抗体产生的细胞是Th2细胞。

 42、能使 T 细胞和 B 细胞发生特异性有丝分裂的物质是美洲商陆(PWM)。

 43、通过垂直传播引起胎儿畸形的最常见病毒是风疹病毒和疱疹病毒。

 44、机体遭受病原菌感染最先产生的抗体类型是IgM;血型抗体是IgM。

 45、在特异性免疫未产生前最先对入侵病原菌攻击的是补体和NK细胞。

 46、引起幼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目前均有疫苗可预防的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47、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主要有肉毒杆菌和破伤风杆菌。

 48、化脓性球菌的侵袭性酶主要有血浆凝固酶和透明质酸酶。

 49、可将基因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并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有HIV(艾滋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50、可增强细菌毒力的细菌结构或胞浆内容物有菌毛、荚膜、鞭毛和质粒。

 5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依赖其表面的Gp120吸附细胞。

 52、包膜病毒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是出芽释放。

 53、衣原体除可引起人体眼和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的感染。

 54、细菌结构中,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荚膜;可黏附细胞的是普通菌毛。

 55、通过动物咬伤并经神经播散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是狂犬病毒。

 56、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淋巴细胞是NK细胞。

 57、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真菌。

 58、HIV通过Gp120吸附细胞表面的CD4分子,造成T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而导致AIDS。

 59、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60、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 乙肝外衣壳S蛋白。

 61、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是将细菌人工培养至对数增长期。

 62、抗原的两种基本性能是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63、抗HBV再感染的中和抗体是针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抗体。

 64、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免疫球蛋白,能得到两个Fab段和一个Fc段。

 65、G-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是脂类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

 66、G+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是磷壁酸。

  三、选择题

 1、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毒力)。

 2、湿热灭菌法中杀菌效果最好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3、可用于脑膜炎球菌分离的培养基是(巧克力平板)。

 4、以内毒素为致病因素并引起全身感染的肠道杆菌是(志贺痢疾杆菌)。

 5、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有优势的细菌是(厌氧菌)。

 6、结核菌素实验的用途不包括(测定细胞免疫功能)。

 7、可直接测量病毒大小的方法是(电子显微镜观察)。

 8、可通过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流感病毒)。

 9、可灭活肠道病毒的物质是(氧化剂)。

 10、不符合血清 HBsAg(+)\HbeAg(+) \ HbcAb(+)的解释是(乙肝恢复期)。

 11、属于逆转录酶病毒的是(HIV)。

 1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日本脑炎病毒)。

 13、支原体与 L 型细菌的区别是(多形态性)。

 14、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是(外斐反应)。

 15、梅毒螺旋体的传染源是(早期梅毒患者)。

 16、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特应性湿疹-皮炎)。

 17、下列哪种情况是自然主动免疫(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

 18、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IgM)。

 19、受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是(IgM)。

 20、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中性粒细胞)。

 2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磷壁酸)。

 22、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芽胞)。

 23、芽胞的特性中不包括(是细菌的繁殖体)。

 24、可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菌是(霍乱弧菌)。

 25、内毒素的毒性作用中不包括(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殊症状)。

 26、在标本采集中的错误做法是(标本容器无需灭菌)。

 27、病毒的特征中不包括(含两种核酸)。

 28、病毒体的定义是(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

 29、下列病毒中属于逆转录病毒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0、钩端螺旋体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是(接触或食入带菌尿污染的水土壤等)

 31、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免疫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32、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类型是(IgG)。

 33、B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C3b受体)。

 34、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过敏性休克)。

 35、细菌细胞壁共有成分是(粘肽)

 36、在外界生存力最强的细菌是(结核杆菌)

 37、可传递的细菌遗传物质是(质粒)

