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_广播职称论文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我国城市广播电视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成长壮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些广播职称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广播职称论文篇一

  广播评论要有“广播味”

  【摘要】广播评论具有快捷、浅显、平易、生动的特点,要达到传播信息、表达观点的目的,就必须在“广播味”上下功夫。广播评论在写作和播报方式上要做到简捷、通俗、口语化,方能朗朗上口;在思想内容、论述手法、语言文风等方面要有自己的特色,讲究“七化”标准,方能风格独具、收听率高、引领正能量。

  【关键词】广播评论;广播味;“七化”标准

  广播评论具有快捷、浅显、平易、生动的特点,是新闻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媒体“针对现实生活中实时发生的、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和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以及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矛盾等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文体或节目样式。广播评论主要通过分析说理的方法,从理论、政治、政策和思想上去启发和引导听众”[1],具有一定的政论性和新闻性。因其论述的客观性、可信性、权威性和针对性强,影响力大,以及广播较强的现场感和交流感,富有感染力而深受听众关注和喜爱。

  广播评论是靠声音传达思想的,声音符号的传播是线性传播,其弱点是稍纵即逝,不易留存。声音过耳不留的特性让听众对节目内容来不及仔细琢磨,因此,广播评论要达到传播思想、表达观点的目的,就必须在“广播味”三个字上下功夫。一般情况下,“广播味”表现为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要求在写作和播报方式上更为简捷、通俗,符合口语化的特征,做到朗朗上口;在思想内容、论述手法、语言文风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讲究“七化”标准,达到独具风格、收听率高、引领正能量的良好效果。

  一、表达精准化

  广播评论要做到对思想的表达精准化,先要精心选题立意。一篇好的广播评论,选题要精准,立意要明确。选题精准就是要抓住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时事热点,要考虑选题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立意明确就是评论要有强烈的针对性和鲜明的观点、立场,评论者要思想深刻、立场鲜明,明确表达反对什么、批判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论点要明晰、重点要突出、内容要集中,要让听众知道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闪烁其词、含含糊糊,让听众听后不知所云、不得要领;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立意不明,漫无中心地堆砌材料,空泛议论。比如:近年来在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部分农民群众认为“土地的流转,就是要让农民把土地交出去,农民又成了彻彻底底的“无产阶级”,是历史的倒退”。我们对此现象专门播发了一篇评论《明天的土地谁来种》。评论中,我们没有论述土地流转的意义、存在的问题等,而是选择“部分群众认为土地的规模整合、集约利用就是倒退”这一点,从农业现代化或现代农业是以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生产方式来纠正部分群众的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划清前进与倒退的界限。面面出击不如攥紧拳头攻其一点,精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思想、引导社会生活、引导实际工作,写出来的评论会使受众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常态、明确新方向。

  二、内容“露珠化”

  一滴露珠能折射七彩阳光,评论要以小见大,要能“从一粒沙里看世界”,提炼出具有震撼力、影响深刻的主题。评论者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能够从“小”处着手、微观切入,“大”处定调(落地)、宏观思维,从普遍问题中找到“一粒沙”展开评论,在论述中“见微知著”,使论题明确、角度集中,运用广播评论短小、浅显、活泼的特点解剖具体的事例,做到由表入里、有理有据,精辟地分析国情民意、世界趋势、现实问题和主要矛盾。濮阳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韩国考察与邯郸学步》,从一些农业部门官员打着考察新农村建设的旗号赴韩国游山玩水一事着手,论新农村建设要真抓实干,提出不能不结合自身实际“邯郸学步”“比葫芦画瓢”、盲目照搬硬套的观点。评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获河南省新闻奖二等奖。

  有些广播评论动辄长篇大论,不善于从“小”处选取角度,从“大”处抓重点、抓特点。虽然一些评论题目定得很大,但从思想内容到立论观点、从主题到语言泛泛而谈或是老生常谈,缺乏高屋建瓴的深度。笔者认为,对一些题材大、涉及面广、不容易写短的评论,可以把大题目换成小题目,“一分为几”“化整为零”写成一组评论,分开论述。如:2011年以来,濮阳市开展了在全省有广泛影响的“一创双优”活动。为了真正把“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活动实质落实到濮阳人民赶超发展的实际行动中,濮阳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一创双优”从洗脸开始》《查摆必须到岗到事》《超常才能赶超》《抓过程就是抓结果》《清除垃圾首先要清除思想垃圾》《从“哄堂大笑”到“一号通报”》等三十多篇系列评论。广播评论要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议论要讲究策略,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余,由此及彼、逐渐扩展、融会贯通。

