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近代史纲要常见大题汇总.doc

 近代史纲要常见问题汇总 1 、 何谓中国近代以来三次巨变和意义? 答:

 (1 )第一次巨变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意义如下: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b、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第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打到皇帝的绝对权威,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d、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 e、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 )第二次巨变是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如下:

 a、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c、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e、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f、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可以运用国家爱政权凝聚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3 )第三次巨变是改革开放。这次巨变的意义如下:

 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b、 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c、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2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主要特征:

 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

 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新青年》的创办。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民主和科学。口号是: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 、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和两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答: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三大政策的内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 1924 年 1 月的国民党一大上确立的。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成功召开。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193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 日,国民党发表讲话,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5 、1921 年以后,中国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是什么?中共建国方案成为最终选 择的历史原因?

  答:(1 )三种政治力量: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大资产阶级(1927 年后形成官僚资产阶级);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2 )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坚持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3 )原因:

 A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脱离了中国实际,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B 、这个建国方案, ①反映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推翻“三座大山”的重压; ②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日益成长壮大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客观事实; ③反映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

 C 、所以,这一方案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方案,是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

 6 、抗战胜利经验。

 ①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剑客、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的源泉。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民族只有先自清,才能在世界上自立。发扬在爱国主义基础是激昂的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

 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7 、近代以来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答: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8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怎样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有何启示? (1 )怎样开创的:

 1.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1927 年 8 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的陈独秀右倾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在实践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 1927 年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1927年 10 月,毛泽东领导开始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到 1930 年,全国有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 7 万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证券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党和人民集体奋斗的结果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3.从理论上对探索新道路进行指导。1928 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1930 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指出红军,游记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发展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些理论综合地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懂得工作中心的思想。

 4.从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 1927 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5.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2 )启示: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的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

 2.中国共产党人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革命先辈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对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9 、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内容和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内容:

 兴办近代企业(前期“自强”军用工业,后期“求富”也兴办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福建、广东、南洋、北洋水师)。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工艺、军事学堂)。

 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0 、维新派和顽固派论战和维新变法的意义? 论战内容及意义: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该科举和兴西学。

 这场论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领域广泛,开阔新型知识分子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维新变法意义:

 ①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突破“中体西用”思想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11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 ——30 年代上半期我党连续出现三次“左”的错误的表现及原因?如何从军事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纠正?

 答:第一次:1927 年 11 月—1928 年 4 月“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1930 年 6 月—9 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1931 年 1 月—1935 年 1 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在浓厚的“左”倾清楚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主要原因在于,党还处在幼年,不善于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如何纠正: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35 年 1 月 15 日召开了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以及思想问题。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国中央的领导地位,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

 12 、工农武装割据和党的三大法宝?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答: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为武装斗争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13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答: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14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答:○1 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的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 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指导思想地位。

  ○3 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15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开天辟地的大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