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0学年高中语文,10祭文,祭欧阳文忠公文教师用书,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 * 祭欧阳文忠公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① ,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② ,立定大计 ③ ,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注】

 ①顾念后事:仁宗无子,欧阳文忠公议立仁宗的侄子赵曙为皇子。②指顾:手指目视,比喻迅速。③大计:指立赵曙为帝一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夫事有人力之可致.

 致:实现 B.窜斥流.离

  流:放逐 C.不居.而去

  居:居功 D.而其谁与归.

 归:回去 【解析】

 归:归依。

 【答案】

 D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 不能容于.远近 B.以.其公议之是非

 以.其无礼于晋 C.且.犹为涕泣而歔欷

 三军既惑且.疑 D.而其.谁与归

 吾其.还也 【解析】

 A 项,于:介词,在/被。B 项,以:均为介词,因为。C 项,且:表示递进关系,况且/表示并列关系,又。D 项,其:副词,表示时间,相当于“将”/副词,表示商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配套 K12 内容资料 量语气,还是。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然天下之无贤.不肖 A.将军身被坚.执锐. B.素善.留侯张良 C.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D.函.梁君臣之首 【解析】

 A 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B 项,形容词用作动词;C 项,意动用法;D 项,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A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功名成就,不居而去”一语可以看出欧阳修不矜己功、为而不恃的优秀品格。

 B.文章第二段用了四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欧阳修的创作特点:内容充实,文辞华美,流畅婉转,气势盛大。

 C.文章开篇提出欧阳修之死“而亦又何悲”,此是正话反说,正表现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悲哀。

 D.文章分别从欧阳修的为人、坎坷仕途、功名成就等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欧阳修的崇敬之情。

 【解析】

 C 项,赏析不当。“正话反说,正表现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悲哀”错误,从文中看,作者对欧阳修生前死后做了高度评价——一生无悔,因而从这一角度来说,确实不必悲伤。

 【答案】

 C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只有先生您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盛名,死后又能够流芳后世,一个人假如能够像这个样子,那也就满足了,又有什么好悲伤的? (2)您出仕后又隐退的行为,又几乎就是英明的魂魄、灵气(的体现),它不会随着身躯的死亡而腐散掉,将会长存在箕山之侧、颍水之滨。

 【参考译文】

 大凡事情用人力可以做得到的,尚且难以预料;更何况(有些事情)天理幽冥难懂,又哪

 里是人可以推知的呢?只有先生您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盛名,死后又能够流芳后世,一个人假如能够像这个样子,那也就满足了,又有什么好悲伤的? 像先生您气度恢宏、资质深厚、智慧高超、见识远大,再加上学术的精深微妙,所以充满在文章里,表现在议论中,是那么的豪放杰出,高峻雄伟,奇特巧妙,不同凡俗。那蓄积在胸中的,浩瀚得有如江河汇聚起来;那显露在外面的,灿烂得有如日星的光辉。您清雅的声音,幽洁的韵味,凄清得好像旋风急雨突然降临;您雄壮的言辞、恢宏的论辩,畅快得好像轻车骏马在奔驰。当代的学者,不必问他认不认识您,只要拜读过您的文章,那就能够了解先生您的为人了。

 唉!从先生您出来做官,前后长达四十年的时间,有时升迁,有时贬谪,往复不定,真让人感叹仕途实在是崎岖难行。您即使困顿挫折,进退两难,屡遭贬谪排斥,流离不定也始终不被淹没击倒,因为社会公正的舆论是有一定的是非的。(所以)在您被压制之后,又能够再度受到重用,于是名声在当代显著。先生您果决勇敢的气魄,刚强正直的节操,到了晚年仍丝毫不衰。

 当仁宗皇帝在位的晚期,他顾念自己死后的事情,说过像先生您这样的人,是可以交托国家安危的重大责任的。等到您为国家出谋划策,很快定出安定天下的大计,真可以说是千载难得的机会。当您功成名就之后,不居功地离开了朝廷,您出仕后又隐退的行为,又几乎就是英明的魂魄、灵气(的体现),它不会随着身躯的死亡而腐散掉,将会长存在箕山之侧、颍水之滨。可是,当今天下人,不论是贤能或者不贤能,都会因为先生您的过世而落泪,而哀伤叹气,更何况那些和您同朝的士大夫们,平常与您交往的人,更何况先生您是我心中最向往、敬慕而瞻仰依靠的人。

 唉!盛衰兴亡的道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而临风充满着怀念,我心怅惘而不能忘情的是一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先生您了,而我能去归依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