 38、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除(抗生素)外。

 39、外毒素的毒性作用特点是(选择性作用于靶细胞,引起特殊症状)。

 40、半抗原的特点是(本身无免疫原性)。

 41、显微镜下呈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菌是(肺炎球菌)。

 42、流感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是(血凝素)。

 43、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体内的播散是通过(血液)。

 44、具有菌丝和孢子的微生物是(真菌)。

 45、细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片段而获得新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46、下列抗菌物质中可裂解细菌肽聚糖的是(溶菌酶)。

 47、巴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的物品是(牛奶和酒类)。

 48、下述病原微生物中,对外界抵抗力最低的是(梅毒螺旋体)。

 49、破伤风毒素的作用机制是(阻止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的释放造成痉挛)。

 50、与衣原体感染有关的物质是(原体)。

 51、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优点是(既可产生血清抗体也可产生肠黏膜局部分泌型抗体)。

 52、血液中不易查到的 HBV 抗原是(HBcAg)。

 53、一般不通过血液播散的病毒是(狂犬病毒)。

 54、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物是(抗原抗体复合物)。

 55、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T细胞是(Tc细胞)。

 56、在感染早期首先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抗体是(IgM)。

 57、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益处不包括(产生干扰素)。

 58、胸腺依赖抗原是指(既引起细胞免疫又引起体液免疫应答的抗原)。

 59、不受MHC限制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是(NK细胞和肿瘤细胞)。

 60、下列物质中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是(细菌脂多糖)。

 61、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粘肽)。

 62、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脂类A)。

 63、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耐热)。

 64、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黏附细胞的结构是(膜磷壁酸)。

 65、诊断流脑的简便方法是(脑脊液或皮肤淤斑取样涂片染色镜检)

 66、病毒体核心的主要物质是(核酸)。

 67、病毒的致病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68、灭蚊可预防感染的病毒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69、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的病毒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70、引起胎儿畸形的最常见病毒是(风疹病毒)。

 71、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伤寒杆菌)。

 72、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粪便)。

 73、杀灭细菌芽孢最常见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74、决定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首要因素是(菌毛)。

 75、对破伤风毒素的错误叙述是(阻止中枢神经兴奋性递质释放造成麻痹)。

 76、主要引起婴儿腹泻的肠道细菌是(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77、破伤风的特异性治疗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78、对病毒包膜的错误叙述是(可抵抗脂溶剂)。

 79、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毒除外(流感病毒)。

 80、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是(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81、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HBsAg、抗HBc、HBeAg)

 82、HIV致病的关键因素是因为HIV(侵犯CD4+细胞,造成免疫缺陷)。

  四、问答题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答: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包括骨髓(B细胞成熟场所)和胸腺(T细胞成熟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2、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 答:抗体依据重链抗原性不同分为五类:IgG

 IgA

 IgM

 IgD

 IgE

 IgG:血清中含量最高,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毒素

  等。还能激活补体,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

 新生儿免受感染。

 IgA:分为单体和双体两种。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双体存在于粘膜表面及分泌

  物中,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I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作

  用和调理作用,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

 I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

 IgE:血清中含量最少,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Ⅰ型

 超敏反应。

  3、简述超敏反应的种类和常见疾病

 答:Ⅰ型(速发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青霉素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和过

 敏性鼻炎。

 Ⅱ型(细胞毒型):如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

 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Ⅳ型(迟发性)如接触性皮炎和移植排斥反应,针对细胞内寄生菌、真菌和病

 毒产生的细胞免疫的同时伴随细胞损伤,又称为传染性超敏反应。

  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答: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

 (1)

 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导致细菌或靶细胞裂解。

 (2)

 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

 (3)

 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等抗原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表面具有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4)

 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等,称为过敏毒素作用。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炎症区域游走和聚集,增强炎症反应,为趋化作用。能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5、简述细胞因子的种类和生物学活性

 答:细胞因子的种类:按其功能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生长因子五类。

 生物学活性包括:

 * 抗感染、抗肿瘤。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 免疫调节。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

 * 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集落刺激因子。

 * 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

  6、 简述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异同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接种物

 抗原制剂(疫苗、类毒素)