  三、论事单一化

  论事单一化即一事一议。广播评论很多都是一事一议。抓住新闻事实中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这“一事”,去“一议”这个问题的症结,阐明一个理论观点,明确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表达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实践证明,一事一议是写好广播评论较为理想的一种文体结构。2013年春节期间,濮阳市各级领导改变干部作风,主动到基层给群众拜年,单位与单位之间不相互拜年、不给市领导拜年。濮阳人民广播电台敏锐地抓住这一细微变化,播发了《领导干部应该多拜“民”,少拜“官”》的评论。通过领导干部拜“民”不拜“官”这“一事”,来“一议”只有改变领导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才能做到了解群众的呼声,掌握基层的实情;才能鼓舞士气,促进工作;才能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把我党“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保持和传承下去。这篇评论先后被凤凰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濮阳人民广播电台的另一篇评论《“民心工程”为何失去民心?》,从濮阳市的经济适用房管理混乱“一事”,来“一议”一些领导干部打着为民办实事的旗号,把民心工程变成“政绩工程”,甚至官商勾结、牟取私利,把“德政工程”变成了“贪心工程”,“民心工程”变成了“伤心工程”。文章论述了只有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拥护,老百姓的拥护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四、篇幅简短化

  无论是报刊还是广播电视,评论都要求短与小,广播评论更强调它的“短”。广播评论只有短小精练,才能让听众在短时间内听得明白。因此,广播评论一定要把文章写得短些、再短些,凝练、再凝练。评论写短就要打破常规理论文章的写作方式,勿说空话套话,力戒穿靴戴帽。短评就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亮明观点,不过多展开议论,以简洁、明快的笔调,截取“横断面”,一针见血直击要害,让评论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如濮阳人民广播电台的《“遮羞墙”难以遮羞》这篇评论,针对一些乡镇在整治村容村貌时搭建“遮羞墙”,把墙壁简单刷白,来应付上级检查验收的现象,议论一些干部采取“掩耳盗铃”的工作方法,挖空心思做表面文章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是遮住了工作不到位的“羞”,却遮不住群众的心声,让政府和干部形象蒙羞。一开始评论洋洋洒洒写了两千多字,后来,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删繁就简、剥茧抽丝、去芜存精,终于捕捉到针对性强、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这样的“遮羞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一些地方的干部为政绩搞的“民心工程”华而不实,不是政绩是羞耻,哗众取宠的“面子工程”劳民伤财,不是发展是折腾。这样的“羞耻墙”是遮不住一些干部浮夸无效的工作作风的。我们经过大刀阔斧的删减,最后播出稿只剩下500多字,字数不及原文的1/4,播出时只有短短的2分钟,但与原文相比言简意赅,言词犀利,有入木三分之感。此篇评论获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

  五、手法对比化

  典型对比是广播评论常用的一种方式。单一阐述一个事理、观点,常常感到单薄无力,如果采用一些与之相对、相异或与之差别很大的典型事例,经过对比就能区别出事物的反正,凸显正确的观点。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通过对有关联的典型事例进行比较,以事实为依据论述观点,才能鉴别真伪优劣。夹叙夹议、虚实结合、就事论理、就实论虚、以虚带实,通过典型对比决定我们的取舍、褒贬和态度。濮阳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情为民所系,才能真情救灾》,就是把抗洪救灾中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与省长的要求进行对比;把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同全国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吴金印同志一心为民的思想境界进行对比。作为领导干部,洪灾面前本应靠前指挥、率先赴难,与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可一些干部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对灾情麻木不仁,甚至西装革履,车接车送。如此作为怎么会做到“真情救灾”?这就是对比出来的效果。

