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教案):桥之美

 《桥之美》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理解作者眼中的“桥之美”。

  2、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欣赏桥之美。

  (二)

 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本文的抓住特征运用举例说明事物的方法,探究作者的语言技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用“美”的眼睛去发现欣赏感受身边的美。

 二、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理解作者眼中的“桥之美”。

 2、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欣赏桥之美。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四、教学准备:

 PPT 文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解释文题,导入桥之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桥之美》。问:文章的标题告诉我们,这篇课文说明的对象是桥,对象的特征是美(板书课题),古人以羊长得大、长得壮为美,横跨江河的大桥固然壮美,而乡村田野的小桥也安闲幽美。在画家吴冠中眼中,桥又美在何处呢?

  (二)自由阅读,感知桥之美。

  1、阅读要求:(1)标注重点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2)思考:作者为什么爱桥,他认为“桥”“美”在何处?划出在全文起总领性的句子。

 2、基础识记:教师提示,读准一个字音,煞它风景(shā);记住一个词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但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明确(2):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教师补充:画家眼中桥美的标准:不是孤立的看桥本身,而是注重桥与周围环境协调配

 合,相互衬托、和谐呼应,产生不同的美术效应,从而给人美的感觉。

  (三)快速阅读,寻找桥之美。

  教师过渡:为了说明这个特征,作者列举了四种桥,描绘了四幅画面。请快速阅读课文第四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桥之美的总特征 举例说明 各自的作用(美学效应) 各找一个双音节词 在不同的环境中起着不同的 形式和作用。

 乌镇石桥与苇丛相配合 舒畅 江南石桥与细柳完美搭配 销魂 长桥与水面配合打破单调 满足 廊亭风雨桥安闲自在 驻足 (四)品味阅读,欣赏桥之美。

 教师过渡:这四幅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 (要求: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1、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

 2、品味语言。(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

 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教师提问:苇丛会“发闷”、“深呼吸”吗?(明确:苇丛不会,这只是人当时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杜甫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这个道理。)

 ②、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教师提问:“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一句的含义是什么?(明确:“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是说即使没有晓风,没有残月,也令画家销魂,因为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五)拓展延伸,说写桥之美。

 1、教师过渡:我们不是画家,但我们每人都有一双慧眼,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桥的美丽。你的经历中,也见过许许多多的桥,你能举一个你知道的桥,给我们说说它的美丽之处吗? 2、(此环节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而定。)教师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任选一幅说说它的美丽之处。

 泸定桥、西湖断桥、上海放生桥、鹊桥

  3、教师过渡:身为 XX 人,XX 一桥、二桥、三桥我们引以为豪,而即将建成的 XX 四桥(师出示图片)更是我们的骄傲。请拿起你的笔,以“月光下的四桥”为题,写一段文字,描绘四桥之美。

 ①、学生写作。(此环节视情况而灵活处理。)

 ②、交流展示。

 (六)课堂小结,畅想桥之美。

 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了不同的桥之美。在你心中,最美的桥是怎样的呢?畅想,需要勇气。让我们一起朗读汪国真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附板书:

  桥 之 美