 抗体制剂或细胞因子

 免疫出现时间

 慢,1-4周

 快,立即产生

 免疫力维持时间

 长,数月至数年

 短,两周至数周

 用途

 主要用于预防(计划免疫)

 主要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注射注意事项

 注意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方法、严格按疫苗说明书接种,注意接种后的机体反应和接种禁忌症

 合理选用免疫制剂

  7、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答: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

 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阶段,抗原递呈细胞捕获、加工、呈递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启动活化的阶段。

 (2)

 反应阶段:是抗原特异性细胞受到抗原的选择性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的阶段。

 (3)

 效应阶段: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发挥效应的阶段。

 免疫应答的类型: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

 正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

 免疫耐受

 负免疫应答

 免疫缺陷

  8、举例说明病毒在宿主个体间播散的途径

 答:

 答:侵入机体的途径

 (1)

 水平传播

  经粘膜侵入:经呼吸道(如流感病毒),经消化道(如甲肝病毒),经泌尿道

 (如艾滋病毒),经眼结膜(如腺病毒)

  经皮肤侵入:包括注射、输血(如乙肝病毒),动物咬伤(如狂犬病毒),昆

 虫叮咬(如乙脑病毒),经伤口(如人乳头瘤病毒)等

 (2)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如疱疹病毒

 9、简述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后的结果

 答:1、完全吞噬:病原菌被吞噬后,在吞噬溶酶体中被杀灭,然后将残渣排除胞外。如化脓性球菌的被吞噬。

 2、不完全吞噬:病原菌被吞噬后,在吞噬细胞中不能杀灭消化,不完全吞噬可使病原菌在吞噬细胞内被保护。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

  10、简述白喉外毒素的作用机制

  答:白喉外毒素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B单位可与易感细胞膜受体结合,通过易位作用使A单位进入易感细胞,从而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造成细胞变性死亡或功能受损。

  11、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答: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包括:细胞破坏、死亡;细胞膜结构与功能改变;细胞

 转化;包涵体的形成;病毒引起免疫应答导致宿主细胞损伤;导致免疫系统

 功能损伤或降低;垂直感染影响胚胎发育。

  12、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内毒素

  外毒素

  来

 源

  G-菌细胞壁裂解释放

 G+及少数G-菌分泌

 成

 分

  脂多糖

 蛋白质

 理化特性

  稳定、耐热

 不稳定、不耐热

 抗 原 性

  弱

 强

 甲醛脱毒

  不反应

 可反应、制成类毒素

 毒性作用

  较弱、无特异性

 强、有组织细胞特异性

  13、简述并举例致病菌的感染类型及全身感染的类型

 答:(1)致病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

 隐性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获得免疫性。

 显性感染:根据症状出现快慢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急性感染:如 流感病毒、肺炎球菌、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感染

 慢性感染:如 结核杆菌引起的感染

 带菌状态:如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后体内可长期排菌。

 (2)全身感染类型:

 毒血症:如白喉杆菌释放外毒素通过血液作用于心肌引起病变

 菌血症:如伤寒杆菌早期有两次菌血症引发症状

 败血症:如脑膜炎球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的全身中毒

 脓毒血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肝脓肿等

 14、引起肠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主要致病特点

 答(1)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包括:

 毒性大肠杆菌:产生肠毒素,引起霍乱样水泻。

 其他致病大肠杆菌:侵入肠粘膜细胞产生毒素,引起痢疾样血性腹泻。

 (2)伤寒杆菌:由消化道侵入,定居肠粘膜下层淋巴组织,通过菌血症方式向全身扩散并释放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菌血症引起的扩散到胆囊的细菌随胆汁再次进入肠壁淋巴组织,引起肠壁溃疡和出血。

 (3)痢疾杆菌:依靠菌毛吸附并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产生内毒素和志贺菌素(志贺痢疾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脓血便和全身中毒症状。

 (4)霍乱弧菌:经口感染后,细菌在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生长,产生霍乱肠毒素,促进细胞的分泌功能,引起剧烈的水样腹泻。