  六、语言艺术化

  广播评论和听众进行思想交流是通过声音来实现的,所以要讲究语言艺术。广播评论要做到语言艺术化,首先要“浅”,即语言通俗、表述浅显、易于听知。一般情况下,把政治论述性强的内容和较为深刻的道理,用听众感兴趣的材料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加以表述,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让听众能够理解和接受,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评论《情为民所系,才能真情救灾》中,引用了一段全国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吴金印的话:“老百姓养狗为看家,养鸡为下蛋,养我们干部干什么?”如何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吴金印用直白的语言――“我们当干部,什么都不为老百姓干,那连猪狗都不如”阐述了“领导干部要切实为百姓着想,才能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

  其次要“平”,即多用态度平等、语气平和、蔼然可亲的语言与听众交流。广播评论论述的不仅是本台的思想观点,还汇聚了各界专家、权威人士、领导干部和社会群众等各方面的观点和见解,广播评论作为传递思想观点的一种方式,应吸引听众直接参与评论,让听众在广播评论中以“主人”身份直接发言,与听众平等交流、平等探讨问题和分析问题。这种参与让广播评论具备了群众性和群言性,因此评论内容也就更容易让听众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在谈话和述评类节目中,平易近人、蔼然可亲地与听众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写广播评论时,尽量不用“必须”“应该”“不许”等命令性的字眼。在讲道理时,更不要态度傲慢、气势逼人,要平等相待。批评一些属于思想上的错误认识时,要在有理有据的前提下做到与人为善,不要把评论当成与人针锋相对的利器和打人的棍棒。

  再次要“活”,具体、生动、丰富的有声语言能使广播评论的思想观点表达得活灵活现。广播评论灵活的语言表达艺术,在道理上说服人、在声音上感染人、在感情上打动人,强化了说理内容,烘托了感情色彩。与其他媒介(如报纸杂志、互联网)的评论相比,广播评论一边叙述事实,一边评述议论,特别是声音中所包含的信息含量相当丰富,能够交代背景,再现现场气氛,因其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个性表达,使广播评论具有其他评论语言描绘和表达方式所没有的现场感、真实性和说服力。

  七、素材原声化

  广播评论就是要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多用些有音响的评论素材。有声语言是广播的主要特点之一,音响的运用“能赋予评论以事实胜于雄辩的表达效果、无可怀疑的说服力以及比语言叙述更强的感染力。音响在评论中能够充当由头引出话题,能够提供论据佐证观点,能够参与议论烘托主题,能够交代背景渲染气氛”[2],音响在广播评论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一般来讲,用事实说话就是要让当事人说话,所以在现场的当事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即使当事人是老百姓,他在现场的发言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但当一篇评论中谁讲都可以的时候,还是专家学者、权威评论家和领导干部讲的话最具有权威性、最具有说服力。评论《情为民所系,才能真情救灾》中,河南省原省长李成玉来视察工作,对在抗洪救灾中一些乡镇干部西装革履,对群众的灾情无关痛痒、淡漠处之的行为非常痛心,严厉呵斥:“穿得丝丝挂挂的,还像是个救灾干部吗?”看到一些乡镇送方便面、矿泉水,走走形式的救灾,省长更是严肃地批评了这种务虚不务实的工作作风:“发发矿泉水、发发方便面,那只是到了万不得已时的应急。”“一瓶矿泉水多少钱?一包方便面多少钱?”“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么点儿救灾款,用好了,能解决群众好几个月的吃粮问题。”“抱住箱子到处送,看着是轰轰烈烈的救灾、送温暖,实际上是在浪费国家资金。”这些掷地有声的语言,我们采用的都是当时的现场音响。同期声中李成玉省长对这样的干部毫不留情、激烈抨击,很有感染力,在听众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反响。评论中运用贴切关键的同期声,能使语言自然生动,论据恰如其分。无论是有感而发的激情发言,还是直抒胸臆的即兴讲话;无论是伤心痛苦时的声泪俱下,还是痛恨无比时的严厉斥责,生动的语音原素材都会为广播评论增添色彩。

  广播评论是媒介对社会进行控制和引导的一种有效手段,“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一篇具有“广播味”的广播评论要讲究“七化”标准,才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思想,引导实际工作,引导社会生活。

  参考资料:

  [1]广播电视评论复习提要[DB/OL]

  [2]广播新闻评论[DB/OL]

  (作者为濮阳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新闻广播总监)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广播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