  15、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特点

 答(1)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皮肤接触感染,由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结核最为常见。

 (2)核杆菌无内毒素及外毒素,也无侵袭力。致病因素主要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抵御吞噬细胞吞噬,在细胞内缓慢增殖引起细胞损伤及迟发超敏反应。

 (3)结核杆菌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属传染性免疫,即体内有结核杆菌时才有特异性的免疫。抗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16、简述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

  答:1、经血液和淋巴液播散:如HIV病毒,HBV病毒等

 2、经神经播散:如疱疹病毒,狂犬病毒

 3、局部播散:如流感病毒、人乳头瘤病毒

  17、衣原体分为那三个种、各引起哪些部位感染、举例

 答:分种: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三种

 感染:眼部、泌尿生殖道、呼吸系的感染、

 病例: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性病淋巴肉芽肿、肺炎等

 18、分析检测HBV各组指标的临床意义

 HBsAg

  HBeAg

  抗HBc

  抗HBe

  抗HBs

  临床意义

  ﹢

  -

  -

  -

  -

  感染 HBV,结合肝功能判断有无临床肝炎

 ﹢

  ﹢

  -

  -

  -

  急、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

 血清传染性强

 ﹢

  ﹢

  ﹢

  -

  -

  急、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

 血清传染性强,俗称“大三阳”

 -

  -

  ﹢

  ﹢

  ﹢

  乙肝恢复期

 -

  -

  -

  ﹢

  ﹢

  乙肝恢复期

 -

  -

  -

  -

  ﹢

  接种过乙肝疫苗,感染过 HBV已恢复

  19、HIV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怎样预防HIV感染

 答:传播(1)接触病毒污染的血液,包括输血、共用注射器、器官移植等。

 (2)性接触。

 (3)母婴垂直传播。

 预防(1)加强宣传,普及预防知识,杜绝吸毒、性乱等。

 (2)严格管理血液及血制品,检测HIV抗体。

 (3)进行监测并积极进行疫苗的研制。

  20、简述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细胞壁:G+细胞壁的磷壁酸可粘附细胞,G-细胞壁的脂多糖是内毒素,

 可引起机体发热。

 2、荚膜:如肺炎球菌依靠荚膜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而在机体内大量繁殖。

 3、菌毛:如痢疾杆菌依靠菌毛粘附在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进而侵入细胞内而致病。

 4、芽孢:如破伤风杆菌芽胞存在于自然界,若进入伤口可引起破伤风。

 5、鞭毛:如霍乱弧菌依靠鞭毛的活泼运动可穿过肠粘膜表面的粘液层到达肠粘膜表面定居,进而产生毒素而致病。

  21、致病性真菌的主要种类有哪些,可引起人类那些部位的感染

 答:1、浅部真菌:多为多细胞真菌,包括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

 等。主要引起多种癣症,包括皮肤癣、甲癣、发癣等。

 2、深部真菌:多为单细胞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引起抵抗

 力降低者多部位的感染,如肺炎、脑炎及脑膜炎、肠炎、败血症等。白色念珠菌可引起深部组织感染外,还可引起粘膜感染,如鹅口疮。

  22、细菌外毒素有哪些毒性作用,各举一例

 答:1、神经毒素。如肉毒毒素,造成肌肉松弛性麻痹

 2、细胞毒素。如白喉毒素,造成心肌损伤、肾上腺出血、外周神经麻痹

 3、肠毒素。如金葡菌肠毒素,造成呕吐、腹泻

  23、已知的肝炎病毒有哪些种类,从传播途径分为哪几类

 答:1、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

 2、通过粪-口传播:甲型肝炎病毒(HAV)、戊型肝炎病毒(HEV)

 通过血液、体液、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

  24、简述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壁结构的区别及其意义

  答:1、G+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构成

 G-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为肽聚糖、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构成

 经革兰氏染色可分为 G+(紫色)、G-(红色)

 2、可有助于鉴定病原微生物、指导临床使用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

  25、何为 L 型细菌,了解它对指导临床有何意义

 答:L 型细菌是细胞壁缺失型细菌,属于细菌的形态结构变异。

 其形态、染色性、抗原性、培养特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均发生改变。

 临床出现慢性感染、体外出现细菌培养阴性应考虑到 L 型细菌的出现。

  26、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种类及研究意义

 答:1、与致病性有关的:热原质、内毒素、外毒素、侵袭性酶类等

 2、与细菌鉴别有关的:细菌素、色素等

 3、可供人类利用的:维生素、抗生素等

 意义:有助于研究细菌的致病机制、鉴定细菌以及利用细菌造福人类。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和。

 2.细菌的遗传物质除核质外,尚有和。

 3.细菌的侵袭力由和两方面因素构成。

 4.细菌一般不入血,但可引起毒血症的细菌有和。

 5.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和。

 6.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和。

 7.脊髓灰质炎的特异性预防目前主要采用疫苗 8.为防止输血后肝炎的发生,筛选献血员应检测血液中的、、 和。

 9.能使 T 细胞发生淋巴细胞母化作用的有丝分裂原有和。

 10.根据 Ig 免疫原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五类,在 IgGCH2 功能区具有结合部位。

 11.根据实验原理,乳胶妊娠诊断实验属。

 12.正常菌群在、和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13.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主要有和。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1.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衣原体

  E.支原体 2.细菌的特殊结构中不包括()

 A .夹膜

 B.菌毛

 C.芽孢

  D.鞭毛

  E.中介体 3.细菌通过性菌毛将供体菌 DNA 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称为()

 A .转导

  B.转化

 C.突变

  D.接合

  E.溶源性转换 4.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侵袭性酶是()

 A.胶原酶

  B.链激酶

  C.链道酶

  D .透明质酸酶

  E .血浆凝固酶 5.关于紫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破坏细菌的 DNA 构型 B.可用于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C.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D.穿透力强

 E.灭菌作用最强的波长是 265~266nm 6.符合外毒素特点的叙述是:(

  )

 A.多由 G—菌产生

 B. 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耐热

  D.毒性强烈且具有特异性 E.多在细菌裂解时释放 7.下列微生物中,不宜用滤菌法除去的是:(

  )

 A.立克次体 B.细菌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真菌 8.化脓性球菌中,以荚膜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细菌是:(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肺炎球菌 D.脑膜炎球菌

  E 淋球菌 9.关于大肠杆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解乳糖

  B.有鞭毛

 C.是卫生学检验的细菌指标 D.可引起泌尿道感染

 E.所有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均是条件致病菌 10.霍乱弧菌的致病特点是()

 A.细菌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引起脓血便 B.肠毒素作用于呕吐中枢,引起上吐下泻 C.肠毒素作用于鸟苷环化酶,使肠液吸收障碍而引起腹泻 D.肠毒素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肠液过度分泌而引起腹泻 E.肠毒素作用于植物神经,造成肠蠕动增加而引起腹泻 11.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类型中不包括:(

 )

 A.皮肤软组织感染

  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深部脓肿

  D.口腔疾患

 E.食物中毒 12.下述病毒体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 .以复制方式增殖 B.测量单位是 μm C.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D.对抗生素不敏感 E.专性细胞内寄生 13.病毒感染所致的细胞改变中,与肿瘤发生有关的是:(

  A.细胞溶解死亡 B.细胞融合

 C.细胞内出现包涵体

 D.细胞转化

  E.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 14.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

 )

  A.细菌

  B.支原体

  C.立克次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15.立克次体的特点中不包括:(

 )

 国家开放 大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 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本、专、一村一所有专业的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起到基础导学作用的一门统设必修课。

 课程任务是: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为导向,从学习者如何完成国家开放大学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的角度,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一个专业的学习,同时描述国家开放大学基本的学习方式,说明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环境,解释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上基本术语的涵义,使学生能使用学习平台的基本工具辅助完成学习活动,并且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学生相关事务与管理规定。使学生初步具备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在国家开放大学进行学习的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 无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理解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专业平台,熟练基本的远程技术学习操作技能,掌握远程学习的学习方法,较好利用国家开放大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的特点是:网络课程完善、课程内容新、课程形式丰富、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建议通过网络,在计算机教室(或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讲授与实践统一考虑。

 2.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保证上机机时不少于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学时。

 3.对于重要概念、关键技能和方法等问题可辅以网上答疑讨论的形式。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课程的教学要求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1. 了解: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

 2. 理解: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

 3.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18学时,1学分。其中网络课程为13学时,课堂练习和实验为5学时。

 二、课程呈现方式 课程以网络课程为主,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形式,因此课程呈现方式以视频、动画为主,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每段视频、动画不超过8分钟。视频以学习发生的场景为主,也可以是学生访谈,体现一定交互性。课程内容可以在手机、PAD、计算机、电视等多种终端上呈现。

 根据课程呈现方式,课程要做到只选取完成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必备知识,摈弃过多的理论知识,尽可能简捷。实用、方便、模块化设计,基于问题、案例形式呈现。概念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反映当代最新技术及应用。

 三、主要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 章节 序号 教学内容 网络课程学时 课堂练习和实验学时 1 认识国家开放大学 3 1 2 完成专业学习 3 1 3 完成课程学习 3 1 4 网上学习操作技能 2 1

 5 学生事务服务 2 1 合计 13 5 四、考核 本课程采用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100%国家开放大学考核。开放教育的学生应严格执行该课程的有关考核文件。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 、学习活动一:认识国家开放大学(3 学时)

 【 教学内容 】:

 :

 任务一

 走进国家开放大学 (一)基本介绍 介绍国开的历史,办学模式,提供的学科门类等。

 (二)案例导入

 由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讲述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体会与收获(由学生讲,把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特点和优势讲出来,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等。)

 (三)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环境 1.在线学习平台; 2.教师(教师群体与角色); 3.学习者(个人角色与学习小组创建); 4.学习资源(文字教材、录像、网络课程、流媒体资源、全媒体数字教材、小课件等); 5.学习活动(网上教学活动、论坛讨论); 6.支持服务(获得途径:面对面的服务、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在线即时答疑系统); (四)拓展内容 报名渠道,获得学习资源,买书,有困难时候如何寻求帮助。

 任务二

  如何有效学习 (一)学习策略

 1.纸质学习和电子学习的认知策略; 2.制定计划、自我监控与调节; 3.学习时间管理、学习资源与环境利用、互动空间与手段(QQ 群、课程论坛、学习空间)、学业求助策略。

 (二)学习方式 1.自学(自己阅读学习资源,做测试与练习); 2.听讲(听看讲课视频或音频、面授); 3.体验; 4.探究; 5.问题解决; 任务三

  学前准备 了解并完成一些学前准备工作,从学习方法、知识储备、计算机技能、学习环境等多方面了解自身的情况,为日后学习奠定基础。

 【 教学要求 】:

 :

  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基本介绍,教学环境;  掌握: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策略与方式;  掌握:在国家开放大学进行学习的学前准备; 2 、学习活动 二 :完成专业学习(3 学时)

 【教学内容】:

 任务一

  走进专业 1.专业概况、 专业培养方案及实施细则,专业学习的知识、能力要求。

 2.本专业师资队伍、学生概况、毕业生风采。

 任务二

  专业学习过程和 评价 1. 本专业的学习过程及主要环节 2.该专业与社会证书或社会考试的接轨,学分互换等问题。

 任务三

  学位授予及其他

 1.申请学位相关要求。

 2.了解转专业、转学等相关政策。

 【 教学要求 】:

 :

  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专业概况及师生概况;  掌握:国家开放大学专业学习过程及主要环节  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位授予资格、转学与转专业相关要求 

 3 、学习活动 三 :完成课程学习(3 学时)

 【 教学内容 】:

 :

 任务一

  选择课程 通过学习风格测试、咨询学业顾问、体验课程学习,进一步明确个人的学习要求,找到自己需要学习的课程组合。

 1.搜索课程; 2.了解课程; 3.体验课程。

 任务二

  课程学习 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入手,完成各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并最终拿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的单科结业证书。

 1.浏览与订阅资源; 2.参加面授辅导; 3.完成作业; 4.参加学习活动; 5.参加考试; 6.参加实践活动; 7.单科结业; 8.课程评价要求(如形考、终考、网考等具体要求)。

 拓展内容:非学历课程学习、面授安排、学习积分等。

 任务三

  互动与分享

 协作学习;知识分享;校友互助。

 【 教学要求 】:

 :

  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课程及如何选择课程;  理解:如何协作学习、知识分享、校友互助;  掌握:如何取得国家开放大学的单科课程结业; 4 、学习活动四:网上学习操作技能(2 学时)

 【 教学内容 】:

 :

 任务一

  上网基本技能 (一)基本网上技能 1.打开特定网站(网址或链接); 2.浏览网页、返回网页; 3.使用搜索引擎; 4.网上下载文件。

 (二)基本电子邮件技能 1.电子邮箱的出现、注册电子邮箱2.收取、阅读电子邮件; 3.发送电子邮件、上传附件。

 任务二

 网上学习操作 (一)学习平台 1.登陆与忘记密码 2.栏目导航与页面布局; 3.文本课件下载与浏览; 4.视频在线观看与下载; 5.提交作业; 6.参与讨论。

 (二)学生空间 任务三

 常用工具 (一)浏览器

 1.IE; 2.360; 3.QQ。

 (二)搜索引擎 1.Google; 2.Baidu; 3.Sogou。

 (三)下载及解压缩工具 1.迅雷; 2.电驴; 3.WinRAR。

 (四)文本显示、影音播放工具 1.MS Word; 2.MS Powerpoint; 3.POF; 4.Media Player; 5.KMPlayer; 6.暴风影音。

 (五)交流工具 1.QQ; 2.微博; 3.微信; 4.论坛。

 【 教学要 求 】:

 :

  了解:上网基本技能;  理解:常用的网络工具;  掌握:国家开放大学网上学习的基本操作;

 5 、学习活动五:学生事务服务(2 学时)

 【 教学内容 】:

 :

 任务一

  了解开放教育学生事务服务 (一)学生事务服务的机构 1.学生工作处(部)、其他部门下设的学生科、其他形式; 2.机构的系统性、分级设立(组织结构图)。

 (二)学生事务服务的内容 1. 评优; 2. 奖助学金; 3. 学生活动; 4. 虚拟学生社区 5. 其他个性化服务 (三)学生事务服务的方式 1. 面对面的服务; 2. 网上服务; 3. 手机服务(短信、微信、微博)。

 任务二

  如何获得奖励 (一)奖助学金 1.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的奖学金 (1)奖学金的种类:国家开放大学奖学金、 “希望的田野”奖学金、残疾人教育阳光奖学金、士官奖学金。

 (2)四类奖学金的区别 (3)具备什么条件可以申请奖学金? (4)奖学金的评审过程是什么? (5)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案例展示 2. 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的助学金

 3. 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的奖助学金 (1)总体开展情况 (2)部分奖助学金的案例介绍 (二)学生评优 1.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的评优项目:优秀毕业生 (1)具备什么条件可以申请优秀毕业生? (2)优秀毕业生的评审过程是什么? (3)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优秀毕业生的开展情况?(学校网站、海报、老师通知等)

 (4)优秀毕业生案例展示。

 2.开放大学各分部的评优项目 (1)整体介绍 (2)个别案例展示 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习小组、网上学习之星等。

 任务三 三

  如何参加学生活动 (一)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1. 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的学生活动; 2. 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的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